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新世界
第四十二章 農本(下)

選擇屬於他的這塊地作為試驗田,恰恰是因為最近幾次收穫中,他的這塊地收穫都相當穩定的處於聯盟的平均水平附近,而且他本身也是勤勤懇懇幹活的那種人。聯盟承諾免除他這塊地的稅收,如果歉收,那就按之前幾次收穫的平均值補齊他的收益,在這樣的條件下,他終於同意了聯盟的要求。
李雨歡安排他的另外一個任務是記錄下自己每天在這塊地上所花費的時間,以此來估算按照這樣的方式,一個人最多能夠照顧幾畝同樣的地。
管這個事情的李雨歡卻嘆了一口氣。
但是,即便是聯盟已經有能力生產玻璃,這樣的建議也只能說是空談。
現在看來,這樣的水生植物也許才是最好的出路,沒有人知道蓮藕的產量能有多高,但起碼大家都知道,裏面的澱粉含量並不算少,雖然不可能作為主食,但起碼能作為一種可靠的補充。而且這東西應該也不需要怎麼照料,應該也不需要化肥和農藥。以遠山現在的自然環境,這或許是最有可能大規模種植並且獲和圖書得穩定產量的農作物了。
「在那裡再開一個口。」李雨歡說道。
當初在安瀾大廈後面的那個觀景水池裡發現的蓮藕本身數量就不多,還被人偷走吃掉了一部分,好在那些人當時還沒有把那些藕芽掰斷,後來人們小心翼翼地把它們種在了樓頂的水缸里,終於讓它們活了下來。但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不過長出了幾支子藕,現在分成三份種植在溫室里,情況還算不錯。蓮子也收穫了一些,而且也已經成功育苗種了下去,但要向整個聯盟推廣,按照現在的生長速度,算上蓮子一年的增值勉強達到十倍,大規模種植最快也要等兩三年。
這些想法都沒錯,但問題是,要麼沒有辦法大規模的投入使用,要麼就不切實際,缺乏可操作性。
玻璃溫室的造價和花費的人工,即使是之前那個世界也沒有多少人能夠承受,以他們現在的生產力,把幾萬畝地都建成玻璃溫室,只能說提這個建議的人心太大了。
收集玻璃建設大棚專門用來培育種子這樣和圖書的事情聯盟早就在做了,一些殖民點也開始在木屋上留出安裝玻璃窗的位置,從城裡拆玻璃過去裝上,讓屋子裡光線好一些。
「這樣到底行不行啊?」這塊地的原主人卻有些惴惴地說道。
歉收是必然發生的結果,但聯盟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要通過對比,找出最划算的一種方法。
「好嘞!」趙海濤答應著,拿著剪刀往李雨歡指的方向走了過去。
最終通過評審可以選取,具有一定可行性而且花費不多,可以進行試驗看有沒有價值的方案只有寥寥幾項。而張曉舟一一都安排了下去。
他也是人們戲稱的「張黨」中的一員,不過他並非國土學校的學生,而是當初和王牧林、李雨歡、江曉華一起被困在食品批發市場的那個門市裡的年輕人中的一個。
「也許我們應該看看白堊紀有沒有什麼土生的水生植物?」高輝說道,他隨後興奮了起來。「把這個事情交給冒險者工會吧!周圍的沼澤里,肯定會有能吃的東西!只要把它們找出來,一切問題說不定和_圖_書就迎刃而解了!咱們也就不用在這裏頭疼該種什麼,修什麼樣的棚子了!」
這兩組試驗同樣各選取了三塊試驗田。
大家提出的構想當然不僅僅限於這些,在公開徵集試驗方案的時候,甚至有人建議把城裡那些廢棄房屋的玻璃都拆下來做成玻璃頂的大棚,或者是在遠山城內收集塑料製品,加熱后想辦法拉成透明薄膜,用來代替現在不透明的擋雨網。
「可惜沒有慈菇、荸薺、茭白、菱角這些東西。」有人低聲地說道。「這些東西應該都好種,而且也好吃。」
「我們的那些藕什麼時候才能大範圍推廣?」來自安瀾大廈的人們私下問道。
一個人照料二三十畝地也許很困難,但照料二三十畝蓮藕應該沒什麼問題。一畝蓮藕哪怕是只能產一百公斤,一年也能收三噸,應該是遠遠超出一個人的消耗量了。種蓮藕的池子還能想辦法養魚養蝦甚至是養點白堊紀土生的蛙類什麼的,可以說一舉數得。
李雨歡選取了分散的三塊試驗田來做同樣的事情,以確保結和圖書果的普遍性。
隔壁的那塊地採用的是把擋雨網的網眼擴大提高透光率的方式,但顯然,這樣做的後果必然是雨水滲入量的增加,對排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樣的試驗李雨歡做了兩組,另外一組的網眼更大一些,透光率更高,但同時,水量相應地也更多了。
跟在李雨歡這個比自己還小兩歲的女孩子後面幹活多多少少有點丟臉,不過趙海濤一向把李雨歡這個常務副部長看做是張曉舟的附屬物,問題倒也不大。
他這塊地採取的是開天窗的方式,擋雨網不動,但間隔一米五就開一個用來增加光線的天窗,開窗的部位用網眼比較大的淺色網補起來。這樣做,一方面是肯定會有不少雨水從開天窗的地方淋進來,有可能造成玉米的根莖泡水腐爛,另一方面,雖然增加了透光的地方,但光照應該還是不夠。但好處是,不用再每天把網裝上又拆掉,工作量少了很多。
那時候的絕望即便是到了一年之後的今天他依然記憶猶新,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對把自己從那個地方救出來的張和_圖_書曉舟的感激可以說是發自肺腑,雖然因為能力問題無法像江曉華那樣成為聯盟的重要人物,但他還是憑藉自己的努力而成為了聯盟農業部的一名工作人員。
就聯盟現有的玻璃存量,根本就不可能建成多少用於農業生產的大棚,而生產玻璃這件事情,至少在現在這個階段,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最起碼,也要等他們把純鹼的生產工藝還原出來再說。以聯盟現在的工業和技術水平,能夠把那些碎玻璃收集起來加熱之後重生壓成平板都算是不錯的進展了。
「除了不需要再動這個網,你平時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只是注意加強排水,等這一季收穫的時候就知道結果了。」李雨歡說道。
至於塑料薄膜的事情那就更是一種奢望了,注塑機和吹塑機他們不是沒有,但並不是什麼塑料都可以拿去做薄膜,更何況,在沒有穩定電力供應的情況下,機器也根本就開動不起來。聯盟的發電和電力輸送事業現在依然只是在試驗階段,至少在幾年內都不太可能達到可以穩定驅動機器的水平。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