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在人世間的臨在。在某些形式的卡巴拉秘教信仰當中,榭基那乃象徵性被描繪成從恩索夫(Ein Sof)悲慘分離出來的一個女人,並與人類在物質世界裡共同流亡。
Jamaah al-Islamiyyah(伊斯蘭黨,阿拉伯語)
Eschatology(末世學)
從阿拉伯語的ayat Allah而來,即「神的徵兆」之意;乃是對重要「穆茲達希德」(mujtahid)的一種尊銜,二十世紀時開始在伊朗通行。
Taziyeh(阿拉伯語)
Sephardic Jews(東猶)
研究與應用神聖的伊斯蘭法。
什葉派(請見Shii Islam)的一項保護性教義,即允許教徒在面對當權者威脅時,隱瞞其真實想法。
(全書完)
Ummah(穆斯林社群,阿拉伯語)
Kehillah(社區政府,希伯來語)
Talmud(《猶太法典》,希伯來語)
伊斯蘭的多數派,專注於效法穆罕默德先知的聖行(Sunnah)。其成員被稱作遜尼派穆斯林(Sunni Muslims)或遜尼派教徒(Sunnis)。他們與什葉派穆斯林在信仰上並無不同,只是不要求穆斯林社群的領導者,必須是穆罕默德先知和其女婿阿里(Ali ibn Abu Talib)的後人。這種形式的伊斯蘭,統稱為Sunnah。
原意為「通往湧泉之道」;乃源自《古蘭經》、聖行(Sunnah)與聖訓(Hadith)的伊斯蘭神聖律法。這類不得更易的天啟律法,被視為引導穆斯林面向正確人生的唯一之道,並規範著他們生活裡的每一面向。
原意為「傳統」;指關於穆罕默德先知言行的記載報導,這類先知言行並未見於《古蘭經》,而是由先知的親密夥伴及家庭成員為後人記載下來。複數為ahadith。
授與最高階「穆茲達希德」的尊銜。此人的裁決,對所有承認其權威的什葉派教徒都有拘束力。效法楷模有時候只有一位,但也可能同時存在數位。複數為maraji。
Premillennialism(前千禧年主義)
一九七〇年代在埃及發展成形的伊斯蘭學生組織。複數為jamaat。
十九世紀的宗教運動,嘗試以西方的思想、價值、文化,來理性化及重新詮釋猶太信仰。今天改革派猶太人主要是在對天啟的理解上,與正統派存在差異。他們認為天啟是進步的、開放的,故應容許對《摩西五經》進行不同的新詮釋。
Lubavitch Hasidim
Sufi, Sufism(蘇非派、蘇非主義)
希望藉回歸《古蘭經》與聖行,來恢復伊斯蘭純正的改革運動。該運動拒絕接受後來才發展成形的立法與實踐。
Awqaf(阿拉伯語)
在主流的遜尼派伊斯蘭裡,「教長」不過是清真寺中主持祈禱儀式者。不過什葉派的「教主」,指的卻是那些被認為擁有神聖智慧的穆罕默德先知後人,亦是對教徒而言唯一且絕對無誤的引導者。
追隨哲維.耶乎達.柯克拉比(Rabbi Zvi Yehuda Kook)之教誨的虔誠猶太復國主義者。
卡巴拉秘教信仰中所描繪的救贖過程。他們相信藉由祈禱、儀式及對聖律的摯愛忠誠,將能夠結束榭基那(Shekhinah)的流亡,並恢復世間萬物與神性的統一。
Madrasah(伊斯蘭經學堂,阿拉伯語)
Tawhid(一統,阿拉伯語)
一九七〇年代初時,由何梅尼發展出來的理論。該理論認為應由伊斯蘭法學家(faqih)擔任國家領導人,以確保整個社會對神的意志——亦即伊斯蘭法規範的全面順從。它的廣受接納,其實是對什葉派正統教義的革命性背離。
Ashkenazic Jews(西猶)
赴麥加的朝聖之舉。
Logos(理則,希臘語)
Antichrist(反基督者/敵基督/反基督)
請見tefillin。
Agudat Israel(以色列聯盟,希伯來語)
Ijmah(共識,阿拉伯語)
