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何要看曹幹?蓋因此議,實是曹幹向樊崇建議提出的。一則因曹幹在與盟的諸位大帥中,地位不彰,二則因若是此議不由曹幹提,而換由徐宣、逄安等提的話,徐宣、逄安等與樊崇一黨,又或會引人非議,故此,最終樊崇才決定讓董憲來提此議。董憲既已附從樊崇,又非樊崇舊黨,與樊崇的關係表面上看來不遠不近,正是合適。
這個時候,見樊崇順水推舟,果然是表露出了欲給他們各部定名號的意思,力子都、爰曾等卻是再有徐宣、逄安等對樊崇的呼應,亦都不肯表態吱聲了。樊崇等了片刻,見力子都等不作聲,乃主動問之,說道:「力三老、爰三老、劉三老、董三老,公等各是何意?」力子都乜視董憲,心中此際是怎麼想的,他不說出來,當然沒人知道,然從其表情可以大略猜出,他這會兒肯定是在心裏大罵董憲這個反骨仔,端起案上的湯碗,他喝了口蜜水,依然是未有作聲。
不得「徐州」為號,得了「上公」之名,儼然本身之地位,出於在了爰曾諸人之上,力子都也算是心滿意足,他撫摸著肚子,呵呵說道:「此稱甚美,正合我威!」
語罷,樊崇視向董憲、劉昱、曹幹等,繼續說道:「董公、劉三老、曹三老,現分據東海北、山陽、定陶諸地,我意即分以『祝其公』、『山陽公』、『定陶公』,各為三位之號。」轉看徐宣、逄安等,說道:「至於徐公等,我意也分以『公』為號。hetubook.com.com」說畢,笑問力子都等諸人,說道:「未知公等,以為可否?」
這真是意料之外的事,沒有想到,樊崇居然會沒有刻意的打壓力子都等,反而各也以「公」的稱號任命他們,力子都訝然過後,轉怒為笑,捋著自家的美須髯,笑道:「樊公,爰三老諸位之稱號,我沒啥意見,但我的這個『東海公』,我有點小小意見。」樊崇說道:「力公有何異議?」
爰曾、劉詡、董次仲等,聞他這番言語,見他這番作態,無不側目,各有所情,然爰曾等到底不似力子都這般志驕意高,終是無人就此發言。樊崇再問爰曾等人。如上所述,爰曾等都沒想到樊崇會以「公」來給他們定稱,此誠意外之喜,諸人自是皆無反對。於是,樊崇和諸人的稱號便即就此定下。共計一位更始公、一位東海上公,餘下諸率,合為十公——爰曾、劉詡、董次仲、董憲、劉昱、曹幹是六公,徐宣、逄安、謝祿、楊音是四公。參与會盟的部率,不止這幾位,還有一些別的部率,但別的這一些部率都是小部的部率,地盤也好、部曲也好,都比不上力子都等這幾位。定下了力子都等的稱號后,樊崇給這些小部的部率也各定了名號,這些小部的部率皆不以「公」為稱了,都是以「將軍」為號。此些,且也無須多言。
殺馬歃血,當日盟約定成。
徐宣接住了力子都的腔,建議樊崇說道:「主公,國家有三公、https://www.hetubook•com•com上公,宣之愚見,力公言之有理,『東海公』之號,確乎不足以彰顯力公之威,如此,何不便就在『東海』之後,加一『上』字?」不說已改稱樊崇「主公」,實乃徐宣之機智,他的這個建議,亦也已足能顯出他臨機應變之智。「徐州公」的稱呼,那是萬萬不能給力子都的,樊崇現據之琅琊亦屬徐州,若將「徐州公」此號給了力子都,琅琊算誰的?肯定是非常之不適當。可力子都又提出了他的意見,怎麼辦?把他的「公」抬一格,號成「上公」,的確是個好的權宜應變之策。樊崇說道:「東海上公?」徐宣說道:「正是。」樊崇問力子都,說道:「力公,可否?」
董憲適才的那一通話,包含了兩層意思,一層是以「更始公」為樊崇之稱號,再一層更主要的,便即是「我輩以何為稱,悉遵公之令意」。趁熱打鐵,「更始公」的稱號既已定下,這第二層意思,樊崇便也道出,撫須說道:「更始之稱既定,那董三老方才所言之諸公之稱號,便皆有我來令定,公等就此,又是何見?」
有如爰曾等者,各懷心思,爰曾問劉詡緣何兩應樊崇,劉詡答以「我等既來定盟,樹一盟號系是應當,焉有駁反之理?至若由樊公為我等定號此節,我等各擁雄兵,樊公盟主之位初定,且樊公久以仁厚為名,常理度之,他定然不會以賤號為我等之稱,則又何須不願?事終何如?恰如詡之料和-圖-書哉」,爰曾遂服劉詡之略。
