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張勳連連拍桌,「有英吉利人幫忙,何愁我大業不成?待日後袁大帥上台當了皇上,在座諸位可都是從龍的功臣。」
牛棚工廠完全沒飛機設計製造的高大上景象,造飛機就好像在造傢具,現場大量木屑和刨花。工人使用鐵鎚在哐當哐當的敲。
朱爾典很清楚大英想幹嘛,無非是試圖重現1900年「八國聯軍」的輕鬆勝利,卻又擔心再來一次「遠東的布爾戰爭」。
我已下令在上海的怡和洋行向你提供五十萬英鎊的費用,由你組織一支非官方的義勇隊協助張勳將軍,促使其在南京的獨立舉動。」
楊總師嘆了聲,「因為這東西確實簡單啊。時空重啟前,我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收集整理十幾個類型數百種飛機的總體設計方案。
「五十公里已經足夠了。」滿旅座答道:「目前國內步兵每日徒步行軍速度不會超過五十公里,主流火炮射程在十公里內,步兵伴隨火炮甚至不到五公里。」
滿旅座也看了送來的通報,「如果英國真的插手,情況會很不妙。我們管不了外交上的嘴炮,這自然由王部長處理。去看看我們的飛機,保你喜歡。」
除非我們投入上百萬英鎊,低價供應武器裝備,且動員一批有能力的職業軍官對張勳的軍隊重新訓練,否則不能指望它發揮什麼軍事方面的作用。」
同在南苑,帝都飛機設計局開張。軍隊工程兵還在搶著建設機場、跑道、廠房、倉庫之類的基礎設施。
英國使館的陸軍武官韋樂沛中校幾天前抵達南京,密會了張勳,還檢閱了其手下的巡防營https://www•hetubook•com•com。在其發回的電報中描述了這支軍隊……
「天下技術殊途同歸嘛。」滿旅座拽了一句文,讓本想說「抄襲」的周青峰心服口服。
除了正在試飛滑跑的那架,牛棚機庫內還有兩架飛機處在不同組裝階段。
周青峰進去溜了一圈,訝然問道:「這造飛機咋怎麼快?一個月不到就建廠,這都快三架了。」
1903年,萊特兄弟搞出了重於空氣的人造飛行器,飛機的發展便極為迅速。原歷史上,晚清在1910年從法國進口過12架飛機,就在南苑建設機場。
不過得說明一點,我們目前用的貴航九缸風冷汽油發動機,動力只有八十五匹馬力,油耗還高。
抗戰時期,第2集團軍司令孫連仲曾向蔣介石報告:「所屬第5山炮團1連經魯南轉進,騾馬長途馱載,十中有九鞍傷甚重,瘦弱不堪,連鞍具都需人力搬運……」
大英帝國不排除動用任何可選手段,維護自己在東亞地區的利益,希望目前的共和國政府認真考慮。」
三翼機的好處是在動力孱弱的情況下儘可能製造升力,盤旋性能也好,但迎面阻力大,高速性能差。
「韋樂沛中校,我們對袁世凱懷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希望看到一個強有力的中國政府能夠與各國公正交往。這樣的政府將得到大英在外交上的一切支持。
歐美製造的山炮是按歐洲馬匹馱載標準來設計,拆解后每個部件重約100千克左右。而中國騾馬體型小,馱載能力僅及歐洲馬的一半左右。
今後三四https://m.hetubook.com.com十年,我們不需要對汽車、飛機、坦克坦等工業品進行什麼原創設計,歷史上留下的經典方案足夠多了。
火炮發展中,山炮就是指山地作戰的輕型火炮,可由2到4匹騾馬挽曳或拆成幾部分馱載。清末民初的中國軍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吃過大虧。
朱爾典的外交官不是軍官,他眼中的張勳可比韋樂沛中校觀察的更有價值。考慮到中國政府越來越強勢,他認為有必要提醒一下對方,誰才是遠東的主人。
結果就是戰場雙方擁有大量火炮和無數炮彈,卻只能打呆仗,無意義的消耗人命。
你看到這工廠里生產速度快,其實是生產管理做得好,把所有原材料和部件有序整合起來,避免出現短板。
兩人正在談笑,有參謀送來一份內部參考,是國務院發來的。內容是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向外交部提出警告。
幾台木工機床在加工機翼骨架,七八個女工用帆布將拼合的機翼蒙上一層皮,繃緊成機翼,並將其拼接。
現在么,沒法國人什麼事了,中國人自己造自己的飛機。楊總師親自動手,和團隊的軍工人員一起設計。
「兵員素質很差,軍隊缺乏訓練和有能力的軍官。士兵們沒有作戰的意願,他們更像拿錢的懶惰僱工,假裝在賣力工作。
南京的金陵兵工廠還在生產上個世紀的落後裝備,無法為張勳提供先進的武器。其軍隊像叫花子,還在使用小口徑的一磅炮湊數,槍械口徑也無法統一。
但大英不缺錢和裝備。
