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九十一章 紅海軍技術轉讓

「法國已經同意把布列塔尼級無畏型戰列艦的技術資料,全部無償轉讓給我國,日本也同意把他們從英國那裡獲得的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的全部圖紙資料轉讓給我們。而且兩國都已經同意,將在兩年內派出一支規模龐大我的造艦技術顧問團,幫助紅海軍解決大量生產方面的難題。日本和法國的造艦技術,雖然不如英、德兩國,但兩相結合起來,至少也不會比美國現在的軍艦技術差多少。紅海軍光是要吃透日法海軍的技術,起碼兩個五年計劃內都要忙得不可開交,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將來中國紅海軍未嘗不能在浩瀚大洋上和列強一爭高下。」
這些人雖然離開德國最少也有五六年光景,但他們在德國國內還是保留了大量人脈關係,特別是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內部也存在一些秘密的盧森堡主義支持者,其中甚至不乏一些擔任起德國政府重要職務的官員。
薩鎮冰感慨萬千:「但願如此吧!」
就這樣,紅海軍擬定計劃時,就要先以飛、潛、快為發展重心,至多在高速戰列艦方面留一些技術底子和經驗就可以。像德國人準備製造的西里西亞級無畏艦這種大傢伙,一點不合適中國,太沒必和-圖-書要。」
林淮唐說道:「今天的中國還沒有資格去考慮這種級別的主力艦,但法國還是向我們中國共享了這份情報,這就是出於國際主義的合作——兩位也要務必保密,法國在德國的情報網可不能從中國這邊泄露出去。」
薩鎮冰和謝葆璋兩人都馬上從皮質座椅上站了起來,嚴肅道:「請書記長放心,我們一定會遵守好保密條例。」
鏡如、鼎銘,你們看一看,讓紅海軍那裡儘快擬出今後五年或十年的造艦計劃來。前提就是我們要放棄製造超無畏艦這種級別主力艦的想法,中國紅海軍未來作戰一定是基於和日本人民赤軍艦隊聯合行動的基礎之上,所有日本若轉向海航策略,那麼中國也應當在造艦工業的發展方向上配合日本。
從技術援助方面而言,中國得到了德國、日本、法國三國相當高水平的技術轉讓,如果能吃透這些技術,並且融會貫通發展出中國海軍自己的技術規格來,那確實在下一場戰爭中,紅海軍就有可能和那些世界一流的列強爭一爭長短。
薩鎮冰的海軍理念比起謝葆璋確實有些陳舊,站在歷史長河下游的林淮唐對此洞若觀火:
薩鎮冰https://www.hetubook•com•com提出不同意見:「海軍戰時的首要任務是奪取制海權,因此,艦隊必須在開戰伊始發起進攻,以決定性海戰消滅敵方海上主力。根據馬漢在《海權論》里提出的觀點,和守方艦隊相比,攻方艦隊應至少擁有三分之一的力量優勢,才能算是一支擁有戰略進攻能力的大艦隊。而且從大戰的海戰情況來看,像魚雷艇、飛機和潛艇這類小型艦艇,只能在狹窄海域偷襲和消耗對方的艦隊,並沒有真正的決戰能力,海軍作戰的主力還要是火力更強大、裝甲更厚實的新式無畏艦啊。」
謝葆璋掃過一眼,道:「德國海軍下一代的西里西亞級無畏艦要是真按這份圖紙描述,將會擁有三座炮塔,共將裝備多達九門18英寸45倍徑的主炮,最高航速也會超過25節。一旦西里西亞級無畏艦真的大規模下水,那麼世界海戰的格局都可能發生徹底改觀。」
林淮唐沒有直接說明圖紙的來源:「可靠性請你們放心……我可以透露一點點,我們得到這份情報的渠道是法國。」
林淮唐笑道:「和英德直接比賽造戰列艦,那是叫花子跟龍王比寶啊。」
