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1 孩子已經準備好單飛了嗎?

請相信,通往南的路不只有一條

我接到一通瘋狂的電話,有一對父母因為他們十九歲的女兒在大學名校的第一學期成績沒通過,而想做諮詢。這位母親說,「他們」為了讓女兒得到好成績、可以進這間名校,費盡了心力,她不懂現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她又說,確信女兒有最好的家教、上了信譽良好的學測準備班,而且還幫女兒編輯所有的高中文件,讓她的作業保有一定的水準。所以,當女兒被心目中理想的名校錄取時,全家都非常興奮、開心。沒想到現在會變成這樣,他們想知道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達琳博士

不能停止對孩子的教導

想想,很多青少年擁有手機,其資費是按月支付的。大多數青少年都知道父母會幫他們支付,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花了多少錢?他們已將每個月都有手機可用視為理所當然。再說,手機的周邊設備或軟體都要花錢,這些花費也都算到父母的信用卡上,所以,這些青少年常常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此外,很多青少年會去星巴克買飲料,或是在放學後和朋友去吃東西——即使這些金額快速增加,他們還是不知道花費了多少。

教理財

*必須對成為同儕的「司機」一事加以限制,或在未合法拿到駕照之前,先讓其他人開車。
*一個年輕人沒好好分配每個月的生活費,所以當他想邀請女生約會時,根本沒錢可用。
父母往往對於孩子開車一事感到非常興奮(又擔憂),因為他們還記得自己十五、六歲時拿到駕照的感覺——他們通常在十六歲生日當天或是不久後,在機動車輛管理局拿到駕照。

教養idea/從後果中學習

不該讓兒童或青少年自由取用父母的錢,例如,給孩子由父母負責付款的信用卡或提款卡。

有些父母會給孩子一張「應急卡」,可用在汽車故障、緊急醫療,或是父母所允許的特定原因。對於孩子的其他開銷,可以給他們適量的現金、預付卡或提款卡,讓他們自行管理。如果管理不善,也讓他們有機會從自然的後果中學習。

自然的後果

自然的後果不是由父母強加在孩子身上的,而是隨著孩子的花錢方式所得來的後果。例如,如果他們沒有錢,不是父母會告訴他們,而是商家。商家會告訴他們,信用卡被拒絕了;如果他們理財欠佳,銀行帳戶會顯示他們沒有錢可以去參加新活動。對於這個習慣所有事物不經計畫就可以快速取得的青少年世代,這會是個印象深刻的體驗。此外,因為不是父母拒絕他們的,便可減少親子間的權力之爭與衝突。

強加的後果

父母常常問我們,如果孩子未經允許花錢,應該怎麼辦?

第一步:跟孩子預告,如果未經許可就亂花父母的錢,會發生什麼事。

現代孩子都會有信用附卡或是提款附卡,甚至可以上網管理資金。例如,如果孩子想將蘋果公司禮品卡兌換成現金,至少需要一個蘋果公司的帳號,特別是他的,或是他父母的。如果禮品卡的金額用完了,孩子還能夠使用那個帳號的話,就可以再使用爸爸或媽媽的錢。而孩子們常會覺得他們所買的「小」金額,並不會有任何影響。

其實,兒童和青少年都應該知道使用父母錢的限制在哪裡,也要知道,不論何時用父母的提款卡或信用卡購買什麼東西(包括電腦、電玩遊戲、手機等等)

第二步:設定後果

*讓孩子知道自己從你這兒「拿」到的總金額。

*要求孩子將所有花掉的金額補回來;如果孩子沒有錢,就設定工作讓他自己賺錢。讓每個小時的工資等同於最低工資,要賺錢應該不是那麼容易。例如,出去倒垃圾只需要兩分鐘,不能給超過三十元,反而應該一個星期給五元,讓孩子每天都去倒垃圾。此外,他們不能對這個工作值不值得這個價格有意見,但你可以選擇要他們怎麼把錢補回來。例如,如果你不介意倒垃圾,卻不喜歡洗衣服,就可以讓孩子洗衣服。請記住,孩子拿走了你的錢,因此,你能決定給他們什麼工作。

