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效忠於誰

「急流勇退。」
「自由。」
「我能理解。」
「就如同當年處置忠國公石亨宮亂的方式一樣,參与過謀逆的普通士兵抽調出來,混編入北伐軍到漠北參戰。一方面能降低把他們留在京師的威脅,另外一方面也是將功贖罪。」
「沒事,這不是我的血。」
如果北伐成功,那麼沈憶宸的個人威望將達到一個無法企及的巔峰,又能輕易的從朝堂退下嗎?
沈憶宸笑著搖了搖頭,他身上的血漬是曹吉祥的,只不過顯得比較恐怖而已。
「殿內我已經說了,盡量只誅首惡,不要把問罪擴大化。」
可掌控朝野的大臣換了一個人,恐怕不是誰都可以做到如同沈憶宸這樣的心胸寬廣。
說完這句話后,成國公朱勇輕輕拍了拍沈憶宸的肩膀,就一個人朝著宮外走去,在落日餘暉照射下,留下一道長長的影子。
想明白這些之後,沈憶宸嘴角出現了一抹嘲諷的笑容,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宮外。遠遠就看到公府馬車停靠在城牆根,陳青桐掀開了側面的窗帘,用著焦急擔憂的眼神望著承天門。
太皇太后領著沂王朱見深去往前朝,陳青桐簡直把心給提到了嗓子眼,幸好最壞的局面並沒有發生。
「可陛下跟皇族能接受嗎?」
更重要的是,相比較忠國公石亨沒有對皇帝,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傷害,曹吉祥就差點把明良帝給手刃了。如果把問罪給擴大化,那麼恐怕得殺的人頭滾滾。
沈憶宸不想在權力鬥爭這個話題上繼續,於是詢問起平叛過程中的傷亡。
「大公子,平叛五軍營傷亡如何?」
很不湊巧的是,這兩人死後都遭到了「好學生」皇帝的清算。
可能是感受到沈憶宸心中的無奈,成國公朱勇緩和了一下自己情緒,盡量心平氣和的說道:「我能理解你的身不由己,事情已經走到這一步,再多說無益。」
「沒什麼大事。」
現如今時過境遷,靖遠伯被封為和圖書靖遠公永鎮麓川,邊軍派系基本全換上了沈憶宸的人,就連死對頭忠國公石亨,恐怕都會唯沈憶宸馬首是瞻。
「什麼東西?」
陳青桐默念了一句,相比較這個時代絕大多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性,她確實能更切身的感受到這兩個字的意義。
文武百官紛紛退朝,大批山東衛將士押送著叛軍離開宮中,朱儀這時候來到了沈憶宸的身邊,望著已經遠去的成國公朱勇背影,開口詢問道:「父親大人與你說了些什麼,方便告知嗎?」
「對了,這些叛軍你打算如何處理?」
無非就是順從皇權,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臣子,從而避免出現未來權力上不可調和的矛盾。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沈憶宸走到如今位極人臣的高度,他效忠的從來都不是某個皇帝,而是大明。
這些涉及到權勢鬥爭的東西,沈憶宸不想過多提及,說實話他對於這場權力的遊戲,早就已經有些疲憊了。
朱儀之所以會再問一遍,就在於古往今來處置叛亂這種事情的處罰,向來寧可殺錯不可放過,就是為了殺雞儆猴給那些蠢蠢欲動的野心家一個嚴厲警告。
曹吉祥身死,再加上山東衛跟福建衛的兵馬集聚京師,下一遍便是開赴邊關拉開北伐序幕。沈憶宸準備了這麼多年,終於到了跟天聖汗也先決一生死的時刻。
不過當笑容褪去之後,沈憶宸搖了搖頭腦袋,臉上的神情逐漸堅毅起來。人生很多時候還是洒脫一點好,瞻前顧後豈是大丈夫所為,真到了直面皇權的那一天,沈憶宸同樣有信心去馴服真龍!
「我唯一能贈送給你的告誡,只有四個字。」
要麼沈憶宸意識到情況不對,選擇功成身退移交權力,要麼就是皇帝到了按捺不住的那一刻主動來搶。真走到了這一步,在皇權面前所謂的「師生情誼」很有可能不堪一擊,就好比萬曆帝為了泄恨,險和_圖_書些把張居正給挖出來鞭屍!
