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翻看「顧維鈞回憶錄」,生動可讀,描述他一生做事的情形,裏面談到他留美八年後回國在北洋政府外交部的一切。他和一般留學生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眞正學到和崇尚西方「實事就事」的精神,而施諸實踐。他說:「我的正式職務雖清閒,但我老在忙碌,沒有閒暇的時候。」他勤於做事,勇於負責,常自動去做部中需做而沒有人在做的事情。這樣立刻引起同事們的驚訝,他說:「其中有一位是我的親戚,他年紀比我大,至少比我在官場多混了二十年。一次,他說這樣做很危險,問我知不知道做官的要訣,我說不知道。他說別人誰也不會對我說,因爲他是我的好友,才肯告訴我。他說:『在北京官場,多做事,多https://www.hetubook•com.com犯錯誤;少做事,少犯錯誤;不做事,不犯錯誤。這就是在官場上一帆風順的奧妙。』(見「傳記文學」,一九八四,六月期)。那是一九一二年間的事——看來中國機構中對『做』的標準『做』法,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換句話說,或簡單的來說,就是『不做』!」
自立晚報,一九八四、七、廿五
二十三年前(一九六一),政府召開第二次陽明山會議,集請國內外專家商討文化教育之改進。大會主席是實行「耕者有其田」的陳誠先生,他在開幕中首先指出「國人有一種習https://www.hetubook.com•com慣,就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因此他大聲地呼喊,要大家改過來變成:『多做不錯,少做多錯,不做大錯!』」(見拙著:『關懷與愛心』中『做』的一文)。他所指出的是一個事實,是那時一般機構不做事而使他痛心的事實。
自立晚報,一九八四、十二、十四
五十年如一日
過去的已不能追回,讓我們看看現在。陳誠先生在陽明山上高呼的那句話,又是二十三年前的舊事了——日前在辦公室那種成天「看報、聊天、忙私事、敷衍公事……」的習氣,是不是已離開我們這個社會了?還是m.hetubook.com.com,我們仍牢牢保守着「不做」的傳統呢?
自立晚報,一九八四、七、廿五
在做事上,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一切事絕對不能一手包辦,專靠自己做,應求合作。
一九八三年貝魯特美軍營被襲炸,死亡奇重,那時美國總統雷根正在南部奧格斯答城的一個有名的高爾夫俱樂部,聞訊立刻趕回華府,到達白宮前面,略作停留和記者們談話。當時天下雨,雷根左手緊握太太南茜的手,右手撑着一把傘並同時扶住一座麥克風講話,南茜的右手和雷根拉住,另外用左手也擋了一把傘(見美國時代雜誌,一九八三,十月卅一日號)。要是東方國家的元首,或歐洲的皇室們,在https://www.hetubook•com•com
同樣的情形下,早有人在旁替元首和夫人擋傘了。我在美國多年,知道美國人有一種觀念和習慣,就是有關自身的事,是個人的私事,如果自己能做,不喜歡別人代勞。撐傘有如繫鞋帶,是屬於自己的事,大家都會自己做,人家不會想到來幫忙,卽使想到了,也不好意思來做。當然有的時候,手上東西太多,忙不過來,或身體不方便時,人家會立刻前來幫忙,自己也會樂意的接受別人的好意!
如果我在美國,看到時代週刊上雷根夫婦自己撐傘的那個鏡頭,我會一點感想都沒有,現在竟囉嗦地寫了上面一段,看來我在慢慢的變了。
「五十年如一日」果然可怕?但是如果我們不願清醒過來,那麼,五百年也不過如十日而已!
自立晚報,一九八四、十一、廿三www.hetubook.com.com
從顧維鈞到陳誠,一下子就是五十年,對「不做」的「精神」和事實,眞是「五十年如一日」,其實在顧維鈞之前,我們這個社會不知已度過了多少個「五十年如一日」的「官場現形記」?!
談和做
自己做
在做人上,一切的道德行爲,與其叫(或教)人做,不如自己先試試,如果自己也做不起來,不但沒有資格叫人做,也可從「做不起來」中了解「做不起來」的原因,這樣可進一步的求改進後再試做。
口中說說,紙上寫寫,臺上講講,不如開始來做。做不好,要改正,改正後,還是做。與其談得漂亮,不如做得起勁!
自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