*根據孩子花錢的目的來設置零用金,以及他們花錢之後所應得的後果。例如,如果孩子不小心買了一個最便宜的軟體,這個後果不該跟他蓄意隱瞞、打破家規花了大筆金額的處罰一樣。

*無論如何,孩子要先付清全額後,才能再給他多餘的錢。

和-圖-書
的確,高二、高三這兩年是忙著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申請大學。不過,就因為孩子這時候很忙,才是訓練他們同時處理日https://m.hetubook•com•com常瑣事的最佳時機。孩子的大腦不但在此時建立許多重要的連結(請見第五章),而且,長輩們也期待他們在一年或兩年後,就可以獨立生活。如果他們現在不練習,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練習?
*必須練習延遲滿足。例如,開車時聽到手機響起,可以不看、不回電話。
幫助家中正要步入成年期青年的最好方式,就是教他在同一時間管理多項責任(像耍雜耍一樣,一次耍幾顆球)。也就是說,要確定他對學業、課外活動及家務負責,例如,洗衣、做飯、購買家用品等。
教孩子開車,是引導他們邁向成年獨立生活的絕佳機會。想拿到駕照,必須主動完成以下這些事項:
養育一個即時滿足世代的孩子都是這樣的。如果孩子現在十幾歲,你可能會想知道怎麼做比較好,但無論如何,不要放棄!雖然要抹去孩子已經建立的思考模式很難,卻還是可能做得到。
*必須做好準備、主動參加,並通過駕駛考試。
*一個十幾歲女孩用她買衣服的款項去買了昂貴的太陽眼鏡,之後就沒有錢去買她弄丟的體育服裝,只好「借」穿學校提供的體育服。
孩子上高三以後,便習慣遵循學校結構化的行程與課外活動。沒機會練習在多項責任中找到平衡點的孩子,通常是因為父母都幫他們做完了。這個練習是為孩子離家生活所做的重要準備;父母一做完,美好的練習機會就這樣消逝無蹤。我們也常聽到父母說,高二、高三這兩年對孩子來說非常忙碌,根本沒時間去做「多餘」的事。
*必須學習規劃、時間管理、行車路線問題解決等技巧。

在多項責任中找到平衡點

教開車

——羅恩博士
然而,大多數人沒這麼奢侈。在大部分情況下,父母會定期給孩子一些錢來買小東西,並讓孩子認為東西是父母給的,不是他自己努力獲取的,藉此讓孩子越早學會理財越好。
如果你在孩子年幼時錯過了教他本書所強調和-圖-書的那些能力,那麼,金錢可以給他強大的動力去學習這些經驗;就算孩子已經是青少年或青年,也都受用。你要管理的,是在什麼情況下給他們多少錢。以下,我們以經常遇到的情況來舉例:
*必須在其他任務中(例如,學校、運動、音樂、家務)安排時間來做到這一點。
在本書的前幾章節,你也許可以找到與自己(以及孩子)相同的情況——雙方都犯了錯,且孩子錯過不少練習獨立解決問題和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機會。
父母請記得,如果青少年沒有自己準備駕訓班報名資料的能力,也沒辦法自己完成課程,就沒有資格和能力可以開車。
*必須相當注意路上的其他人。
*必須賺錢來養車,包括加油、保養、汽車維修等。

教養idea/不逼孩子考駕照

如果孩子沒自己去報名、自己去上駕訓課程,父母也不需要逼著孩子、嘮叨,或是用賄賂的方式引誘孩子去考駕照。很多時候孩子不去做,是因為他們缺乏組織能力,甚至是懶惰,這麼一來,就更有理由等他們主動開始了。

如果一個青少年很想開車,卻懶得考駕照,或是得依賴別人才能拿到駕照,父母就不該讓整個過程太順利,也不該用開車載孩子的方式提供支持。相反地,父母不為孩子提供接送服務時,孩子就需要拿到駕照,才能去他想去的地方。

父母該怎麼做?

