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兄弟鬩牆
第十五章 選擇

失去了唐貨競爭后,烏蘇拉布料開始重回尼塔。埃辛城內還好,這裏的烏蘇拉布料儲備充足,布料價格也比較穩定。有些小地方就糟了,當地人已經習慣了唐布的廉價和結實,現在,他們卻面臨著烏蘇拉布的肆掠。烏蘇拉素來是將最優質的布料運到帕西、諾瓦、托萊卡斯和本城,次一等的布料則會運到海邊的大型城市,最次等的布料才會運到羅斯乃至布爾薩半島的。
歡慶持續了兩天,市民們還在陶醉之中微醺,布料價格就開始猛漲了。
高等的布料,依舊是烏蘇拉絲綢或者羅斯絲綢佔據優勢,可是平民們使用的粗布或者白布,已經越來越多地變成唐布了。有了這種認識,他們就更能理解糧食商人們的話:如果購買了唐布,那無異於將大批的金幣送給唐人,唐人會用金幣大肆購買武器和鎧甲,然後侵略西部領地。
「什麼都護府?」
他們也記不清楚離開唐地多久了,不知道為何,談話時總是會談及唐土的風物律法。有兩個十二歲的唐人小孩也被送來湊數,他們是在尼塔出生的,從來沒有去過唐土。
「你們從哪裡來的?」
諾曼市民總覺得事情有點不對,但又說不上來是哪裡,可能這就是身為帝國臣民必然肩負的重任吧!
戰爭之前,布爾薩地區產布能夠自給,還有不少安息布料湧入,所以烏蘇拉人運來的布料大多無人問津。這些布料也多被烏蘇拉人當成壓艙爛貨,好不好賣他們也不太在意。可是現在,烏蘇拉布成了唯一的選擇。諾曼人只能在劣質的烏蘇拉布和更劣質的烏蘇拉布之間做個選擇。
就在這時,四個唐兵,也罵了一聲,站起身來跟著走掉了。
為了防禦古河人,烏蘇拉人命令小領主們在此擴建了洛泰爾留下的兵營,將它改造成了木牆要塞。這裏駐守了六百多人。
唐軍屠殺瑞德城的時候,諾曼市民們假裝沒有聽見;唐軍佔據魯瓦城的時候,許多諾曼市民開始購買船位,想要逃到尼塔西部去;洛泰爾皇帝稱帝時,對唐人的迫害又逐漸增多,但是洛泰爾皇帝離開尼塔后,這種迫害再次偃旗息鼓;等到唐人圍攻並且佔據了馬恩吉城,將塞米公爵的屍塊送到西部展覽后,尼塔西部的許多城市,用很莊重的儀式,把市民資格賜予了唐人,就連許多唐人奴隸,也得到了釋放。
市民們被這種說法煽動了起來,他們的確發現在市面上,唐布正在逐漸地擠走烏蘇拉布。
諾曼市民們歡快地慶祝著勝利。
這勝利光榮又盛大:七日之內,唐人收買的叛徒都夾起了尾巴,貨鋪不敢再出售異教徒的貨物,市民們激動的熱淚盈眶,感嘆這就是皇帝陛下沒有看見,如果皇帝陛下看見了,怕是要在諾瓦城給尼塔西部市民建一座凱旋門,那凱旋門,會有三層樓那麼高。
這個消息像一片烏雲籠罩在了尼塔西部,他們擔心繼續迫害唐人下去,有一天那個將軍很可能前來複仇。
雖然說和圖書是一個城市,但伊茲米塔更多指的是一個地區,伊茲米塔需要防禦的地方可不止是本城一處。
