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教育學說在我的藏書中佔著相當重要的地位。
另一位老教授有著濃重的河南腔。他的特徵是常常叨著一個煙斗,講到高興時就在桌面「叩、叩」的敲擊著他的煙斗。他風趣而又幽默地爲我們講述雅典與斯巴達的教育,蘇格拉底的軼事,柏拉圖的《理想國》,還有盧騷,他那傳奇性的一生和那些震撼後世的著作。他所提倡的回歸自然及自然發展的自然主義。這些學說在我心靈深處造成了很大的激盪,使我重新爲我未來作一抉擇,終於我放棄了嚮往著的新聞工作,立志終生爲教育而努力。雖然我只是一點微光,但我希望在那微弱的光影中,有一些兒童不再被扭曲成盆景,能自由地享受著快樂的童年,發揚上天所賦予的善性與潛能。
是有意還是無意?書及時地向我展示出她最美的一面。大約是三年級左右,我生病請假在家療養,我的父親常常抽空在我的床前教我背誦唐詩。父親的聲音潤潤的,抑揚頓挫地吟哦著,我首次意識到音韻節奏之美。我家那本《唐詩三百首》是線裝的,有木刻的插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杜甫的〈佳人〉,插畫中有一個古裝美人,倚在修竹之下,背景是茅屋和幽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唸著唸著,小小年紀,不禁也有一種凄然之感。
那麼荒誕不經的故事,經過林紓先生細細的描寫,卻是那樣的凄艷絕倫而又含蘊著哲理。瀰漫著腐屍氣息的陰森巖洞,洞壁上怪異可怖的壁畫;靜寂如死的黑夜,焚屍舞會奏起了地獄的序曲,屍體被焚燒時發出的怪聲,妖魔似的魅影,在青綠的燐光中慢慢地搖晃、起舞。
在那地心的洞窟裏,生命之火熊熊地燃燒著,彩色如虹,女王裸浴在火燄中,擁抱著玫瑰色的火柱……。
這是我文學歷程的第一步。從童話、神話、詩詞、武俠小說、中國古典文學以至那本怪異的《三千年艷屍記》。再加上我多病的童年,內向而喜歡幻想的個性。決定了我在文學上應走的方向。
從精神分析到行爲學派,這位老師引領著我探索人類的心靈,此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成爲我閱讀範圍中最重要的一環。
我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那科爾之城,斷垣殘瓦hetubook.com•com矗立在永恆的月光下。那雄偉的宮殿已成爲廢墟,大殿中央,那大理石的女神仍然蒙著面紗,孤寂地張開雙臂迎向穹蒼,她那完美的、潔白如玉的裸體,浴著冰冷的銀色月光。女神哭泣著,以一種亙古的哀愁,沒有人揭開她的面紗,一覩她那絕世的姿容。
有一篇小說,內容說是爲澄清莎士比亞作品中的某些疑點,科學家特別從時光隧道中把莎士比亞請來,化名參加最具權威的研討會議,準備必要時現身說法,以釋群疑。沒想到這位可憐的老人,在會議中看到專家學者的研究論文,包括考據、註釋、批評、分析……而且用的都是非常艱深的術語。看了幾篇之後,他開始不認識自己的作品。再看幾篇,他遂懷疑不知自己是否是莎士比亞。最後科學家只好把這位深受刺|激的老人,送回時光隧道。這故事使我受到很大的警惕,也很慶幸我沒有莎士比亞的才華,不用躭憂幾百年後,被人從時光隧道請出來詮釋自己的作品。
在這裡我要提到一部奇書。這部不爲人知的譯著,對我的文學歷程造成了一種無形的影響。「她」本來只是一本普通的蠻荒探險小說,但經過了林紓(琴南)先生的翻譯,竟變成了浪漫、唯美而又超現實的《三千年艷屍記》(編按:英國哈葛德原著)。
《男孩、女孩和花》,九歌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版
數學是我這半生中敬而遠之的書之一。即使是中華兒童叢書,寫給五年級小朋友看的《數學的故事》,我也沒辦法把「她」看完。因爲一開始我就不懂爲什麼「三」是最大的數。我倒可以接受「三」是無窮盡數字的開始這個觀念,因爲老子曾說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常常在想:數學可能有一些訣竅,如果經高人指點,我能對這些訣竅豁然領悟,數學也許會變成一門有趣而神妙的學問。因爲我常感到數學的本身就充滿了玄機。所以我對數學並不悲觀,或許後半生數學書會像科幻小說那樣侵進我的書橱。
