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天野蒼茫
第二十五章 沙苑之陣復現(上)

一陣箭雨結束之後,蘆葦叢中再次簌簌作響,這是原本伏在蘆葦中的披甲周軍站起身了。周人身披重甲,頭戴鐵兜鍪,用鐵鎖子頓項覆蓋面部和頸部。很多人甲胄上插著突厥人的箭,但並未被射透而受傷。周人立在蘆葦中連射了兩三番箭,箭是又平又低,大多奔著沖在前面的突厥馬匹去,將突厥人的戰馬射倒射傷一大片。那些中箭的馬兒,疼痛難忍,有的立起身來掀翻背上的騎士,有的橫著亂竄,導致戰馬互相撞擊。更多失去騎手駕馭的逸馬,完全不受控制,將突厥人向前的陣型攪亂。
突厥人此刻大多都找到了馬匹和武器,但四周塵土飛揚,他們並不知道敵人有多少人,主力在哪兒,也就沒人知道該如何迎戰。突厥人的右翼被幾百騎周軍打潰了,真正組織完整的,是中間營壘的部隊,大約有一兩千騎兵已經在中路聚集起,但沒有形成對戰的隊形,還是不知敵從何而來。至於左路,在李岐豐第二次入陣的時候,就完全被衝散了。此刻來不及組成隊形前,又被www.hetubook.com.com數百騎用巾子蒙面的周軍衝擊進來。
不久唐公李岐豐也趕了回來,他下了馬,在侍衛韓長略的協助下披上甲胄。一邊披甲,一邊安排將士儘快換馬。他要求不僅騎士戴上鐵兜鍪和身披甲胄,也要給換乘的從馬披上擋箭的鐺鎧以及鐵面簾,又給容易中箭的馬頸披上牛皮做的馬衣,外面用細鐵環的鎖子甲固定。弓矢不多帶,夠射三番足矣,而長矟和斫刀這些近戰武器必備。
李澄諾諾應答,不過在心裏面,對剛才的痛快廝殺卻很得意。由此也顧不得疲乏了,再次隨大隊縱向穿過虜陣,目標直抵河叉。
唐公李岐豐正在整頓軍馬,準備第三次入陣交戰。李澄、鄭萬徹等人帶領騎隊趕來匯合了。岐豐見他們人馬都很累,而且損失了很多騎士,就叫他們先下馬歇息馬兒腳力。他讓李澄來到馬前,嚴厲地對他說:「我讓你帶后隊與我共進退,你卻陣中逗留;去了僧壽那裡,卻不曾利用機會換馬。而今如何跟我再次入陣?」又說:「m.hetubook.com.com本應該罰你,念在你們斬殺虜人甚多,功過互抵。隨我去河叉,換馬披甲再戰,不要再在陣中逗留!」
周人在涼州練習騎射日久,馬上騎射已然了得。而突厥自幼馬背生活,論騎射本領毫不遜色。剛才被蒙頭連連打擊,而今終於與敵在馬上對等交手,突厥人也急於發泄受挫的怒氣。兩軍快速跑馬交錯,周人遭受到左右兩側的弓箭襲擊,並不示弱地舉弓還擊。由於兩軍都往對方來時的地方跑馬,很快就沖入一片黃塵滾滾之中,是的對射失去了意義,只剩下滿天飛竄地流矢,一路追蹤周人遠去。
周人騎隊逐漸趕到河叉,先到的騎士都立即下來換馬和披甲。好在賀拔僧壽早有準備,將從馬和輜重保管完備,才讓周人能有整軍再戰的機會。
其實,周人兩面受敵吃虧不小。為了減少損失,周人不再與虜糾纏,低著頭快馬直向前奔,使用馬兒最後的腳力,飛馳直入河叉的蘆葦叢當中。