唐地的戰事結束后,唐人奴隸的輸入逐年變少。城鎮更願意雇傭那些東部來的布爾薩人,而不是在家中蓄養奴隸,因為此時的唐奴價格已經高昂到不可接受了。僱用一名布爾薩人,只需要給他一筆工錢,他能不能養活自己,那是上帝的事情。可是在家中蓄養唐奴,卻要供應衣食,如果不是為了家族體面,或者有大片肥沃的莊園,那麼養活奴隸就變得不划算了。正因為如此,烏蘇拉人才開始將奴隸們售往更偏遠的地區,那些地方極度苛求農業勞力,唐奴很適合那裡。
「又不是唐地,充什麼軍。」一個唐人老頭苦笑著說:「這是哪年的唐法了。」
那十多個人身上帶著血跡,顯得更加驚慌,但他們領頭的人卻很鎮定。
「可是去投都護府么?」
西部還有不少唐人居民和奴隸。
「不一定是唐人,」有個唐人弩手搖了搖頭:「我聽說那頭領是個夷人,娶了個老婆也是夷人。」
此外,許多西部莊園的唐人奴隸,則被主人們送到了臨近的城堡之中,充當自家年輕人服役。
「夷人也是咱們胞族!不比烏蘇拉人更親?」
石橋要塞。
這種情況在一直持續到了幾年前,埃辛城的市民聽說,有一個唐人奴隸將軍佔據了托利亞山脈為止。
「那首領果然是夷人?」埃辛城內的唐人問道。
石橋要塞。
加征贖城費在西部諸城惹得議論紛紛,烏蘇拉人甚至要派出密探逮捕市民之中的煽動者,才讓這個話題逐漸變成禁忌。
只要唐軍不能派出一支強大的艦隊登陸烏蘇拉本島,那麼烏蘇拉人也犯不著為唐人退讓分毫。
營帳內的唐兵都露出了惶恐的表情,還有幾個準備勸他,但卻最終閉了嘴,他們看出來了,這人去意已決。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烏蘇拉人到來,諾曼的市政官和貴族失去了權力,逐漸淪為了烏蘇拉人的附庸。
烏蘇拉僑民港的防禦就好得多。這裡有烏蘇拉人花了十二年修築的石牆,雖然地處濱海,但選址卻與遙遠的勒龐城一樣,坐落在海邊的一處懸崖之側,地勢很高。據說從碼頭棧道都到僑民區的最高處,需要登上兩百多級台階。僑民區內的設施一應俱全,除了蓄水池、兵營、市場、劇院等大型建築外,還有酒館、妓院、港務局和幾處工坊。僑民港屬於繁華之地,貨物集散繁忙,這裏的港口甚至裝備了烏蘇拉人新發明的吊貨機,只需要三個人操作,就能一次從甲板上取下八箱貨物。
「都什麼時候了,還唐人、夷人!」那個唐兵從武器架上拿了一柄劍,往衣服裏面塞了幾把麵包干,又取下帽子放了兩顆煮雞蛋,再把帽子扣在頭上。「你們走不走?」
「夷兒」。看清了對面的樣貌后,五個唐人的心中,立刻冒出了這句話。
城內的糧食商人們hetubook•com.com過去並不摻和這些議論,今年以來,就連糧食商人們也有意推波助瀾。糧食商人是西部聯盟的新貴,他們的人在各個酒館、劇場、廣場、市集之中大聲呼喊,煽動市民們的仇恨。這些糧食商人自稱被都護府勒索盡了最後一枚銀幣,說西部的財富都被唐人掠走了!如果市民們繼續購買唐貨,那麼未來都護府進攻的時候,使用的刀劍就是諾曼人出錢買下來的!
