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裴公獻出錦囊妙計

馬車飛快地在晉陽城西側的市井大道飛馳,半個時辰,就看見一處紅牆院落。
三人要了一壇晉陽汾酒,開壇十里飄香,李績不禁暗嘆,并州還有如此好酒。
李績治下滎陽,與今日的并州之局,完全是兩回事。當他進入晉陽城外,看見饑民如潮之時,以為是後世的電視劇組在拍攝唐劇。
「裴公,你老終於在這裏享起清福來了。」李績雙手抱拳,將腰彎了下去。
李績沒有接話,一旁的王裕忽然笑道:「裴公果真心憂天下。我和王爺正發愁呢。裴公既然時刻關注河東黎民之冷暖,為何還躲在這深宮大院享清福?」
裴寂當時內心起了波瀾,雙手向前,一把抓住李績的右手,喏喏道:「我聽見樹上喜鵲叫,就知道今日必有貴人出現。」
李績和王裕停下來,看見,庭院里雜草叢生,野鳥齊飛,庭院深深的西側有一紅漆殿堂,堂口有一位老人坐在一張八仙桌旁打盹。
李績輕輕地邁動著腳步,在殿堂的台階處站住,「有緣人見有緣人。他鄉客遇本地佬。」李績輕聲叩問:「是裴公否?」
王裕靠近,笑著道:「還是靖王爺有緣,人們都說魏國公行蹤不定,今日王爺一到晉陽,就見到了僕射的尊容。」
裴公一聽李績肺腑之言,感動得淚流滿面。他彎腰還禮,虔誠如同君臣之禮。
「好啊,再看見鬼怪,我們第一時間報告。」高個子男童說完,就帶著一幫小童跑開了。
「好啊,改日,我親自見識見識你的科技發明。」他眉頭一皺,拉著李績的手,盯著他的眼睛:「靖王爺,你初到晉陽,走馬上任第一天,就在這個地方與我相遇,看來,我們有緣。」
裴寂急得滿眼發紅,這個年輕人,如此低調,老夫在官場摸爬滾打幾十年,還沒有見過。
只所以心中無底,因為自己還是第一次組織這麼大行動。
晉陽宮,坐落在晉陽城的西北部晉源營村。
晉陽月,指今年歡笑復明年的宮廷生活;三千里,預示著星移斗轉、滄海桑田般的歷史更迭。
「靖王和*圖*書爺謬獎了。好漢不提當年勇,人無兩度再少年。像靖王爺這樣的帝國功臣,才是可贊可褒之才。僅憑一項科技創新,足以彪炳千秋啊。」
「什麼,你說的倒輕巧。三千神機營,行程數千里,令東突厥軍聞風喪膽,由於你的參与,唐帝國戰勝東突厥軍的進程,整整提前10年。你這叫雕蟲小技。」
幾個值守的晉陽府兵,紛紛給靖王爺和駙馬敬禮。
老者頭髮已經灰白,面色臃腫,雙目微閉。已現老態龍鍾之貌。
賑災濟民,對於并州府衙來說,隋唐以來,已是經常性事務性職能。
「不急,剛剛上任,就去挖自己的牆角,這怎麼說,都不是明智之舉。」
那人雙目露出一道縫隙,開始面無表情,接著瞳仁一縮,竟然猛地抬起頭來:「靖王爺,是你啊。」
「裴公,你老才是我的貴人啊。」
李績一見裴公已經入彀,便迎著斜陽,一展手中的崑崙摺扇,低聲道:「天助我也。」
李績笑道:「裴公何必傷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逝去的,何必念念不忘。」
從大門進入,走了200米的迎客大道,前面就是建有五層闕沿的山門。
上了馬車,李績吩咐車夫道:「去晉陽宮。」
「是啊,物是人非事事休,我可能真的老了。懷舊,難道不香嗎。」
李績急忙向王裕示意,又抬眼看看裴公。
「駙馬都尉,你這是奉承我,還是損我。你看這裏,連一杯薄酒都沒有,鳥不拉屎的地方,你一共來幾次?你還能說我在這裏享福。」
賑災濟民的成效,也就成為唐政府每年春季考察州縣官吏政績的參考依據。
裴寂彎腰施禮,揮手道:「人老了,如今只有懷舊的心情。當時狸貓歡如虎,去時鳳凰不如雞。昨天在大安宮與太上皇喝酒,我說要來晉陽宮尋跡,看看當年我和唐公醉倒的地方。」
「厲害,聽其言,觀其心,裴公悟道已入佳境,出口就是禪意綿綿,令晚生佩服。」
橫欄上篆字鏤刻著「晉陽宮」三個大字m•hetubook.com.com。從山門進去,向右一拐,至一大片樓宇大殿。
