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依「操作手冊」只著重技巧、沒有真心,長期下來,是會適得其反的。一個讓人信任的人,除了體貼朋友、照顧朋友之外,一定是一個真心喜歡朋友的人。
可是話又說回來,人是情緒的動物,你的團體做得就是再好、有理想性,要是義工的情緒不舒服了,他當然會離開。反正世界上值得做的事那麼多,又不是非在你這個團體不可!
因此,據說,公關公司平常的工作,就是收集這些有影響力人士的人脈網絡。
再以更簡單的方式來講,有哪些人真正信任你?有哪些人是你信任的?
再也沒有比「出爾反爾」、「食言而肥」更能破壞別人對你的信任了。因此,信守承諾是與朋友相處最基本的守則。同時,正直、善良而且具有道德勇氣,這些看似陳舊迂腐的道德要求,在長期關係中的信任感建立,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幾個在NGO義工互動中,要注意的事
一個受人信任的領導者,心中應該是存在著一種更高的理想,以及活水源頭。
因此,與朋友一起來做點事情,不是為了成就自己的理想和_圖_書
,反而是在努力付出中,幫朋友找到並完成他的夢想。
在公益團體裡,忌諱的是令人有「太功利」的感覺。
人在組織中,信任是最重要的前提
管理是技術,領導是藝術,大概就是如此吧!
公關公司的做法之一是收集訃聞。當一個有影響力人士的父母親過世時,能名列治喪委員會的,大概是他們家族所信任的,當然,除了訃聞之外,觀察私人家庭聚會(比如孩子畢業典禮、配偶生日……)中所邀請的朋友,以及能隨時出入他們家庭的朋友,這些大概都是蛛絲馬跡。
三、心中有所憧憬
一、真心喜歡朋友
二、正直善良且信守承諾
信任感的建立非常困難,要靠一點一滴長期積年累月來形成,每個人在別人的心裡都是一本無形的存摺,你今天做對了一件好事,存摺上就會增加一點存款,今天幫一個忙,又會增加一點……好感與信任感就是如此慢慢累積;同和_圖_書樣的,今天你說錯話、做錯事,就等於從那存摺中提出款項一般,信任度急遽下降。
很麻煩,但是這反而是最有效的方式。
我們常說的「搏感情」,就非常傳神地說出「信任」形成之費功。
因此,平常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以及信任的建立是必須的!
雖然說,在非營利組織當義工的夥伴,人人是為了理想而來,不為名、不為利,理論上是一種奉獻。而且理念合則來,不合則去,似乎不須要「管理」或用「私人感情」。
在這個令人疲累不堪的世界裡,友誼大概是上蒼給人類最大的禮物了。姑且不論「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那麼高的標準,單單想到「為朋友兩肋插刀」,這種似乎小說中才有的義氣就令人嚮往,有朋友肯為你兩肋插刀真是幸福的事,反過來說,能擁有一個值得自己去為他兩肋插刀的朋友,也同樣是令人羡慕的。
對幹部來說,總是一個任務接著一個任務,一個活動連著一個活動,每當任務到了,從名單中篩選出可能的義工,「無事不登三寶殿」,一連絡別人就是要人家幫忙,等任務結束,和*圖*書義工忙完了,幹部緊接著又忙著新的活動或案子,又把那些義工給忘了!
好吧,或許不必說得那麼恐怖,換個方式來想,任何時候你都可以打電話給他,而不會不好意思的朋友有幾位?或者接到一個訊息,你會放下身邊所有事情趕去幫忙的朋友有幾位?
其實以上所提到的,或坊間汗牛充棟的所謂各種公關技巧、管理方面的書,都只是「操作手冊」或技術層面。但這些只能避免「失分」,真正要達到「加分」效果的,我想大半來自人格特質的呈現。
比如說,你想遊說A,可是A你不熟,但是你知道A信任B,可是你和B也沒交情,可是你又知道B信任C,幸好你認識的D是C是所信任的,那麼就可以從D到C到B再到A來做接觸。
一般NGO幹部常犯的問題是:太忙了,因此有事才找義工,做完了就掰掰,沒有空去理義工。
我想,人家願意信任你,願意跟著你在組織中努力,大概有以下三種人格特質是重要的。
所謂喜歡朋友,是會因為朋友的成就而高興,會因為朋友的成長而喜悅的人;一個真心喜歡朋友的m.hetubook.com.com
人,會傾聽朋友心中的渴望,也知道人的軟弱、人的恐懼、人的猶豫,因此會有耐心的引導朋友,陪伴、等待他走向他自己的一種溫柔過程。
其實,事情不是那麼簡單,冒冒失失地捧著一堆錢給人,然後要他給你好處或照你的意思做,沒有一個人敢接受的,除非是透過「信任的人」。
因為心中有崇高理想,那種理想的光芒本身就會吸引人,並且在困頓以及煩瑣瓜葛時,協助我們超越。在生活中有活水源頭(比如說聽音聽、看書,到大自然裡散步……)可以讓我們不計較人事的閒言閒語、物質利益的誘惑,可以入於世又出於世(以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努力,又以道家的心境來自我調適)。
那麼怎麼知道誰信任誰?
信任感的建立非常困難,要靠一點一滴長期積年累月來形成,每個人在別人的心裡都是一本無形的存摺,你今天做對了一件好事,存摺上就會增加一點存款,今天幫一個忙,又會增加一點……好感與信任感就如此慢慢累積;同樣的,今天你說錯話、做錯事,就等於從那存摺中提出款項一般,信任m•hetubook.com•com度急遽下降。
領導,就是愛
就算不牽涉到錢或利害關係,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一定很忙,因此他的注意力是項稀有的資源。公益團體為了公益,要引起有影響力的人的注意並且產生興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也得透過「遊說」。能成功游說的關鍵,除了機緣,最直接的還是得透過「信任的人」的引見或推薦。
公關公司怎麼「遊說」?
我們常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些新聞,政府花了多少錢委託公關公司在華府從事遊說……或許我們會想當然爾的認為遊說是賄賂的代名詞。
前面舉這個例子,只是在提醒或反省,在組織之中,彼此是不是有足夠的互信?不只是別人信任你,你也要信任別人。
為什麼公關公司就算是從事正當性、公益性的政治遊說,都還得透過這種「信任的人」來傳遞呢?主要原因除了前面所說影響人士的注意力有限之外,老實講,在這個爾虞我詐的社會,任何有問題的事情都可以包裝成冠冕堂皇的話,所以我們對素昧平生(敵對立場的人就更不必說了)的人,多少有著相當的防備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