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呂布
(十一)章武元年

他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將戰線推進到雁門關外的馬城,已經很了不起,要知道這裏甚至也在居庸關外,原本就是大漢難以治理的地方——但呂布和關羽的目標很明確,他們對於一時的疆土並不感興趣,這場戰爭打到現在,所求只有徹底打碎烏桓。
他將他最好的將軍們都派到了幽並之地,並且準備給他們配一個他眼饞很久的大主簿。
宣明殿里空落落的。
要是敗家兒子再沒有那個雄心壯志,就這麼認了,將來的稚童對著地圖就要問了——大漢疆土的界限到底在哪裡?為什麼地圖上有幽並,可漢人永遠不能踏足那些地方?
陛下穩坐釣魚台,舉著魚竿,魚餌在他面前晃晃悠悠。
於是田豫不啰嗦了,就低眉順目地把中心思想點出來:「陛下引喻失義了,臣是驃騎將軍的舊臣,當不得蕭何之評呀。」
當然行,可是國家恢復了,這一批宿將也老的老,退的退了,再下決斷就不那麼容易了呀!
樓班曾經派過幾次使者,表示願意遣使納降。投降當然是可以投降的,但袁熙烏桓人不願交,大本營柳城也不會相讓,談判可能談不攏,但談不攏沒關係,可以多談談,再多談談嘛。
「孤是有一番苦心的,」他壓低了聲音,「國讓呀,這社稷重造,倉廩也須充實,才能江山清平,生民安定呀,若說倉廩之官……」
倉廩之官,那就是大司農了,九卿!m.hetubook.com•com
田豫眨眨眼,又眨眨眼。
這個年紀,九卿!
烏桓同樣有堅城,而且想將攻城器械運過去是很不容易的,想再來一次突襲,打樓班一個措手不及就更不容易了。畢竟人家也不是傻子,你第一個照面把他唬住,從他手裡奪回了太原,但一年多以後的現在,你還準備用這招把他手裡的喀左也搶過來嗎?
「陛下誓誅樓逆,何如遣驃騎將軍前往,與雲長將軍勠力同心,則破賊必矣!」
田豫的臉色不是特別好看。
等他離開時,他成為了大漢新的主人,沒人再稱呼他為代王——後人習慣稱他為漢文帝,在他離開后,漢武帝將這裏修繕為一個邊疆要塞,名為馬城,但在那之後,它漸漸就落進了它抵禦的外敵手中。
只有將塞外所有強大的異族都打成弱小的藩籬部族,讓他們為了大漢的一個眼神而心驚膽戰,相互攻訐,大漢才能獲得安寧。
有人悄悄地呸了一口。
陛下不耐煩了,「國讓偏這般小心!」
所以烏桓一步步被趕出晉陽,接下來又被趕出了雁門,而曹操也沒有在并州停留,而是領著他的僕從軍去到雍涼后,朝廷雖然有老成持重者勸說劉備罷兵,但這位君主卻並未聽從這樣的諫言。
田豫最後是走出宣明殿的,但說落荒而逃也差不太多,但好歹陛下堅強地維持住了自己的人設,沒有和-圖-書被驃騎將軍同化,把「打個樓班派你們幫著二弟就夠了,不用真把小陸拉出來」這種話說出口。
陛下終於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用詞不當的問題了,但他心理素質好,很不在意地揮揮手,把這個小插曲幹掉。
田豫心裏瘋狂地翻湧著許多個念頭,但他將絕大部分都壓了下去,只有一個,他沒忍住,將最強烈的那個訴之於口:
但是陛下徐徐善誘,「那班并州人只懂得馬上征戰,要說糧草周轉,天下誰人不知國讓有蕭何之才?」
他們這樣抱怨的時候,有人跛著腳走過來,也低聲要了一個餅子,一碗湯,站在旁邊吃,那人看是看不出年紀了,溝壑與傷疤輪番摧殘著那張臉,他的身體也有些佝僂,尤其羅圈腿得厲害。可這樣一個人竟然穿著舊而整齊的衣衫,在一眾人里就顯得很刺眼。
這座城很快修起來了,並且蜂擁進了四面八方許多的商賈,有些原本是同胡人做生意的,很知道些情報,特地跑過來賣好;有些是千里迢迢從并州,甚至是京畿北上趕過去的,於是手裡就有些好東西,能賣個好價錢。他們來這裏所求的東西很簡單:并州雖然被胡人統治了十幾年,現在胡人被驅逐出去,那土地也未必全然無主,上面有漢人豪強,也有些南下逃難的世家仍未死絕,手裡還握著一打田契,那想要土地人口就不是很容易。
其實也不是特別空落,和-圖-書但這殿比之前劉備住過的各種房屋都要高大寬敞,而裏面的擺設卻又不夠多,自然就顯得有些空落了。
他一個青州刺史,怎麼就被發配到前線來修城了呢?