我不知道那些科幻精靈從甚麼時候開始對我施展魅惑。反正我這www•hetubook•com.com個被洗腦的地球人,已不由自主地成了外太空人的忠實信徒。一本接著一本地閱讀著,研究諸神是否仍在外太空;星際大戰時,應怎樣避開太空的黑洞;怎樣和外太空人作第三類接觸;失眠時也會爲一萬年後的地球人作著杞憂。
趙雲 (1933-)廣東南海人。台灣師範大學社教系畢業。現任教台南師院。著有散文集《零時》、《男孩、女孩和花》等書。
第一次看到的西洋文學「巨」著是《飄》(編按:美國瑪格麗特.米契兒原著)。那時,年輕人一窩蜂地擠著去看《亂世佳人》,熱烈地談論著克拉克蓋博、費雯麗,和《亂世佳人》的原著《飄》。很自然地我也捲進了這個漩渦中,我看完了電影,再到租書攤以五毛錢一天的代價租到了《飄》。然後,以一天看一冊的速度,兩天就把上下冊都看完,我遂可以加入我的朋友圈中,起勁地談論郝思嘉、白瑞德和費雯麗的風華。
這場病對我來說是一個轉捩點。病後我的學業成績大大地退步了,當我拿到了成績,看得眞切那是第三十六名,我一路哭著回家。從此之後,我不必再爲學業成績擔憂,也索性不再管那些數學甚麼的。我的心靈獲得了自由,我可以隨心所欲地看教科書以外的書。
那位老教授是哲學界的權威。他瘦小而傴僂,他在黑板上寫的花體英文非常整齊漂亮。由於我看不懂那全是文言的講義,我只好坐在第一排,凝神靜聽他喃喃自語般的講解。他那微弱的聲音傳到我耳中時,竟是如此明晰而充滿了睿智;在他的啓示下我發現了一個新的領域,是我從未探索過的。如果說潛意識是一個陰暗、發霉的黑色洞窟,那哲學的領域就是明亮、點燃著的理性之光。
那是一張張如同夢魘的超現實的畫,我被那神秘詭異的畫面所震懾。許多年後,我看到艾倫斯特的超現實繪畫,我的心靈無端地震撼起來。在我心中,也潛藏著許許多多艾倫斯特式的夢魘,而我,只能用文字符號作有限的表達。
在師大求https://m.hetubook•com•com學時,受到幾位我敬仰的老師的影響,我漸漸地愛上了文學以外的書。
這些年來,不知不覺地,有一種書正神秘地入侵我的書櫃,等我發現的時候,「她們」不但已經完成了佔領,而且正在擴張。那就是以太空、未來作背景的科幻小說。
人們常說「戎馬半生」。而我的半生,卻是浮沉於書海中,眼看著我就要被書所淹沒、埋葬。
等我有了足夠的買書錢,上述的影響決定了我買書的範圍。但在我藏書中卻沒有武俠小說,可能,童年時看得太多,而那些刀光劍影也很難變出更多的奇招。倒是偶爾會抽空去看看楚原的「浪漫武俠電影」,奇幻的情節,吟詩撫琴的俠客,浪跡天涯的殺手,煙霧迷濛的巖窟,倒也很「超現實」的。
變態心理學的老師,是一位衣冠楚楚的中年紳士。在他生動的講解中,每一個個案都是一篇動人的心理小說。他爲我們開啓了佛洛依德的潛意識世界,我意識到人竟是如此的無助。在一次參觀精神病院時,有一個病人證實了眞有所謂「超我」的聲音。他在貧病潦倒的情況下,他的朋友把他收容在家中,當他獲得了溫飽之後,發現到自己竟愛上了朋友的妻子,於是他陷進了極度的徬徨和自責中,漸漸地他有了聽覺上的幻覺,他聽到了小學時一位嚴師叫他的名字及責備他。我們的老師解說那病人面臨「本我」和「超我」的重大衝突,嚴師是心靈執法者的象徵,因此他所聽到的是自己心靈中「超我」的聲音。
書是一個多情種子,如果你一不小心沾惹了「她」,這一輩子就休想擺脫「她」的糾纏。
讀書須方法,卻無固定的方法;求學問應當專心致志,但是不期而遇的閒書又時常令我們大開眼界。勞倫斯(D. H. Lawrence)認為文盲的語言、感覺和智慧比知識份子要來得出色,這種反智論只適用在「盡信書」的書呆子身上。人和書的「相逢」——亦即趙雲所謂的「接觸」——其實也同人與人的關係一般,林紓翻譯的小說《三千年艷屍記》開啟了趙雲的文學想像力,影響了她的一生反過來看,這部被後世遺忘的譯著,不也因為趙雲的這篇「接觸」而給予強烈的印象