Mythos(神思,希臘語)
該詞於《聖經》時代和圖書,曾被用來指聖殿內進行的宗教儀式。
Bey(指揮官,土耳其語)
Rashidun(正統哈里發,阿拉伯語)
第一級的猶太學者與宗教權威。
離散於巴勒斯坦外的猶太人社群。亦稱Galut(希伯來語的「流放」)。
Aliyah(移居,希伯來語)
有關什葉派第十二任教主——也就是所謂「隱身教主」(Hidden Imam)於十世紀時,被神隱匿起來的教義。什葉派穆斯林相信,他會在末世前短暫現身,以開創一個正義王國。
十七世紀某猶太教運動,乃奠基於視土耳其猶太裔學者兼神秘主義者沙伯泰.哲維(Shabbetai Zevi)為彌賽亞的信念之上。該信仰最終於二十世紀初期消聲匿跡。
原指那些從西班牙流放出來的猶太人;該詞的意涵後來進一步擴大,也包括了出身中東的猶太人,以有別於西猶(Ashkenazic Jews)。
Shii Islam(什葉派伊斯蘭)
耶西瓦主持人或校長。複數為roshey yeshivor。
某些基督徒相信歷史終結之際,將會到來的一千年和平、正義時光。而千禧年後,則會繼之以最後審判。基督徒的這項信念,來自他們對希伯來先知和某些新約作者所作預言的字面解讀。
即「第十」之意;指伊斯蘭曆一月的第十日,乃穆罕默德先知之孫——胡笙(Husain)在今伊拉克境內之克爾巴拉殉教的周年紀念日。
已具備獨立推理能力的什葉派傑出學者稱號。
Ein Sof(恩索夫,希伯來語)
某猶太復國主義的壓力團體,由虔誠與世俗猶太人共同創立,提倡對以色列於一九六七年六日戰爭中佔領的土地,進行定居移民。
Shariah(伊斯蘭法/夏里阿,阿拉伯語)
Haredim(顫慄者,希伯來語)
Bidah(創新,阿拉伯語)
Irfan(阿拉伯語)
Edah Haredis(顫慄者社區,希伯來語)
四位「正確引導」的哈里發,他們全都是穆罕默德先知的夥伴,和緊接其後的繼承者:阿布.巴克爾、烏瑪爾、烏斯曼和阿里。遜尼派穆斯林(請見Sunni Islam)視正統哈里發為僅有的四位能完全按伊斯蘭原則治理的統治者。惟什葉派穆斯林(請見Shii Islam)卻不承認前三位正統哈里發,而視阿里為他們的第一任教主。
為法律決定提供正當性的穆斯林社群共識。
Gaon(希伯來語)
源自阿拉伯語的tasawuuf;乃遜尼派伊斯蘭裡的神秘主義傳承。
Mujahidin(聖戰士,阿拉伯語)
Zakat(宗教捐,阿拉伯語)
Marja-e Taqlid(效法楷模,阿拉伯語)
猶太教極端正統派之「顫慄者」(Haredim)在耶路撒冷的社區。
一六三〇年代從主流教會脫離出來、在英格蘭自立門戶的某喀爾文教派。浸信會教徒是於成年時,經公開宣示過信仰後才受洗的。為追求宗教自由,部分浸信會教徒乃於十七世紀初期,移民到了美洲殖民地。
一種奧秘的哲學運動,嘗試要將《古蘭經》的天啟宗教,與希臘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的理性主義進行調和。
Falsafah(伊斯蘭哲學,阿拉伯語)
原意即「啟蒙」;十八世紀時,由門德爾頌(Moses Mendelssohn)揭竿的知性運動,乃試圖在猶太教內提倡歐洲的啟蒙價值,並將猶太人整合入主流歐洲文化。
Ghazu(阿拉伯語)
基督基本教義派人士的一種說法,認為神的選民(the elect)將能逃過末世的浩劫。屆時他們會被「攫到」空中,與基督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第十七節),以待千禧年的來臨。
Tikkun(修復,希伯來語)
Batin(秘密、隱密,阿拉伯語)
單數為waqf。指為宗教建築或慈善機構所作的虔心捐贈。
猶太教的神秘主義傳承。
