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
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魚之得水也(八)

劉讓說道:「望氣也。」
眾人一飲而盡。
合不合高況等人的口味,曹幹不曉得,這一案子的菜,確乎是不合他的口味。
曹幹微微一笑,摸著短髭,說道:「張公所言甚是!王莽篡漢以來,天下百姓,民不聊生,無論士民,如處水火,這樣的『王者』,如果說竟是得了天命的垂青,真是沒有道理可言了!也是以,我等奮然揭竿于草莽,所為者,如張公適言,正是為『順應天命,不落人後』。」
「我所習者,《包元太平經》也。」
望氣就是望雲氣,占卜的一種方式。望氣的方法主要有仰望、平望、登高望、四方望等幾種。劉讓說道:「張師善風角,亦善望氣,所以我就在後院建了這座樓閣。」嘆了口氣,說道:「可惜我生性愚鈍,隨張師學望氣、風角已久,至今無所成也,連門徑都尚未摸到!」
張曼笑容溫和,目光中透著親近之意。
那麼,既然如此,張曼為何敢確鑿地說「王氏偽也,天命不在」?
劉讓說道:「曹君、諸君,請登堂吧。」
張曼、劉讓舉杯,說道:「請飲此杯。」
曹幹舉目,正對上張曼的目光。
「子君」,是劉讓的字。
入里以後,一路行來,所見所聞,可以判出,劉讓、張曼在成安里的地位很高。
張曼有反意,他和劉讓的關係明顯不一般,劉讓必是也已有反意。張曼在鄉中若果是私下聚的有眾,也肯定是和劉讓一起聚的眾。——他倆的身份,一個是縣寺吏員、一個是鄉里方士,既有官方的權威和*圖*書,也有民間的權威,可謂相得益彰。
劉讓應了聲是。
曹幹微蹙眉頭,凝神傾聽,卻是聽懂了。
眾人進到院后,右邊的牛欄里養了頭黃牛,田屯一眼相中,頓生喜愛,贊了聲:「好個肥牛,真膘實!」抬臉看了看後院的樓閣,說道:「喲,好高的樓啊!」
讖緯之說,大行於當世,各地義軍,有的是因為日子過不下去造的反,有的完全就是受讖緯的驅動,相信了某家、某條讖緯之說,因而才起的事。自從高長起事以來,曹幹在義軍中,著實是聽到過一些讖緯,但如「王氏偽也,天命非在」這樣直白地指出王莽未受天命的讖緯,他這還是頭次聽到。儘管不信讖緯之說,他仍不由問道:「敢問張公,王氏偽也,出自何經?」
居高能夠眺遠,海西境內沒有山丘,都是平原、河流,登上這座樓閣的頂樓,視野良好的時候,足能眺望到成安裡外遠近幾十里的情況,如果有海賊來劫,以此當是可以預警。
「哦,還有其它用處?」
曹幹說道:「這本經,我有聽聞。成、哀之世,曾有甘忠可及其弟子,以此經獻朝廷,哀帝因是改元,重受天命。……張公,此經中有言王氏偽也?」
一個老奴近前,向劉讓稟報:「郎君,飯菜已經做好。」
「君等今至,蓬蓽生輝!」劉讓回應了一句,令老奴,說道:「奉酒食入來。」
張曼笑與劉讓說道:「子君,我還是那句話,曹君形貌出眾,非是常人,今聞曹君言語,亦是見https://m.hetubook.com•com廣識深,趁曹君來咱鄉打海賊,為咱鄉士民除害的機會,你可與曹君多多親近。」
「望氣?」
張曼「王氏偽也」,及與劉讓說的「成就功業,還是得親歷用功」這幾句話,的確是很突兀。
不過,張曼這通話里,最讓他感興趣的還不是這八個字,是「讖緯言之,王氏偽也,天命非在」。
正堂在前院,諸人到堂外,脫去鞋履,相繼進堂。地板是為木質,鋪著薄毯。席位、食案俱已擺好。雖是劉讓家,劉讓請了張曼坐入主位,隨後請曹幹等入客席,自與劉伯作陪。
「王者行道,天地喜悅;失道,天地為災異」云云,與董仲舒搞出來的「天人感應」是一回事,都是源出於戰國時陰陽家的觀點。這種理論觀點,放到任何一個「王者」的身上都適用。
劉讓家的奴婢不多,只有兩個。
《包元太平經》中,實無「王氏偽也,天命不在」的預言。
「君知甘師與吾經?」張曼略有詫異地說道,旋即收起驚訝,也沒問曹幹是從哪裡知道的這本經書和甘忠可等的故事,畢竟成、哀之際距離現在只有一二十年,曹幹雖是年輕,然其知書達理,不是一般的鄉農,那麼聽聞過此經和甘忠可等的故事亦就實屬尋常,頓了下,他撫摸著鬍鬚,接著說道:「吾經中言『王者行道,天地喜悅;失道,天地為災異』,王氏若竟天命之垂青,自其當政,天下焉會災異不絕?其餘不論,只此一點,其即偽也,非天命之在!」
和圖書個便是這個老奴,另一個是個小婢。
很快,老奴、小婢捧著漆盤,來回幾次,將酒菜一一奉上,安置好了,兩人退出堂外。
張曼轉顧曹幹等人,如有所感,復又喟然說道:「子君啊,王氏政亂,兆民怨之,氣感上天,海內沸騰,以我望氣所見,於今亂世之徵已顯。讖緯言之,王氏偽也,天命非在。是而群雄競起於南北,英傑奮拔于草莽!當此之際,有志者當順應天命,不落人後。卻此望氣、風角之術,再是神驗,『道出於天,事在於人』,如我往日與你言,終究只是輔道。欲成功業,還是得親歷用功!」
果然猜料對了,這個張曼,就是當下的「太平道」信徒,是甘忠可這一系傳下來的信眾。
樓閣高是高,就是太窄了,跟個筒子似的,不像是供住宿或飲宴所用。
但劉讓家的宅院,和里中別的民戶相差不大。不像陶俊家,獨佔其里中一大塊兒地方,雕樑畫棟,三進院落,一看就是本村的大地主。——張曼家雖然不知是哪個院落,然與劉讓家的大小應是無別,因為此區中的院落大小、布局皆都相似。
望氣是望雲氣,風角是根據風向、風的強弱占候吉凶,他一個後世所來之人,好歹受過唯物主義教育,對這套東西自是不信,「讖緯」云云,他也不信,倒是「道出於天,事在於人」這句話,頗合他的口味,這不就是「事在人為」的意思么?
