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動刀先動自己人

李世民臉色鐵青,氣得牙齒都要咬碎了。
長孫氏不僅是李世民的后族,也是李世民開國的功臣家族。長孫晟不僅是李世民的丈人,也是李世民的老師,被封魏國公;長孫無忌不僅是李世民的妻兄,也是李世民的心腹愛將,被封趙國公。長孫氏一門雙國公,實至名歸。
兄弟二人在藤椅上翻了個身,默契地拿起旁邊竹桌上的眼罩往臉上一套,同時午睡。
秦王殿下果然才是真命天子!
李淵主動要求改元,李世民也只能順從了。
有長孫無忌牽頭,其餘大臣紛紛附和。
只要動了第一刀,走了第一步,接下來大唐再改革官制,就幾乎沒有阻攔。
自挨揍后,先借口養傷,后借口換季生病養病的李玄霸,就一直沒有去過朝會。
本來李世民想給李淵點面子, 雖然十二月登基,還是想再過一年才改元。
李智雲啃完棗子,把棗核丟桌上,擦了擦手,正想再笑話二哥幾句,宇文珠鐵青著臉提著裙角跑進屋。
「呵。」
他同意的時候,都當著朝臣們哭了,說「朕的弟弟不肯接受朕的好意,朕的丈人和妻兄也不肯接受朕的好意,朕的好意就這麼燙手?」。
長孫晟從西域歸來后,親自帶領宗族中的長者,請求李世民不要過分厚待長孫家族。
他們的理由各式各樣,有說自己的功勞不足以讓子孫封這麼多蔭官,有說讓子孫躺在祖輩的功勞簿上有背家風,有拿著李智雲轉述的李玄霸的「人守不住能力範圍外的富貴」當借口……
只要沒有天災,他們這次豐收的糧食,足以支撐到他們秋收不餓死。
……
李世民磨牙:「朕絕不可能因此與阿玄和輔機心生間隙!」
「他們的上書說得很明白,魏玄成認為房玄齡過於攬權,房玄齡認為魏玄成過於僭越,這就是原因。」李玄霸道,「他們是很認真地彈劾對方,沒有半分摻假。」
李世民嘆氣, 只能收回旨意。
特別是房喬和杜如晦,提及李世民的幾位老師,他們要帶頭要求削減待遇,知和*圖*書道李世民心裏不高興,哄哭泣的李世民和哄孫子似的。
李世民:「……」
李世民的眼淚都被魏徵懟得快倒流了。
李世民安撫了一番后,將宗室中有功勞者重新封為郡王,削掉了李淵濫封的宗室遠親晚輩的爵位。
所以父親母親阿姨二哥二嫂把我一個人丟在京城,全跑去避暑了?!
李世民捏著拳頭讓李玄霸別胡說八道, 父親既然在做好事,阿玄的嘴就別這麼損。
李玄霸悄悄和李世民說, 大概是父親信了他說的將來後世王朝的皇帝會把他移出開國皇帝隊伍的話,所以只想著讓大唐多延續點時間,這樣父親的祭祀才會長久一點。
魏徵乖乖退回自己的行列,不再撩撥李世民。
新帝新氣象。
見李世民臉色大變,魏徵又語氣緩和道:「正因為陛下對晉王殿下和趙公親近,晉王殿下和趙公才更想為陛下解憂。若陛下反而因此對晉王殿下和趙公心生間隙,晉王殿下和趙公多難過?」
果然不出他們所料,李世民砍了宗室的待遇之後,他的心腹大臣又站出來,請求削減自己和子嗣身上過多蔭官。
夏至時,大唐滿朝放假三天,李世民也得了三天假日,提著葡萄酒去晉王的別邸遊玩。
李玄霸放下酒杯。他很克制,葡萄酒每日只喝一杯,喝多了對身體不好。
以前我的下屬不都是相親相愛嗎?怎麼突然打起來了!
李智雲笑得更厲害,差點被棗肉嗆到:「他當然怕你不接啊,所以發了聖旨就帶著嫂子和太上皇、太後去仁壽宮避暑了。當然,我娘也去了。現在京城就剩我倆……哦,我馬上也走了,我們家就只剩你還在長安。」
到穀雨紛紛,仲春將逝的時候,大唐初步官制改革順利完成。
李世民拒絕,居然中途退朝。
長孫無忌看著李世民快氣得從御榻上衝下來了,一邊在心底罵李玄霸不厚道,居然不上朝,一邊上前打圓場和稀泥:「理智上知道什麼是正確,感情上卻難以接受,這證明陛下對臣的看重,https://m.hetubook.com.com臣感激涕零。」
於是第二年, 李世民仍舊改元「貞觀」,廣封功臣。
魏徵曾彈劾李玄霸過於怠惰。
李世民本來都要和魏徵對罵了,看到房喬彈劾的文書,嚇得趕緊當和事佬說算了算了,魏玄成真的沒壞心思。
仁壽宮還是他監督修繕的,就是擔心李家祖傳的高血壓不耐熱。雖然他二哥現在還沒出現不耐暑熱的癥狀,藉著地震后的以工代賑,他還是在修湯泉宮之餘,抽了部分工匠先替二哥準備好了避暑的去處。
你委屈什麼!真的委屈的人不僅沒有出來說委屈,還被你揍了!
