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左右兩軍突然合擊了。
這時,侍從前來稟告,說派去唐軍的使者已經返回了。
唐軍士兵們的沾沾自喜,讓尼塔的遺民看在眼中,卻只引起了一陣陣的冷笑:尼塔這片土地豐美無比,誰都喜歡,可是誰能落腳呢?當初諾曼帝國從布爾薩人嘴裏搶下尼塔,可是打了許多年仗的,這些唐軍士兵們初來乍到,竟然敢有這種念頭,真是引人發笑。
又有四百多諾曼士兵對唐軍投降。
雙方鏖戰之時,唐騎兵主力終於抵達戰場,他們合併了尼塔東部的遊俠兒、諸寨的騎帳官、古河部派來的游騎,合計有四百騎。
章白羽沒有停下,他換了一匹坐騎,又選出了尚能追擊的一千二百人,立刻追向了西方。
章白羽命令尼塔東部的唐寨,凡十四歲以上的男子盡數充作役夫轉運,軍中的役夫則配給武器、鎧甲,充入郎隊。章白羽又以托利亞公爵的名義號令尼塔城鎮,要求它們要麼派出衛隊,要麼繳納糧食,不回應或者拒絕的城鎮,將會被當成敵對城鎮對待。
該死的唐人挾著戰勝的餘威,逼迫尼塔東部的城鎮投降,章白羽自己則率領著上千名士兵在各地巡視,他對順服的城鎮很仁慈,對拒絕他的城鎮極為殘暴,塞米公爵聽說,唐軍將一個抵抗的城鎮焚燒殆盡,把居民送給了古河人為奴。在一個城鎮被毀滅后,其餘的城鎮不再敢拒絕唐軍,塞米公爵每隔幾天就能聽見章白羽佔據一座新城鎮的消息。
唐軍面對的尼塔,並非一個人口密集而充滿敵意的尼塔,唐軍面對的尼塔,是一個人口集中在西部海岸的空蕩蕩的行省——一個已經被諾曼人拋棄的行省,雖然這個行省曾經誕生過皇帝、雖然這個行省曾經富庶無比、雖然這個行省是諾曼人的祖先用無盡的血泊換來的,但是當這個行省的居民拋棄它時,諾曼帝國即便再不甘心,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除了法律上的邊界還存在以外,這片土地就快更換主人了。
即便是被大雪覆蓋,尼塔平原的土地依然讓唐軍士兵動心。
有一個唐軍的郎官率領六十名士兵佔據了坎特城的時候,城內只剩下了六戶居民,他們在戰亂之中被各路諸侯拋在腦後,又因為太窮,就連土匪也懶得劫掠他們。
最初,章白羽還會留下郎隊押解諾曼人返回魯瓦,到了後來,當諾曼俘虜已經匯聚成災的,唐軍便對諾曼俘虜執行了抽籤處決令,然後將這些徹底膽裂的俘虜驅回了故鄉。
此時塞米公爵軍前後失聯,環顧四野儘是唐軍赤旗,又有唐騎兵如同鬼魅一樣地反覆衝擊,塞米公爵軍終於土崩瓦解。
章白羽的身邊,唐軍和_圖_書
士兵渾身戰慄,臉上血汗橫流。
旁邊有個老太婆點點頭:「睡我也給,就是少。」
唐軍詢問他們是怎麼在戰亂中活下來的,他們便把唐軍士兵帶到了他們的地下窩棚之中,在這個窩棚裏面,諾曼人儲備了許多垃圾:植物根塊、可疑的肉乾、裝著各色藥劑的瓶子、破爛的酒桶。城內的居民入夜之後就會四處遊盪,尋找食物,天亮之前就要返回,在他們中間,唯一的道德就是「在外面被人發現了,不要把他們帶回家來」。
唐軍背光而塞米公爵軍向陽。
趁著夜色的襲擾並未擊敗塞米公爵,黎明的大戰才是唐軍取勝的原因。
公爵軍的諾曼兵讓出了側翼,唐軍見狀立刻合圍。安息老兵立刻崩潰了,死於側擊、背刺的安息老兵屍體枕藉,老兵死前哀怨驚號,即便章白羽身邊也有兵士驚懼後退。
塞米公爵曾經期待過年輕的唐人首領冒進——青年將領取得了勝利后,總會窮追不捨的——但是章白羽沒有這麼做。