劉讓說道:「警戒海賊只是用處之一。」
曹幹摸著頷下短髭,一邊點頭,表示同意張曼的話——他https://m.hetubook.com.com是造反的義軍,即便張曼的論據不足以證明他的結論,他總也不能反駁張曼,反而去證明王莽有天命,要知,他是不信這一套,高況等可是信的,一邊思酌想道:「從在鄉口見到這個張曼,我就覺他與眾不同。他是咋知道我是來打海賊的,我還沒想明白,但他為何肯幫我打海賊……聯繫到他于下忽然冒出來的『王氏偽也』,及『欲成就功業,還是得親歷用功』之語,我卻能夠知其緣由了。若我料之不差,他定是與他的同郡老鄉力子都、董憲一樣,也已起了造反之心!只是他此前沒有機會,所以潛于鄉中至今。現在遇到了我們這支義軍,他起了入夥之念,遂願主動幫我打海賊,以做投名狀!」
劉讓本來是在回答曹幹的問話,說的是風角、望氣,張曼三兩句話下來,卻突然的把話題順勢轉到了「王氏偽也」上面。就算曹幹等是造反的義軍,他若是沒有別的心思,比如曹幹所料的,他其實是起了投附義軍之念,他實際上也是沒有必要說這些話的。
終於知道了張曼為何會願意幫自己打海賊的原因,胸中的疑惑解掉了一半,曹幹心頭略松之同時,一個念頭浮將起來,他心動想道:「南鄉的陶俊等地主,對我等無不輕蔑而敵視,敬而遠之,沒想到這個張曼,卻肯主動接近我等,有投附之意。這倒也罷了,更要緊的是,進此里后,一路觀來,他與劉讓是此里的頭面人物,想來在益民鄉中定也是聲望不低,既然如此,他有此聲望、地位,那他既已起造反之念www.hetubook.com.com,他就不會沒有私下聚眾……這樣的話?」
曹幹聽明白了。
這忽然而來的一通感慨,說的有點文縐縐,且張曼的官話說得尋常,夾雜著當地口音。
一片平房之中,一座三層的小樓閣平地而起,猶如鶴立雞群,很是引人注目。
唯一的不同,就是劉讓家後院里的這座樓閣。
口中說著,心中繼續想道:「這次來打海賊,我原想的是看看能不能打個勝仗,把海賊收編些,眼下已知這個張曼欲投我義軍,則不僅海賊我仍要看看能否收編,張曼、劉讓,我也不妨可以試試,看能否把他倆和他倆聚的眾拉到我曲中來!唯是我現部曲不多,才是劉昱帳下一個曲軍侯,不知張曼、劉讓肯能願從我不能?……至不濟,也要和他倆打好關係。」
劉讓笑道:「鄉蔬簡陋,尚敢請君等勿嫌。請、請,請君等嘗嘗,也不知合不合君等口味。」
現在的皇帝還是王莽,「王氏偽也」這話說出來,一旦傳出去,是要掉腦袋的,要是沒有造反的心,怎會敢說?——更別不論,他「王氏偽也」的這個結論的論據還那麼牽強。
高況、王庭、田屯沒太聽懂。
曹幹笑道:「早知會遇到張公、劉君,說啥也得備些禮物,空手登門,失禮了!」
張曼寬慰劉讓,撫須笑道:「當年我從吾師學風角、望氣等術時,亦是經年不窺玄機,后忽開竅,乃知門道。子君,卿無須急躁,且從容習之。卿性聰明,終會能學成此術。」
曹幹想到了軍中的望樓,笑著說道:「劉君,你家的這座樓閣,可是用來警戒海賊用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