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陽孜作品集」序

一九八四年十月
至於陽孜書法的風貌,還是我以前所說的:「運筆如椽,力破整齊,水墨飛白,相映成趣,書耶畫耶,渾然莫辨。」她走的是現時代的大道,指標向着人類共同意識與喜悅。當然藝術的生命是無止境的,陽孜的努力與進步也是無止境的。
最近看了陽孜的作品,使我驚異她的進步,這進步不是單純的技巧,而是眞能將「書」與「畫」融合一起,創造了有時代意義的新境界,雖然這是延續她自己過去的成就,而現在更爲成熟。現在我本諸我以前的看法,再補充一點意見,說不上有什麼理解,只是一點個人的體驗而hetubook.com.com已。
書畫同源本是傳統的觀念,可是他認爲明中葉的寫意畫與書法合流,這種看法,尋常畫史卻未必解此。早在三百年前董玄宰說過:「古人如大令,今人如米元章趙子昂,善書必能善畫,善畫必能善書,其實一事耳。」這是書畫同源的論證。他又說:「素師(懷素)書本畫法,類儈巨然,巨然爲北苑流亞,素師則張長史後一人也。」溥先生從青藤白陽的畫看出書法,而玄宰則從懷素的書看出畫法,兩家似是相反而適相成。但是畫是有形象的,而書卻沒有,怎樣能從縱橫繚繞的線條表現出畫來,這卻關乎個人的藝術修養,不能用某一方www.hetubook.com.com程式解釋的。
關於空間處理,完白山人曾有兩句名言:「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此完白證道之言,而此老之所以爲書史上劃時代人物也以此。我想陽孜之能「計白以當黑」,未必是受了完白的影響,而是基於她的現代藝術修養與功力,是自得之,不期與完白之說合。此外陽孜的墨法,或濃厚簡淡,或枯豪飛白,活用了水墨畫的手法,這是前人所沒有的。
董玄宰在三百年前僅有此一觀念,沒有進一步的說明,故未被時人注意,他自己的書法也沒有顯示畫法來。藝術不免同人的積習一樣,拘執於成規,便不容易突破。尤和_圖_書其在昔皇帝時代,一人的愛好,必然的轉移了臣僕的奉承,如董玄宰書之在康熙朝,趙子昂書之在乾隆朝,都是明顯的事實。
試看董陽孜的成就,她早年在大學是藝術專科,經過「科班」訓練而選擇了書法,這在當時是僅有的,現在有否像她這樣的青年,恐怕還絕少。她早年掌握了顏魯公的筆姿與體勢,然後運用她的才性與博識,變化了傳統的體製與布局,更注意於空間的處理,每一字或一幅字,都可以看出她精心的安排,然後形成完整的美。
回憶昔年與溥心畬先生晤談時,他每喜歡同我談寫字,初以爲他因我好寫字的關係,其實不然,他重視寫字幾乎甚於他作畫。有次他感慨的說:「要想學畫https://m.hetubook.com.com,不先學寫字,那怎麼成?如山水畫的皴法,董元用中鋒,倪雲林非偏鋒不可,還不是都從書法出來?」明中葉的花卉畫家,如靑藤白陽的畫,都是表現了他們的書法。這道理很簡單,早在漢朝,揚子雲就說過「字爲心畫」。
四年前,我看了董陽孜的書法展,寫過一篇小文,有這樣幾句話:「書法是藝術的一種,不孤立於其他藝術,尤其與繪畫有血緣。昔人說書畫同源,甚有道理,但一般人觀念,以爲繪畫取資於書法,以畫的表現有賴於線條故,卻沒聽說書法也應取法於繪畫。其實書之點畫,卽畫之筆墨,書之縱橫揮灑,與作畫之運奇布巧,兩者並無二致。」當時有朋友頗同意我這種看法,更同意我說陽孜書hetubook.com.com法的風格具有「陽剛之美」。
凡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終必會越過時空的局限,達到人類共同的喜悅,書的藝術自不例外。至於如何去迎接人類共同的喜悅,要看青年書藝家的修養與努力了。我以爲從事此道必要有先天的才性與後天的功力及博識,所謂博識是包括書藝以外的藝術的知識。
時至今日,藝術的時代背景已大不同於往昔,我們的繪畫、雕塑、作家都放棄了自家的古堡,走向人類共同意識境界。惟獨我們的書藝,西方人不能了解它的術性,卻又不能否定它是藝術,雖然近年來也有極少數人要去了解它,學習它。要知我們祖先始創作爲人類共同語言的文字時,先從圖畫字蛻變成形象的,這種形象文字的藝術性,可說是與生俱來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