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〇年八月
例如我們的人物畫,早在戰國時代便形成了寫實的風格,長沙楚墓發現的半面美人(是神女、或山鬼,難確定。),足以證明兩千幾百年前中國人物畫的藝術,已經達到頗高的階段了。到了兩漢是人物畫最蓬勃的時代,題材非常廣泛,歷史人物故事,社會風俗,繪畫的意識,都反映了大帝國的思想文化。往年漢畫止見之於石刻,如山東孝堂山、武梁祠等,近時眞蹟多有發現,除震撼世界的長沙馬王堆的帛畫外,則有遼寧營城子漢塑壁畫、河北望都漢墓壁畫、洛陽八里臺的彩繪墓磚、樂浪出土的彩漆篋等。這些眞蹟與石刻,都是以人物爲中心,使我們注意的,所有人物畫,雖工拙不同,但有一共同點,卽畫家的筆都能集中於畫中人物精神活力的表現。每一人的舉止動作,無不自然活潑,他們相對言談,好像能聽出聲音似的。如八里臺的彩繪墓磚,畫的是死者生前故事,雖然駁蝕,還可以看出意態之美。又如樂浪彩篋,畫的是歷史故事,橫狹的畫面上,畫了二十人之多,卻不感促,每https://m.hetubook.com.com
人都是面團團,老幼不同,表情各異,流動而有詼諧之趣。此外石刻陶磚中的宴飲、游獵、跳舞、勞作,畫家所追求的皆是人物精神的活力的美,這是最高的藝術,也就是寫實主義的精神。
我看了伯和結集的「藝術見聞錄」,覺得有話要說,於是提出我對於人物畫、圖案畫與雕塑三者的感想,這與伯和書的內容,似乎不相關,但也不能說絕對無關。試看我們有多麼好的遺產,我們後人卻沒有將它看得如何重要,家有寶山,卻像空無所有的人子,眞是說來慚愧。民族文化應該如長江大河,永遠的波濤壯闊不息的前進,若凝滯不前,便成溝澮,終有枯竭的一天。我不是國粹主義者,說什麼都是自家的好,但祖先既然留下了好的遺產,我們得承受發揚,能有自己民族的色彩與精神,站在人家的面前,才可以抬起頭來。
關於雕刻,早在殷商時代就有了很好的基礎,有立體的人物動物的石雕,有玉與獸骨的雕刻,有靑銅器物的雕鑄,這些都達到了成熟的階段,直至兩周更加精美。秦始皇統制六合,鞭笞天下,死後猶www.hetubook.com.com集天下雕塑家,塑造出戰馬猛士,逞淫|威於地下,今所發掘出的不過百一,已足以震撼世界了。後來則有馳名世界的大同石窟,大同雕刻的雄偉,可以與秦墓雕塑比美,這也是耗傾國的人力物力,纔能有如此鉅蹟。此外龍門造象有千餘龕,莫高山有石窟五百餘。由元魏至李唐,正佛法暢行的時代,以造象石窟之多,足知當時雕塑家之眾,這些人又因職業的競爭,而有藝術之高下,若大同石窟出於北魏主的大護法,其雕刻者之爲第一流,決無問題的。唐以後雕塑技術衰微了,猶延續至今者,除雕塑民間宗教像外,則爲建築上的粧飾,但已流爲庸俗。因思我們的雕塑如不賴宗教而存在,擴展其題材,必有可觀。
佛敎東來發揚光大於大唐帝國,宗教畫也因之極盛。今人只知道敦煌石窟與石室是宗教畫的寶庫,不知唐代的名都各寺院都有輝煌的壁畫,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段成式「酉陽雜俎」都有紀錄,畫的都是大場面的故事,如地獄變、維摩詰本行經、降魔變等,吳道子卽當時宗教畫的大師之一。
