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孔子的幽默
蓋棺論定

這是中唐詩人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所作的七言律詩〈放言〉之三。令人聯想起社會上耳熟能詳的成語「蓋棺論定」,謂一個人的是非功過,不能只看一時,須待最後結局才見真章。《明史.劉大夏傳》:「人生蓋棺論定,一日未死,即一日憂責未已。」又作「蓋棺事定」,謂人死後而賢否始有定論。《晉書.劉毅傳》:「大丈夫蓋棺事方定和_圖_書。」
後二聯以周公、王莽爲歷史見證。「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謂周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周公以王叔身分攝政,管叔、蔡叔、霍叔製造流言,誣衊周公將簒位,周公不問政事。後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叛變,成王令周公征伐,以定天下。王莽,漢元帝皇后之侄,在篡漢之前僞裝謙虛退讓,欺世盜名。《和-圖-書漢書.王莽傳》:「爵位益尊,節操愈謙。散輿馬衣裘,賑施賓客,家無所餘。收贍名士,交結卿相大夫甚眾。」「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眞偽復誰知」,謂人品須待考驗。假使周公在受謠言中傷的時候,王莽在謙恭下士時死去,一生眞僞邪正,又有誰能知道呢?
事未易察,理未易明。大奸巨惡,欺世盜名,往往得逞。忠義正直之hetubook.com.com士,蒙受不白之冤者,世代屢見不鮮。「江山代有豺人出,各誤蒼生十數年」,眞偽邪正,豈可不慎?
次聯「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以試玉、辨材爲喻,謂堅貞之士,棟梁之材必須經過長久的考驗。詩人自注云:「眞玉燒三日不熱,豫章木生七年而後知。」《淮南子.俶眞訓》:「鍾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澤和-圖-書不變。」《史記.司馬相如傳》:「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楠豫章。」《正義》:「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別。」
首聯「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直接告誡世人鑑別人品自有法度,毋庸猶豫不決,更毋須枉費精神鑽龜殼看裂紋以卜吉凶,或是用蓍草的莖占卜,那些迷信活動,不足爲訓。
——九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和-圖-書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放言〉旨在論辨別人品須待考驗。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