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住
「能源之星」大戰「電子蝙蝠」

能源之星

「電子蝙蝠」

有一天在飛機上翻開一本美國雜誌,看到「Energy Star」(能源之星)的廣告。標題是「照亮前方的路」,內文說:「改變燈泡,就可以改變世界。」
消滅「蝙蝠」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拔插頭。可惜這不切實際。我們都習慣把手機充電器留在牆上,讓電腦停留在明星照片的桌布上。一時要改,難上加難。
我非常喜歡這個廣告。我們這些五年級的同學,從小受到的教育是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一提到改變世界,馬上就熱血沸騰。雖然長大後都醒悟到改變世界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少數同學的確改變了世界,不過是把世界變爛了),但聽到有人鼓和圖書譟,還是會跟著搖。
回收的logo,已經舉世皆知。回收的必要,大部份人也有了共識。於是我開始尋找,另外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logo。
我們不是蝙蝠俠,但都活在蝙蝠洞裡。我仔細檢查,發現家中到處都是偷偷在吸血的蝙蝠。打開電視,音量和頻道跟上次關掉時一樣。為什麼?因為電視在關機時仍在耗電,記憶著關機前的設定。微波爐在不用時,耗電量跟使用時一樣多。為什麼?因為上面的數位時鐘一直亮著。專家估計,電器在「待機」時消耗的電力,約佔每個家庭用電量的1/10。

「電子蝙蝠」是能源界的術語,指在不使用時,

也會像吸血蝙蝠般大量耗電的電器。

我們不是蝙蝠俠,但都活在蝙蝠洞裡。

和-圖-書
洋酒品牌「Johnnie Walker」的廣告口號是「Keep Walking」。Keep Walking 這兩個字,除了符合「Walker」的意義和形象,也暗示著持續追求夢想的精神。

改變世界

「能源之星」也延伸到了其他的領域。美國紐約州的長島在2007年3月開始,所有新蓋的房子都必須符合「能源之星」的規格。這套規格包括:外牆和隔間能調節氣溫、窗戶在冬天能保暖,夏天能散熱等等。這些規格,都是希望能減少能源的消耗,但依然確保居民的舒和_圖_書適。
「能源之星」推出後光芒四射,不僅流傳到全球各國,也延伸到非電器類的產品。美國環保署正在訂定標準,未來,住家的設計、辦公室的建材,都可以透過環保署的認證,得到「能源之星」的勳章。
「能源之星」現身14年來,殺死了很多「電子蝙蝠」(Electronic Vampires)。「電子蝙蝠」是能源界的術語,指在不使用時,也會像吸血蝙蝠般大量耗電的電器。
人生有時要歸零,有時要 Keep Walking。
大人的世界,四處都是吸血的蝙蝠。我還在天真地尋找,那些美麗的星星。
我看過一個 Johnnie Walker 的平面廣告,圖案是一張吧台上常用的方形餐巾紙,紙上畫www.hetubook.com.com了一個回收的標誌。圖案下的文案寫著:「一個簡單的 idea,可以改變世界。」
小時候買電器,只看價錢。現在有一點經濟基礎,可以看「星星」。我長大了,可惜我不夠聰明,沒有改變世界。但只要我做個聰明的消費者,多少可以幫到一點。大人的世界,四處都是吸血的蝙蝠。我還在天真地尋找,那些美麗的星星。
不能靠消費者,只能靠製造商。各國的節能組織都在鼓勵廠商做出「待機」時耗電量少一些的產品。巴黎的國際能源局在1999年,設定了「待機時耗電量不超過1瓦」的目標。澳洲在2000年採行這個標準。美國最具環保精神的加州,也立法規定電視待機耗電量不能超過3瓦。環保署的標準當然最高,電視的變壓器和圖書若要贏得「能源之星」標籤,待機時吃電不能超過0.75瓦。
「能源之星」,是美國環保署在1992年發起的產品標示系統(www.energystar.gov)。電器產品,從燈泡到電腦,只要符合環保署的省電標準,就可以貼上「能源之星」的標籤。環保署大量打廣告,鼓勵消費者在同類產品中,選擇貼有標籤的品牌。「Energy Star」,就跟「Intel Inside」一樣,成為「標籤行銷」的最佳案例。
你可以想像我的激動!燈泡不是世界上最性感的東西,但它給我的幻想,不亞於林志玲。
在台灣,「能源之星」雖然還沒有到房地產的程度,但環保署在2000年也開始受理廠商申請「能源之星」認證,讓國產品與世界接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