www.hetubook.com.com?作者告訴我們,讀書也有隨機隨緣的逸趣。
第三類接觸
第一類接觸
偶然地發現了父親的書櫥,把我從綠袍老祖的幻境中拉回來。那是一個小小玻璃橱,放在屋角一隅,被雜物和塵埃所隱蔽。當我啓開了那發黃的玻璃門,一個奇異的世界呈現在我的面前,胡適標點的《紅樓夢》、《水滸》、《三國》、《董解元西廂》、《桃花扇》,還有線裝的《聊齋》、《今古奇觀》和許多章回小說;還有纏綿悱惻的《玉梨魂》、《余之妻》,及曼殊大師的《斷鴻零雁記》。我實在無法形容當時內心的狂喜。那時,我大概是十二歲左右,我以最快的速度,生吞活剝地把這些文學上的瑰寶一口氣讀下去。我常形容那時的閱讀情形是「囫圇吞書」。幸虧我的記憶力很好,雖然有些地方不太了解,但我都把「她」記住了,留著慢慢消化。尤其是《紅樓》、《聊齋》中的一些詩詞,到今天我還可以跟我的孩子打賭:我可以一字不差地把其中一些詩詞背出來。我常想如果我用這種閱讀精神和良好的記憶力,有系統有計劃地去讀「正經書」,也許我現在已經成爲一個學富五車的專家學者了。
科幻小說的作者多半具有相當的科學常識,因此閱讀時就頗具有眞實感。同時,「她」又可以把讀者的心靈,帶到神秘莫測、廣漠無邊的外太空盡情馳騁。從另一角度去看,「她」對人生也很具有啓示,最低限度,人類可以知道自己是如何的渺小,我們只不過是時間的過客,所謂「不朽」只是一種自我欺騙。
《飄》以後看的是《琥珀》,也是租來看的。我沒有錢買書,一直到我唸師大時,還是沒有錢買書。幸而師大的圖書館連租金都不要,整整一書庫的藏書滿足了我求知的需要。圖書館樓上靠窗的一個角落,是我享受精神食糧的園地。沒課時,我輕鬆地坐在我的位置上,微風帶著花香,天很藍,偶爾飄過幾抹雲絮,就這樣我開始了對西洋文學的探索。有時也提起筆,找尋屬於我自己的靈思。
我和書的這一段情誼,是靑梅竹馬式的。猶記童年的某一天,我就讀的小學,突然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圖書館和_圖_書。靠著牆一列整齊的玻璃橱,各國童話、民間故事、神話、詩歌……紛紛向我展開了誘惑。我像墮進了迷離幻境的阿麗絲,童稚的心靈充滿了驚奇和喜悅,一步步地,向著書海,開始了我的冒險和探索。
我也曾當過租書攤上的忠實顧客。粗劣的連環圖,荒誕的武俠小說,刀光劍影,俠客佳人,著實使我沉迷了好一陣子。躺在床上一本接著一本地看《蜀山劍俠傳》,在暗淡的燈光下,神遊於那光怪陸離的武俠世界中。這種樂趣,爲我灰暗的童年,添上了幾筆明快的色彩。
很多人都知道林琴南先生不會英文,由他的友人將原著内容告訴他,他再以他那獨特的文筆從事再創作。所以他的譯著,應該說是另一種的創作方式,以某一外文著作的内容爲綱要而已。
第二類接觸
於是,我從哲學史開始閱讀,一步步地吸取古今哲人的玄思。
父親爲我解說〈桃源行〉、〈長恨歌〉……詩、畫,纏綿浪漫的愛情,歷史的悲劇,一幕幕在我的眼前展開。在那本黃黃的線裝書,那些古意盎然的木刻插畫中,我那麼眞切地看到、感到、悟到詩中的境界。
當我坐擁書城,環顧我的藏書,倒也自得其樂。我並不羡慕那些按照計劃,有系統地看書、研究的學者,那樣將會失去許多看閒書的樂趣。人生本來就十分短暫,既然我沒有刻意去尋求不朽,我何不作一個隨自己興之所至、雜亂無章地看書的「快樂讀書人」!
由於我是一個孤獨而又喜歡幻想的孩子,這些書,擴展了我心靈的世界。尤其是希臘神話,使我漸漸地體會到美,體會到人生的悲壯。
《三千年艷屍記》充滿了神秘詭異的氣氛。故事在林紓先生古樸而優美的文筆下展開:一個美麗得無與倫比的女王,因爲妒忌而誤殺了她所深愛的情人。她遂隱居在那瘴癘遍地的蠻荒中,她的宮殿是置放屍骨和木乃伊的洞穴。她守著愛人的屍體,孤獨而寂寞地等待了三千年。終於她等到了重來的愛情,她的愛人經過了輪迴而重生,一股奇異的力量,把他帶到了她的面前。爲著追求永恆,她和他到地心接受生命之火的洗禮。沒想到在熊熊烈火中,她驟然地枯萎了,變成又老又醜的怪物,在愛人面前委頓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