入陣前有人說,塵土味太大,用巾子蒙住口鼻吧。眾人都覺https://www•hetubook•com.com得很有道理,將隨身帶的用來纏頭的布巾取下,蒙在臉上,只露兩隻眼睛在外面。因為頭上沒有頭巾,也沒帶兜鍪,都露著用簪子固定的頭髮,跟帶皮帽或不帶皮帽但編髮的突厥人比起來,非常容易辨析。兩百騎呈扇形,再次沖入敵陣,迅速與倉促上馬迎戰的突厥騎士交手。
賀拔僧壽雖然躍躍欲戰,但沒有唐公新的命令,他只得繼續在此守衛從馬和輜重。李澄和鄭萬徹等人,急於重新通過敵陣與唐公匯合,於是收攏了陸續過來兩百多騎,又從僧壽那裡取了箭裝滿箭囊。趁著突厥人還沒有完整列陣的時候,再次向黃塵中的突厥陣中衝去。
此時的突厥人已整隊完成,在周軍第三次縱向攻來的時候,突厥人很狡猾地把馬隊朝兩側分開,任由周騎通過。然後他們就像被快船分開的海水,從兩側沿著與周人相反的方向跑馬,在周人的左右兩側,呈夾擊之狀,快速地與周人抽箭互射。
周軍借鑒了剛才的經驗,先是縱向將這些不成隊的突厥人與中路聚合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大隊分割開,然後反覆回馬並射箭,將他們驅趕到另一條河道上,這裏視野開闊。失去抵抗,甚至連馬匹都沒有的突厥人,再次遭到周人的屠殺。相當多的周騎一直衝過河,然後回馬過來,抽出大刀在河中踏著濕泥斬殺突厥人。然後在呼哨的召集下,這些周騎放棄了泥水中失去馬匹的突厥人,沿著河岸一路奔向西南方向與大隊匯合。
過了一會,隆隆的馬蹄聲再次響起,猶如陣陣春雷自遠及近而來。突厥人的主力將陣型轉過來面向河叉,看見周人重回了河叉,就像獵物自己跑入獵物設置的口袋一般,這讓突厥人有了扳回勝局的希望。他們想趁著周人反覆重複衝鋒,人馬都很疲憊的機會,沖入周人陣中,將周人驅趕到兩河蘆葦中圍困並射殺。本著這樣的想法,突厥人將能集合的騎兵盡數遣出,各級貴族將官也都親臨戰陣。臨近兩河交叉口,橫排展不開,突厥騎隊呈前小后大的梯形,兇猛地撲向河叉。
突厥人都是馬上健兒,他們身著輕便皮衣,馬兒也只用皮革防護。騎士在隨身馬鞍上https://www.hetubook.com•com有兩張弓,有滿滿兩到四個箭袋,裝了不下兩百支箭。利用策馬的時間,突厥人騰出手撘箭上弦,斜向上射出滿天的箭,箭頭如雨一般落下來,落入蘆葦叢中簌簌作響,打在敵人的鐵甲上則發出金屬砰然撞擊的聲音。
周人換馬披甲之際,零星的突厥騎兵一度靠近河叉,人數有數十到百余騎不等。作為守衛河叉的待命部隊,賀拔僧壽與留守的下馬騎士都重甲前行,射箭將突厥人驅除開。隨後,更多的突厥輕騎出現了。好在數百騎周軍騎士已經換馬披甲完畢,他們朝前逼近突厥騎士。突厥人只得往回撥馬,一面回頭射箭。周人的坐騎負重,並不追擊,只用箭回擊,不少突厥人中箭落馬,而周人則因人馬披甲而幾乎沒有損失。中箭受傷或者失去主人的突厥馬在陣前橫跑,讓雙方暫時脫離了接觸。
但是突厥人這次意志堅定,下了決心要衝入河叉,將周人踩在腳下。儘管前隊人仰馬翻,後面的騎士仍靈巧地駕馭坐騎,繞過或是縱馬跳過四處的障礙,繼續策馬前進。雖已不成陣型,仍有許多股突厥人快速地沖入了蘆葦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