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8 翻轉科技帶來的麻煩

善用電子產品,增進孩子的人際溝通

一對夫婦來到我們的辦公室,因為他們擔心九歲的兒子花了太多時間打電玩。仔細了解後,我意識到孩子打電玩的時間並不是問題的癥結點,重點在於他過於沉迷。他的父母說,他一打電動就忘了時間,甚至可說沒意識到這一點,就連他們想跟他說話,他都無法抽離。
——達琳博士

現代電子產品大舉入侵孩子的生活,且時常對孩子的人際關係造成傷害。在孩子有空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利用電子產品填滿時間。我們一直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在購物車裡、在搭車時、在餐廳等吃飯時,都在打電玩,或以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來打發時間。
現在的孩子根本就等不及要跳入電子產品的懷抱!電子產品與即時滿足世代的生活方式完美結合,就是因為它們提供了即時又刺|激的反饋。不過,其中一個缺點是,無法像以前一樣與他人溝通。當孩子專注在電子產品上,他與別人沒有眼神接觸、不參與討論,也不會與他人產生連結。

讓電玩不只是一種遊戲

在我們社區附近,經常可以看到十到十五個孩子聚在某個人家的車庫比賽。某天晚上,他們將四台電視連接在一起,然後十六個孩子分成兩隊,對打同一個遊戲。這看起來是個很好的遊戲方式,因為它不只讓孩子面對面互動,也不會讓孩子因為電玩遊戲而失去與外界連結的機會。
雖然每天少一個機會練習,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若成了標準流程,那麼,孩子在交友路上就會變得困難重重。正如我們在第五章中所學到的,如果孩子沒有經常練習這些技巧,就可能會失去這些技巧,而無法建立所謂的執行力。所以,如果電玩遊戲成了孩子逃避人際互動壓力的地方,就是個問題。
*電玩遊戲的分級有其必要。即使孩子告訴你,「成熟級」(Mature,軟體娛樂分級的其中一級)其實可以玩,你還是要相信分級。此外,孩子告訴你「所有朋友都在玩這些遊戲」,並不代表這些遊戲就適合你的孩子,而且他話裡的「所有」,可能是指兩個朋友。像軍事或戰爭模擬遊戲,例如,《決勝時刻》系列,裡面就有逼真的武器、暴力、血腥、褻瀆等畫面,並不適合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重要的是,須留意孩子出現與電玩遊戲相關的脫序行為。有些孩子在玩比較暴力的遊戲時,會無法控制腎上腺素的釋放。我們並不是指孩子會模仿所看到的事物,只是父母會發現,當孩子玩過內容較激進的遊戲後,會變得更衝動、更具攻擊性,或是有言語、用詞不恰當之處。
——羅恩博士
每個孩子都會因其最好的朋友而受益,如果孩子很難在現實生活中交到朋友,那麼,在網路上交到朋友可能會讓他如釋重負,認為自己是正常的。不過,怎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好朋友?簡單來說,就是你喜歡和他一起享受共同的興趣。
當父母問我們,怎樣才算適當的遊戲時間?我們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是時間的應用。「如果孩子不打電玩的話,都做些什麼?」你想到的,可能是孩子在車道上打籃球,或是在附近的公園踢球。

然而,父母最常問我們的問題,也與電玩有關:孩子可以玩單人射擊遊戲嗎?網路遊戲安全嗎?給孩子怎樣的限制才算合理?怎樣就算太過分?根據研究顯示,現在的孩子花了比閱讀多上一倍的時間在電玩遊戲上。和-圖-書
我們認為,大多數的情況下,孩子在體能或社交上都能發展得很好。在非固定時間和朋友一起玩,會有更多不同的機會練習社交技能。

以線上遊戲緩解孩子的人際焦慮

孩子只想玩同儕所玩的遊戲,並不會想到內容恰當與否。這裡有一些注意事項和警訊可引導你的決定:
試問,誰不想練習和朋友一起吃餅乾?如果電玩是孩子們可以聚在一起玩的「東西」,那麼,這樣的情況就跟和朋友一起玩其他東西一樣。此外,電玩遊戲也可以當作電子版的棋盤遊戲。只有在電玩讓孩子忽略了自己與其他孩子的互動時,才會適得其反。
孩子在電玩上耗費太多時間,父母可能會覺得憤怒、會要求孩子不要再玩。然而,這樣的反應卻是與孩子和社會環境脫節的警訊。因為這世代的孩子已經慣於即時滿足,他們無法等到隔天再讓遊戲進階,甚至有些遊戲並沒有暫停按鈕,如果當下就不許孩子繼續玩,他們可能會感到恐慌。再說,這樣的模式也相當令人擔憂,因為孩子不僅為了達到即時滿足而花時間玩遊戲,也無法為玩遊戲訂下時間界限。
至於考慮讓孩子玩什麼類型的電玩遊戲?你可以參考娛樂軟體分級委員會的分級,在www.esrb.org/ratings/ratings_guide.jsp&找到他們的分級指引。雖然也可以將電玩遊戲分級一事寫成一本書,但事實上,這需要父母來做決定,因為每個家庭都有他們考量的事項。
在決定孩子電玩遊戲的使用限制與用途時,應該先考慮他們所玩的遊戲類型。現在電玩流行健身及讓孩子運動的遊戲:例如,任天堂的wii運動、XBox Kinect的「舞力全開兒童版2」。這些互動遊戲比起那些在沙發上久坐不動的遊戲更好。事實上,看到孩子實際運動流汗玩遊戲,還真令人高興。
此外,電玩遊戲也用一種相當刺|激、讓人難以放手的方式吸引孩子,尤其在他們覺得與同儕交往的感覺不是那麼舒服之時。
父母要非常注意,電玩遊戲並不能取代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反而該視網路友誼為交友練習的第一步,之後再練習維持一小段時間的社交關係,但須加上更多人際互動。

