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愴然漸起
第五章 細如蚊鳴

島崎藤村的代表作在《若菜集》里比較集中。不過在永間海夜的回答中,我確定她並沒有對這種有些古典的文學的高人一等的鑒賞力。《若菜集》中也沒有什麼篇章被她提到特別欣賞。這樣一來,我便放心地對她問出了最終的問題:
永間家的父母,對他們的神情察言觀色便能得知,他們顯然知道這本書里有著秘密。不管他們是否是這秘密的當事人,我卻都因為永間海夜的緣故而必須知道這個秘密。當我發覺這兩張紙的紙齡不對卻又的確是同一張紙的兩片時,我便得出了結論:這張扉頁是被永間家撕下並妥善保存的,也就是永間家必然有這樣做的意義。他們不可能保存一張白紙,那麼白紙上顯然便有其他內容。白劑便是檢出這樣內容的利器:將它在紙面上一塗,再一揭,便能複製出硬筆在紙張上的划痕;而若是紙張上原有墨跡,隨著時間的關係而褪色或完全消失的話,也會因為殘留在紙上的部分而使揭下來的一面顯現出差別較大,足以辨識的顏色差異。
「你家藏的這本《若菜集》,它的第五、第六兩頁,你能不能將它拍給我?」
我又重新拿出用白劑複寫的那個頁面,上面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唯獨署名的字跡不甚清楚。我試圖仿照這個筆跡,將五十音圖各寫一遍,看看有哪些假名符合這些殘存的筆跡。但這樣做收效甚微,並且我的模仿也並不代表就是其本人的書寫。不過,我在書寫五十音的過程中,卻想清楚了這樣一截:
我們始終沒有向永間家的父母透露「我們早已知道其中的事情並不尋常」的事實,在他們眼中,我們只是永間海夜同學的家人,在永間海夜說了「她將《若菜集》損壞」的事實后,應她的請求來修復古籍的。只要他們保持著他們的認知,那麼他們對永間海夜的態度便不能不做出改變。在我過幾日,和_圖_書又一次接到了永間海夜的聯絡。她的聯絡向我傳遞了這樣一些積極的改變:她的父母對她的態度有所好轉,已經願意給她零花錢讓她自己購買書籍。儘管書房依然不准她進入,但她畢竟不會再因為這一茬而導致父母的冷眼。
「爸爸把它收進去之後,我很好奇我當年為什麼會因為這本書挨罵……」果然,她的反應如我所料。於是,我將我所希望的問題問了出來:「這本若菜集的內容有什麼奇特之處嗎?」
我也是暗自苦笑:我自己是一位習慣了古籍閱讀的經驗者,卻忘了向永間海夜交代古籍的頁碼判斷。按照唐土的古籍傳統,具體的頁碼是不會寫明的,這也是永間海夜無從尋覓的原因。一般來說,古籍的內頁在上下各有五分之一是空白,中間五分之三畫著豎線,裏面便是正文內容。最貼近頁外邊的一部分,則寫著書名和卷號。這一豎行的文字不會完整地出現在一頁之中,而是像剪切事故一樣只有一半多。不過這也是古籍裝幀的刻意設計使然:這樣編排后,將書頁頭尾一掃,便能在掃頁過程中看到完整的書名和卷名。由於《若菜集》是不分卷的,所以書寫卷名的區域便寫著天干地支、甲乙丙丁這樣的字型大小用以表明裝訂時的順序。
「好像是序言的結束,就是簡單的幾個字,加上島崎藤村自己的落款。第8頁就又是一首詩的中間部分了。」
「沒有。儘管裏面都是挺優美的詩,但我突然找不到那個感覺了。」
於是,我得到的便是這樣一封贈答,作為題寫在扉頁上的言辭倒也合適:
島崎藤村的古本,自然是那本《若菜集》了。這句話說,贈書人自己讀了幾遍,覺得這本詩集寫得著實不錯,尤其是五六頁間,最為喜愛。於是將這本書贈送給受贈人,希望對方也能得到同樣愉快的閱讀體驗和-圖-書。這個題詞里的酬答之意倒是很平常,不過玄機倒是在這裏:什麼是「五六頁間」?從古至今,書本的頁面排版,都是將較小的奇數與較大的偶數作為一頁,所以第五和第六兩個頁碼必然是一頁的正反兩面。這句話是否是暗示,這一頁里其實藏著什麼東西,或是它是由兩頁紙偽裝的一頁呢?我重新向永間海夜確認了狀況。