一座城市要真正獲得「自由」,由市民領袖接管城市,沒有二三十年的動蕩糾紛是沒辦法實現的,向皇室繳納贖城費,只不過是第一步。
需要徵稅或者徵集貨物的時候,唐人當然是個很好的選擇。許多唐人沒有選擇改宗,所以收取重稅是理所應當的。在戰爭時期,讓異教徒多做貢獻也是情有可原:接受了帝國的保護,就應該為帝國獻上忠誠。
隨著近年來與安息人的戰爭,唐人的地位也起伏不定。
接著,十多個穿戴著破爛鎧甲的人走到了他們的面前。
「我要去投唐軍。」被耽誤了親事的唐兵說道:「你們要是想告狀,現在就一刀宰了我。你們要是不動手,我可就走了。我死也要死在唐人手裡,你們不要跑去找群諾曼兵來殺我,那樣我真替你們害臊。」
營帳之中,唐兵們都在思索。
在伊茲米塔南部,則有個獨立於城市之外的港口需要守衛。這個港口在帝國時期就是自由港,未與帝國交戰的國家,商船都能在此停靠。烏蘇拉人很久之前就擠走了當地的萊赫商人,將那裡變成了小烏蘇拉,城內居住著許多僑民。尼塔另外一處自由港是泰爾港,泰爾港被安息牧民劫掠之後,就陷入了蕭條。烏蘇拉人覺得重建太過昂貴,在兩年前找章白羽要了一筆錢,放棄了對當地烏蘇拉僑民的保護權,那裡已經被唐人改名叫棠城。
東部的異教徒公爵崛起后,本來排斥領主和烏蘇拉人的諾曼人變化了態度。
海風終於吹散了大霧,但城內的補給車隊依然沒有抵達。
大敵當前,他們寧願接受領主、教士和共和國的統治,也不願意像是尼塔其他地區的居民一樣,生活在異教徒的統治之下。
除開石橋要塞之外,許許多多的地方,西部的唐人都要開始做一個艱難的決定。
石橋要塞丟了,只不過是郊外的諾曼莊園主和村民倒霉,算不得什麼大事;
安息入侵之後,對唐人的迫害達到了頂端,尤其在布爾薩地區的唐人奴隸大批加入安息軍隊之後,尼塔地區對唐人的厭惡已經難以抑制。
許多唐人徵召兵圍坐在營帳里,士氣低落。
種種說法在西部廣為流傳。
營帳內,許多唐兵一時都沉默了。
伊茲米塔丟了,也就是諾曼市民倒霉。伊茲米塔的城牆修築得不好,因為地處腹地又和平多年,這裏的城牆只在當年羅斯大叛亂的時期修繕過,羅斯被平定后,城牆便停止了施工。安息入侵的時候,伊茲米塔乾脆宣布不設防,和圖書安息人剛剛抵達這裏,伊茲米塔便投降了。現在伊茲米塔雖然城防比當初要強一些,甚至在之前古河人前來報復時,抵擋住了古河領主的進攻。可是前來報復的古河領主其實只有三百多人。那個領主早先與河兒汗交惡,所以烏蘇拉人支持市民反叛時,河兒汗按兵不動,任由這個領主失去領地,還把他的封地伊茲米塔賣了兩船銀子。烏蘇拉人判斷伊茲米塔不值得防禦,所以把防禦伊茲米塔的責任丟給了西部貴族,讓他們拼湊了一批市民武裝前來接管;
是留在現在的城鎮里,等待未來的轉機呢?還是拋下一切,投奔馬恩吉那位首領?
說完,林中釋奴們翻出了營柵,悄悄地逃走了。
尼塔地區的唐奴開始變為平民的時候,蘇培科地區的大莊園主則接收著越來越多的唐奴,並且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
伊茲米塔。
大批的唐人被從家中帶走,讓他們為聯盟效力。北上的一千五百多武裝流民之中,居然有三百多唐人市民。
烏蘇拉人並不在乎唐人是不是會記仇,烏蘇拉人都熟悉一句話:「烏蘇拉只有一個盟友,那就是烏蘇拉海軍」。
「我看烏蘇拉人是準備叫我們餓死。」一個唐人士兵說道。
即便唐人衣服不能超過三色、不能穿皮靴、不能騎馬、不能擁有土地,但唐人卻還是頑強地在城鎮之中逐漸立足了。從最初的水渠工、石料工、廚子、洗布匠開始,唐人逐漸地佔據了一些職業,雖然申請組建行會一直被禁止,可是唐人聚居的地區,生活終於不像奴隸時期那般惡劣了。
