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是說凡是模仿美國的都不好,從汽車王國的美國學到的東西非常多,如QC(品質管理)和TQC(綜合的品質管理)等優秀的生產管理技術或是經營管理技術均是美國所創造出來,日本將它們引進以後獲得豐富的成果,IE(工業工程)亦是如此。和-圖-書
一九三七年時,當時我正在豐田紡織的紡織工廠做事,曾聽某人說過日本和美國的工業生產力的比例是一比九。
我想戰爭中是從九分之一進展到八分之一,尤其是社長豐田喜一郎先生曾說過要以三年追上美國,以三年的時間要使生產力提和_圖_書高八倍、九倍實在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一百人所做的事必須要由十個人來完成。
但是日本人別忘了,這些技術畢竟是在美國的環境中所產生,換言之是美國人花了心血創造出來的。
一九四五年,駐軍登陸不久,從麥克阿瑟元帥口中又知道日和_圖_書
本的生產力是美國的八分之一。
然而,八分之一或是九分之一到底還是平均值,與美國最發達的汽車產業比較時,當時更是沒有八分之一。但是,絕不是美國人發出了十倍的體力,而是日本人一定在某些地方浪費相當多。如果將這些浪費消除,生產力應和圖書該可以提高十倍,現在的豐田生產方式就是以此為出發點。
最初此人到德國去的時候,曾說德國人的生產力是日本的三倍。而那時,德國和美國的比例是一比三,所以日本和美國之間的比例就成了一比九。我記得當時我聽到美國人一個人所做的事在日本就需要九個人時,和-圖-書感到非常驚訝。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乃是日本戰敗的日子,亦是重新開始的契機。當時的豐田汽車社長豐田喜一郎先生(1894-1952)曾經說過「以三年追上美國。如果不如此的話,日本汽車產業還能立足嗎?」因此非要充分認識美國不可,而且必須要向美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