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三 麥當勞與火車
陽光下的自囚者

許多年前的一個夜晚,我走過火車站附近一處昏暗的廊簷下。「喂!少年的,我要到汐止去找親戚,缺少車費,能幫助我幾塊錢嗎?」一個矮瘦的中年人攔住我,腼腆地向我伸手。我沒說什麼,給了他十五塊錢。半個多鐘頭後,回途再經過那兒,竟然發現他以同樣的說詞,向一位年輕小姐伸手要錢。我沒有拆穿他的騙局,說實在我怕他另一隻手正藏著一把「惱羞成怒」的尖刀。然而,我卻壓抑不住一股同情心被糟蹋,分辨眞假的智力被侮辱之後的忿懣。和*圖*書幾年之後,在高雄車站,一個服裝很整齊的男士,向我遞過來一枝鋼筆,「先生,我要到嘉義去,缺少車錢。鋼筆給你,你給我一百塊錢好嗎?」我用極尖銳,也極冷漠的眼光盯了他半晌,然後擺過頭去看著候車室窗外熙熙攘攘的行人,沒有說任何一句話。
「這種事也有可能是假的,但我卻更願意相信它是眞的。花一點小錢,請一個看起來孤獨的老人吃頓飯,並不是壞事。何況,因爲這餐飯使他覺得快樂,這一點都不假。」二伯父嚴肅https://m.hetubook.com.com地這樣說,「有人伸手向你要個幾塊錢,或開口要你請他吃頓飯,喝杯酒,這是在美國街道上偶會碰到的事。他們不一定是乞丐或騙子。你願意,就給錢;不願意,就不給。卻很少人會去盤問眞假。」
「我這麼想,也許錯了!」
「你從那個老人是不是這天生日去洞察他的假,我從那個老人吃飯時的快樂去相信他的眞。我們都沒錯。但我很害怕『欺妄』與『猜忌』惡性循環之下,我們都將變成陽光下的自囚者!」hetubook•com•com
「那一定是假的!」我的意識作了這樣直覺的反射。
「那一定是假的!」我說這話時,並沒有經過思索,只是下意識直覺的反應。
「不能完全責怪你。一個人的觀念,有一部分是社會環境所塑造成的。在我們的社會中,可能你看過太多欺妄的事吧!」他爲我解釋說。
——一九九一年八月.選自漢藝色研版《傳燈者》
此時,我的瞳孔中彷彿展現一幀圖像:一個面孔冷硬,眼光驚www.hetubook.com.com疑的人,正蹲坐在四面牆壁的牢房中,注視著從天窗洩進的光亮。最後,他以相當自負的智慧,拆穿了一幕老天爺的騙局——
啊!眞是這樣嗎?真是這樣嗎?
許多年來,碰到這種事,我下意識的反應是:「那一定是假的。」在車站裡、在戲院在街道上,我也常冷眼看著很多人總以非常漠然的態度,去應付一隻隻求援的手。有時候,這隻手伸自一個自稱沒有子息的老人。
「這陽光一定是假的!」
我忽然覺得有些不安與疑惑,不安的是我這種過度敏感的疑慮,也許太冒和圖書瀆了人性吧!疑惑的是我爲什麼會那樣不經思慮,就認定這種事必然是假的?
二伯父說了一個故事:他走在舊金山的街上,一個穿著很平常,但並不襤褸的老人攔住他,很禮貌地說:「先生,今天是我的生日,你能請我一頓午餐嗎?」老人說這話時,一點都不腼腆,態度自然得就像對多年的老友或鄰居提出一個人情之常的請求。好啊!二伯父就請他到餐廳吃了一客牛排,並且爲他買了一盒生日蛋糕,彷彿在祝賀一個多年老友或鄰居的生日。他根本沒有想到去盤問:「先生,今天眞是你的生日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