孩子可玩什麼類型的電玩遊戲?

除了思www.hetubook.com.com考怎樣才算適當的遊戲時間外,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電玩遊戲世界的社交背景(例如,還有誰在玩?)。是否有一大群孩子一起玩?一起比賽?是否有其他孩子到你家,跟你的孩子一起玩?孩子是否會跟學校同學一起玩線上遊戲?這個遊戲會讓孩子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孩子是否會因此暴露自己的真實身分?這些問題可以幫我們收集到父母們的各種反應。
雖然打電玩是一種放鬆的方式,但是,為了從日常生活中脫離而經常打電玩,卻是另一回事。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以下情況,就該對孩子打電玩的時間訂下規則與限制:
*當你要求孩子停止遊戲時,他們停不下來。
一個和我諮商的家庭想出了一個有創意的方式,來決定兒子打電玩的時間,他們稱它為「升級」,而這也是個設置目標的方式:讓孩子設定期望——在遊戲中達到的等級或排名,同時也設下時間限制。達成目標後,就可以增加遊戲時間,如果無法在時間內「升級」,就要停止遊戲。


我們這一代沒有這樣的經驗(雖然我們有筆友),所以,大多數的父母很難將網路上的朋友視為「真正」的朋友。雖然在許多方面,科技讓交友變得容易避開現實世界的複雜性。但是,和線上朋友練習社交技巧(溝通、協商、規劃等),對於往後人際互動社交也會有所幫助。

教養idea/讓電玩遊戲變成一種社交

如果你認為孩子花太多時間玩孤立的電玩遊戲,可做以下幾件事情:

*限制玩電玩遊戲的時間(例如,每週幾天,每天幾個小時一,但是,讓孩子有機會藉由學校成績、社交活動、良好的態度、陪伴家人,或是當志工等方式來爭取更多的電玩時間。不論你想加強孩子的哪一方面都可以,這麼做,不僅可鼓勵他們多做些你想讓他們做的活動,也可減少你所設定的時間,因為他們可以自行贏得這些時間。所以,起初先限制時間,之後再增加到你認為合理的範圍。

*讓孩子邀請其他朋友到家裡打電玩,這可以強化孩子的正面態度,例如,計畫、組織、社交技巧與溝通等等。這樣的做法是讓打電玩變成一個社交活動,而不是逃避人群與責任。

將電玩設置在一個開放空間(例如,起居室)的中央,這可避免孩子把自己和電玩遊戲一起關在房裡,不理會其他人。況且,關上門以後,暴力、成人語言、社交孤立等情況便會加劇,這麼做可避免這些情況發生。此外,你可以觀察孩子和朋友在玩些什麼,以及他們在遊戲間發生了什麼事。甚至,他們還可能因為你在旁邊,覺得很煩,便減少打電玩的時間。

m.hetubook.com.com
電玩遊戲可當作練習人際互動與溝通的方式,但如果單純為了逃避而打電玩,就不會有練習的機會。不過,對於在社交上感到焦慮的孩子,讓他們加入其他孩子在鄰居家車庫進行的電玩遊戲,或許不那麼容易,但是,找個朋友到家裡和孩子一起打電玩、吃巧克力餅乾,也一樣可以達到孩子與父母的需求。
*孩子在遊戲上花費太多時間、精力,跟他們說話時,他們都沒有反應。
讓孩子有目的地打電玩,而不是為了打發時間,可以讓電玩遊戲的等級變得完全不同,也是一個教孩子設定合理目標,並從中獲益以滿足需求的好方法。此外,這也將孩子和電子產品的互動與社交活動做了連結。

教養idea/如何有效約制孩子打電玩?

