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夢裡櫻花無限
第十章 改弦之意

至於這句歌詞是怎樣確定創作年代的,這就要牽涉到一種思潮的變化:是先結婚再打拚,還是先打拚再結婚?
使用無法在當時出現的紙品,內容上又與事實有所出入。九鬼善三郎所寄來的這份資料,已經讓我對它的真實性產生了相當大的懷疑。
「在霞浦,我得知我的祖父嘉茂敦清先生是《新櫻之芽》的親歷者之一后,便向他詳細詢問了這個節目,向他詢問『能否告知我演出的具體內容,哪怕只有一句確切的唱詞都好』。這個節目祖父也只看過兩三次,但他確切地記得,《新櫻之芽》作為評彈節目,其中不少唱段都能在七十年代的街頭巷尾聽到。關於具體的故事內容,大致是一個年輕姑娘不遠萬里來到城市裡尋找外出闖蕩的老相識,其中兩人相會時的一句唱詞『縱然相會一時樂,爭奈明日復遠行』,由於迎合了當時不少年輕人外出闖蕩的辛酸,著實是不少人口中都傳唱的句子。
「額……是最近才播出的沒錯,你要說廣橋老師記憶力衰退了我也無法反駁你。那你又是怎樣證明《新櫻之芽》是七十年代創作的呢?」千畳敷琉璃對自己心目中追逐的目標始終是有所回護的,儘管她比起現代一味是聽的偶像宅要積極許多,但這種主觀的判斷終究不為我所取。面對她的反問,我平淡地說出了自己的所見所聞:
「這個評彈的題目叫『新櫻之芽』,故事的主題是反映城市的新生一代的生活現狀。方才我們也說了,城市年輕人的生活觀念,以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作為分水嶺,出現了兩級截然不同的狀況。『新櫻之芽』想要表達的『新』不僅是年齡上作為城市新生代的這群人,還要表達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七十年代出現的這種。在這段唱詞中,開頭便出現了『時日已改』的唱段,而這又是位於全篇的開頭。在文學創作中hetubook.com.com,從沒有創作背景變化而改變文章開頭的做法——這樣做無異於重寫整部作品,也就等於是再創作。這句話便是意在說明,整本唱詞的創作初衷都是為了講述七十年代的新生活。」
「我們梳理過後,認為唯一有可能出問題的,便是這支《新櫻之芽》。」
便如我所言,判斷一個節目是否有讓人眼熱的因素,要考慮的東西非常多。加上廣橋美和子的記憶力已開始衰退,住吉與伊子在當時只是個欣賞者,並未加入她表姐全國巡演的團隊。因此,排查工作進行得非常慢。此時,千畳敷琉璃和我無事可做,不免顯得有些尷尬。為了化解凝重的氣氛,我向她低聲提議,到廣橋家的院子里小坐,這個建議得到了她的贊同。廣橋家,之前也有提到,這是一所大宅,完全配得上一位社會名人的寓所的印象:偏僻、寬大、豪華,卻又不多出現於外人眼中。廣橋家有這麼一座不算小的院落,卻把它當作後花園而非前院,料來也是不願多招人口舌之故。
再細看策劃案上的安排,姬路之行發生在1978年5月9日,順序錯誤的大阪和京都演出,日期在5月12和13日,下一站和歌山又到了16日。大阪和京都相隔較近,情理上也是一天之內。那麼,偽裝之後的策劃案,無非是將原本發生在12日的大阪演出延後到13日,或是將13日的京都演出提前到12日,二者終有至少一種是其目的,探索這個目的,自然要弄明白,5月12和13兩日,演出的詳情到底是什麼,有什麼會使一個團隊里的文案不惜扣下這份文件來故弄玄虛?