「夷人你媽,」林中人說道:「都護府內,大家都是唐人了!別磨蹭了,要投都護府的,一起跟著!」
在埃辛城居民的眼裡,被稱為唐人的異教徒像安息人那樣惡劣,會迎娶自己的女兒;像布爾薩人那樣無知,會把玻璃當成是鑽石;像羅斯人那樣狡詐,一有機會就會反叛。
這些人的命運一直在起起伏伏之中。
伊茲米塔。
埃辛城的市民們聽說,唐人把所有的十字架都削尖,製作成了刑具,把教民活活地扎死在上面。教堂都被關閉了,女人被唐人強娶為妻妾,男人被送到了尼塔中部的一個鐵礦之中賣苦力。不光如此,市民們還傳言,異教徒的大公是一個渾身長著白色羽毛的男人,他喜歡飲用少女的鮮血,為了檢查誰的血液最為健康,這個大公強迫諾曼女孩去練習射箭。如果誰表現出來了出色的箭術,就會被大公賜予一頂軟帽,軟帽上插著一根羽毛,這就表示,這個少女被選定了,一旦年滿十六歲成年,她們就要被大公吸乾鮮血。
隨後幾年的時間,尼塔西部的市民看待唐人的態度也在逐漸改變。
「親個屁!他們要是不鬧事,我們在埃辛好好的!」
這一次徵集武裝市民去守衛伊茲米塔時,許多唐人就遭到了強征,即便唐人市民過去沒有資格參加市民衛隊。
就連總督的巡迴法庭,也不再聽取唐人的訴和_圖_書訟,許多唐人市民在家中遭到了劫掠、貨鋪被焚毀、家人被勒索乃至殺害,在尼塔地區已經成了常態。
走到營地邊時,五個唐兵突然聽見了密集的腳步聲,他們一時驚駭無比,竟然忘記了躲藏。
「埃辛。」「埃辛。」
大戰在即。
在城北,伊茲米塔有一處石橋需要守衛。
「哪有這麼嚇人,半年一年的事情。」
「那我走了!」唐兵踏出了帳外。
這一段時間裏面,即便繼續縱容著普通市民欺壓唐人,但是公開的屠殺和劫掠已經被勒令禁止。
泰爾港淪陷了,烏蘇拉人損失慘重,伊茲米塔外的這處自由港,卻被烏蘇拉人重兵把守。伊茲米塔自由港保留著八十多烏蘇拉士兵,他們不是傭兵,而是來自烏蘇拉本城的職業軍人。烏蘇拉人對伊茲米塔的布防也是有先後順序的:最重要的是僑民自由港,其次是伊茲米塔,最後則是石橋要塞。
許多唐人家庭甚至只有一個男人也會被徵募,結果就造成了一個男人剛剛離開,他的家人就被迫追隨而去,要麼就會在城內陷入赤貧。
「還不如去馬恩吉,至少那裡是唐人的地盤!」另一個唐兵氣憤的說道。
在烏蘇拉人有意引導下,對唐人的戒備乃至迫害重新開始了。
更何況,伊茲米塔脫離古河加入西部城市聯盟,根本就是城內的幾個貴族和烏蘇拉人密約之後的結果,無關市民們什麼事情。
「草里的斑鳩,不識得春秋!」一個林中釋奴罵道:「都護府就是唐軍!唐軍就是都護府!那是咱的國!」
尼塔的唐人很快就發現,除非帝國長久和平下去,否則一旦帝國陷入動蕩,他們多年積聚的產業就會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這些唐布商人全部是諾曼人,他們對市民們求饒,說他們售賣的唐布,也是從烏蘇拉和萊赫商人那裡取貨,他們和唐人毫無葛。可是市民們根本不聽,他們放火焚燒了許多埃辛城內的唐布店,又當街剝光了穿著唐布衣料的諾曼人,還逼迫這些穿唐布的市民裸身遊街,叫他們認錯。摧毀唐貨對都護府並沒有影響,因為都護府的商人被禁止進入西部,所以西部的唐布,都是委託萊赫人找人銷售。萊赫人的損失也不多,蓋因本地的布料商人勢力很強大,也有行會,他們處處限制萊赫人直接參加布料生意,只願意從萊赫人手裡拿布。最後倒霉的倒是那些諾曼布料商人了:他們投入了許多錢去購買唐布,指望發一筆財,結果卻被自家人一把火燒掉了,幾個當街反抗的布料商人被諾曼市民使用私刑處決了。
被徵發前來防禦此地西部居民們抱怨連連,尤其是那些埃辛城的居民。他們記得,當初在埃辛城內的時候,每次加徵稅款,都是說要為伊茲米塔提供軍餉。現在這些軍餉哪去了?至少把吃的送來吧!