雙方想觸及到對方地盤都很痛苦,因此中間隔著一大段的荒漠——他盯著這一段空白,心裏突然跳出一個念頭。
呂布就這麼盯著地圖看來看去,對著自己這方的運兵線看,也對著對面的看。
為什麼非要把田豫拽來,為什麼要重新修繕這座馬城,就是因為它是前線水資源最豐富的地點之一,可以囤糧周轉。但在和烏桓決戰的問題上,呂布仍然陷入了極其痛苦的拉鋸之中。
他們興緻勃勃地過來抄底,並且帶來了茶葉、絲綢、香料、食鹽,準備順便和附近已經投降大漢的小部族交易,窮苦人自然也就跟著這些車隊過來了。
城牆已經是修繕完了,土也推平了,不剩什麼雜活,可是來城裡的貴人漸漸多起來,他們都騎著高頭大馬,那馬自然也比他們金貴,可馬廄的小工忙不過來了吧?他們要不要去試一試?唉,唉,他們來這裡是失策了的,誰能想到這城裡竟這麼多人呢?
這城裡自然不止有窮苦人,它在很早以前被大漢第一代皇帝封給了一個很不受寵的兒子,要他在這裏駐守邊疆,替大漢抵禦匈奴。那孩子來到這片窮鄉僻壤,卻不曾灰心,他細心經營著自己的封地,並且得到了領地百姓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愛戴。
光賣湯自然不容易,小販的婦人在一旁熟練地擺出自己家的餅子,三十文一冊,收了錢,交了餅,就可以坐在旁邊的破草席上喝點湯暖暖腸胃,再去做工。至於那摸了錢的手又去摸餅,窮苦人是不計較這些的。他們只會一邊喝湯,一邊聊起今日該去哪裡做工。
有鮮卑與雜胡輪番住進城裡,他們不喜歡花心思修繕城牆,也懶得治理這裏的人民,他們外出劫掠,一步步推進戰線,大漢苦於邊疆的軍費高昂,一步步收縮邊防。
原本湯里只有兩根骨頭,鍋下面也只放了一段松木,但商賈就是有這樣的好手藝,一根木柴埋進灰里慢慢地燒,竟也能燒上一個時辰,維持著鍋里的湯咕嘟咕嘟地冒泡。只要冒泡,只要這鍋里有些許油花,那就會有人停下腳步,貪婪地看一眼。
可到了馬城這裏又不一樣了,差不多近百年都在胡人手裡,那這邊的漢人世家幾乎就不剩什麼了,現在打下的土地雖然偏遠,但也極便宜,再看看朝廷在這裏重修馬城的大手筆,分明要將這裏建成一個邊塞重鎮,此時不抄底,更待何時啊!
因此在大漢軍隊又一次來到這座城下時,呂布轉過頭去看看田豫。
田豫聽了就有點得意,還有點不好意思,但轉念一想,又趕緊指出陛下話里不恰當的地方,「臣不過一小吏,蒙驃騎將軍青眼,又有文舉公襄助……縱如此,在下於公務不過勉強和*圖*書,陛下……」
甚至於,大漢在恢復,烏桓也在恢復,誰知道到時烏桓又是個什麼情形,會不會再度南下?劉備雖然也嚷嚷復高祖之業,但他可一點都不想復刻高祖的白登之圍,更不想等死後讓老婆也復刻一下被胡人寫信要求「互通有無」的感受!
天寒地凍,但人人心裏都是熱的,只有呂布除外。
他們的糧倉在南面,試問從江蘇運糧去內蒙,去遼寧,那是個什麼概念?想從附近的冀州征糧?想從那些心懷不滿的冀州世家手裡征糧?也可以,那你們試一試嘛。記得征過糧后是不能原地起飛空運過去的,還得經過沿途的荒漠,吃一嘴風沙——知道你們家大業大有糧吃,那你們也記得在車上備足了水哈!幽州這邊水資源不是特別豐富,克服一下!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馬城的街上漸漸就有了賣熱湯的生意。
為什麼不等一等呢?等國家恢復過來,有錢再打行不行?
陛下說不要緊,國家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宮廷空就空一點吧,反正總會有敗家子孫給它慢慢填滿的——但是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把仗打完。
陛下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
這位未來的大司農沒理解,於是陛下又伸出手去,拍拍他的肩膀。
至於目的,也再清楚不過了:烏桓人也有糧草問題,關羽北上與呂布一同夾擊樓班,幽州的烏桓人是被二爺追得到處亂跑,那收成肯定就不能看了,可漢人的糧草問題只會更嚴重呀!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