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不要幽雅的燭光

「幽雅的燭光」,富有詩意及古典之美,正是象牙之塔的象徵。「野火的燃燒」則是赤|裸的慾焰,放縱的自焚,正象徵十字街頭的苦悶與墮落。
我不禁反省自己。生在四五運動之後,從小到大都受的新式教育,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生活既不古板,思想也不守舊,我愛文學,愛音樂,舞蹈,爲什麽不能欣賞披頭四型和貓王型的新派音樂呢?
最近我在電視裏聽到一首歌、一首情歌,其中有這麽兩句:「不要幽雅的燭光,要像野火的燃燒。」原句記不清,大概是這樣。
時下流行的新潮派音樂,可以說是十字街頭的音樂。表演者的奇裝異服,野性的狂叫,奇態怪動作,最合少年男女的好奇心理,與對成人的反抗意識。這種音樂和舞蹈,完全放棄藝術家的本份和尊嚴。他們和-圖-書不是以音律之美,藝術之光,來啓發聽衆的美感,提高聽衆的欣賞力,而是把藝術水準降到最低程度,來迎合無知聽衆的本能意識。他們只知道走向十字街頭,取媚十字街頭的庸衆,不知引導十字街頭的人衆,仰望象牙之塔,走進象牙之塔,去領略藝術世界的美妙風光。
一個方向是出了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頭。
出了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頭,是魯迅從日本文藝評論家厨川白村的書中譯過來的,是五四時代很流行的兩句話。出了象牙之塔,表示拋棄、反抗貴族文學,封建意識,舊知識分子一切腐舊的東西;走向十字街頭,是表示走向社會,走向平民,接受民主和平等的觀念。總括起來說,象牙之塔是腐敗和反動的象徵,十字街頭是眞理和進步和圖書的標誌。這本是五四思潮的主流,在當時無人敢駁,無人敢碰。
十九世紀以來、歷史的總方向是平民化。政治由專制變爲民主,經濟由獨佔趨向均平,文學、藝術等等也都趨向通俗化,大衆化,這個總方向並不錯,不過少了另一半東西,另一個方向。
「幽雅的燭光」、「野火的燃燒」,我玩味着這兩句歌詞,不期然的想起朱光潛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裏,「象牙之塔與十字街頭」那篇文章。心中晃有所悟。我找到了悲哀的原因。
不要幽雅的燭光,是不要文明不要智慧,不要有節制的友情,高貴的愛情,不要藝術的美;而野火般的燃燒,是要求肉|欲,要求野性要本能的衝動,要求粗暴,要求當下一刻的放蕩。
朱先潛却對上述的思潮唱出了反調。他在「https://www.hetubook.com•com象牙之塔與十字街頭」一文中,對象牙之塔卽反動、和十字街頭卽進步的說法,都表示了懷疑和保留態度。書中大意說,文學、藝術、哲學、科學、宗教,不能無保留的走向十字街頭。應該保有象牙之塔,來指導十字街頭的羣衆,以保持文明的進步。反之,無保留的走向十字街頭,將使文明庸俗化。
從不要幽雅的燭光,和只要野火的燃燒兩句歌詞,我們可以嗅出時代的氣息。西方的文明,在民主與科學已經爛熟,但精神文明未能隨之提高。於是在自由與麵包不成問題之後,人們飢渴人生的意義。稀癖士的出現,披頭四的流行,是一種墮落,也是一種抗議。這使我想起六朝人的淸談,但是今天的稀癖士,還沒達到清談的意境。
政治權力民主化和*圖*書,經濟利益大衆化,知識教育普及化,這些都須從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頭,把在上面的少數人之所私,放下去,使大衆都能共治共有共享共化,這是對的,毫無疑義。但是社會要進步,文明要提高,必須有少數傑出的人,在象牙之塔裏,發明眞理,發展德性,創造藝術。象牙之塔必須從高處放射光芒來照亮社會和人心。具體的說,藝術家要啟發大衆的美感,提高他們的欣賞力,哲學家要開創新理想新思路,來提高人們的境界,擴展人生的深度;科學家要發明新知識新觀念,來改進人們的思想與生活。他們都不能逢迎羣衆跟群衆亂跑,反之他們是光亮是方向,羣衆應該跟着他們走。換句話說,他們應該離開十字街頭走向象牙之塔。
一個方向是離開十字街頭,走向象牙之塔。
朱光潛上述的www.hetubook.com.com觀點,極具卓見。在五四之後,是空谷靈音。我想很少人會注意它,會了解其深義。
每當在電視機看見所謂新潮派音樂的節目,我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悲哀。那些表演的人,男孩子留着女性化的長髮,女孩子梳着男性化的短髮,(再不然留着下垂至臀的長髮),猥褻的搖着身體,發出豬叫似的歌聲,然後是現塲觀衆興奮欲狂的掌聲,口哨聲和怪叫聲。
以政治家來說,也不能無原則的逢迎人民,取媚人民。而要以深思熟慮的遠見來說服人民,領導人民。不能像馬戲班的小丑似的嘩衆取寵。民主的政治家要恪守的是服從民意的裁决而不是事事無主見跟着流行的輿論團團轉。現代民主政治的大病,正在於政治領袖太無定見,太庸俗,太丑角化。這與獨裁政治,根本不許人民表示異議,同樣是要不得的兩個極端。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