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與布爾薩王國貌合神離,未來也不知道能同路多遠,如何解決法理問題,是未來的大麻煩。唐軍協助建立的布爾薩王國讓唐人領地變得穩定,卻也讓唐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處境:要穩定當前的領地,就要尊奉布爾薩王國,不能讓這個王國覆滅,可要進一步發展下去,布爾薩王國就成了唐軍身上的枷鎖了。
學士們並非不願意章白羽返回唐土,但是現在的唐軍遠遠沒有準備妥當,輕舉妄動返回唐土,校尉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家底,很可能會被吃干抹凈。章白羽起家的時候,就借用了唐王的法統,自稱唐校尉,這讓章白羽很快就號召起來了大批的唐人,卻也讓章白羽不可能隨意拋卻和唐國的關係。
唐軍心中明白,這些人主要是仰仗南海城軍隊的威名藉以自保,未必是真的和唐軍親如一體,可唐軍依然對他們頗為寬容。在布爾薩半島上,唐軍從來沒有裂土封人,但在南海城,唐軍卻第一次策封了貴族,這在布爾薩半島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歸附的土人部族最早離去,接著南海城的居民扭頭返回了城鎮,到最後,南海城的城守才率領著士兵們離開。
這些士兵之中,唐人九十六人,布爾薩歸義人二十四人。
南海城從此之後必須小心謹慎,只能利用土人部族之間的矛盾立足,不能像之前那樣四處征伐了。
許多唐軍士兵都偷偷攜帶了煙草的種子,他們覺得這東西很不錯,回布爾薩之後也要享用。至於烏蘇拉歸義人,則帶上了南部大陸的甜菜和甘蔗。在土人部族周圍,各式各樣的植物都被唐軍篩選和*圖*書
了一遍。土人部族對此不太在意,他們覺得這種東西遍地都是,也搞不清楚唐軍為什麼像是沒見過世面一樣,拿著鏟子到處鏟走它們,莫非唐軍老家窮困不堪,比森林還要荒蠻嗎?這真是怪事,看著唐軍那些渾身鐵甲的戰士,土人一直都有猜測,唐軍老家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地方。
那些被派給唐軍的水手,在城鎮看來只是不起眼的損失,兩三百水手算什麼,如今的唐軍就要完蛋了。只要趕走了唐軍,再耗死南海城,這支不按常理出牌的該死傭兵就徹底覆滅了。
南海城的軍民一直將校尉送出了很遠的距離。
夏末的天氣因為南方土人運來的一批糧食而變得熱鬧起來。
唐軍的騎兵每天都會把烏蘇拉城鎮的動向告訴他:一個城鎮驅逐了唐人使者,又一個城鎮懸挂起了叛軍的旗幟,兩個城鎮結成了同盟,一個城鎮切斷了和南海城的貿易——
校尉的身影越來越遠,唐軍的大隊很快就成了遙不可見的一抹淡影。
每路過一個城鎮,唐軍都會停留下來,稍作補給,接著,唐軍就會繼續朝著東部前進。
唐軍越來越靠東了,章白羽收到報告的次數也逐漸下降,畢竟往返唐軍和各地城鎮需要的時間越來越多了。
南海城。
校尉一職,雖然主領軍務,也可以督領政務,可是唐人領地一再擴大,校尉之名已經難以統領各地了。
許多烏蘇拉城鎮還派出快馬,繞過唐軍去聯絡安息城鎮,烏蘇拉城鎮勸說它們不要支援唐軍。
不久之後,再度反叛的烏蘇拉城鎮最後一次得到了唐軍的動向:www.hetubook.com.com唐軍在海岸邊召集了混亂而龐大的小船艦隊,接著,唐軍登上了這支艦隊,消失在了海灘邊。
不論烏蘇拉城鎮如何嘲笑,章白羽知道了也毫無反應。
校尉一職在布爾薩地區或許還有威名,但在唐人故地,遍地都是濫封的校尉。未來唐軍北上,這個名號很難吸引唐人加入。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當唐人領地繼續擴大之後,出雲的朝廷會如何對待章白羽?