Mullah(穆拉,阿拉伯語)
Postmillennialism(後千禧年主義)
Maskilim(開明者,希伯來語)https://www.hetubook•com•com
Ghuluww(極端,阿拉伯語)
人類精神的某個領域,乃穆斯林神秘主義者幻影經驗的泉源,也是創意想像之所。
Infitah(門戶開放,阿拉伯語)
中歐及東歐的猶太人,通常與日耳曼和意第緒文化有關連,乃是相對於來自西班牙或中東地區之東猶(Sephardic Jews)的概念。
埃及的小農階級。
伊斯蘭法律上的一項原則,即某種程度上,會要求徵得整個社群對立法的同意。
Galut(流放、流亡,希伯來語)
Velayat-e Faqih(法學家政府,阿拉伯語)
原指阿拉伯半島上的前伊斯蘭時代。如今穆斯林基本教義派信徒會將它套用於任何在他們看來,已經背棄了神並且拒絕俯順於神的主權的社會,即便那名義上還是個穆斯林社會,也不例外。形容詞為jahili。
Mujtahid(穆茲達希德.阿拉伯語)
Zahir(表面的、外在的,阿拉伯語)
原意為「屈服」,即向神的意志屈服。身為穆斯林,就是已經屈服於有關存在之神聖與基本法則的男女。穆斯林大多以穆罕默德先知的聖行(Sunnah)為信仰基礎,稱為遜尼派教徒(Sunnis);至於方向不同的什葉派穆斯林,則屬少數教派。
Phylacteries
原意為「習俗」;指穆罕默德先知的個人習慣與宗教實踐。這都是由先知的夥伴與家庭成員為後人記錄下來的,並被視為理想的伊斯蘭規範。於是聖行種種,遂被納入伊斯蘭律法當中,以使穆斯林能夠盡量貼近先知的原型風範。Sunnah這項詞彙(形容詞即Sunni),亦指伊斯蘭主流的遜尼教派。
Gahelet(發熱的餘燼,希伯來語)
掌理伊斯蘭法的法官。
Hijrah(遷徙,阿拉伯語)
原意為「話語」;指理性、邏輯或科學的論述。
據某些《新約聖經》作者之說法,此人乃假先知,他的到來,預示著末世將要來臨。反基督者會是個高明的騙子,他將領著大多數基督徒背教,並在〈啟示錄〉早就預言過的戰役裡,為基督所敗。
清真寺主持人。
Gush Emunim(信仰者集團,希伯來語)
即「公義之人」的意思;在猶太教虔敬派信仰(Hasidism)當中,所謂義人,是已經修成凝神專注之道者,還能讓其追隨者藉由他接觸到神。
Habad其實是hokhmah(智慧)、binah(智力)與daath(知識)三字的縮略詞;乃十八世紀晚期時,撒爾曼拉比(Rabbi Schneur Zalman)所創立的虔敬派運動名。該支派後來因聚居在俄國的魯巴維奇,故亦彼人稱作魯巴維奇虔敬派(Lubavitch Hasidim)。
即對神的「孺慕之情」;猶太教虔敬派信仰(Hasidism)中,唯有「義人」(Zaddik)才能達致的、對神界的永恆意識。
原意即「豬」;指那些被迫皈依基督宗教的西班牙猶太人,包括他們的後人。
原指穆罕默德先知和其弟子於公元六二二年時,從麥加赴麥地那的遷徒,該年後來亦被定為伊斯蘭曆元年。如今穆斯林基本教義派分子會利用這項詞彙,來形容他們從一個已經揚棄伊斯蘭之社會裡撤離的過程。
依社會主義原則組織的猶太復國主義者的農業公社。
Alam al-Mithal(純粹影像的世界,阿拉伯語)
原為猶太虔敬派(請見Hasidism)用來形容其敵人的詞彙。如今它指的是立陶宛系極端正統派猶太人,他們的靈修偏重於研習《摩西五經》,而不怎麼重視神秘祈禱。
Pillars of Islam(伊斯蘭基柱/伊斯蘭五功)
Misnagdim(反對派、反對音,希伯來語)
鄂圖曼帝國由奴隸組成的精銳步兵團。
為使伊斯蘭法適用於當代環境,而對理性作創意運用。十四世紀時,穆斯林大多已決定關上「獨立推理的大門」,故學者必須倚賴昔日的權威性法律裁決,而不再取決於自己的理性洞見。不過什葉派方面,倒是沒有關上「獨立推理的大門」。
