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情況下,我留給舊學生一個愛吃零食的印象。舊生大部分是指我教中學時的學生,他們來看望我,總帶上一大堆零食。
https://www.hetubook.com.com在,零食的種類跟從前很不一樣。或者舊式零食有些早已「失傳」,例如酸沙梨、酸木瓜。又或者製作方式用料改變,味道改得很怪,例如陳皮梅、嘉應子,帶着化學酸味,令人舌頭發痛。甚麼蝦條、薯片,油炸的多,味精一大把,沒有甚麼個性,吃多會膩。
「小意思」
北京的新年小吃——雜拌兒
從前北京人過年,全盒會放由多種乾果、鮮果摻在一起的「雜拌兒」。早在宋代,民間已流行吃盛有蜜餞的「果子盒」;到清朝,慈禧太后喜歡吃各種蜜餞,隨口給「果子盒」起名「雜拌兒」,然後這名字便流傳到民間。
「雜拌兒」是北京獨特的節日食品,分為三種:高檔次的叫「細雜拌兒」,多是杏子、蜜桃、大棗、桂圓、荔枝、山楂、藕片等所做的蜜餞雜拌兒,一般只有皇宮貴族才能品嘗;中檔次的雜拌兒叫「粗雜拌兒」,材料多是梨子乾、蘋果乾、柿餅條、山楂條、脆棗、榛子、花生等;最低檔次的叫「雜抓」,多是一些低價的瓜子、花生等。賣「雜抓」的小販往往只用手抓一把雜拌兒,然後放進用舊畫報折卷成的三角形紙包,因此就有「雜抓」之名。
m.hetubook.com.comhttps://m.hetubook.c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