章白羽發現,土人種植糧食的時候不太重視時令,他們的隴畝也遠遠沒有唐人的整齊。十個土人種植的糧食還沒有三個唐人農夫收穫多。不過好在南方土人的耕地極多,他們又只會選擇那些最肥沃的土地開墾,一旦地力稍薄,土人就遷徙他處,經年累月下來,土人部族的糧食也有不少存余。
海灘上,唐軍的大隊招搖而過。
烏蘇拉城鎮一片竊喜,它們知道,唐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窘境。
唐軍這麼做卻也是無能為力。
當章白羽聽說有三個烏蘇拉城鎮將城鎮衛隊合兵一處之後,唐軍終於停了下來。
一百二十名唐軍士兵將要留下駐防南海城。
他們知道章白羽領軍作戰沒有問題,唐軍上下也是風氣純良,可是與北方的朝廷比起來,章白羽卻還嫩得很。學士們大半生混跡在唐土,深知那些齷齪的權謀。章白羽又多次表示會返回唐土,到時候唐軍如何自處?即便是唐軍這個稱呼,遇到正牌的朝廷軍隊的時候,還能繼續沿用嗎?士兵們會認哪個唐,是唐王的唐還是章白羽的唐?歸義人會歸誰的義,是校尉的義還是唐王的義?https://m.hetubook.com.com
各個土人部族之中,都被派駐了唐軍的輔員和備官。這些官員會協助酋長應對部族內部的叛亂,並且潛移默化地讓土人歸義。
唐軍不是征服者,沒法率領數千精銳士兵平定整個布爾薩半島,先佔據土地,再謀求法理。唐軍是以孤弱之軍起家的,只能左右逢源。
這四個土人部族都藉助過唐軍的兵力消滅了宿敵,對唐軍非常信賴和親善,他們被唐軍稱為糧道四姓。
除了這支部隊之外,還有同樣數量的土人部隊協從唐軍。
沿海城鎮非常馴服,甚至馴服地過了頭,對唐軍有求必應。每當唐軍抵達的時候,這些城鎮的首領就會親自迎接章白羽,並且將章白羽要求的船隻準備妥當。沿海岸行進的艦隊越來越多,很快就超過了三十艘小船,接著是五十艘,當唐軍沿著海岸走到海鳥峭壁的時候,俯視海面已經能夠看見上百艘小船漂泊海面了。
兩百多人的部隊能夠很好地防衛南海城,但卻沒有能力進行遠征了。
唐軍的糧食補給已經斷絕,剩餘的糧食勉強足夠唐軍行進到伊爾胡姆城。
此時,唐軍已經離開了烏蘇拉人的領地,距離伊爾胡姆還有五天路程。
但這是未來的問題了,如今的托利亞面對著尼塔諸侯的洶洶來攻,校尉又在海外,如何保全唐人領地才是當務之急,法統稱號什麼的,以後再說吧。
這些戰士之中,大部分都是精銳士兵,許多人都是別的郎隊抽調過來的伍長,一旦南海城遇到危機,這支小小的部隊能夠迅速擴編。
托利亞的學士們或許迂腐,但卻不蠢。
唐軍註定是要www.hetubook.com.com
漂泊的。
除了野稻外,土人還有許多薯類作物,這些東西都是野收,只有很少的部族會專門種植這些食物。唐人卻相當喜歡這些薯物,這些東西很容易成活,也不需要太多的勞作,南海城的居民用糞便、稻桿、泥土堆成肥土,又把肥土鋪在枯枝上,再點燃枯枝熏熟肥土,用這些熟土埋種土人薯,竟然收穫極大。南海城的居民很快就在稻飯之外,在飯碗里添加了各種薯類吃食:烤薯、蒸薯、薯釀薄漿、薯花等等。這些薯類吃了愛放屁,又被唐人戲稱為臭薯。章白羽離開南海城的時候,就攜帶了薯塊根,準備返回布爾薩之後嘗試耕種。
章白羽只考慮食物,唐軍士兵的心思卻活絡很多。
這樣的舉措使得一部分土人部族更加親善唐人,卻也使得另外一批土人更加憎惡唐人:畢竟獵場就那麼多,唐軍支持一個部族,就勢必會得罪另一批。
這一切,都沒有吸引唐軍掉頭返回西部,唐軍依舊不緊不慢地朝著伊爾胡姆城開拔。
留下來的唐軍士兵們哭個不停,他們高聲喊著唐軍的軍號,請求校尉早日歸來。
這些土人大多來自伊爾胡姆,都是安息人和土人的混血後代,由於他們的母親大多是土人女奴,所以這些人天生就是奴隸,當唐軍釋放並帶他們離開之後,這些土人很快就倒向了唐軍,並且極為忠誠。
這一別,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見了。
南海城的糧食大半仰給南方耕種部族的供給,為了維護糧道的穩定,唐軍不得不對沿途的土人部族大加恩善。共有四個土人部族盤踞在糧道兩側,這些部族都被章白羽賜姓,以各自部落和-圖-書
的圖騰為號:以卵石為圖騰的部族,首領被賜姓為石;以三枝箭為圖騰的部族,首領被賜姓為張;以牛頭為圖騰的部族,首領被賜姓為牛;以長矛為圖騰的部族,首領被賜姓為武。
烏蘇拉的官員們對唐軍也是失望透頂,本來平叛是一帆風順的,可惜唐軍首領竟然愚蠢地放過了叛軍殘餘,一門心思地經營起了南海城。這也就算了,在南海城無所事事了一個多月後,唐軍首領卻冒冒失失地朝著東部進軍,似乎是準備從伊爾胡姆北上,這簡直就是瘋子。這些剛剛安定下來的官員,不得不逃到了少數忠於共和國的城鎮中避難,他們一邊憂心忡忡地看著叛軍捲土重來,一邊抱怨著唐軍的愚蠢,無可奈何地困守在城中。
它們都覺得章白羽要麼是蠢要麼是瘋,居然想要依靠這些小漁船渡過大海。要知道,即便是烏蘇拉人的大船,也不敢輕易度過這片狂暴的海面,唐軍這是急不可耐地要去餵魚么?
章白羽不願意用布爾薩沙伊的頭銜,這就讓問題變得更加麻煩了。
為了維繫和土人部族的關係,章白羽冊封了一批土人部族,不收稅、無常役,對它們恩惠很多,要求很少:他們會接受唐人的庇護,在唐人需要的時候也要為唐人作戰。
大風忽起,唐旗獵獵飛揚。
土人有一種野稻生長極快,據土人說,天氣很熱的時候,月亮一次盈虧就能收穫,一年可種幾次,除了極為耗水之外,沒有別的缺點。章白羽吃過幾次稻飯,雖然不如麥食香,但好在量大,一農養一家並不是問題,對章白羽來說,好不好吃無所謂,收成好就行。
烏蘇拉城鎮都在暗自嘲笑章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