同時這也是大明跟蒙古之間的國運之戰!
沈憶宸伸手撫摸了一下陳青桐的秀髮,他今天關於政務的事情已經談的太多,已經有些心力交瘁。另外就是不出意外的話,大明的北伐即將要展開,可能未來幾年都不一定有時間跟陳青桐共度除夕。
「陛下就算真的忌憚于晚輩,那也是以後的事情了,人要更看重當下!」
「你的舉動,是在挑戰帝王的權威,後患無窮!」
陳青桐仔細打量了一番,好像確實沒有傷口的存在,她這才鬆了口氣緊緊的環抱住沈憶宸的腰身。好不容易在京師過了幾年安穩日子,結果又出現了這種危機局面,她實在不想再過那種擔驚受怕的生活。
「攘外必先安內沒錯,但向北你不應該無召調集山東衛跟福建衛兵馬,陛下他今年已經十一歲了,不再是那個懵懂無知的孩童。」
說完這句話后,朱儀就踱步離去。
更重要的一點在於,封建社會你培育的皇帝能力越強,雙方權力爭奪上面的矛盾就愈發不可調和,直至最終爆發只有一方能成為勝利者。
沈憶宸無奈的為自己辯解一句,哪怕明白終有一日與皇權產生衝突的道理,也不意味著能就此收手。相反沈憶宸的終極目標,恰恰是限制封建王朝皇權無限擴張,把家國命運不再寄託于個人英明神武上面。
「公爺,可如果晚輩不出手對付曹吉祥,他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勝於王振。北方也先已經聯合了關西七衛跟東察合台汗國,大戰一觸即發,攘外必先安內!」
「不擔心,可能是我給了太皇太后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吧。」
退?
沈憶宸點了點頭,現代人思維可能認為皇帝是封建落後的象徵,背叛不背叛的無所謂。可是在古人的思維裏面,就完全不同,這是他們畢生效忠的精神圖騰。
華夏這數千年來的悠長歷史,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幾乎任和_圖_書何事情都能從歷史長河中找到先例。身為權臣卻勵精圖治,扭轉國家的衰敗走向,為江山社稷帶來繁榮跟發展的,最出名者莫過於霍光跟張居正。
雖然這些年太皇太后表現的要親近不少,彷彿還放下了當年的那些恩恩怨怨,但是把沂王朱見深送到她手中,就相當於把皇權更替的底牌送了過去,這可是她的嫡長孫啊。
「人生在世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即可。」
成國公朱勇痛心疾首勸誡了沈憶宸一句,經曆數朝他見識過太多飛鳥盡良弓藏的場景,最是無情帝王家,不要以為自己有著帝王師的頭銜,就可以肆意妄為。
當年沈憶宸無召領軍赴京能安然無恙,明面上的理由是國之危難之際不拘小節。實際上真正的理由,是那時候的沈憶宸害很弱小,哪怕有地方衛所軍幾萬兵馬效忠,朝堂中樞依舊有著隨意制衡他的能力。
「夫君,你沒事吧?」
比如說京師重新徵召的班軍跟天子親衛,北方防線的邊軍,南方靖遠伯王驥統帥的麓川軍等等。這裏面任何一支兵馬,都能對沈憶宸掌控的勢力進行鎮壓,皇帝不太擔心出現一家獨大無法制衡的場景。
沈憶宸苦笑著回應一句,其實這個道理他並非不懂,相反很久之前就已經預判到這種情況的發生。
能與妻兒子女多相處一會兒,就是目前沈憶宸最大的夙願了。
如果順從皇權,犧牲他人精緻利己,就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那麼沈憶宸寧願不做!
朱儀同樣反問了一句,這次抓捕的叛軍高達數萬人之多,完全不屬於當年忠國公石亨的兵亂。
可問題是,真要培養出一個雄才大略的英主,他還願意處處受限制于「老師」沈憶宸的掣肘嗎?
哪怕明良帝朱見清是名義上的學生,沈憶宸期望對方能成為一代明君,這依舊改變不了他的初心跟理想。
「不多,只有幾千傷亡,主要是曹欽跟一眾曹氏宗族子https://m.hetubook.com.com弟負隅頑抗。」
說實話,對於成國公朱勇跟大公子朱儀,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沈憶宸又豈能完全不知?