「永間同學,你留心一下每一頁外側下方的區域。在裝飾性的花紋之外,請找找看那裡是否有一二三四的數字序號、甲乙丙丁的天干序號、子丑寅卯的地支序號。如果一本書只有十幾頁,那麼頁碼就是子丑寅卯的十二個;如果頁碼有幾十個,就是甲子、乙丑這樣的六十個干支組合;如果頁碼有幾百頁之多,那麼就是『一之甲子』『一之乙丑』『二之甲子』這樣重複若干個60頁碼。島崎藤村先生的這本書籍我們之前也有所目睹,它大約是五十余頁,應該就是用天干地支來作為頁碼。那麼,請找一找『戊辰』和『己巳』這兩個字眼吧。」
我們的假名系統中並沒有靠幾個點就能組成的一個假名。不過,幾個點組成的記號卻並非沒有。再思忖若許,我又想到了一個關節:這位扉頁的題寫者,用的是古雅的行文,遣詞和語法都是古式。既是古式行文,那麼,我們在現今日常交流中使用不到的記號,同樣可能出現。例如地名中的ヶ,表示終止、截止的〆等等。那麼,幾個點又是什麼記號呢?
得益於永間家對她的警惕終歸是放鬆了一些,她獨自在家的機會到底是多了一些,因而聯繫上的頻次和單次的聯繫時間都有所增加。這次將我的問題布置給她之後,沒多久她就傳來了迴音。不過那著實不能令我滿意:「嘉茂前輩,古書的頁碼在哪裡看?」
「你沒有手機,可能麻煩一點。不過辦法也還是有的。首先m.hetubook.com.com你做這樣一件事:在家裡沒有人時,拿著這本若菜集,將頁碼的五六一頁單獨舉起對光,看看裏面有沒有夾著東西。若是沒有什麼異常,就看看這一頁的文本內容是什麼,告訴我這一頁的詩歌的題目就好。」
「看了,感覺這就是一頁紙。」
線索的找尋與搜集、掩蓋與暴露,很多時候都是在當事人不知不覺之中便被有心人所捕捉或觀察。即便當事人自己以為已經做得密不透風,但事實上依然被人從眼皮底下套了情報出去。比如,有人用顯影液作為間諜武器,使傳遞的情報穿透了檢查;而我利用白劑,從永間家人的眼皮底下,不知不覺地複製下了他們收藏的《若菜集》的扉頁上的信息。
「我要怎麼拍?」
簽名是我們每個人都經常使用,並且非常熟悉的書寫流程,而且它一般只會出現在固定的地方。也就是說,簽名是足以視作一個人最為固定的書寫之一。無論是真名,還是藝名、筆名,但凡要叫響一個名號,簽名是幾乎不可少的。而且,在書信內文這個場合,所有簽名只會出現在文末,回想一下我們落筆的習慣,便不難得出一個發現:我們在寫完一段文字的最後,那一筆往往是最重的。若是發力過猛,有些人還會出現「頓筆」的習慣。換句話說,這個簽名,其實可以視作題寫扉頁的人最為著力的幾筆。用筆越著力,在紙張上產生的痕迹就越明顯,也越發能留存更長的時間。白劑的複製是沒有程度區分的,不存在添加白劑多,複製出的痕迹就越明顯這種說法,它複製出的東西全憑痕迹殘留的多寡而定。這樣一想,這位留贈人在名字處所留下的痕迹,並非一個「痕迹不清晰的記號」,而是一個清晰的,「只有那幾筆」的記號。
表示相同但濁化的重複符號——ゞ。在漢字疊詞當中,我們會使用「々」作為同前省略和圖書的標記,例如「色々」「直々」等等。這個「々」來自漢字的「仝」,其讀音和意思都與「同」一樣。在唐土自身的漢文書寫中,就有不少人使用這個表記來省下幾筆。流傳到我們的國度之後,這個符號和思維一併被文化家所吸收,以至於除了沿用「々」來書寫漢文之外,還創設了一個符號用以表示相同的假名,那就是「ゝ」。它最原本的字形只是一點,可一點著實太容易寫混、寫亂,於是才將這個字形的尾端設置了一些回拐。於是,在我們的古文表述中,除了漢字相同的符號外,還有「たゝみ」「さゝき」這樣的同假名表記。不過,也有些同假名在第二個字濁化,對於這種現象,書家則對應地造出了「ゞ」來表示。例如「かゞやき」「さゞなみ」等等。那麼,這個「ゞ」符號出現在「す」之後,代表著——