他順手拿起王裕謄抄的晉陽望族名冊,開始仔細的查看。
王公大臣無不望其項背,就是魏徵、杜如晦、簫瑀等權臣,也得看裴寂的眼色行事,你李績,一個毫無根基的小輩,居然不知天高地厚,冒然讓裴公當你幫手。
李績想到這,心裏暗暗琢磨著,城外的饑民那麼多,一下子需要設置多少粥棚,如何分發,還有很多細節要考慮。
不一時,馬車來到晉陽宮正陽門前廣場,十幾個垂髫小童,在廣場上奔跑玩耍。見李績他們下車,呼啦一聲圍上來。
「那你也得來個技術研發,儘快改進啊。」
雪災、旱災、蝗災、水災,加上東突厥軍的南下侵擾,賑災就會時常發生。
核桃、梨棗、駿棗、沙棘……盛了半竹筐,李績伸手打開一個核桃,放在裴寂面前小盤子里,自己又打開一個給了王裕。
這才用手捏了一個大棗放進自己的嘴裏嚼著。
簡簡單單要了幾個小菜,無非是貴州花椒狗肉、祁縣驢臉肉、新疆大盤雞、洛陽豬頭肉。
李績說著,雙手抱拳,彎腰作揖、頷首。
楊廣繼位后,大業三年(607年)北巡路經晉陽,下詔重建東魏晉陽宮,並設晉陽宮監管理,有正監、副監各1名。
「哎,裴公,那隻不過是雕蟲小技耳。」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咫尺無知音。」李績搖晃幾下裴寂的老手,「裴公,你是老前輩。大唐開國,你的功勞與日月齊輝,與山水長流。受晚生一拜。」
三人走出山門,上了馬車,車夫馬鞭一甩,馬車嗖的一聲出了宮門,向城東南徐行。在一家松鶴酒館前,三人下了馬車。
他看了一等大戶,二等大戶的名冊沒有看完,就急忙起身:「駙馬爺,你手上事安排好了嗎?」
駙馬爺王裕頓時睜大了眼睛,你這還低調啊。
然而,這對於李績來說,可是大姑娘上轎——第一次。在滎陽郡執政多年,也沒有一次大規模的賑災活動。
駙馬王m.hetubook.com.com裕竟然手舞足蹈方無已,好傢夥,王爺一貫說自己斗大的字不識幾個,今日居然成了文曲星了。
王裕納悶,王爺才到并州第一天,就要去拜門子,我已經查過王爺的履歷,沒在晉陽履職過,并州這地方無論是府衙還是望族大戶,他沒有認識的啊。
我去,這靖王爺還真的有料。
加上推行均田制賦稅制度,改革兵制,令士兵參与農耕,一年比一年收成好。
王裕嚇了一跳,都知道裴寂可不是任人指使的人。開國功臣,一度權傾朝野。即使退居二線,大唐兩任帝皇都是很器重他的。
「向大戶要收益」,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哪一個王朝,這些門閥世族、名門望戶,都是社會穩定的基石,一枝動百枝搖,李績的心裏還是有數的。
東魏孝靜帝武定三年(545年),權臣高歡開始在晉陽縣修築晉陽宮,並在天龍山開鑿石窟,建避暑宮。
王裕不再多言,忽然聽到李績話鋒一轉:「裴公真乃帝國之柱國。侍奉隋唐兩朝,皆能左右逢源、開闔有度,具有逢山開道、遇水架橋之氣魄,裴公所作所為,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好!靖王爺博聞強識,引經據典。以古鑒今,振聾發聵,大有探驪得珠之妙啊。」
一無經驗,二無米糧,還得來個瞞天過海計,按照公主的說法,弄不巧丟官罷職、進局子。
親眼看到兵士斬殺越界的饑民,他才猛然醒悟,這是真真切切的現實存在。
「那又何妨,只是靖王爺日理萬機的,能有空和我這個落魄之人對飲,佔便宜的應該是我老夫啊。」裴寂面上露出笑容,風輕雲淡的說了一句:「賑災,已是老生常談了。」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老者出口一言,李績頓感寓意深刻。
在一座巍峨的庭院前,十幾棵一人摟抱的銀杏樹並排在正殿大堂的兩側。
「晉陽宮裡,你們去過嗎?」李績問一個高個子男童。
「哈哈哈」裴寂說完,李績和王裕互視一下,接著大笑起來。
