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即時滿足的世代習慣直接捉住第一個可能解決的方案,他們不會考慮到所有可能的結果。這種必須立即解決的衝動,阻止孩子利用良好的判斷力來做決定。反過來說,如果父母落入拯救陷阱,孩子便無法自行解決問題;而其中一個讓父母落入拯救陷阱的做法,就是告訴孩子自己小時候所犯的錯,希望孩子能夠避免。
由以上幾點可見,這世代的父母必須更加了解如何鼓勵孩子把握學習的關鍵期,這可促進孩子大腦在執行力區域上的發展(建立更強的突觸連hetubook.com.com結)。
因為成人有很多犯錯的經驗,從錯誤中學習,讓我們不會重蹈覆轍。所以,身為心理學家,我們常聽到父母說:「我不希望孩子跟我犯同樣的錯誤。」那麼,青少年又該如何學習?
例如,一個小學生每次搭乘汽車,會繫上安全帶;每次騎自行車,會戴上安全帽,就像是基於合理的判斷,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但事實上,孩子只是遵循一個由來已久的習慣,儘管父母說這對他們有好處,他們還是無法完全理解繫安全帶和戴www.hetubook.com.com
安全帽在事故發生時,有多麼重要。這也就是出於習慣和利用判斷力去做事,兩者間的差異。
*一些心理特別成熟又能認真學習的青少年,會透過傾聽父母的故事,而同情父母的經歷。
教養idea/事先說明後果,也是有效的溝通工具
對父母來說,給家中青少年體驗的空間,是很嚇人的一件事。不過,對孩子事先說明後果,其實是種有效的溝通工具,因為這不僅可說明父母的期望,也能夠讓孩子了解可能會有的後果。以下提供父母一些做法:
*「如果你過了門禁時間還沒到家,就會有兩個星期不准和朋友出去玩。」
*「如果派對上有供酒的話,你可以打電話給我們,我們會去接你;如果你沒打電話給我們,而讓我們發現派對上有供酒的話,你就兩個星期不准和朋友出去玩。」
*「如果讓我們發現你開車載朋友(加州法律規定,十八歲以下孩子拿到的臨時駕照,不能載二十歲以下的乘客),你就一個月不准開車。」
*「如果你所做的決定讓你或其他人身陷險境,就會有嚴重的後果等著你。」
www•hetubook.com•comhttps://m•hetubook•com.com*某些青少年是透過觀察同儕的經驗來學習,包括其結果和後果「正面的和負面的」。
幼兒會先學到以習慣和重複為基礎的行為、長輩要他們做的事情,以及他們自己觀察到的事情。有的孩子在小學高年級時,才會開始從自身的經驗和做法中學習。如果行程或習慣改變,他們需要用執行力來找出替代方案,思考解決方案會如何影www•hetubook•com.com響到他人、哪個方案可能會有最好的結果,再確定要如何執行此方案。
當孩子具備積極的執行力和體諒、理解他人的能力後,便開始有良好的判斷力來做出決策。當然,有些孩子相當有天賦,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發展這項能力。不過,大多數的孩子都需要經過大量的決策練習。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隨著時間推移的緩慢發展過程。
*印象最深刻的學習,來自個人的直接經驗。有許多青少年抱持著「這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的想法,也以同樣的方式行動。這些人便需要從體驗後果中學習(例如,這真的會發生在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