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崇拜(cults)往往承諾著救贖或解脫的可能。煩悶不再了,出現高貴和徹底的目標;存在的焦慮不再了,出現的是結構和肯定;疏離不再了,因有了共同的社羣;無力感不再了,全知的領導者帶動了團結的行動。加大洛杉磯分校精神科副教授賀區曼(J. Hochman)在一篇討論美國新宗教運動的論文|做如此表示。一九七八年,如果我們還記得,在宗教狂熱的驅動下,九百一十二位信徒,包括男人、女人和小孩集體死亡的人和圖書民廟堂一事,迄今仍無人知其中的緣故。
——原載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四日《自立晚報》
從精神病理學的觀點來看,這些症狀内容的變化並無法證明精神分裂病或妄想症是否激增;然而,社會結構的變化,包括這些年來價值觀的混亂和徬徨而令人無所適從的情形,卻透過這些做爲一種暗喩的症狀表現出來。
這使人想起前一陣子名噪一時的某乩童的妻子將子女和-圖-書一起帶至海邊,集體淹死一事。這位女子後來也表示,是某帝君爺指示的,因爲她的子女日後會危害於世,而她的一切作爲都只是爲了爲民除害。
這些年來,無論東西方,包括臺灣在內,都普遍出現新的宗教運動,崇拜儀式或各種所謂新自然觀或新人生觀的信仰。對於救贖或歸屬感的需要,如同在混沌的汪洋中尋求安全感,信仰就如同可能的陸地或扁舟;而彌賽亞一般的救世主也會出現了,他可能是帶給凡人安寧的心靈師傅,也可www•hetubook•com.com能是政治上令全民期待或崇拜的領袖,當然,可能就像前述的兩位因救世使命而弒親的妄想症狀。
從政治迫害妄想到宗教妄想,這一切變化正好反應了臺灣這些年來的變遷。廿世紀初重要的德國哲學家雅斯培,在他年輕仍爲精神科醫師時的鉅著《一般精神病理學》之中,他就提到這類宗教救世爲主的「彌賽亞妄想」,也間接提到時代精神與這些症狀的關係,認爲存在意義的紊亂、價值觀的脫軌、反社會結構的無序等,幾乎都是和_圖_書相關聯的。
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目前臺灣似乎仍未有相關論文的發表。如果我們憑依記憶而進一步推考,這類帶有宗教妄想的犯罪行爲,這些年來似乎明顯激增。更早以前,特別是光復後的戒嚴期間,雖然也有因爲妄想而殺人的案例;然而,卻多屬政治迫害內容。一個人因爲自認處於無處可逃的政治監視,困獸之鬥的情境下,將旁人誤爲是迫害他的人,忍無可忍地殺了這些人來救自己。
前一陣子報紙刊出一則精神病患殺人的故事。一位自稱是觀世音菩薩派
和圖書他下凡救世的男子,連續犯下六條命案。他遭警察逮捕以後,表示每天都會遇到觀世音菩薩,要他拯救衆生。只是爲何以殺人來達到此目的,報紙的報導並未進一步描述。
從精神醫學來看,他們是精神病患者;從宗教來看,他們只是走火入魔的一種;然而,從整個社會結構來看,他們和他們所傷害的生命,都是獻給整個混亂社會的犧牲品。就像原始部落處在天威不可測的自然災害威脅下,爲了平息遙遠的神而宰殺了白絨毛的羔羊;這個社會也選擇了另一種祭祀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