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新世界
第四十一章 農本(中)

反正人人都這麼做,而且這樣做也證明了是能夠在當前的情況下獲得最高產出的方式,那照做就行了唄。
按照現在的辦法,一個人照料兩畝地就已經是極限了,即便是累死,種植一季玉米的收入也只有六百二十公斤玉米。但如果能夠找到不需要投入太多勞動力的辦法,讓一個人能夠照料十畝,二十畝,甚至是五十畝土地,能不能讓收成變相地提高呢?
他們現在當然還沒有那麼多土地,但這個世界對於他們來說是沒有窮盡的,只要有足夠多的時間,想要開發出多少土地都沒有問題。
「事情當然不多,但每天都要來上這麼三四回,有時候甚至是五六回,而且是一年到頭幾乎每天都要這麼做下去,這就絕對不是一個小事情了。」李雨歡本來也只是隨口對張曉舟說說這個事情,但說著說著,她突然覺得這件事情並不那麼簡單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張曉舟只能嘆了一口氣。
昨天晚上他想了一個晚上,最終的想法是,這樣的做法必須做和*圖*書出改變。
民以食為天,現在制約聯盟發展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糧食不足,不得不把絕大多數的人力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
李雨歡所說的情況是張曉舟從來沒有意識到的。
「這事確實存在。」好幾個人都承認道,但他們也都沒有把這個事情當做一回事來考慮,畢竟,整個聯盟都沒有幾個人懂怎麼干農活的,即便是有一些農民,他們也沒有在這樣的氣候下種過地。
資源投入、勞動量、產量,張曉舟在白板上寫下了這三個詞。
他們目前所用的這種玉米種子的理論產量是八百公斤,按照李雨歡的說法,以前在農藥和化肥的作用下,這種玉米種的平均畝產可以達到五百五十公斤,而他們現在的平均畝產是兩百六十公斤,最高畝產也只有三百一十公斤。
結果他又是一個晚上都沒有睡好,第二天一早,他就把聯盟各個部門,尤其是與各個生產隊和殖民點接觸多的那些部門的負責人都集中了起來。
一個人如果可www.hetubook.com.com以照料十畝地,那每畝地只要能夠收六十公斤,他的收入就已經和每天累的精疲力盡精耕細作的那個人的收入持平,如果可以照料二十畝地,那這個標準就降到了畝產三十公斤,而張曉舟相信,他們絕對有辦法在儘可能降低人們投入的勞動力的前提下,確保畝產遠遠超過這個慘不忍睹的數字。
但這樣的話卻沒有人對他說過。
聯盟現在推廣的種植辦法也許是在當前的情況下,能夠確保最高畝產的方法,但很多時候,最好的辦法未必就是最合適的辦法。
唯一可以說得上不錯的只有種子和土壤條件,但隨著一季季的收穫過去,土壤的作用顯然也在逐漸變差。
影響作物產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溫度、濕度、雨量、光照在內的自然氣候條件,土壤條件,肥料,農藥,種子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而其中的絕大部分條件,現在都可以說是很惡劣。
而番薯的情況也是如此,番薯在種植過程中要投入的勞動量甚m•hetubook•com.com至比玉米還要多,而且番薯最糟糕的一點就是,比起玉米,它很容易因為雨水太多而爛在地里,也很難保存。不管是曬番薯干還是提取其中的澱粉做粉條,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如果不進行任何處理直接保存,在這樣濕熱的環境下,它們很容易就會發霉或者是發芽。
各種現狀決定了,他們就算是投入再多的精力,再怎麼蹦躂,能夠達到了最高收入也就是這樣了。而要把畝產從兩百六十公斤提高的畝產三百一十公斤,其中要多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真心讓人感到得不償失。
「這個事情你得讓我想想。」張曉舟最終說道。
也正是因此,當更多的事情壓在他的頭上后,他從來也沒有想過要對這樣的現狀進行修改。
「現在城北普遍是一個人一畝地,有些生產隊工作做得好的,甚至已經到了每個人兩畝地。做這個事情一個人幹不了,至少得要三個人。就算是手腳麻利的那些人,把一畝地的網鋪開也要將近十五分鐘,收的時候當然要快www•hetubook.com.com得多,但加上來回走的時間,起碼也要五分鐘。那來回一次就算二十分鐘,三個人就算是三畝地,弄一次就是一個小時。一天就算是來三次,那就是三個小時了,可地里的活又不止這些,還要修整排水溝,鋤草,捉蟲,積肥施肥,現在還要自己做土農藥,再加上吃飯的時間,上廁所的時間,你算算看,一天下來有幾分鐘可以休息的?可大部分人的手腳沒那麼快,弄一畝地起碼要花半個小時以上,一天下來,一半多的時間都在干這個,有時候這邊網還沒收完,那邊雨又下起來了,這樣的事情發生幾次,對人的心氣影響太大了。」
「我們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資源投入和勞動量相對最少,而產量相對最高的那個平衡點!」
在他看來,拉網撤網雖然麻煩,勞動量其實並不大,一兩個人做這個事情當然不太容易,但三四個人配合的話,做起來其實是很快的。人多的話,拉開或者是收起一畝地上的網,總共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做出過改和_圖_書進的嘗試,但這樣的事情如果不是聯盟出面,受損的代價不是個人能夠承受的,那幾個人搗鼓了一番之後,自己家的地不同程度地減產,結果他們也就放下了這樣的念頭。
這幾個試圖做出改變的人甚至成了不跟著聯盟腳步走的反面例子,被拿出來批評了好幾次。
既然是這樣,那為什麼不能反其道而為之,乾脆想辦法儘可能減輕每畝地所要投入的勞動力,廣種薄收呢?
只要能夠解決糧食問題,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他不止一次地參加過田間的勞動,事實上,他對聯盟所有的高層都有要求,在空余的時候決不能坐在辦公室里喝茶偷閑,只要有條件,每周都應該找一個殖民點參与勞動,藉此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避免工作與基層脫節。
氣候條件自然不用說,他們之所以採取現在這種繁瑣的做法,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弱氣候的影響。農藥只能用土農藥,費工費力不說,效果也只能說是勉強過得去。至於肥料,目前只有農家肥和草木灰,用量大,效果差,遠遠比不上化肥。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