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四 感染左右
古樸社區營造出美麗新視界

在長達四十年的「社區營造」活動中,有志一同的居民越來越多,但受限於青商會規程,年滿四十一歲就無法參加該組織,有些居民便創立「古川町觀光協會」積極參與推動社區營造。
當時,青商會的年輕朋友以村坂有造為首,日夜討論如何塑造古川町的風貌。不過他們的想法,卻常遭到當地老人家的批評、反對。有志難伸,使村坂體認到是新舊觀念未能融合的問題,於是他們打破常規的作法加強溝通,這樣的努力終於促使古川町得以在選擇企業之外,找到了利基,打造出安樂窩。
古川町社區營造的首要工作是復興傳統。而「古川町迎神祭」是典型案例。迎神祭每年在積雪溶解、櫻花將謝的四月十九與二十日的春天時節舉辦。此時當地的政府與學校放假,全體居民以虔誠態度共襄盛舉。
一九六〇年代日本正處於經濟起飛、社會開明的年代,各地鄉村也大張旗鼓爭取企業設廠,以便農業村莊得以脫貧。在日本中部的內山奧陸的古川町也不例外,然其先天條件不足,人口只有一萬六千人,其中勞動和*圖*書人口不足以啟動一個工廠;又該區有近半年處於冰雪狀態;且對外缺乏大路可通往等,故難以取得企業青睞。
「古川祭」活動內容有三,分別是:屋台(神轎)出巡、太鼓醒人與屋台展示。
古川町的成就不必自我宣揚,因其已營造出奪目的光芒,自有媒體風聞而至。古川町在上述活動的成就被報導者已不計其數,較具體而深刻的有:一是女作家撰寫《飛驒谷川物語》與NHK製播連續劇「櫻花」,經傳播後讓古川町美上加美。
人各有志,眾志成城。古川町集眾志,乃有今日之社區營造典範之美譽。
總之,在深山奧陸的古川町能在社區營造上獲得世人讚嘆成為取經之地,實有賴一、兩位年輕人的志向與全體居民之共識與參與,劍及履及地達成目標。一個深山小莊也許尚未成為人人嚮往之桃花源,卻已轉成人人羡慕的好家園。
為使改造計畫能夠成功,古川町的居民訂定了凝聚共識的「居民公約」,當中詳細說明居民義務、遵守規定、表現態度等,並非嚴法,卻是道德規https://m.hetubook.com.com範。
古川町太鼓活動已成為日本政府的無形文化財,因此無論是打鼓或扛鼓的人,必須是當地居民且對當地有貢獻的人,再經過評審小組核可後,才能擔任,可見這項活動的地位。
目標確立後,居民即被賦予清潔河川的任務,住家在河川旁的居民負責撿垃圾,全體居民則每年二次動員清掃垢泥;此外,每年四月初的雪融之際放千尾錦魚於川中,並在積雪的十一月中旬將錦魚送到別處保溫室飼養。因此,瀨戶川的錦魚有七個半月的時間供人觀賞。
從十九日傍晚開始,古川町金碧輝煌的九部屋台,在各組人員的曳行中緩慢出巡,每部屋台約有三層樓高,由二十人護駕,並有舞獅前導,巡街的道路兩旁會出現滿懷幸福的居民奉獻答禮,百年古物令人肅然。晚間,太鼓開始在典禮完成後敲出震耳的第一響,這個目的在於催人甦醒,告訴眾人嚴冬已過,春天將至,可以開始進行春耕播種的工作。
在觀光客蜂擁而至,聲名大噪後,社區營造者創始者村坂有造卻開始憂慮和-圖-書,是否會讓古川町的社區營造者們開始驕傲?於是去年就帶團來台與台灣社區營造者交流,期能一方面藏其傲氣,一方面助其進取,可見是一位有遠見的領導者。
瀨戶川,是橫梗在古川町街區中間,原是武士區與町民區的分界線。因年久失修,原有的水道功能早已廢棄,並且影響當地景觀,因此居民同意整修,不僅要恢復往昔清澈見底的水道,並期望能使錦魚優游其中為目標。
古川町因地處內陸,交通是一大問題,前幾年日本政府欲興建一條途經古川町的高速公路,居民曾因恐生態自然遭到破壞而反對。後來顧及居民對外聯絡、產品運輸、資訊往來等問題便不再堅持反對,卻有但書,居民提議政府准許在經過古川町路段兩旁的高速公路種植櫸木,以櫸木作為辨認古川町的地標。之所以種植櫸木,乃是該樹木容易成長,十年後便可濃蔭覆路,形成一段美麗的綠色隧道,這也見識到古川町居民那種解決問題、堅持理想兼容的態度與精神。
除了河川整治外,古川町民也非常重視樹木的種植。有一年因河水和圖書氾濫將河堤沖毀,町公所乃以水泥築牆將河堤修補,然而這種作法卻破壞自然之美,因此全體居民決議以樹林更換水泥牆,於是有一百多公尺的水泥牆改以種植櫻花樹,每當有紅、有白的櫻花盛開,嫵媚招展的花枝真是美不勝收。筆者帶隊的台灣社區營造考察團正趕上花季,團員們各個大飽眼福。

環境整治 形塑古川町的鄉鎮氛圍

定位 古川町的重塑之路

社區營造 傳統祭典打前鋒

有趣的是,飼養這些錦魚的人並非當地居民,而是外來觀光客;瀨戶川的河道邊設有飼料餵食機,只要投進百元日幣,就可取得飼料包,如此一來,觀光客可獲得餵養樂趣,町公所也可不用支出飼養成本。全體町民共治的瀨戶川遂成為日本著名景點,有著優游的錦鯉及川邊的醉人櫻花,令人有難以言喻的幸福感。
優游的錦鯉及川邊醉人的櫻花,令人有難以言喻的幸福感。

翌日白天,九部屋台會全部展列於祭典廣場,民眾可前往觀賞這些製作細膩精美的屋台;https://m•hetubook•com.com此外,廣場旁有木匠文化館,展示古川町木工之精湛技藝。據說日本列為世界遺產的「日光東照宮」的優美雕刻就是出於古川町木匠之手(古川町目前有一百六十人從事木匠工作,占所有居民數的百分之一)。
迷人的古川祭,令只有一萬六千名人口的古川町,在兩天内吸引約六萬名左右的觀光客,可見在社區營造的基礎下,更能發揮當地節慶活動的吸引力。除了振興古文化,古川町也重視環境的改造,如「瀨戶川」的整潔就值得一提。
此一儀式的太鼓由二人敲打,另有三十人扛鼓,參與活動的人皆赤|裸上身,在只有攝氏五度的氣溫下,鼓聲與人聲嘹亮地按既定路線前進,這時會有十多個小鼓隊出奇不意地阻擾醒人太鼓前進,並上演裸男相互搏鬥的戲碼,最後太鼓隊於三更半夜抵達終點,完成任務。
經濟發展前景難伸,又不甘心停留在封閉的農業社會,一群青商會的會員於是苦思家鄉的未來,他們以過去在大都會的經驗,為祖先所遺留的古川町定位,即古川町必須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小村莊,更是居民感到驕傲,別人羨慕的山中小鎮。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