「哦,駙馬辛苦。動和圖書作蠻快的啊。只要動起來,咱就心中有底了。」他將名冊放入抽屜里,低聲道:「駙馬,你陪我去見一個人。」
「裴公息怒,火繩槍還有很多地方不足,比如需要現場手工點火,如果遇到陰雨天氣,火繩槍就會失去戰鬥力。」
山門兩邊有一副對聯,字跡有些殘缺。李績抬頭一看,這對聯還真的很有意思。
「這要去哪?」王裕搖搖頭,腹語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將一本晉陽戶籍放下,急忙跟著李績走出府衙。
「王爺,禮重了。我如今已是閑雲野鶴,無廟堂之憂,無案牘之勞形。受當朝帝國功臣之拜,慚愧慚愧啊。」
王裕一驚:「去那幹啥?那裡的宮女都放出去了,如今也沒人照管,除了安排部分府兵值守外,已是荒草萋萋,一派蕭條之象。」
隋文帝更名為「新城」,以區別於原有的大明城。
李績從身上掏出一把銅板,笑著道:「小朋友,拿去買燒餅吃吧,我就是來捉鬼的。有事就到晉陽府衙找我。」
開皇十六年(596年),楊廣又下令建築倉城,城周八里、高四丈,東城牆與新城西城牆相連。
因為系統獎勵的麥種、玉米種均是高產良種,不到一年老百姓都豐衣足食了。
「靖王爺,這裏就是晉陽宮。」車夫的話音一落,李績就打開布幔,放眼望去。
「安排好了。通勤的通勤,分發糧食的開倉分糧,整個流程都紛紛啟動了。」
「駙馬,進去看看。」李績說著,念動咒語,激活系統獎勵的物品,吞下一顆聚元丹,從晉陽宮的側門進入。
「裴公的內心世界,大的很。願不願意隨我找一處地方喝幾杯。至於賑濟之事,晚生願虛心請教。」李績趁機邀請道。
「我已經研發出第二代產品,火繩槍的替代產品——燧發槍。」
「駙馬爺,我也就這幾把刷子,說出去,也就沒了。」
「裴公,你是我心中的偶像。無論他人如何褒貶,歷史自有乾坤。」
他面色沉重道:「聽說城外饑民遍地,每日都有饑民餓死,王爺還有閑心在這荒草之地訪友閑聊。」
m.hetubook•com•com老人家走下二十八級台階,緩步來到李績的面前,指著對面的一群建築:「樓宇廊道依然存在,只是再也沒有嘰嘰喳喳的嬉鬧聲了。宮闕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李績看見裴公眼睛濕潤,不免感同身受:「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駙馬爺,咱到了,就會揭曉答案。我要見一個人。」
隋文帝開皇九年(590年),晉王楊廣擴建晉陽宮,並在晉陽宮外築周七里、高四丈的宮牆,初名「宮城」。
「真正的君子是敢於面對歷史的。善於從歷史中借鑒治世之精華,未必不是智慧之舉。當今陛下時刻不忘煬帝之痛,我看就是明君作為。」
李績話音一落,裴寂一下子大笑起來,靖王爺真是用心了。
「沒敢去,聽老人說,裏面經常鬧鬼。我大伯的爺爺,曾經看到好幾個長發鬼怪,吊在西側的廂房房樑上,伸長著舌頭,有時伴有鬼嚎聲,快嚇人的。」男童說著,做出害怕的動作。
倒滿酒,三人先喝三杯門盅酒,李績親自拿起分酒器,將裴寂和王裕的酒杯添滿,站起來,雙手端杯,笑著道:「裴公,我想明日設粥棚濟民,我和駙馬商量過,想請您出山,負責監督事宜。你可是晉陽的老人了。情況你熟悉。」
「一戰定勝負。你還說是雕蟲小技。你哄誰?」
店小二將酒菜備齊,又端來一筐交城乾果,李績仔細一看,好傢夥,交城的特產有名的幾乎全上來了。
上聯是:滾滾紅塵難掩那時晉陽月;下聯是:滔滔汾水無奈水擊三千里。
列入名冊的一等大族108家,王裕後綴說明,中等大戶還有198家,其餘的小戶,沒有列入名冊。
「見鬼吧。你一個新來的,還能比我這個老油子熟悉。吹牛,好,我等著。」
三杯酒下肚,一口菜沒吃。李績單刀直入,直奔主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