相反的,天竺佛教東來,原有的寫實的人hetubook•com•com物畫,代之以宗教畫,從南北朝到隋唐,都是宗教畫的時代,雖然漢魏遺風猶存,究不如這新興的宗教風格之能深入民間。今敦煌千佛洞壁畫以及石室之所藏,除妙相莊嚴的佛菩薩羅漢外,則有宮室器物乃至圖案等,皆具有新的風格,這種新風格的形成,毫無疑問的是受有外來的影響,這是現代藝術學者研究的專題了。還有值得注意的,神秘的宗教畫外,供養人及其眷屬的動態畫又是極其寫實的,這些寫實的作品,又間接影響了漢魏遺風的製作。
三年前伯和要去日本讀書時,我同他說:最好能在日本多住幾年,多作些專門研究,不必老作「打雜」的工作。可是,一年後回國,「打雜」得比以前更忙。在報紙雜誌上經常看到他的文章,凡關於古今美術的,無所不談,雖不是成系統的著作,卻甚精當,或評鑑、或介紹,都可以看出他的藝術史的學力,因此心想:像伯和這樣「打雜」眞不可多得。尤其今日的藝術園地正在墾荒的時會,「打雜」的工作甚於從事專題的研究。
伯和這幾十篇文章,我想每個青年人讀了都會感到作一個中國人的驕傲,我們歷史久,文化積
和*圖*書纍厚,在今日世界上要首屈一指的。但是,祖先的遺產厚,子孫的負荷也重,只知保守遺產,不是好子孫,重要的在能發揚。可悲的,我們不特未曾發揚,也不曾保守,反而墮落。
到了宋代,開始衰落,終至萎縮。這或許因政敎失去了唐代畫寬博的精神,畫家不得不奔競於「供奉」,侷促於「畫院」。於是男性人物造型,簡化爲文士或高士之類,「夜宴圖」那樣的寫實作品絕響了。佛教畫也因之而衰微,不復有吳道子一類的人了。女性造型,「豐肉微骨」者已少,看來有些病容了。發展下去,就是費小樓、改七香之流,以柔弱博人愛憐的觀念,而女性的地位更不堪了。足爲宋代畫苑增光的,僅有一卷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寫實畫,走向了廣大的都市社會,前無古人的。可惜在當時看不出影響來,都當作風俗畫看,熙攘往來,市井小民的活動,了無高情逸趣,也就認爲不值得提倡了。但也不是絕對沒有影響,它影響了後來的民間畫人的版畫。
至於另一面的寫實人物,男性無論其爲顯貴或僕隸,都有一種凝重寬厚的氣象,都是生命力極強的。女性則詩人所形容的「曾頰」「www•hetubook.com•com靨輔」與「豐肉微骨」,皆可於唐代的女性畫見之。試看敦煌畫及永泰公主墓壁畫、李賢墓壁畫,男像之雄偉,女像之端麗,是民族健康之美,而反映了大唐的新氣象。唐末有一卷顧閎中畫的「夜宴圖」流傳下來,畫的是南唐韓熙載及門生朋友與歌舞伎的情形,圖分五段,每段都有韓熙載,畫風遠紹初唐,手法都較初唐更加工細,神采煥發,後來已沒有這樣的鉅製了。
中國的圖案畫,比人物畫還不景氣。要知我們的圖案畫,早在商周時代已經達到高度的藝術了,今有大批的青銅器,足以證明。這些圖案的內涵,究竟如何,很難知道,單就藝術觀之,詼詭雄奇,變化多方,處處表現了人類最上的智慧,不幸紀元後隨着青銅器而沒落了。代之者,還是依附於寺院與宗教畫的圖案畫。今觀敦煌石室藻井,濃麗而沉靜,精整而生動,設色構想之奇,令人有不可思議之感。當然這不是商周的傳統,它是受了外來的影響的。藻井以外,幾乎每幅宗教畫,都配合有或多或少的圖案,這裏不再多引證了。目前圖案畫隨着工商業發達走上時運,表現的怎樣呢?好像只知抄襲西方的,卻不知自家也有許多可以參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