謝葆璋反駁m.hetubook•com.com道:「薩老,大戰中的海軍交戰情況,分明是力證了即便是對於戰列艦而言,最重要的有利因素之一也是航速,而非火力和裝甲。中國紅海軍即便不集中力量搞海航、潛艇和魚雷艦,那也應該把有限的造艦產能集中到建造戰列巡洋艦或者未來一種專門的高速戰列艦方面。」
林淮唐最終拍板:「那好,紅海軍就按照這個思路去擬定我們中國今後十年的海軍發展規劃,規劃書之後還要和外交部那邊通氣,柏林會議上中國就要以這份規劃為我們的底線之一。」
謝葆璋信心滿滿:「請書記長放心,今天的紅海軍還很弱小,不會引起歐美列強過度的關注,但在英德爭霸的空隙下,中國海軍來日方長必有崛起之日,而且吾人亦相信,這一天為期不遠了,對中國的海軍軍人而言,我們的時代也稱得上生逢其時。」
謝葆璋坐下后,沉吟說:「日本的海軍大臣麻生久向我們提供了一份未來十年日本人民赤海軍的改革規劃,他們的思路與德國人大相徑庭,主張重點發展水上飛機航母、海軍航空兵、潛艇和魚雷部隊,您認為怎麼樣?日本的海軍基礎比中國雄厚得多,可若要和英國、德國、美國這hetubook.com.com些工業大國比無畏艦的造艦工業,我以為也很不切實際。」
林淮唐手裡這份西里西亞級無畏艦的圖紙草稿確實來自於法蘭西公社,而法國公社政府則是通過德國社會民主黨內部一些人的幫助才拿到手的。
德國在剛剛打敗法國時,就已經規劃好了下一代主力艦的設計圖,而現在這份設計圖的草稿就放在了林淮唐的桌上。
薩鎮冰還擔任著紅海軍名義上的一把手,雖說他沒有什麼實權,但豐富的海軍經驗還是給紅海軍的早期發展提供了不少幫助,所以到現在中央也就乾脆把薩鎮冰留任下來。
林淮唐的話,多多少少令薩鎮冰感到一絲失望和悵然,但謝葆璋很快又激勵道:
薩鎮冰對圖紙的來源還抱著一點疑慮:「九門十八英寸的主炮,這火力太誇張了……書記長,這些圖紙到底可靠不可靠?」
「鏡如,你看看吧,這就是當前世界第二海軍的下一世代主力艦,如果不出我意料之外的話,英國應該也會在柏林會議以後迅速跟進。」
「這一回柏林會議上英國人、德國人、美國人很可能在海軍問題上反覆撕扯不清,咱們不要跟歐美人鬧這個,中國可以在海軍軍備競賽上相對其他列強國家做出大幅度的讓步和圖書
「書記長,日本方面知道這份情報嗎?」謝葆璋又問道。
林淮唐瞥了他一眼,輕聲道:「目前在第三國際內還只有法國和中國了解這件事情,日本國內的革命畢竟還沒有全部完成,片山潛政府的保密能力是可能存在一定問題的,還不用急著通知他們。」
林淮唐把紅海軍的薩鎮冰、謝葆璋等人都加來了書記局辦公的「北京001號中央辦公樓」,桌面上碼放著的圖紙只是一份十分簡陋粗陋的草圖,沒有過多技術細節,但也能從中大體看出德國海軍下一代主力艦的大致技術規格。
正是在他們的幫助下,法蘭西公社才能獲得德國國內的一手情報。
羅莎·盧森堡和李卜克內西這些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反戰派領袖,在戰爭期間都離開了德國參与了國際縱隊的援華行動。大戰末期,李卜克內西則投身到了遠東蘇維埃共和國的黨務建設上,他現在正在遠東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赤塔擔任國際志願者委員會的主席,羅莎·盧森堡則在19120年年底經過居里夫人的介紹,轉而前往法國參与政治活動。
像薩鎮冰這樣親身經歷過甲午海戰慘敗的老一輩海軍軍人,都對發展巨艦大炮的主力戰列艦懷有一種近乎于不切實際的執著。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