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媽媽根本不需要提供解決方案,反而可以問問柏翰:怎麼做可以讓情況變好或是他可以怎麼說、他的朋友或許可以怎麼做等等。
第一步,先建立孩子的信心——允許他們犯錯。如果你請教大多數的父母或是教育工作者,他們會告訴你:「當然,犯錯不要緊,人都會犯錯。」這是個孩子應該聽到的好消息。但是,我們了解孩子不見得會記得或相信大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換句話說,要讓孩子記得大人是否言行一致,必須讓他們看到大人犯錯,然後,了解犯錯是不要緊的,這樣他們才有辦法從大人身上學習。以免孩子認為一定要做對所有事情,否則就注定要失敗。
父母時常讓孩子去告訴朋友「你傷了我的心」,但是,身為臨床心理學家的我們可以告訴你,十歲的孩子通常不會這樣說話。而且,孩子的朋友面對這樣的問題,也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孩子通常需要大人鼓勵他們去尋找修正錯誤的方法。你可以鼓勵孩子找hetubook.com•com出問題點,但不要鼓勵他們直接詢問解決方案。
尋求幫助是處理問題一個相當負責的方式,應該鼓勵孩子這麼做。在需要時,尋求幫助的能力,在每個年齡階段都是一項很好的特質,這不僅展示了成熟又堅強的問題解決能力,也反應出設想周到的能力。
一位母親分享了一個值得「慶祝」的錯誤。她說,當孩子犯錯時,她會問他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如果讓她發現一個有學習機會的錯誤,而下次孩子也找出了一個不同的解決方案,孩子就可以吃冰淇淋慶祝。
事實上,如果孩子說話像大人,而且拿出像大人般的解決方案,孩子很可能會被同儕排擠,或是看起來可笑。以下來看看我們所觀察到的類似實例:
尋求幫助與期待直接得到解決方案是不同的。所以,當孩子尋求你的幫助時,可以幫他衡量可行方案,或是鼓勵他由另一個角度來處理問題。
教養idea/當個好聽眾
在孩子找你訴說煩惱時,不要掉進解決問題的陷阱。
父母會很自然地想撫慰孩子受傷的情感,讓事情變好。但是,這麼做只提供了暫時修正的機會,你的第一反應應該是「傾聽」。
我們身為心理治療師,經常聽到孩子說,他們不跟父母討論問題,因為父母「不理解」或「不聽」。所以,當孩子帶著問題來找你時,請記得要仔細傾聽。想當個好聽眾的話,下列技巧相當實用:
*別馬上說話,而是仔細和孩子眼神接觸。之後若還有時間,可以問孩子一些基本問題。
*要有耐心,不要自己急著把故事接完。
*表現出你對此事的興趣,例如,點點頭。然後,放下手機,摒除雜念。
*需要的時候,主動提問題來釐清狀況。
*將注意力擺在事情上,而不是孩子的言語上。孩子的肢體語言提供一些線索,例如,孩子是不是把話說得太快?有沒有雙手環胸、眼看地上、說話文不對題等等?
當孩子說完後,展現你的支持。例如,你可以說:「謝謝你的分享。你最近好像發生了很多事,如果你覺得我可以幫上忙,儘管讓我知道。」
和圖書和圖書
當然,身為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結果,但是,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難道不是最好的嗎?
讓父母坐看孩子自行摸索,而不插手幫忙,是一大挑戰。父母通常會失去耐心,直接介入解決問題。有時,孩子已經開始修正錯誤,大人還想插手讓孩子不要做出錯誤的決定。然而,這些建議可能是適合成人的進階解決方案,並不見得適合孩子的年齡或是發育階段。
——達琳博士https://www.hetubook.com.com
我們在本書的前兩章強調給孩子機會自己解決問題的重要性,但請記得,孩子試著獨立解決問題時,常常沒辦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處理問題時,也不見得有信心;解決問題時,也不一定有效率。
身為父母,可以聽到孩子在你身邊分享內心的種種,必是樂在其中。只要孩子有這樣的過程,請試著盡量參與。
光是告訴孩子犯錯不要緊,其實是不夠的,讓孩子自己修正錯誤,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要學會解決問題和修正意外的結果,前提是,唯有身邊的大人允許他們這樣做,他們才有機會。
每個人都有弱點。但是,我們的價值不是由弱點來定義的,弱點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家人其實都知道我的組織能力很好、擅長數學,而且是個很好的朋友。
十歲的柏翰回家時顯得很沮喪,因為他的朋友在下課休息時間沒有傳球給他。柏翰的媽
hetubook•com•com媽告訴他,要讓他的朋友知道「這件事傷了他的心」,並問他們下次能不能傳球給他?
身為父母,看著這些狀況發生,難免會相當沮喪。不過,沒關係,這只是部分過程,就像一定要先學基礎數學,才有辦法算微積分是一樣的。孩子需要利用基礎技巧來練習解決問題,其中也包括了處理所犯的錯誤,以及面對他們所選擇的後果。
——達琳博士
用幽默卻不失尊重的方式來承認錯誤,是很有用的。例如,我們家每個人都知道我少根筋,所以,只要兒子丢了東西或是犯了什麼錯,就會說:「媽,這是遺傳妳的啦!」這讓我們都笑了,因為這可能是真的,而且我們利用幽默感來消遣個人缺點。
我們都會犯錯。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對父母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透過我們的行動和言語,也能讓孩子知道,我們接受人們的缺點以及他人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