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獨運
自覺對比

接著寫西門家,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金瓶梅》整部書就是從熱到冷,冷熱相對的。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讀法》云:「《金瓶》是兩半截書:上半截熱,下半截冷。上半熱中有冷,下半冷中有熱。」此話頗有道理,這部小說確是很注意冷熱交替、相互映襯的。這從回目來看,即可見其端倪,如:「武二充配孟州道,妻妾宴賞芙蓉亭」(第十回);「潘金蓮激打孫雪娥,西門慶梳櫳李桂姐」(第十一回);「潘金蓮私僕受辱,劉理星魘勝貪財」(第十二回);「花子虛因氣喪身,李瓶兒送姦赴會」(第十四回);「西門慶謀財娶婦,應伯爵慶喜追歡」(第十六回);「宇給事劾倒楊提督,李瓶兒招贅蔣竹山」(第十七回);「草裏蛇邏打蔣竹山,李瓶兒情感西門慶」(第十九回):「孟玉樓義勸吳月娘,西門慶大鬧麗春院」(第二十回);多數是一凶一吉,一悲一喜,一冷一熱,緊緊相對的。當然,僅僅回目,並不能準確細緻地反映對比的情況,重要的還得看正文具體的內容。例如第二十七、二十八回寫潘金蓮醉鬧葡萄架,鋪敘其白日宣淫的荒唐生活之後,就是秋菊遭打,還要她頂著塊大石頭跪著,令人嗅到了一股壓迫奴隸的血腥氣味;然後穿插潘金蓮與女婿陳經濟的調情,氣氛又變了樣;再接著卻是奴僕之子小鐵棍被西門慶「拳打腳m.hetubook.com.com踢」,「死了半日」,又是一幅慘酷景象。在這裏,壓迫者的荒淫無恥,奴隸們的血淚生涯,交互連環,相互襯托,把這個腐朽、專制的社會暴露得怵目驚心。但是,這裏秋菊受難一節在目錄上沒有反映,只是在情節的推演中,注意在氣氛的轉換、相互的對比時加以穿插。這是間接的對比。與此稍有不同的還有直接的對比,給人以更加強烈的印象。例如第五十六回開頭寫常時節之窮酸可憐相很逼真。他到西門慶那裏借錢租房,一連去了十來日都沒有能會著面:

一邊是窮得吃飯住房都成問題,另一邊是豪華富貴窮奢極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緊接著寫常時節的妻子得到銀子後,馬上從「冷譏熱訕」變成「陪哭陪笑」,又是典型一例。這類例子都是貧與富、怨與喜的直接對比,而對比的意義又是伴隨著情節的演進自然形成,給人以一種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之感,實在是神來之筆。
這裏從西門慶吃酒忙得沒有空,寫到優美的花園,眾多的妻妾,完全是一副「富貴飽暖受用」之相。為了突出這種氣氛,作者還不惜筆墨鋪敘了西門慶及眾妻妾的打扮,寫得「四個妖妖嬈嬈,伴著西門慶尋花問柳,好不快活」。至此,作者還不滿足,再插|進一個細節,讓常時節、應伯爵兩人坐在廳上乾等時m.hetubook.com.com,看到兩個家僮「抬著一隻箱子,都是綾絹衣服,氣吁吁走進門來」。嘴裏還亂嚷道:「等了這半日,還只得一半。」不一時,西門慶出來,應伯爵問道:


二十日早發引,也有許多冥器紙紮,送殯之人終不似李瓶兒那時稠密。臨棺材出門,陳經濟摔盆扶柩,也請了報恩寺朗僧官起棺,坐在轎上,捧得高高的,念了幾句偈文,說西門慶一生始末。……朗僧官念畢偈文,陳經濟摔破紙盆,棺材起身,闔家大小孝眷放聲號哭動天。
除了氣氛、情節作對比外,《金瓶梅》還十分注意人物性格的對比。例如,吳月娘之正經與潘金蓮之淫邪,潘金蓮之狠毒與李瓶兒之軟弱,潘金蓮之鋒芒畢露與孟玉樓之乖巧含蓄、孫雪娥為主中奴與龐春梅為奴中主,來旺兒夫婦的反抗不屈與韓道國夫婦的廉恥喪盡,同應花子時時打牙犯嘴的李桂姐與處處順應附和的吳銀兒……都是隱隱作對,相映成趣。有時,將這種性格的對比集中在一起,就更加鮮明突出。例如第五十九回寫潘金蓮馴養的「雪獅子」嚇壞了李瓶兒的愛子官哥後,月娘一邊査問情由,一邊熬薑湯灌孩子,同時又使來安兒快去叫劉婆,表現出公正、善良的樣子。而兇悍的潘金蓮竟把責任賴得精光,反而罵人家「沒的賴人起來,瓜兒www.hetubook.com.com只揀軟處捏」,「六說白道的」!她還擺出架勢說:「俺每這屋裏是好纏的!」說著使性子,抽身往房裏去了,誰也碰她不得。軟弱的李瓶兒此時猶如任人宰割的綿羊,只是忍氣吞聲,「哭的眼紅紅的」。西門慶問她緣由,她「滿眼落淚,只是不言語。問丫頭、奶|子,都不敢說」。這樣,三個人的性格相互對比,一正一邪,一狠一弱,各自凸現,非常鮮明。