電玩遊戲就像生活中的大多數事情一樣,孩子若是只玩一下,對父母而言,並不是大問題,但玩得太誇張,就是另一回事了。為了設下合理限制,建議父母採用以下技巧:

*訂立優先順序:在功課或是其他責任完成之後,才能打電玩。

*嚴守時間:訂下嚴格的時間限制平日和晚上能打電玩的時間應該最少,週末玩的時間長一點無妨。要確定家裡每個人都知道限制規則。有些孩子每天可以玩三十分鐘,當作他們努力的獎勵。不過,如果你的孩子在應該結束遊戲的時候拖延、抵抗,那麼,限制只有週末可以打電玩會比較好。

*聰明地選擇:告訴孩子哪些遊戲可以玩、哪些是禁止的,即使「別人都在玩」也不行!討論的內容應該包括不遵守限制規則所帶來的後果。

孩子會背著你玩某個電玩遊戲,一定是有原因的。無論如何,孩子應該在家中的開放空間打電玩,而不是鎖上門去玩。在玩電玩遊戲時,不該有任何隱私需求,因為這可以讓你觀察孩子對遊戲的反應,以及孩子怎麼跟其他玩家互動(不論是私底下,或是在虛擬遊戲中)。

和圖書
*遊戲結束後,孩子的情緒依然處於興奮狀態。
如果電玩遊戲可為一個有社交焦慮的孩子開拓一條大道,讓他可以上網與他人互動、練習某些社交技巧,便可說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但請記住,取得平衡點是很重要的!而這一點也適用於網路友誼。
但奇怪的是,電玩遊戲對於那些無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社交技巧上有困難的孩子,似乎特別有吸引力,因為電玩環境幾乎沒有社交需求,所以能讓他們感到如釋重負。殊不知,這個暫時喘口氣的後果,卻是讓自己更孤立,也可能是同儕社交需求異化的開始。逃避現實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效,所以如果這種情況一再發生,逃避的週期便會一直延續下去。

教養idea/密切留意孩子的網友

和孩子談論網路安全,永遠不嫌太早,

當孩子花在網路上的時間越多,就越有可能在那兒交到新「朋友」。我們也知道,不是每個在網路上遇到的人都像孩子所描述的一樣;身為父母,要時常注意孩子的交友狀況,尤其是網友,這一點非常重要。以下是我們提供父母的一些建議:

*家規要包括和家人一起討論自己上網所分享的資訊。父母要確定孩子已經分享了哪些個人資料;要告訴孩子,能分享的唯一資訊,是自己的名字(不包括姓氏,很多孩子只用遊戲玩家名稱)、廣義所在地(例如,義大利、南加州、紐約等等);要讓孩子知道千萬不能把自己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以及自己常去的地方告訴網友。

*問孩子:是怎樣「遇到」新網友的了解網友的哪些事情又是如何得知這些訊息?

*要檢查孩子的網路個人資料,以及他們已經放在網路上的照片。最好讓孩子知道你隨時都會檢查。如果有什麼看來可疑或不尋常的事情,得進一步調查,才能確定孩子可以繼續當這些人的「朋友」。娛樂軟體分級委員會(ESRB,www.esrb.cog)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對關心孩子所瀏覽網站的父母非常有用。

而查驗孩子「朋友」的方法是,訂下一個規則:在任何你覺得有必要的時候,透過耳機仔細「旁聽」孩子所玩的線上遊戲。你要當個沉默的旁觀者,不該說任何話;但這一點就足以提醒孩子,你正在關心他們的線上狀態、他們的安全,並提醒他們要記得家規,循規蹈矩。

和圖書
希拉蕊.芭夫.格林伍德(Hilary Buff Greenwood)所做的最新研究發現,在交新朋友及維持友誼上有困難的孩子,如果在網路上交友,可以提高他們的自尊、恢復常態。其研究結果提醒我們,當你簡單地說自己只有一個朋友,即使這個朋友是網友,也比沒有來得好。
父母時常告訴我們,他們讓孩子打電玩,因為這是讓孩子「停工」,且鼓勵他獨自玩耍的一種方式。
我喜歡像這樣的家庭想出一個有創意的方法,透過有趣的活動,例如,電玩遊戲,來給孩子上一堂課。
對某些孩子來說,可以神遊幾個小時真的很好!我們舉害羞且在校生活有困難的孩子為例:每天上學、辛苦念書,都讓孩子充滿焦慮,所以一旦有機會逃脫,對他來說便十分誘人。況且,遊戲的動作、聲音和節奏,對某些孩子來說,會感到相當刺|激、興奮。在這兩種情況下,孩子便更難從遊戲中抽離。
打電玩要考慮到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發生網上友誼的可能性。某些網路遊戲的玩家來自世界各地,有些玩的是單機遊戲,有些是組隊對抗其他隊伍,這被稱為「大型多人線上遊戲」(MMOGs)。網路遊戲玩家們互相交朋友是很常見的,尤其當他們喜歡玩的遊戲是一樣的,更是如此。所以,一個單獨坐在電視機或電腦螢幕前的孩子,可能實際上正透過耳機和麥克風,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十多個人溝通、互動。

掌控時間,電玩也是一種人際溝通

老實說,這些問題沒有最好的解答,但我們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會盡量把許多重要問題集結成幾個角度來分析,包括:怎樣才算玩太久、什麼類型的遊戲可以玩、該怎麼看待網路遊戲等等。我們所提供的指引,都是為了找到平衡點。以下例子就是某個家庭為了讓孩子找到平衡點所制定的計畫: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