日軍也遇到同樣問題,其做法是引進西方馬匹和-圖-書,經幾十年選育,培養出高大的東洋馬。現在時空重啟,「聖光」的軍事團隊壓根不想再搞什麼「騾馬」化,直接上機械化。
楊總師用來練手的第一架飛機在個大牛棚里出廠。周青峰看到這玩意時,「聖光」的空軍飛行員正駕駛它在新修的跑道上滑跑試飛。
炮兵一旦能跑起來,交戰規則是要發生極大變化。機械化戰爭的威力將提前展現。
「大英帝國希望中國政府妥善處理袁世凱的軍權問題,避免傷及英國外交和商業利益,並希望繼續掌控中國海關。
楊總師是正兒八經的隱形戰機總師,他身邊團隊也是戰機各分系統的總工。設計的第一架飛機就朝著實用化方向而去——借鑒一些歷史經驗嘛。
陪同的滿旅座也很喜歡手裡多一種戰爭利器,卻又遺憾的說道:「目前只改裝了三輛進行測試,哪怕加快進度,等我們出兵南下,頂多隻能裝備一個自行炮兵連。」
理由是中國目前缺乏對外貿易人才,貿然接手海關會導致進出口混亂。
目前英國在新加坡和香港布置的中國分艦隊有1艘老式戰列艦「老人星號」、2艘裝甲巡洋艦、2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此外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也有強大海軍。
袁世凱還想東山再起,北洋內部人人觀望。有個叫張勳的將令願意接受大英的支持,正在準備奪取南京,宣布獨立。
目前這架試飛的「三翼機」是木製機身,全重才半噸,巡航時速不到一百五十公里,航程半徑五十公里。
1910年的飛機大多原始,外形和性能都差強人意,只能叫做裝了翅膀和發動hetubook.com•com機的自行車。
試驗成功就是好飛機,青史留名。若是不成功……半路出家的試飛員基本就是設計師自己,多半掛了沒人知曉。
「這種輪式自行火炮能改裝多少?」周青峰問道。
周青峰在地上看,對滿旅座小聲道:「這飛機怎麼看著像德國佬的『福克』三翼機?」
滿旅座才是打仗的真行家,點點頭表示:「這一仗就是要快,快到敵人反應不過來。英國人若真腦子犯病,敢搞出個僑民部隊來,我不介意用炮多轟幾遍。」
旁邊的通譯將電報上的譯文讀出,穿馬褂戴小帽的張辨帥頓時哈哈大笑,把一桌子作陪的北洋老少都給笑傻了。
半吊子軍迷總喜歡比較武器裝備的單項性能,比如機槍射速多高,火炮口徑多大,坦克車體多重,卻很少能理解「裝備是要給人用」的這句話。
外行只會看熱鬧,驚呼誰家軍隊不可戰勝;內行才知道具體原因,並作為軍隊建設的方向。
「一個連也不錯了,張勳手裡只有個老舊的巡防營,沒有重裝備,機槍都沒幾挺。如果不是為了佔領,完全可以只派一個師快速南下。」
楊總師像個老農似的從牛棚工廠出來,遠遠聽到兩人嘀咕,不爽的說道:「你們在背後說什麼?目前的發動機又爛又不可靠,不搞三翼機搞什麼?」
中國的陸軍么,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各個省名義上還服從中央,可上下級間的關係並不因為一個月來中央的軍政變化而有所改善。
一戰之所以打成塹壕戰,很重要原因就是炮兵跟不上步兵,無法在打開突破口后掩護步兵進行快速的火力前移,阻止敵人封堵缺口。https://www.hetubook.com.com
這在東亞是無敵的存在,根本不畏懼任何對手。只要「唐寧街十號」下令,整個中國沿海乃至長江流域都將是大英的遊樂場。
這評價很糟。
把射程和精度有限的克虜伯山炮裝到載重也很有限的古董級卡車上,優勢互補,完美的解決了炮兵的機動性問題。
而一般人不知道,炮兵的機動性一向是戰場指揮官最頭疼的事。不管是進攻還是撤退,整個軍隊的行進速度都受其拖累。
周青峰面對臨時改造的1910年「湊合型」自行火炮,就不看重這炮的單項性能,而是很滿意其實用性。
當周青峰準備帶兵南下,在東交民巷英國使館的朱爾典公使接到來自倫敦的電報,電報來自英國外交部長格雷,要求評估干預中國政局的可行性。
周青峰揚了揚手裡「內部參考」,恨恨的罵道:「又一個名人啊,公然對我們進行威脅。英國的查爾斯一世撕破臉了,就別怪我們不客氣。」
早期飛機設計基本都是瞎搞,沒誰是正經飛機設計師,對流體力學和結構力學都不懂,完全是憑藉熱情和興趣做試驗。
不過這小東西試飛也簡單,有兩百米跑道就能起飛。一周後會有三架帶電台和相機的白天偵查型跟隨出戰。有沒有什麼用不知道,但嚇唬人還是足夠的。」
我已經不打算專職干飛機設計了,改行去搞航空航天的生產管理和教育。團隊內很多工程人員則轉向材料和工藝方面的復現,爭取儘快把圖紙上的技術變成實物。
這話一說,滿座叫好。
接到這份電報時,韋樂沛中校正在南京長江路的督軍府做客。他隨手將這份電報遞給了正設宴款待的張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