*接送孩子應該限於上下學,而且是學校太遠、無法走路到達,才開車接送,否則每週都該有幾天讓孩子走路上學。通常父母都有時間可以送孩子上學,但要接孩子放學就不是那麼方便了。如果接送不方便,而且距離不遠又安全的話,就讓孩子走路回家。

*如果有社交活動,孩子要自己找人載他;如果找不到人載他,就不能去參加那項活動。此外,父母有空可以載孩子一程,並不是問題,但不能變成常態。

*不要改變自己的行程來配合孩子非計畫內的活動,例如,社交活動、購物、拜訪朋友,除非這和孩子的責任有關。

父母該如何回答?

「我知道你要我開車送你去那裡,但是我沒辦法。如果你準備好了,可以報名參加(或完成)駕訓課程,那時你就可以拿到自己的駕照了。」

https://m.hetubook.com.com
我們強烈建議父母讓孩子知道買給他們的東西價值多少,這可以教導他們金錢的價值。讓孩子了解東西的金額是很重要的,例如,手機話費、手機額外傳輸量、手機外掛程式(例如,應用軟體、歌曲、電影),以及其他可以用手機購買的東西。算出這些東西的總金額,並以最低工資(每小時基本工資一百二十元)來計算,至少需要工作多少個小時,才有辦法支付這些費用。
*必須主動報名,並完成駕駛訓練課程。
*有一個青少年在上諮商課程時遲到了,因為他在途中用信用卡買食物,但在付款時,信用授權卻被拒絕了。
*必須同時注意多件事情。
根據我們的經驗可以斷然告訴你,孩子用錢沒有限制,這是失能的重要指標之一。而這與大量金錢有關,例如,在十六歲生日時,收到一輛全新的汽車當禮物;每個月購買昂貴的名牌服裝;將無限制的資金用在音樂會或是其他想要的事物上。

*一個大學生不在早上準備便當,反而用每個月的生活費出去吃飯,所以,每到月中,生活費就用光了。

第一個月過去,父母看到她的通話時間超過了限制,還一直和朋友傳簡訊,便將限制放寬,手機通話時間和簡訊都可以吃到飽。他們和女兒討論,並對手機的使用訂下了嚴格的限制。儘管如此,女兒仍然無視於父母訂下的規矩,反而下載很多軟體,導致網路用量遠遠超出了限制。

教養idea/養成為他人著想的習慣

青年和年輕人也需要了解家庭責任。這不僅可以教他們學習成人生活所需要的組織計畫能力,也可以提醒他們是家庭的一分子,在他們考慮自己的生活時,也需要考慮到其他人。他們要知道自己是家中重要的一分子,而且,他們的貢獻對家裡很有幫助。

隨著青少年的年齡增長,他們的生活也日漸忙碌。事實上,他們之後可能連照顧自己都來不及,根本沒有時間盡到所有家庭責任。此時,最適合教家中青年如何尋求幫助,而不要只想著被拯救。

「媽,我有考試,要念書,而且還有作業要完成,可以請妳幫我洗運動服嗎」有時候,我們也需要別人幫忙,所以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支持他們無妨。而且,在孩子需要時支持他們,有助於在動盪的青春期加強親子關係。

如果你真的很忙,需要人來幫你準備餐具、洗衣,或是到商店去買點東西,可以請求孩子協助,他們不僅幫得上忙,也可以給你一個理由讚美他們的行為成熟又負責。

和*圖*書


一個十三歲女孩得到她的第一支手機,父母給她手機的用意,是讓她在緊急時刻可以聯絡,因此,手機的通話費率是有限制的。
當然,你想逐步引入這些額外的責任給孩子,但重要的是,這要成為一種習慣。
對於前一、兩世代的人而言,要拿到駕照比較容易,因為之前學校有駕訓課程,而且駕訓課程是根據青少年的行程來安排的。然而,現在很多青少年要花時間去上私人公司開設的駕訓課程,這就需要經過規劃、組織,也必須是青少年為了實現目標而自己報名才行。
設下金額限制,孩子花完了,就是花完了,讓青少年和青年從後果中學習,效果最好。因此,限制金額無疑是個有效的管控機制。
如果孩子已經升上高二(或是第一次單飛離家時不太成功),在教導他們計畫、決策,以及朝著目標行動時,你有幾件事可以做:
最後,她的父母屈服了,為她辦了上網吃到飽。六個月後,原本每個月五百元的預算漲成了一千三百元。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