然而,向當地的朋友詢問之下,他卻給了我一個忠告:「那地方很偏僻,最好不要一個人去。」聽了這話我更有興趣了。但心裡還是毛毛的,所以一直等待著有人願意好心的帶我去。
湖水是否真如小說所描寫的那樣神祕呢?
霎時,周圍的景觀豁然全開,我爬上標高一〇二.三公尺的葛原岡。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我竟走上了葛原岡的健行路線。
之後的事情我已經不太記得了。但是正感覺到山路好像開始往下走時,眼前竟然出現一幅似曾相識的風景,回神一想,原來我們已經走出山道,來到妙本寺的後院了。
終於大約在三年前實現了我的心願,有機會一訪鎌倉湖。
鎌倉適合散步的地方不少。
總之,對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來說,販賣生活用品的店漸漸減少,反而是針對市外前來的客人的商店增加,只能說變得https://m.hetubook.com.com
不太方便了。
健行路線之後又從安養院的方向延續下去。我們匆匆走出妙本寺的境内,跨過夷堂橋,來到若宮大路上。那時日已西沉,商店和大樓都亮起了燈火,彷彿我們是從夢中走出來一般。於是我們的小小冒險就這麼結束了。
數年前,我還在某女子短大文藝科兼任講師時,有一天,我帶著十幾個學生,到川端康成紀念館和文學館,之後,我問他們:「想去海邊走走,還是到小町通逛逛呢?」我猜想一定有不少浪漫的年輕女孩會說:「想去看海」。結果,令我驚訝的是,全體都喊著說要去小町通。我只好帶他們到小町通去。沒想到街上哪一家咖哩好吃,冰淇淋要吃哪一家店,大家都一清二楚,這又讓我嚇了一大跳。大概是透過口耳相傳或是從女性雜誌hetubook.com•com獲得的資訊吧。在年輕人當中小町通的人氣之旺,我是領教到了。
從別的角度看,小町通應該變得時髦了吧。好像鄰家親切可愛的姑娘,出落得越來越標緻,但卻成了模特兒或大明星,去到我們伸手不可及的地方去了。
那時,我已經在鎌倉生活了,但對鎌倉湖卻一無所知,總覺得應該親自去看看。
我從沒聽過有人在鎌倉周邊的山裡遇難過。既使迷了路,只要繼續往下走,就一定能回到市區。但是確實有那麼一瞬間,會讓人以為在深山幽谷中迷了路。這應該也是鎌倉的趣味所在吧。
取代由比之濱而繁榮起來的是小町通。
倒是冬天日暮時分,人煙稀少,還是有點令人害怕。剛搬到鎌倉之初,我經常在市區內漫無目的的到處亂走。有時候,上淨智寺參拜完後,就登上左側的山徑。走到半路上m.hetubook•com•com
分明還有人家,但不知不覺間山路越走越狹,坡度也越見陡峭。如果是現在的我,肯定會在半途折返,但那時我才四十初頭,身強體健,毫不考慮的就往上走去。有的地方被樹枝擋住了去路,有的路宛如野獸走的小徑,我開始感到不安,不知自己是否在山中迷失了方向。
一轉眼就成了一條險峻的山道。但山谷中的樹林間還可以隱隱約約的看到人家,所以也沒放在心上。跨過樹根,鑽過藤蔓,一個勁兒的走著。途中遇到好幾組健行者,打過招呼後錯身而過,就像真正登山一般愉快。
兩人心裡大概都感到狼狽不堪,可是沒人說出口,只是默默的繼續走著。
鎌倉湖本來的名字,叫做散在池,位置在由今泉與今泉台所包圍的正中央。
不過近年來,今泉地區與西鎌倉、七里濱、東梶原等地,全都快速的開闢為住宅用地,和*圖*書
已不再是人跡罕至的山野了。此地被命名為散在池森林公園,還修葺了散步山徑,經常可見到拄著拐杖的老人、雙雙對對的年輕人、帶著孩子的年輕母親等,在園內散步。境內面積廣闊,就算人來人往,也不會有被打擾的感覺,亦不覺得冷清。
我第一次看到鎌倉湖這個名字,是在吉野秀雄之子吉田壯兒在《新潮》雜誌發表的小說〈歌人的家〉。雖然有點不太記得了,應該是主角與一位異國的美麗女性來到鎌倉湖。文中將此地描寫成一個人煙罕至的神祕山中之湖。
對我這種舊式的人來說,從前的小町通令人懷念。二十多年前,那條路從車站方向往前走的右側,有一家電影院。那裡不清場隨時可以進去。裡面沒有冷氣,天氣熱的時候,天花板上就會轉起電風扇。我和當時還在念高中的兒子一起,在那個電影院看了兩次《偷龍轉鳳》。和_圖_書
散在池原本是農業用水池,為附近的水田供給水源。池塘四周為山陵環繞,白天幽暗不明,樹影落在湖面上,看起來彷彿有怪物即將出現一般。
當時小町通有三家蔬果店。後來陸續轉業,現在只剩一家了。
突然我驚覺到,四周已經變得微暗。仰頭往上看,天空上清朗一片,腳邊卻因為昏暗而難行。我是個沒有方向感的人,完全不知道這條路會通到哪兒去。
還有另一次類似的經驗。我帶著友人前往東勝寺橋另一端的切腹岩窟。無意間發現,路旁立了一塊標誌,上面寫著祗園山健行路線的入口。
那是一個冬日的午後三點左右,日頭還掛得很高,所以興起一個念頭,想著兩個人「稍微走一段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