原意為「教導」;指猶太《舊約聖經》的前五書,以及摩西的律法。
Neturei Karta(城市的護衛者,亞蘭語)
指猶太啟蒙運動的追隨者。單數為Maskil。
原意即「明白的」;指神的外顯及hetubook.com.com
整個外在世界。此外,它也指和隱密(batin)意涵相對的、經文字面上的清楚意涵。
原意為「純淨」;指一種按個人收入與資產的固定比例(一般為百分之二點五)徵收之宗教捐。穆斯林每年都要繳納此捐以幫助窮人,而這也是伊斯蘭五功之一。
那不可見的、神聖的或超越的。
請見Habad。
Devekut(希伯來語)
源自希伯來語「坐」的動詞;乃是讓學生廣泛研習《猶太法典》和其他拉比文獻的猶太教學院。複數為yeshivot。
請見infitah。
Islah(改革,阿拉伯語)
在路里亞卡巴拉秘教派的神話敘述當中,恩索夫(Ein Sof)曾自我收縮,以騰出一個非神的空間,讓物質宇宙形成。
Kawwanot(凝神專注,希伯來語)
Ijtihad(獨立推理,阿拉伯語)
Presbyterianism(長老教會信仰)
Kookists(柯克分子)
原意為「奴隸」;乃切爾卡西亞地區的奴隸軍團,十三世紀時曾在近東建立王朝,惟至十六世紀初期即敗於鄂圖曼人之手。不過在埃及,馬穆路克眾指揮官卻仍是該國的實際統治者,直到十九世紀遭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征服後,才告終結。
Zaddik(義人,希伯來語)
Millennium(千禧年)
Kerbala(克爾巴拉)
即「皈依」之意;近代初期被迫皈依羅馬天主教的西班牙猶太人。複數為conversos。
Mufti(阿拉伯語)
Hadith(聖酬,阿拉伯語)
原意為「誇大」;指過度強調某方面教義的「極端」思考,尤其是指在什葉派早期發展中所出現者。
一種源自蘇格蘭地區的喀爾文教派信仰。長老教會獻身於不斷改革,非常重視《聖經》,強調由長老(希臘文即presbuteroi)治理更甚於教士,並追求教會所有成員的參與。
Ulema(烏立瑪,阿拉伯語)
Fedayin(自由戰土,阿拉伯語)
Shurah(諮商、共識,阿拉伯語)
以真信仰對社會發動的再征服。
Divan(聽審堂,土耳其語)
Fellahin(阿拉伯語)
伊斯蘭哲學的修習者。
Reconquista(重新征服、再征服運動,西班牙語)
Occultation(隱遁)
指極端正統派的猶太人。形容詞為haredi。
Mamluk(馬穆路克軍團,阿拉伯語)
Bazaari(市集居民,阿拉伯語)
Hajj(朝聖,阿拉伯語)
Faylasuf(伊斯蘭哲學家,阿拉伯語)
Taqlid(效法,阿拉伯語)
Yeshiva(耶西瓦,希伯來語)
埃及於一九七二年時,向西方敞開經濟大門的政策。
有關生命存在與宗教的「隱密」面向。這個面向並非人類感官或理性思維所能理解,唯有透過神秘、直觀的修行,才能辨識。
意為「沒有盡頭」;乃猶太卡巴拉秘教用來指神性、神聖本質的詞彙。恩索夫非人類所能觸及,它曾在創世之時以及十次連續的「發散」(sefiroth)過程中顯露出來,以調適終極意義,讓理解力有限的人類也能感受得到。
十九世紀時,賀奇拉比(Rabbi Samuel Raphael Hirsch)所創的某猶太教運動。該運動企圖將某些現代睿見,與傳統之正統派信仰相結合。
Kabah(天房,阿拉伯語)
即「神話」之意;與神秘(mystery)、神秘主義(mysticism)等詞都衍自希臘文的musteion,亦即閉上雙眼或閉上嘴巴之意。這是一種植根於靜默與直觀洞見的知識形式,它為生命帶來意義,但卻沒辦法用理性說法來加以解釋。在前現代世界裡,神話知識向來被視為與「理則」互補。
