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渡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會變成民族大奸臣,大概歸功於「三國演義」,我想,若死後有知,曹操一定恨死了羅貫中。回想三國演義中,令人爭議的就是他因誤會而殺了欲招待他的某個家庭,並說出:「寧願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如此自私的話。https://m.hetubook.com.com
短歌行的聯想
大概從那時候起,對於歷史書籍我總是以質疑的態度去閱讀了。
連樂觀的白居易都不免稍露懷疑「向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西方諺語有:「真理是時間的女兒。」意思就是真相最終總會水落石出的。
最近看了一本推理小說,六十多年前英國一位女作家約瑟芬.鐵伊寫的《時間的女兒》(The Daughter of Time)就是針對英國歷史某件四百年的定論所作的翻案文章,非常精彩,也令人震撼。不只將數百年來英國人所讀的歷史教科書的記敘變成胡說八道,連莎士比亞寫的理查三世,也變成可笑的大鬧劇。
不過,對於這點,我內心裡其實和圖書是存疑的。真相真的可得嗎?
通常我們對一件事的認定、詮釋,常常是有先入為主的立場,因為立場不同,對事實的詮釋就不同。以《時間的女兒》為例,歷史上的理查三世是英國的邪惡象徵、兒童最大的夢魘,其實他不過被栽贓殺了二個姪子的罪名;反倒是消滅理查三世的都鐸王朝,在英國歷史卻這麼稱讚:「為了王朝的穩定,都鐸深謀遠慮地將所有可能繼承王位的對手趕盡殺絕……」這樣一個滅族的大屠殺,居然在歷史的評價中是「深謀遠慮」?而背了殺害二個孩子黑鍋的人,卻成了十惡不赦的大魔頭?
多年前曾寫過一篇文章「短歌行」的聯想,從曹操到底是不是好人,想到歷史記載所謂的真相,是否有客觀的標準?
正史中,曹操為人詬病的大概是他發出「召才令」,明言歡迎任何有才能的人,同時不計較其品德如何。
如果說,人如其文,曹操應該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壞人。其實,就以正史而言,在眾多逐鹿中原的豪傑中,曹操並不算壞。(若說他「奸」、「陰險」,換個角度,不就是有謀略,聰明謹慎?)
高中時有一段時間我對歷史非常有興趣,閱讀了許多歷史的書籍,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則小故事。大概是十八世紀英國歷史學家吧,有一天他作客在某個王侯家,親眼看到有僕役的某些爭端。之後,他聽到當事者與旁觀者向王侯報告爭執始末,竟然人言人殊。他忽然憬然,連近在身邊的事都有這麼多版本的陳述,那麼他怎麼能確定百年前的史實呢?於是,他就把手上已寫好的十多卷歷史著作給燒了。
林肯曾勉勵人說:「你可以欺騙所有人於一時,但你不可能永久欺騙所有人。」好像很正面,這句話除了是期待之外,也透漏出另一個訊息——你不能永久欺騙所有人,但絕對可以永久欺騙大部分人,也絕對可以欺騙所有人,雖然只是「一時」——但弔詭的是,往往「一時」形成歷史後,要翻案也很難。和-圖-書
是不是可以這麼說?古往今來政治人物之所以要搶得權位,何嘗不是要擁有歷史的詮釋權?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不就是多多少少透露出人內心裡的不安嗎?
好吧,我們還是相信時間是真相的女兒,只是時間不會自動生出真相來,她只提供機會,讓人不絕望而已,我們得努力的且勇敢的幫她催生。
是不是可以這麼說?古往今來政治人物之所以要搶得權位,何嘗不是要擁有歷史的詮釋權?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不就是多多少少透露出人內心裡的不安嗎?
姑且擱下這本書提到的歷史,反觀我們現今社會,多少各說各話,是非混淆的爭執?
英國古代有一句諺語:「真相是時間的女兒。」
之三.歷史的真相
之二.時間的女兒
放言
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
向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https://www.hetubook.com.com明代大儒王陽明曾寫過〈 睡起偶成〉這首詩:「起向高樓撞曉鐘,不信人間耳盡聾。」初看好像很豪邁、很有信心,其實是憂傷無比。作者的不信人間耳盡聾只是一種信念,是那種不服輸,起m•hetubook.com.com身搏命一擊般的孤注一擲。因此事實是,我雖不信,但長久以來他們真的都聾了。
古往今來,全世界有多少事情在發生,「歷史事實」的形成是非常詭異,也非常有趣的過程。
不過,對於這點,我內心裡其實是存疑的。真相真的可得嗎?
西方諺語有:「真理是時間的女兒。」意思就是真相最終總會水落石出的。
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被貶官時,曾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己的心情,過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貶官,感慨之餘也寫了五首「放言」與元稹相應和。
有句頗接近事實的俏皮話:「世界上唯一的真理,就是沒有真理。」
這首詩基本上還是懷抱希望的,認為自己或元稹這樣遭人誣陷,是經得起時間考驗,最後事實總會澄清,真相大白。不過同時他也反省到,對人對事要有真切的認識,必須通過時間考驗,從整個歷史的情境裡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擅權專治的人,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賢相了!
之一.含冤的曹操
其實,跟很多格言一樣,這只是個期望,並不是事實。
意思是時間終究會把真相給「生」出來,水落石出,報應不爽。
那怎麼辦呢?對於歷史?
不過,我也不想替曹操翻案,只是曾經在文章中引用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為篇名後,有朋友人問我到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全文又是如何?
於是,從這篇詩,想到曹操,想到有關歷史真相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