因高老師坐鎮西京,他和二哥也早早就來到了西京,所以京兆沒有太多戰亂,仁壽宮的損毀不嚴重,打理一下就能繼續住。
他抱怨:「房玄齡和魏玄成對上了,他們每日的上書除了朝務,全是彈劾對方。魏玄成彈劾房玄齡擅權,把控官職選拔,有不臣之心;房玄齡彈劾魏玄成僭越,常插手非他職權之事,意在忤逆……他們是想讓對方死啊!」
魏玄成這老匹夫,明明很了解朕和阿玄,難道不知道朕為何難過?朕是想削宗室削功勛,但不想削阿玄和觀音婢家族的待遇!一點都不想!
「阿玄,我好累。」李世民把李玄霸擠開,和李玄霸一起擠在藤椅里。
李世民批准,任命晉王李玄霸為尚書僕射。
後世記載,貞觀年間帝曰,「致治之本,惟在於審。量才授職,務省官員」,將京官和蔭官裁剪三分之二。
李玄霸問道:「他怎麼不親自來說?」
李世民先砍掉了宗室和外戚的待遇,又對自己的心腹下手。其餘群臣看出了李世民的決心,也看出了支持李世民官制改革的人數不少,只能不再阻攔。
李世民崩潰:「為什麼啊!」
於是李世民改元后第二刀,是砍了自己麾下心腹的待遇。
宇文珠停下尖叫,和自家郎君面面相覷。
長孫無忌扶著長孫晟站在宮門前不肯離開,長孫皇后也不斷懇求。
李智雲笑道:hetubook.com.com「二兄說,他又不擔心。現在他忙得焦頭爛額,只能先顧著自己。後世子孫如果忌憚宗室,他們自己想辦法。」
「當皇帝就是累。」李玄霸打了個哈欠,「這才半年,現在就喊累,將來你要怎麼辦?」
李世民將手頭所有花都簪在了長孫康寧髮髻上,一邊簪一邊笑:「生氣才好,讓他們夫妻懶,只知道做他們喜歡的事,都不主動來幫我們。」
李玄霸滿臉迷茫。
「阿玄,你好閑啊。」
尚書省首長尚書僕射、中書省首長中書令、門下省首長侍中皆為宰相,尚書僕射為三相之首,又稱首相。
李玄霸揉了揉耳朵,面無表情道:「二哥也跑了,讓我當首相,兼任長安留守。」
李世民抱著腦袋,瘋了瘋了,真是瘋了!
李玄霸和李智雲都拒絕了皇帝的額外封賞,原本被李淵大肆分封的宗室紛紛請求降爵削爵。
李玄霸嫌熱,讓人重新拿來一把藤椅,重新躺了上去。
「郎君!觀音婢真可惡!居然下懿旨讓我代管後宮嬪妃和太妃,她去避暑了?!她究竟在想什麼!!我一個外命婦管什麼後宮!!」
民意都沸騰成這樣了, 還是順著民意更好。李淵都已經當太上皇了, 也不再計較這些虛名。
李智雲笑道:「臣與陛下親近,臣的兒子肯定也與陛下的太子親近。他們已經近水樓台,若是還不能憑藉自己的本事封爵, 那就是他們的本事不足以封爵。三兄曾經說過, 人是守不住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富貴的, 這是禍不是福。」
李玄霸在家裡睡得迷迷糊糊,被人從床榻上搖醒接旨,稀里糊塗成了大唐首相。
李世民嘆氣:「說得也是。」
李智雲笑得差點嗆到。
若秋收也能順利,那麼明年開始交賦稅了,他們也能支撐到下一次豐收不餓死。
「我長孫氏乃是有能有功,才能列為開國功臣。若陛下過分厚待長孫氏,後世史書會更注重長孫氏外戚的身份,忽略長孫氏的功勞。」
李世民要求再三,都被李玄霸拒絕。
這次李淵主和_圖_書動讓步,讓李世民改元。
長孫康寧十分贊同:「就是!阿姊借口醫學院忙碌,都不入宮來尋我,非要我出宮尋她玩耍,就該氣氣她。」
今年李世民將大唐大部分地方都減了賦稅,百姓在豐收慶典那日吃了個飽肚,剩下的糧食都存了下來,臉上有了笑容。