Tajdid(復新、復新運動,阿拉伯語)https://m.hetubook•com•com
Ashura(阿舒拉,阿拉伯語)
Marrano(馬拉諾猶太人,西班牙語)
Puritans(清教徒)
伊拉克庫法(Kufa)城外某平原名。公元六六〇年時,穆罕默德先知之孫、什葉派的第三任教主胡笙,曾在這裡遭烏邁亞王朝的軍隊殺害。克爾巴拉今天已是什葉派穆斯林的聖城之一兼朝聖之所。
Neo-Orthodox(新正統派)
Qadi(法官,阿拉伯語)
相信耶穌將在基督徒憑著自己的德行、努力開創出千禧年時代後,才重返人間的末世論觀點。在這千年的和平與正義時光結束之際,耶穌將再臨人間,並主持最後審判。
軍事突襲、軍事行動。
Janissary(新軍,土耳其語)
位於麥加的立方體聖壇,乃伊斯蘭世界最神聖之處所。
Taqiyyah(隱瞞,阿拉伯語)
伊斯蘭大學或神學院,其課程專注於宗教學科,特別是伊斯蘭律法。
Kibbutz(集體農場,希伯來語)
偏離於伊斯蘭慣常實踐或信念的創新之舉。
Rawda(阿拉伯語)
歐洲猶太人聚居區內的治理團體。
指在市集裡活動的商人和工匠們。
Tefillin(經匣,希伯來語)
原意即「吟誦」;乃神透過穆罕默德先知所降示的聖典。
創立於一九一二年的正統派猶太政黨。
對昔日權威的順從、對伊斯蘭法四大學派既有司法裁決的順從,或對於受承認的法學家與「穆茲達希德」所作法律裁示的順從。
Faqih(伊斯蘭法學家,阿拉伯語)
猶太律法體系,乃奠基於《摩西五經》的六百一十三條神聖戒律,及隨後於《猶太法典》中廣泛發展出來的法律和口傳知識概要。
宗教學者對於攸關伊斯蘭法諸事,所做的正式法律意見或裁示。
Open Door Policy
原為十六世紀末的英國國教會成員,因不滿伊莉莎白女王的「宗教和解」(Settlement of Religion)起而抗議,並追求一類更純粹的新教改革形式。他們攻擊英國國教會的天主教色彩。
指猶太復國主義的先驅者。複數為chalutzim。
因宗教上的啟迪,而願為自由奮戰的聖戰士。
一種欲藉由回歸《古蘭經》和聖行(Sunnah)的核心價值,來復興伊斯蘭社群的運動,如伊本.泰米亞(Ibn Taymiyyah)所曾激發者。
Usuli(本質論,阿拉伯語)
一個視猶太復國主義和世俗以色列國為邪惡的猶太極端正統教派。
Rapture(狂喜)
Koran(《古蘭經》,阿拉伯語)
請見ulema。
Reform Judaism(改革派猶太教)
Hasidism(虔敬派信仰,希伯來語)
猶太教的各種冥想式修行,如對構成聖名的各項字母進行冥想。
伊斯蘭法的顧問。
Zimzum(收縮、退縮,希伯來語)
Sunnah(聖行,阿拉伯語)
Apocalypse(〈啟示錄〉)
Jihad(吉哈德/奮鬥、努力,阿拉伯語)
演出胡笙殉教經過的什葉派受難劇。
Waqf
Avodah(工作、勞動、希伯來語)
十八世紀時,由「美聖名大師」(Baal Shem Tov)所創立的神秘主義運動。
Chalutz(先驅者,希伯來語)
Congregationalist Church(公理教會)
Fiqh(伊斯蘭法學,阿拉伯語)
吟誦悼念什葉派第三任教主——胡笙殉難的輓歌。
Shekhinah(榭基那,希伯來語)
Shabbateanism(沙伯泰信仰)
原意即「使合而為一」;穆斯林希望能夠在個人與社會生活當中,也效法神的一統境界www.hetubook•com•com。所以他們必須整合各項建制與優先順序,並承認神統攝一切的主權。
Habad(哈巴德,希伯來語)