這次,唐人再沒有第三種選擇了。
這個唐兵撩開了營簾,發現夜色已深,看不見人,只聽見遠遠有人咳嗽。
埃辛唐人們互相看了一眼,也和-圖-書尾隨跟了過去。
僑民港有八十多名烏蘇拉士兵、兩百多名傭兵,再加上港外駐紮的兩個兵營,共有八百多守衛者,幾乎達到了港口居民的一半!相反,伊茲米塔和石橋要塞的守軍人數卻有些捉襟見肘,怎麼也不夠用。
「好好的?」有個唐兵冷笑道:「我和領家訂了親,眼看要完婚了,突然讓我來伊茲米塔。想買免役權,家財耗盡了不說,終究留不下來,等我回了埃辛,那女子早就嫁人了。」
市民繳納贖城費,諾曼人倒不是很稀奇。
在諾曼帝國境內,許多不堪領主或者教士壓榨的城市就有這樣的前例。市民在起義勝利后,大多會選擇與帝國和談,但卻不希望原先的領主返回家鄉。市民會給皇室繳納一筆贖城費。繳納贖城費的城鎮會得到皇室的保護,一般的保護期是五年或者十年,在這一段時間裏面,市民們就要四處活動,與其他的城鎮結盟,甚至在帝國境外尋找支持者。等到十年之後,若是皇室希望籠絡領主,就會將他的官員撤出城鎮,讓領主和城鎮自行做一個了斷,如果他有意維持現狀,就會召開一個特別法庭,讓市民和領主各自委託諾瓦城內的律師進行談判。
當伊茲米塔投奔到了西部聯盟之後,埃辛城等西部主要城鎮,還被強制繳納了一筆錢,說是要援助伊茲米塔的諾曼市民,幫他們從古河人手中贖回城市。
「若那首領是個夷人,怎麼辦?」
行省時期,尼塔西部的唐人情況稍好。因為諾曼帝國長久和平,佔據海峽貿易通道的便利,許多城市逐漸變得富裕繁榮。尤其在埃辛城,因為的作坊、工場的持續增多,尼塔總督在埃辛城內頒布了一條法令,宣布在埃辛城內施行共和國的《市民法》,這是很稀奇的事情。帝國的官僚竟然開始向城內的大商人和作坊主們和解了。許多唐人奴隸自動成為了平民,並且被吸納到了城鎮的工坊之中。
在埃辛城內,有些諾曼市民還找到了一條生財之道,那就是讓唐人市民繳納一筆高昂的免役金,他們就出面幫助唐人市民阻攔徵召。最初,一個唐人市民的免役金是十六個金幣,大概是一個唐人家庭六到八年的收入。為了換得免役權,唐人家庭還會陷入諾曼人的「免役拍賣」圈套。最後,一個唐人市民的免役金會被抬高到二十五到三十枚金幣,並且指定是二十年前發行的特魯夫金幣,因為那時的特魯夫金幣比現在的「更純」。大部分唐人自然無力承擔,最後不得不離開城市,被送到了伊茲米塔。
可就是這第一步,伊茲米塔也沒走完!他們很不要臉,以至於引起了西部大多數城鎮的嫌惡:從來沒有聽說過讓別的城鎮代為繳納贖城費的!
結果,在埃辛城內,許多諾曼市民受到了市民領袖的許可,開始四處劫掠唐布商人。
「這次是半年一年,下次呢?」那個唐兵站了起來:「誰家的女子敢嫁給你?誰家有了生意敢找你?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又被捉來充軍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