俗話說:「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事物一經對比,就使兩極形象更加鮮明,相得益彰。中國古代的文藝思想,由於受到《易經》陰陽兩極論的影響,一向比較重視二元對比。古典小說的創作,也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對比手法以強化色彩。在明代長篇小說的創作中,《金瓶梅》的藝術構思顯然是相當自覺地注意此道。從其氣氛變化、故事情節、人物設計等方面都可以清楚地證實這一點。
在《金瓶梅》的對比中,又有一種「遙對」,即將兩件在某一點上相同或相通的事件遙隔數回之後再進行對比。「如金蓮琵琶,瓶兒象棋,作一對;偷壺,偷金,作一對等,又不可枚舉」(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讀法》)。這裏且以李瓶兒與西門慶出殯來看。李瓶兒死時,寫得熱極、盛極,弔唁之人眾,排場之盛大,實為空前,作者於前前後後花了好幾回的筆墨,且看出殯時的hetubook.com•com場面:

每日央了應伯爵,只走到大官人門首,問聲,說不在,就空回了。回家又被渾家埋怨道:「你也是男子漠大丈夫,房間沒間住,吃這般懊惱氣。你平日只認的西門大官,今日求些周濟,也做了瓶落水!」說的常時節有口無言,呆登登不敢做聲。
「方才那箱衣服是那裏抬來的?」西門慶道:「這目下交了秋,大家都要添些秋衣。方才一箱是你大嫂子的,還做不完,才勾一半哩。」常時節伸著舌道:「六房嫂子,就六箱了,好不費事!小户人家,一匹布也難的。恁做著許多綾絹衣服,哥果是財主哩!」

到次日發引,先絕早抬出名旌,各項幡亭紙紮,僧道鼓手,細樂人役,都來伺候。西門慶預先向帥府周守備討了五十名巡捕軍士,都帶弓馬,全裝結束。留十名在家看守,四十名跟殯,在材前擺馬道,分兩翼而行。衙門裏又是二十名排軍打路,照管冥器;墳頭又是二十名把門,管收祭祀。那日官員士夫親鄰朋友來送殯者,車馬喧呼,填街塞巷。本家並親眷堂客,轎子也有百十餘頂;三院鴇子粉頭,小轎也有數十。徐陰陽擇定辰時起棺。西門慶留下孫雪娥並二女僧看家,平安兒同兩名排軍把前門。那女婿陳經濟跪在柩前摔盆,六十四人上槓。有仵作一員官立於増架上,敲響板,指撥抬材人上肩。先是請了報恩寺朗僧官來起棺。剛轉過大街口望南走,那兩邊觀看的人山人海。那日正值晴明天氣,果然好殯。和圖書

這裏用了兩個「也」字,已表明這段文字是有意和李瓶兒出殯相比的,而且還有一句「終不似李瓶兒那時稠密」,更是點得十分清楚。作者在這裏就是要寫出冷,寫出衰,來顯出世態的炎涼,人情的變化。


寫得多細緻,多熱鬧,多有氣派!接下去,還加上一大篇韻文來盛讚「此殯誠然壓帝京」。而寫西門慶出殯則只有短短幾行字:
世界上的事物本來就是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在藝術創作中有意識地將它們的對立面集中起來,加以比較,無疑會使畫面的色彩更加濃郁,讀者的感受也更加強烈。《金瓶梅》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對於突出人物個性,增強|暴露意義,的確起了重要作用。這一藝術創作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那時正是新秋時候,金風薦爽。西門慶連醉了幾日,覺精神減了幾分,正遇周內相請酒,便推事故不去,自在花園藏春塢遊玩。原來西門慶後園,那藏春塢有的是果樹,鮮花兒四季不絕。這時雖是新秋,不知開著多少花朵在園裏。西門慶無事在家,只是和吳月娘、孟玉樓、潘金蓮、李瓶兒五個在花園裏頑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