可憐時日雖已改,奔忙依舊似飄萍。
這個故事寫的自然是當時的潮流:時間推進到當時那個年代,大城市吸引著年輕人前去探索,但殘酷的事實和生存的壓力使越來越多毫https://m•hetubook.com.com無準備的人們成為被迫出賣勞動力換取吃穿用度的苦役。這幾句唱詞說的則是其中的一個個例:一個這樣的苦役,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偶遇了自己本該在家鄉的兄弟,互訴別情後方才得知,自己的兄弟也走上了這條和自己一模一樣的道路。儘管他們今天的相逢可以贏得一晚的杯酒言歡,可明日之後,這對兄弟又將走上漸行漸遠的艱辛之路。他們都是為了農村家裡的妻子兒女,不得不進城務工,卻因為沒有一技之長而永遠無法出頭,只好一邊埋頭,一邊飲下自己的淚水。唱詞說的便是這樣一個令今人扼腕的故事。
「我在為九鬼善三郎偽造記錄尋找動機。」我將之前的思考向周圍三人簡單做了個歸納。「我認為他的目標,只能出在某些特別的節目上。假設有這樣一個情況:廣橋老師和某個同時代的競爭者幾乎在同一時間發表內容近似的新舞蹈,而且恰巧是在那年的5月12日。假如九鬼善三郎受了廣橋老師競爭對手的好處,將兩份材料一換,廣橋老師的舞蹈便成了13日首發,這就給了競爭對手以口實。大概便是這樣的例子。大阪和京都兩場演出,舞蹈節目有十來個,我無法得知每一支舞蹈背後的故事,因此只能請廣橋老師和住吉女士來推敲推敲,究竟是哪個節目可能會使九鬼善三郎產生類似的動機。一支舞蹈不僅是它的內容,標題、創作者、發布時間等等因素,都可能作為原因。」
「這也只是反映了轟動來自七十年代,不能說它就是在七十年代創作的啊?我也可以說是六十年代就有了這個名字的不知名評彈,只是在小範圍內演出,到七十年代,作者作了修改之後才引起了轟動。」在我將上述的證據向千畳敷琉璃作了講解后,她又提出了這樣的質疑。可以說,她的質疑也是完全成立的。但hetubook.com.com我還有進一步的證據。
同為家中妻兒計,更無出頭淚涕零。
它還有沒有其他地方做了假呢?沒有可資對照的證據,我們目前也無法徹查。但我掌握的還有這樣一個情況:廣橋美和子在演出過程中使用策劃案時,有不停在自己的一份上用筆作修改的習慣,以至於我們看到的其他策劃案中,這些筆跡都歷歷可見。這次全國巡演的策劃案上,難道就沒有任何修改嗎?
「為什麼就沒有面世呢?難道廣橋老師在回憶節目里說的就不算數嗎?」
「廣橋老師,在大阪和京都兩場巡迴演出中,演出的節目有沒有哪個是非常特別的?」
這段唱詞雖然精彩,但它卻並非《新櫻之芽》故事的主線,只是用於襯托男主角進城務工的辛苦。不過也正是由於這個唱段過於寫實,寫出了那一批人的辛酸,所以它才得以一個更為超然的地位,被務工者們當成單獨的一支號子曲時刻傳唱。《新櫻之芽》之所以在那個年代廣傳,也就是因為這種潛移默化的效應:有人看了節目,喜歡上這個唱段,傳唱這個唱段,吸引更多的人去聽評彈,評彈不同風味的唱詞滿足了不同人的需要,於是便引起了轟動。
再次翻閱這一整套終於入手的資料,我仔細留意了紙質以及紙面的筆跡,發現這份資料竟是真偽雜糅:其他頁面的筆跡油墨均已上了年紀,字跡確然是廣橋美和子的親筆,紙張品種也並非後世才出現;唯獨有差池的公演第15、16兩站,也就是大阪與京都,紙面乾淨整潔,見不到廣橋美和子的任何筆跡。可以說,這兩份策劃案完全就是憑著紙面顏色相近,紙質顯得粗糙而有年歲,得以混進了這批原版的策劃案中。
