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 代序 分裂的人格,困惑的堅持
- 第一輯 我有一個夢
- 不容許失敗的愛情
- 比男人更男人,比女人更女人
- 我是不是不正常?
- 日常生活裏的死亡陰影
- 伍迪艾倫的故事
- 小男人的大男人妄想
- 一場侵略性的炫耀競爭——法律能解決性騷擾問題嗎?
- 父權社會的腎虧恐懼
- 我有一個夢
- 一場論述的狂歡宴
- 死了一名愛滋患者之後——政策對弱勢團體的「善意」謀殺
- 第二輯 失去地圖的社會
- 乘著夢幻的翅膀飛翔——揭開自戀的面紗
- 寵物、夢想、自戀的社會
- 寵狗心理學
- 逛地攤、冒險和踰越的快感
- 誘惑的遊戲、希望的催眠
- 快感在那裏?
- 人人需要法西斯?
- 謊言比眞理更接近人心
- 在壓抑和解放之間——飆車的心理學
- 天生無情
- 麥可熱——脫序社會的偶像崇拜
- 失去地圖的社會
- 第三輯 友善的法西斯
- 認眞地對待宗教
- 在宗教與心理治療間尋求對話
- 禪七護法師父——細膩的人類行爲觀察者
- 宗教妄想症是混亂社會的犧牲品
- 世界末日之戰——死了三個信徒之後
- 商業化的臺灣和醫生的發財夢
- 當旅遊成爲工作的一部分
- 友善的法西斯
- 體育運動的政治本質
- 第四輯 自在的尊嚴
- 擺脫臺北的中心陰影——談地方意識的建立
- 你無處可逃——一種可能的人際監控
- 本地人?外地人?
- 小城鎮,大團體
- 相逢在空中
- 從國家公園到原住民自治
- 未來的審判——從哥倫布事件談臺灣原住民的地位
- 道德力量的另一面
- 自在的尊嚴
- 第五輯 夢的裁剪和僞裝
- 小我大我心心相「映」?——心理暢銷書籍與社會羣己互動
- 傾聽福爾摩莎原音
- 文學裏的藥石——醫事寫作在臺灣
- 「家」能載舟也能覆舟——臺灣家族醫療書現狀
- 臨終關懷淡薄、生命尊嚴逸失——死亡學研究書籍在臺灣
- 夢的裁剪和偽裝——評「解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