唐軍的遊俠兒四處遊盪,騎帳官們各攜帶寨民清理落單的公爵軍小隊,戰場附近的城鎮派出了騎兵小隊前來查看,發現了戰場情況后,這些騎兵各自返回了城內,城頭上塞米公爵的旗幟被紛紛拋下,唐軍的赤色旗幟在三日之內飄遍了尼塔東部。
塞米公爵命令使者進來,他的部下們停止了咀嚼,扭著頭等待著使者——安息老兵的軍官們也希望暫時和平,合約最好能超過一年。
春天到來的時候,莊園和苗圃之中會長滿荒草,城鎮的廢墟之中也會逐漸被植物和野狗佔據。唐軍將士們就快要得到回報了,這片肥美的沃野,將會是他們的新家。許多唐軍士兵都在盤算著,他們希望將蘇培科地區的親朋好友招攬過來,尼塔的土地比蘇培科好上太多,只要種下了莊稼,就一定會獲得收穫。還有許多唐兵的夢想更為遠大,他們希望迎娶妻子,在這片土地上建立家庭,如果妻子是唐女那就再好不過了,但是唐女很少,那麼布爾薩的姑娘也不錯,她們願意和唐人親近。
都城已經被古河人攻破了,古河人劫掠了一通后,就退回了邊界休整,他們也不願意在冬天長期作戰,他們牽制塞米公爵的任務已經完成。
唐軍在衝散各營之後,立刻有序地退回了出發的陣地,花了兩個小時整列、進食,隨後便緩緩地靠近了塞米公爵的營地。
唐軍郎官很費解地詢問坎特居民:「那為什麼帶我們到這裏來。」
唐軍傷亡頗為慘重,如果唐軍有一萬人,現在塞米公爵的腦袋早就被|插在矛尖上了。
安息老兵作戰起來極為英勇榮譽,https://m.hetubook.com.com大多胸腹中劍而死,很少有逃亡之時殞命的。
部下們沉默不語地吃著盤中的食物,偶爾有人飲酒,但沒有人接話。
唐軍在向西追擊的路上,沿途遇到了許多亡散各地的諾曼士兵,他們的頭盔和鎧甲散落了一地,人人精神萎靡,看見唐軍的赤旗掉頭就逃,唐軍稍微追擊,他們就會投降。
這六戶居民唯一的娛樂就是選市長,這四十多個諾曼人,從四歲的孩子到六十多歲的老太婆,全部擔任過坎特城的市長。
唐軍左右兩軍直接將塞米公爵拉得過長的軍陣截斷。
他們站在廢墟城鎮的最高處,極目遠眺四方,曾經居民繁庶的沃野,現在竟然空無一人。
盤踞各地的公爵軍殘兵已經不足為懼。
塞米公爵三千多安息老兵之中,或死或傷超過一千人,剩餘的一千多老兵護衛著公爵逃過了唐軍的追擊。
不久之後,塞米公爵的惺惺作態因為無人理睬而收斂了,他不再尋求與領民和解,他只尋求從他們身上剝離最後一點財貨和人力,以便盡全力抵擋住唐軍的報復。
朝陽初生,光芒極勝。
坎特城的居民給唐軍講述了戰爭開始之後的故事。先後有六批軍隊佔據過坎特,從軍團士兵到安息大軍、從安息大軍到安息部落、從安息部落到流民武裝——現在,則是唐軍戰士。坎特人回憶著說,軍紀最好的應該是安息將軍的部隊。
從鞭笞尼塔的強大諸侯,到被眾人拋棄,塞米公爵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像坎特城這樣的城鎮還有許多。
尼塔的凋弊,就連唐軍士兵們也感到震驚。
整場大戰中,唐軍死四百人,傷九百人,塞米公爵軍死一千九百人,受傷一千餘人。
破曉之前,唐軍與敵軍短兵相接了。
坎特人看了看唐軍瘦削的馬、破損的靴子、骯髒的夾衣、灰撲撲的鎧甲罩衣:「因為你們比我們還窮啊。」
在唐軍的隊列後面,四處倒斃著凍餓至死的諾曼民夫的屍體。
塞米公爵的都城一片蕭條,城內的士兵比居民還要多,四周的村莊不再為城鎮輸送給養,塞米的威信已經蕩然無存,他必須建立一支專門徵募糧食的部隊應付飢荒——還有,應付那支即將到來的唐軍!