群臣都知道皇帝不想,也都對皇帝的痛苦委屈很理解,所以都哄著李世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后族長孫氏。
他拳頭捏得嘎吱嘎吱響。
小兩口理直氣壯。
因李世民當監國太子時兼任尚書令,因此尚書省不再設尚書令,尚書僕射為尚書省首長。
李玄霸冷淡地拒絕了李世民給次子封郡王的好意:「臣縱觀先代,宗室供養一直是歷朝歷代的負擔。臣的孩子有能者自能出將入相,無能者臣也能教導他養活自己, 無需陛下額外開恩。」
李玄霸揉了揉眼睛,打開聖旨看了許久,不敢置通道:「我不是和二哥說過嗎,宗室不能當宰相,以免宗室過於干涉朝政。」
魏徵當眾給李世民懟了回去:「晉王、楚王殿下愛重陛下,愛重大唐的江山,以身作則杜絕過分供養宗室的弊端;魏公和趙公為家族清譽著想,也為後世外戚立規矩。他們皆對陛下和大唐忠心耿耿,陛下不但不感動,還責怪他們不肯接受陛下的好意,甚至對晉王殿下和趙公拳腳相加,這豈是為君之道?!」
待京官和勛貴蔭官裁剪之後,李世民再對地方官制動手,再順利不過,無人阻攔。
雖然他仍舊幹活,但都是睡飽了之後直接去宮裡,參加李世民每日的核心班子小朝會。
仁壽宮?仁壽宮不是毀於隋末戰亂……李玄霸敲了敲自己睡迷糊的腦袋,想起現在如今的時空和他前世的時空不一樣。
宇文珠的聲音尖得李玄霸耳膜刺痛。他從未聽過自家夫人如此尖銳的聲音。
房喬因此彈劾魏徵過於狂妄,明知道晉王身體虛弱,不上朝是太上皇和太后的命令,居然還彈劾晉王,這是目無尊上,要治他忤逆之罪。
魏徵的語氣回歸冰冷:「和*圖*書既然陛下知曉晉王殿下和趙公的心意,又何必猶豫?」
夏收十分順利,連受災的地方都成功度過了青黃不接。
兄弟二人躺在藤椅上,微風習習,樹影在兩人昏昏欲睡的面容上搖曳。
李世民又看向李智雲, 李智雲當然是三兄怎麼做自己就怎麼做。
李世民改元第一刀,居然砍在了宗室身上,朝臣嗅到了風雨欲來的味道。
夏至假期結束,尚書僕射高熲辭去官職,請鎮伊吾城。
「二兄說知道三兄你早上起不來,所以你和三嫂就住宮裡了,這樣可以多睡一會兒。」李智雲把聖旨塞李玄霸懷裡,摸了李玄霸床頭的青棗嘎吱嘎吱邊啃邊道,「弟弟我剛新婚就要外放,二兄也別想躲懶。我們兄弟要有苦同擔。」
之後李世民忍無可忍地把長孫無忌和李玄霸揍了一頓,路過的李智雲都不小心挨了二哥幾腳,才委屈同意。
不過治大國如烹小鮮,李世民大動了一番后,朝堂就平靜下來,只重視著夏收夏種,不再有新的朝政變化。
李玄霸終於拿了雙親王的俸祿, 並且得到李世民的提前承諾, 將來他除了世子之外的孩子,兒子都封郡王,女兒都封公主。
這三刀終於砍了下去。中書令房喬、侍中杜如晦、尚書僕射高熲隨即上書,對隋朝原本的蔭官制度動手。真實目的露出獠牙。
擔心李世民頻繁動作的朝臣們把寫了一半的勸諫文書壓在了案下,鬆了口氣。
「富貴閑王就是這樣,悠閑的閑。」
「二郎,你說阿姊和三郎會不會生氣?」長孫康寧靠在李世民肩頭,李世民為她簪花。
李世民深呼吸了好多下,終於把心中氣憤壓了下去。
「阿玄,你不在朝堂,不知道現在朝堂有多亂。」外面都說現在朝堂很寧靜,新帝深知「治大國如烹小鮮」的至理名言,李世民可沒這麼覺得。
李玄霸躺在藤椅上,懶洋洋地品著二哥親自釀造的葡萄酒,慢吞吞道:「他們知道這樣的彈劾不可能讓對方死,他們只是想讓對方貶職,如果能免官反省就最好不過。」
就魏徵這人頭鐵。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