「這倒是正常的。」我向她解釋道。「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專註力是越來越低的。因為人要考慮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做出決定也越發的難。你要提防家裡人回來,就必須分心,將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觀察周遭的事物上,能夠沉下心,提起對藤村詩歌的欣賞力也變得弱了。你對島崎藤村詩歌的欣賞心得有沒有什麼說道呢?」
「不,不對啊……」她在翻閱后支支吾吾地告訴我。「按照嘉茂前輩的說法,我找到了甲子,然後翻過去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可翻過戊辰這一面,後面並不是己巳,而是辛未。按照干支來算,這是第5頁翻過去直接到了第8頁的樣子?」
「這還真是詭異啊。」按照過去古籍印刷的方法來講,只有因為裝訂錯誤脫漏了某一頁的可能,絕沒有將一面本該印第6頁的印成第8頁,還將這錯誤的一頁放進書本的道理。甚至可以說,這樣的書頁只能進行特製。一提到「特製」,我又是一個激靈:書的扉頁上擺明了「五六和*圖*書頁間有玄機」的提示,而五六頁間的確又是這樣一個異常情況。這會不會是那位贈書人刻意製作的呢?
「什麼感覺?」
「對了,後來那本《若菜集》怎麼樣了?」我之所以這樣問,是源於對她性格的考量:她讀過,並且比較熱衷於推理小說,這種讀物是非常培養一個人的好奇心的。她在幼年時因為這本書遭到父親的叱罵,十余年來,心中一直有個莫名其妙的古怪。那麼,在她現在又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書後,她定然會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想知道自己當年為什麼會挨那一頓罵。古籍已經被修復,她能確信現在這本古籍定然不會被翻閱而破壞。於是,她極有可能像以前尋覓家人都不在的時刻和他人聯絡一樣,尋覓另一個合適的時機再一次偷進書房。就算她沒有如我所料想的這番舉動,我也會在接下來的話語中進行誘導。
我的心又是一震:すず——常見的兩個漢字寫法便是「涼」和「鈴」。而我的那位書友,將我與永間海夜兩人聯繫在一起的人,她在「推理小說交流會」里的名稱,就叫「鈴」。
「這可奇怪了。那麼,第5頁的內容是什麼?」
近覓得藤村古本,數閱之下,愈有感念。尤五六頁間,更為多愛。故謹呈台左,以供玩味餘暇也。落款筆畫著實過於依稀,只看得出一個「す」的假名,右邊依稀還有些點畫,卻著實不像是個字跡或假名。
「嘉茂前輩,我在向你講述這件事情的原委時,曾經這樣描述過吧?我被家裡人發現我偷看《若菜集》,是因為我當年看到其中的詩句,感覺非常吸引我,以至於沒有發現家裡人已經回來。但是,這次我謹慎了很多,卻再也找不回當年的那個感覺了。」
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玄機呢?
「你說的不錯。這麼想的話,應該是把兩頁做成了一頁吧?你有沒有拿起它對著光線看看,厚度和其他書頁有沒有不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