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背景是一個叫做「東村」的加拿大小鎮,鎮上居民幾乎全是「門諾」教派信徒,奉行教派創始者門諾.西蒙斯倡導的教義,除了以異於常人的生活方式和類似宗教民俗村的設施吸引觀光客前來以外,基本上是個封閉的世界。沒有公車,沒有火車,教會鼓勵素樸生活,與外界隔離,長老們不希望居民離開鎮上,不希望鎮上的年輕人接觸搖滾樂、電影、電視喜劇;對於違背教會規定的人,還會有「迴避」和「逐出教會」的懲罰伺候,信徒畢生最大願望,就是早日歸西,在天上與主https://www•hetubook.com.com相聚。總之,在書中主角諾蜜眼中,「門諾」教派的荒謬匪夷所思,「門諾」信徒只是笑柄,而鎮上令人窒息的安靜「簡直要把我逼瘋」。
從諾蜜的回憶中,我們看到她原有的快樂家庭:父親是個拘謹而虔誠的教師,母親是浪漫熱情的主婦,對於生活似乎漫不經心;姊姊泰雪自負有主見,鄙夷一切隨俗的事物,對自己的人生目標無怨無悔。當姊姊和母親陸續離開後,諾蜜深受震撼,在不解和傷悲中不斷回顧過往,沉浸其中www.hetubook.com.com,想要從片斷事件中為她倆的行為找出理由。對這一連串打擊,一向顯得笨拙的父親似乎刻意不讓自己的哀傷顯現出來,仍是一貫的寵愛諾蜜,即使不遜的言詞也總能包容,因為他心疼自己女兒,更願意忽略自身感受為女兒安排一個美好的未來。
作者用語活潑,書中的對話有年輕人的直率、嘲諷和趣味,即使是略帶感傷的回憶,也常會有令人莞爾的情景。在這種平實自然的筆調中,故事逐漸清晰,細節突然間有了意義,最後我們終於發現,諾蜜的家人是以各自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
犧牲、退隱成就了對彼此的愛。
事情從來也不是絕對的,在諾蜜看來如此具有毀滅力的基本教義派宗教,它所推崇的寬容、希望、愛,也同樣瀰漫在書中,「鎮上有一種善意,一種複雜的慈悲。有時候,當一些人看著你卻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你會在他們眼裡看到這種慈悲。」慈悲既可在外人眼中感受到,也存在於諾蜜的家人心中,其實也正因為慈悲、因為不忍,諾蜜的家人才會有這樣的遭遇。
張琰,台大哲學系畢,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現為專業譯者。譯作領域廣泛,有和圖書《比利時的哀愁》、《西班牙情人》、《穿風信子藍的少女》、《愛情的盡頭》、《賈斯潘王子》、《萬物的尺度》、《蝴蝶法則》、《蜂鳥的女兒》等。
張琰
故事開始,諾蜜的家人走掉一半,她和父親表面上仍然平靜過日子,面對各自的問題,但是喪失親人的痛卻以不同方式表現:父親是沉默,加上夜間的神祕遠遊;諾蜜是以種種叛逆行為宣洩心中鬱悶。她翹課、喝酒、嗑藥、深夜在外遊蕩,對一切體制傳統充滿不屑和嘲弄,看似蠻不在乎,但是她果hetubook•com.com
真是這樣的嗎?
在另類的行徑下,諾蜜是個敏感、聰慧、深愛家人的少女,她同情喪子的婦人、關心罹病的朋友,會勇敢幫助街上被追打的小孩,還會陪鄰居女孩玩耍。她對初涉的愛情非常認真,即使表裡或許不一。家庭崩裂的主因雖然是鎮上基本教義禁錮而且虛偽的氣氛,但是再怎麼厭惡不耐,她卻不能也不願逃開,因為她要等,等家中另一半的人回來,等全家團聚。為了這個目的,她也不能改名,因為她怕自己改名以後,家人就再也不會知道她在哪裡了。在作者意識流似的描述中,她對家人的眷戀和思念,讀來異常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