章白羽見狀,立刻派傳令官下令各郎隊留出通道,任由塞米公爵逃跑——不要圍死塞米公爵,以免引得公爵軍死戰。
塞米公爵最初還會關心軍務、安撫居民,試圖扮演成一個仁慈的封君,希望領民在遭遇入侵的時候站在他的一邊。
在衝散塞米公爵的營地時,唐軍雖然心疼,但依舊執行了章白羽的命令,將塞米公爵所有得了糧https://www•hetubook.com•com食、馬草、甲胄倉房一把火焚燒殆盡。
諾曼歸義弓手們手持強弓,與三隊唐弩手並列而立。唐軍弓弩手們攢射公爵軍右翼,公爵騎兵出動,唐軍弓弩手立刻後撤,公爵騎兵窮追不捨,被唐軍弓弩手引向了十三個歸義郎隊。歸義郎隊人人手持長矛、大戟,又有唐軍長刀手壓陣,公爵軍騎兵三次反折衝鋒后就被纏住,此後再未成列。
唐騎兵側沖公爵大軍之時,安息老兵尚能咬牙苦戰,但公爵軍中的諾曼人卻肝膽俱碎,不久后,他們逃了。
塞米公爵的鼻子哼了一聲:「這個不必說了。唐軍願意締約嗎?」
這些天里,唐軍一直在調集糧草、掩埋死者、送歸傷者。
塞米公爵在騎兵被拖住之後,率領三千餘人向前,試圖壓迫唐軍的歸義郎隊。
在逃亡的途中,塞米公爵三次派出使者,試圖與唐軍締結合約,措辭極為恭敬,投降兩個字除了沒有說出來,其他的意思都是說「願意接受一切安排」。但是章白羽根本不相信塞米公爵,他知道,這隻是塞米公爵暫緩唐軍追擊的小手段,等到塞米公爵返回領地,他憑藉著安息老兵以及公爵的餘威,立刻又能拉出一支部隊自保。
公爵軍中,安息老兵從容應戰,與唐軍拚死廝殺。
唐軍最初還以為這些地區的居民都是死於戰火的。不久之後,當地人開始和唐軍接觸后,唐軍才弄清楚這個地方人口急劇減少的原因:戰亂中的死亡自然是很多的,但是居民大批遷徙才是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唐軍左右兩翼試圖合圍塞米公爵本陣,但安息老兵經過短暫地混亂后,立刻又盤踞結陣,還衝破了唐軍的合圍。
「為了等您去,唐軍專門將要塞改名了。」
那些曾經順服的城鎮一個接一個地驅逐了募兵官,封閉了城鎮,拒絕聽從塞米公爵的調遣了。各地的小領主們表示他們的義務已經完成,便率領部隊各自返回了封地。烏蘇拉人拒絕繼續維持雇傭軍的薪水后,傭兵首領嘩變了,他率領部下一邊離開塞米公爵領,一邊洗劫每一個城鎮。
唯有更多的唐人生活在尼塔,才能讓尼塔永為唐地。
大戰之後,章白羽已經將唐人領地的邊界延伸到了尼塔中部,這片地區在雙方交戰之時已經凋弊不堪,唐軍前來接收土地的時候,竟然遇不到什麼人。許多曾經繁榮的諾曼城鎮,這個時候只剩下的廢墟,唐軍派來的士兵不得不在廢墟之中尋找破屋躲避風雪。那些還殘存著居民的諾曼城鎮,對於唐軍的到來頗為冷漠,他們覺得唐軍和別的軍隊沒有什麼不同:耀武揚威、大肆劫掠,然後被下一批軍人趕走
https://www.hetubook•com.com。
黎明到來之時,公爵的騎兵軍雖被救出,但已成喪膽之軍,騎兵失馬者五有其二。
各地的尼塔人雖然不清楚有多少人離開了,但是他們大都斷定,逃難的人比直接死亡的人多得多。大部分難民都逃去了埃辛城的方向,在西部海岸邊,許多城鎮都接收了來自尼塔各地的難民,難民在平原上遊盪,只有到了西岸城鎮才會落腳,也只有那裡才會有糧食養活他們。如果不是因為諾曼帝國陷入戰亂,尼塔的難民即便是逃到了西岸城鎮,也不會停下腳步的,他們一定會逃回諾曼去的,可是現在,他們只能就近落腳了。
「那座要塞——」
使者走進了帳篷:「唐軍已經佔據了尼塔中部的要塞。唐軍正在傳令要塞附近的城鎮,要求效忠。」
士兵們或許想不到這麼多,但是他們卻有一個很簡單的心思:住在這裏的唐人再多些就好了。
三百布爾薩軍先擊塞米公爵軍左翼,兩隊安息老兵率領一千諾曼民夫迎擊,布爾薩軍退卻,石越中箭墮馬,但卻頑強地徒步逃回了唐軍大陣,快如一陣風。