只有被囚禁過的人,才能理解自由的珍貴。太皇太后孫氏被景泰帝朱見深足足囚禁慈寧宮接近四年,還是沈憶宸給了她隨意行走的自由,同時開放了整個後宮的宮禁。
「向北,你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好官,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夫君,你突然把沂王送到太皇太后的慈寧宮,就不擔心會真的政變嗎?」
於是乎沈憶宸伸出手來,輕輕的拍著成國公朱勇的後背,一邊幫他捋順氣,一邊開口說道:「公爺的告誡晚輩心裏面明白,可很多時候有所為有所不為,北伐在即我必須要保證後方的安定,讓大明將士能安心在前方浴血奮戰。」
「公爺,晚輩沒得選擇,我不能賭提前把計劃告知給陛下,曹吉祥是否能提前得知。沒有了先發制人的優勢,全面爆發內戰京師將生靈塗炭,連帶影響到即將要開展的北伐。」
陳青桐跟沈憶宸在承天門分別之後,就前往後宮參加命婦朝賀儀,結果儀式進行到一半沂王朱見深被一隊錦衣衛給送了進來,同時在後宮之中也了解到了前朝發生了什麼。
說罷,沈憶宸默默長嘆一口氣。
但問題是,沈憶宸什麼時候才能退?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究其根本原因除了他們兩人本身飄了,很多行為有意無意的凌駕于皇權之上,給小皇帝帶來了壓迫跟屈辱感外。
沈憶宸的方式太過於寬厚,沒辦法產生足夠的威懾力,同時也不足以給皇帝一個交待。
可是這個「你」字剛說出口,就立馬因為氣急而劇烈的咳嗽起來。見到這一幕的沈憶宸,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再如何盛極一時的大明國公,終究還是逃脫不了歲月的洗禮,成國公老了……
就算沈憶宸沒有告知聊了些什麼,以大公子朱儀的智商依然輕易猜測到了內容。只不過他hetubook•com.com同樣沒有明說,只是解釋了一番成國公朱勇的想法,忠義兩字很多時候在老臣心中份量,是要高於自己性命的。
掌控的權勢越大,就越應該小心謹慎,不要流露出自己的實力讓皇帝感到驚恐。成國公朱勇不知道現在還算年幼的明良帝朱見清怎麼想,但凡一個成年皇帝面對這樣的臣子,恐怕晚上睡覺都不安穩!
「山東衛跟福建衛兵馬已經來到京師,北伐在即難道我還要在內部大開殺戒搞得人心惶惶嗎?」
「父親大人歷經六朝,他一輩子都效忠於大明皇家,自然是不願家族站在皇帝的對立面,期望能捍衛忠義之名。」
想到這裏,沈憶宸嘴角又流露出苦笑,明明是拿下曹吉祥的「喜悅」日子,卻帶來了一場更大的危機感。
對於沈憶宸的安排,朱儀淡淡一笑。
看到沈憶宸過來,還有衣領上那些已經凝固的血漬,陳青桐死死拉著丈夫的雙臂,眼神緊張無比的上下打量著,生怕會在哪個地方看到一道深深的傷口。
「公爺說的沒錯,假以時日晚輩終將成為皇帝最大的威脅。」
自由……
聽到沈憶宸的回答,成國公朱勇當即怒急攻心的回道:「你……」
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空,成國公朱勇沒有凌駕皇權的野心,他給出沈憶宸的建議是移交權力。
社會變革帶來的人心改變,不僅僅發生在江南水鄉的作坊之中,哪怕處在深宮之中同樣能受到影響。無論誰坐在那張龍椅上面,孫氏都是雷打不動的太皇太后。
他唯一能期盼的,便是自己不要與明良帝朱見清,走到萬曆帝與張居正的那一步。
「好了青桐,不說這些了,我們倆還是先回公府,安安心心的過完這個年,把其他的都暫且拋之腦後。」
經歷過這麼多風風雨雨的太皇太后,想必能做出明智的抉擇。
簡單點解釋,就好比沈憶宸培養明良帝朱見清,他不期望大明未來出現一個昏君,定然就得把對方望著雄才大略的方向發展。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