即「天啟」之意;《新約聖經》最後一書的希臘文標題。該書描繪的是普遍經人認定為聖約翰所述的末世景象。該詞已被用來指涉基督復臨前的連串大禍,亦即人類歷史的終結。
伊斯蘭的少數派。它與佔大多數的遜尼派伊斯蘭在神學上並無歧異,惟其教徒相信,穆斯林社群應由穆罕默德先知的後人領導。他們被稱作什葉派穆斯林(Shii Muslims)或什葉派教徒(Shiis)。什葉派穆斯林崇敬一群世襲下來的神啟式領導人(請見Imam),他們乃先知之後,為先知堂弟兼女婿阿里(Ali ibn Abu Talib)的那個家系一路綿延下來者。該運動統稱為Shiah,亦即阿里「黨」之意。
一種存在形式的「昇華」。猶太復國主義者以該詞形容從離散狀態(Diaspora)至聖地的移民。
Diaspora
Fatwab(裁示,阿拉伯語)
Torah(妥拉/《摩西五經》,希伯來語)
基本教義派信徒認為耶穌將會在千禧年來臨前,即重返人間的信念。他們認為人類社會實在太墮落了,以致神不得不插手干預。祂將派耶穌基督回到人間,而耶穌在經歷〈啟示錄〉早就預言過的各場戰役後,就會開創其王國,並統治人間千年。千禧年結束之際,最後的審判則為人類歷史劃下句點。
Kabbalah(卡巴拉秘教,希伯來語)
Majlis(議會,阿拉伯語)
原意即「博學者」;乃遜尼派與什葉派伊斯蘭當中,法律及宗教傳統的護衛者。單數為alim。
Sunni Islam(遜尼派伊斯蘭)
Jahiliyyah(矇昧時代,阿拉伯語)
Knesset(以色列國會,希伯來語)
原意為「學習、教導」;乃收錄公元一至五世紀期間,巴勒斯坦和巴比倫兩地拉比之見解與聲明的作品。此外,相關的註釋也在其中。
通常用來指伊斯蘭社群或穆斯林個人革除惡習或惡行的內在努力。不過該詞也有較特定的意涵,即用來指為宗教而投入的聖戰。
伊朗的神秘主義傳承。
裝有舍瑪(Shema)文句——「聽好啊以色列!主就是神,主是唯一的!」的皮革小盒。據〈申命記〉第六章第四至九節所載之誡命,猶太男人會在安息日以外的日子裡進行晨禱時,將它們用皮帶綁在額上及左臂上。
Ghayb(阿拉伯語)
Ayatollah(阿亞圖拉)
源自希臘文「最後事物的知識」;乃關於歷史終結的教義,包括彌賽亞思潮、最後審判及信仰者的最後勝利。
Halakhah(哈拉卡,希伯來語)
伊朗的人民代表議會。
Imam(教長、教主/伊瑪目,阿拉伯語)
Alim(阿拉伯語)
以色列一群正統派青年學子所自許的稱謂。這批人後來都成為核心的虔誠猶太基本教義派復國主義者,他們的意識形態,則是奠基於哲維.耶乎達.柯克拉比之教誨。
主張地方會眾自治、並拒絕接受既有領導層控制的某喀爾文教派。教會成員以信守忠誠及相互陶冶的盟約結合。因在英格蘭遭到迫害,很多公理教會成員遂於十七世紀初期走避至荷蘭及美洲殖民地。該教會在新英格蘭一帶尤其興旺。
Islam(伊斯蘭,阿拉伯語)
Baptist Church(浸信會)
所有穆斯林都必須實踐的伊斯蘭五大修行,即;念功(吟誦Shehada,即宣示信仰神和穆罕默德先知的一則簡短誓言)、禱功(每日祈禱五回)、齋戒功(於伊斯蘭曆九月時齋戒)、課功(施捨)和朝功(赴麥加朝聖)。
就字義來說,本是「無靠背長沙發椅」的意思;這裡指鄂圖曼帝國境內,蘇丹或其各省總督行使司法裁判的聽審堂。
Converso(皈依者,西班牙語)
請見awqaf。
鄂圖曼軍隊裡的指揮官或將軍。
Haskalah(猶太啟蒙運動,希伯來語)
Rosh Yeshiva(耶西瓦主持人,希伯來語)
十八世紀終了之際,於伊朗佔有強勢地位的某什葉派學派。本質論者宣稱,所有什葉派教徒都必須服從「穆茲達希德」的法律裁示,並仿效其宗教行為,而不該依憑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