當古河人聽聞塞米公爵撤兵的消息后,便立刻撤出了公爵領地——協助唐軍作戰是一回事,但是代替唐軍承受損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兩千四百多參加大戰的唐軍士兵能夠繼續作戰,加上附近城鎮的諾曼歸附軍,唐軍人數突破了三千人。遊俠兒和騎帳官並未納入唐軍的隊列,他們的游騎士兵加起來超過了三百人,見到唐軍取勝,許多遊盪在平原上的安息部落流民前來投奔,他們被遊俠兒打散,各分部眾,編入了唐軍的遊俠兒隊列。
名叫章白羽的唐人首領,是個頗為麻煩的角色。
「就是那個叫列加斯的將軍,」有個門牙被打掉的姑娘說:「他的士兵睡我是給錢的。」
唐軍將糧食轉運的苦役強加給了諾曼城鎮,唐人和歸義人民夫得以還家稍事休息,雪原之上,諾曼民夫的痛哭哀嚎之聲不絕於耳。
大戰結束十二天後,六百多諾曼士兵帶著輜重和糧食,戰戰兢兢地前往唐軍營,準備接受託利亞領主的調遣。
塞米公爵的領地上叛軍蜂起。
「那些地方沒什麼人,」塞米公爵對臉色陰沉的部下們說道:「佔了也是空城,沒法招兵,也沒有糧食。讓那個小崽子圈地去吧,讓他得意一段時間。」
唐軍士兵的死傷大多來自安息老兵,故而極恨安息兵。追擊潰軍的時候,只要發現了安息老兵的隊列,唐追兵立刻就會四面兜殺上去,不殺盡誓不罷休,許多安息老兵投降之後,還被唐騎兵拴住雙腳,綁在馬鞍上活活拖死。
塞米公爵幾次試圖重新列陣,但是惡鬼一樣的章和-圖-書白羽總是及時趕到,將塞米公爵殘餘的部隊衝散。
在雪地之中斷糧了十多天,這些殘兵吃光了糧食,又殺了馬,還劫掠了沿途遇到的所有的村莊,最後,他們開始吃皮革、絨布、樹皮,唐軍若再晚來幾天,他們就該吃人了。
唐軍在後撤之中裂為兩股,章白羽領二十個郎隊居左,蒯梓領十個歸義郎隊居右,弓弩手游擊期間,當弓弩矢耗盡后,弓弩手們手持小盾、匕首、鐵骨朵跟在了大軍後面。
使者苦笑了一聲:「唐人首領不願意見我,他說,除非您去那座要塞對他投降,不然就戰場上見。」
凍原上熱血揮灑,赤溪橫流。
「受降城。」
「改成什麼了?」
塞米公爵領。
趁著黎明的光焰,唐軍各隊,不論唐兵、歸義兵,不論布爾薩兵、諾曼兵,在章白羽下令出擊后,都追隨著唐旗一路向前。
此時公爵軍兩翼薄弱,前列、后列拉開了六七里,兩翼的安息老兵雖然拚死催促,但士氣低迷的諾曼兵依然難以填補左右兩翼的空隙。
艦隊中的安息士兵為唐軍提供了不少安息黑油,這種東西可以用來塗抹纜繩,也能用來修補船底,它們還有一個用處:在經過提煉之後,它們能夠極其旺盛地燃燒。唐軍稱呼這種東西為「火油」,唐軍的小隊騎兵人人攜帶者一枚火油瓶,重十四斤,一旦破瓶燃燒,頃刻之間便能焚盡營地中干硬的木柵。
本地的尼塔人這麼想,是因為他們熟悉歷史中的故事,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如今的尼塔和古代的尼塔已經不同了。
戰鬥進行了三個多小時,唐軍士兵已經精疲力竭,塞米公爵軍則把後背留給了唐軍。
唐軍大勝的消息,被這些俘虜傳開了,至於那抽籤處決令,更讓僥倖逃命的俘虜一聽唐軍就開始哆嗦,再也沒有勇氣加入反對唐軍的武裝。
諾曼帝國征服尼塔的時候,尼塔絕大多數居民都是布爾薩人,他們守土作戰,絕不願意遷徙到托利亞山脈以東的貧瘠土地。反觀尼塔的諾曼人,他們至今沒有把自己當成半島的土著,一旦遭遇磨難,他們首先想的不是戰鬥,也不是委曲求全保護家園,他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遷徙。
當章白羽盡數徵發唐寨男子的時候,唐軍中最好戰的郎官,這個時候也感到疲憊恐懼。好在章白羽沒有下達命令繼續追擊,而是命令士兵肅清唐人領地了。
雙方的搏殺一直持續到天大亮為止。
唐軍旗手在夜戰中已戰死四位,但唐旗未倒。
眼看塞米公爵出動,唐軍左右皆退。
塞米公爵軍的死者大多數是逃跑時被從背後擊殺的。
塞米公爵的確是相當優秀的將軍,在部下驚惶奔逃的時候,他依然組織了六千多士兵迎向了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