樊崇笑道:「盟主之位,系賴公等抬愛,我又何敢真自專于公等、自貴于公等?今我等會盟,方欲舉行大事,民諺雲之,『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我實欲以兄弟而待公等也!我既得公等擁愛,號以『更始公』,如諸公者,自亦當以『公』為號。力三老威震東海,我意即以『東海公』為公之號;爰三老前取濟南,士民聞風而降,我意即以『濟南公』為公之號;劉三老首起於東平,我意即以『東平公』為公之號;董三老雄踞荏平、臨邑諸地,我意即以『荏平公』為公之號。」
不等力子都、爰曾等答話,徐宣、逄安等相繼離席,俱皆下拜,齊聲說道:「公為盟主,我等之名稱,自當是由公頒下。敢請公為我等各部定名號!」剛才之所以力子都、爰曾等各做遲疑,彼此相看,沒有第一時間回答樊崇的詢問,他們之所慮者,正在於此。會盟雖然是會盟,可一旦各部的名號也都由樊崇來定,則豈不會盟之各部就真的成樊崇的部屬了?可剛才劉詡主動響應,表示了對董憲提議的贊成,他們無可奈何,因才被迫同意。
力子都說道:「我現所得之地,何止東海一郡?魯北亦我有之矣。接下來,我準備大舉用兵彭城,彭城也將盡為我有。區區『東海公』之號,恐不足彰我部威。」樊崇問道:「以公之見,公當以何號為宜?」力子都雄豪之氣外溢,顧盼與盟諸公,直言向樊崇說道:「計以轄地和圖書之廣,我僅遜公;計以部曲之眾,我亦僅遜公。我願以『徐州公』為號!」樊崇登時遲疑。
卻說樊崇問罷,力子都、爰曾等彼此相顧,稍頃,劉詡最先起身,下揖說道:「董三老之所言是矣!於今之世,確是正值更始之際。我等今會盟于莒,共舉公為盟主,合計我等與公部曲,百萬眾也,東國之域,誰可抗鋒?是宜當有美稱號之,以揚我盟之威。以更始此名,定為盟號,公以更始公稱,在下愚見,適是恰當。」力子都、爰曾、董次仲等遂相繼亦道:「號以更始,上合天意,願以此號為我盟之號,請以更始公之名為公之稱。」樊崇大喜,說道:「我亦覺董三老此議甚佳,公等既無異議,那自茲而後,我盟軍便號更始,我雖本田夫之賤軀,敢遵公等之請,就以『更始公』為號。」
爰曾、董次仲也是同樣,面對樊崇的主動詢問,亦是仍不出聲。劉詡再一次的起身離席,說道:「公為盟主,我等既是盟眾,名號理當由公頒定。在下對此無有異議。」爰曾與劉詡一起起的事,兩人的交情好得很,他蹙眉瞅了瞅劉詡,儘管不明白他為何這般委屈相從樊崇之意,可既然劉詡已經表態同意,他也就只好隨之說道:「我也無異議。」董次仲因亦隨之道:「敢請公與我等頒名號。」
諸部率待樊崇等去后,各亦還營。各自回到營中,就今日盟會上發生的各樣事情,諸位大帥少不了的與各自的心腹議論一番。有如力子都者,洋洋自得,誇讚和_圖_書王丹遠見,幸虧是聽了王丹的意見,當時沒有立刻反對樊崇,這才得了「上公」之號。
力子都大怒,舉手就要拍案,侍坐在他席后的王丹急拽了下他,小聲說道:「大帥,且不可動怒,不妨暫相聽之。」王丹早是力子都的心頭愛,對王丹之話,力子都無有不聽,怒氣雖然充盈,得了王丹此話,他倒是亦能稍按怒火,猶豫了下,揮袖說道:「便請樊公頒下名號吧!」昂然問道:「敢問樊公,公現既已得『更始公』之為名,則如子都者,可得何稱?」
且說次日,樊崇在城中「公府」堂上,再次招聚諸「公」、諸「將軍」,卻不是再議盟事,而是轉入正題,與眾率商議盟約成后要做的頭一件大事了——便是迎擊將來進討之莽兵此事。
有如劉昱者,悵然有失,「更始公」的稱號倒也罷了,隨後樊崇拜定算上力子都在內的十一公之此舉,卻分明是把他「四方率」這條策議,給他帶來的好處沖淡了甚多;有如曹幹者,儘管不動聲色間,使樊崇滿意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相當大的好處,卻依舊寵辱不驚之態。這些,也無須多言。當晚樊崇布下酒席,大宴諸人,盡歡而散,亦不必多提。
「公」也者,「王公」之「公」也,諸等爵位者,僅次於「王」,要說起來,這個稱號自不低賤,相反,且還是很高貴的了,但正如劉詡所說,會盟以後,盟軍之各部部曲合計達數十萬、百萬之眾,作為盟主,樊崇以「公」為號,實際上還算是「屈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