首先簡單地說出結論,先打拚再結婚,這是戰後直到六十年代末的思想;而先結婚再打拚,則是進入七十年代后的變化。這首唱詞里出現的,m.hetubook.com.com兄弟二人一起出來打拚,都是為了家裡的妻子兒女,並且這句話得到了共鳴,那麼這隻能是反映七十年代后的務工潮流。至於原因,無非是求偶觀念的變化:戰後重建期,對勞力的需求遠比之後為大,那時連女性都有不少加入了體力勞動者的大軍,那時把求偶婚配看得很淡,終歸是要為自己掙足了衣食住行的用度,再考慮說一門親事;到了七十年代,務工潮興起,但這時人們已經不必為吃穿發愁,家裡也往往都有老人家需要贍養,這時候,先迎進一家媳婦,將贍養老人、帶挈孩子的任務交給她,自己外出打拚,為家裡贏得收入,這種觀念成為青年人思潮的主流。由此可知,創作這首評彈時,所要反映的現實出自七十年代。
異鄉陌路逢兄弟,兩番別離動真情。
「當時,廣橋老師有沒有在策劃案上作改動,已經記不清了。就算我們拿著其他有改動的策劃案,也無法證明這兩份上面就一定會有改動。」我分析著這兩份假文件之所以混進來的原因,不由得大感疑惑。「三十年後,還要特地偽造一番當年的演出順序,不願被人探知,偽造順序的九鬼善三郎究竟能得到什麼呢?」
這一樁討論把時間消磨了不少,我也估計著,屋裡的廣橋美和子和住吉與伊子應當完成了對十幾個節目的梳理,於是便和千畳敷琉璃回進了房內。她們兩人已經坐在沙發中等著我們,待我們說清問題的經過之後,住吉與伊子也是微微一聲嘆息,道:
「說句很遺憾的話,廣橋老師的記憶力的確已不如從前。而且,加上節目宣傳、商業贊助等等的情況,藝人在回憶節目中所說的話,往往不能盡信。前些日子,不就有個藝人,因為在兩檔節目中的發言被人找出了邏輯上無法抹平的矛盾,進而被爆出因為商業廣告的需要而信口開河,導致信譽陡然大跌的事情嗎?千畳敷小姐,至少我應該確和_圖_書認,這檔回憶節目是在什麼時候播出的?」
「在咱們第一次來的時候,我記得,你向我談起過廣橋老師最早的演藝生涯。」我尋覓到這樣一個話題。「那時,你說廣橋老師表演的是一支叫《新櫻之芽》的舞蹈,但我的祖父,親眼目睹過這個名字的舞蹈的人卻說,它不過是一首評彈模樣的簡單曲藝。這其中的由來,我花了些時間去查考,得到的是這樣一個結論:《新櫻之芽》這個名字,曾經被兩個節目所套用。其中一個是舞蹈,另外一個則是我祖父所說的評彈。這兩個節目的創作時間,由於不是圈內人士,我無法深入地查考,只知道它大致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創作並引起轟動的。至於廣橋老師在回憶節目上說,自己在出道時表演的是《新櫻之芽》,這我便有點懷疑了。廣橋老師出道是在1960年,就像九鬼善三郎送來的,七十年代的資料用上了八十年代問世的紙張一樣,廣橋老師出道時,《新櫻之芽》應該也還沒有面世吧?」
《新櫻之芽》在評彈節目受到好評之後,由藝人將它改編為舞蹈,以另一種舞台形式展現在觀眾眼前,這應當就是千畳敷琉璃所說的,舞蹈形式的《新櫻之芽》。至於為什麼廣橋美和子會在回憶節目上說自己的首次登台便是表演《新櫻之芽》,這應當是她記憶里的舛誤,又或是什麼其他的原因,我們大可以在接下來便進屋向她問明。
「特別是指什麼?」
「於是我在網上搜索了這一句,發現它在討論區的帖子里的確多見,在『詢問出處』相關的問答中,有不少人都指出,這一句出自《新櫻之芽》,來自於一位叫『慕音』的創作者。這顯然是個筆名,無法查證其本尊,但這兩句唱詞的邊上,有人貼出了它的上下文。並且還有人指出,這幾句話便是整個《新櫻之芽》台本的開篇。我現在把它抄錄在紙上。」
縱然相會一時樂,爭奈明日復遠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