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朝時起,禮制就已經規定了天子、諸侯、士大夫的合法妻妾數量。
宇文昭儀在原本時空中本應該在去年有子,擺脫厄運。但李淵雖然在去年十二月才成為太上皇,他在進入長安后就已經無心後宮,焦慮地等待自己被迫退位這一刻。所以宇文昭儀至今無子,將來也很難有子。
要是自己當初勸諫了就好了,要是自己當初與長兄次兄一同死了就好了。
妃嬪大多是官宦之女,宮女都是良家子。若能改得此條弊政,宇文珠得了她們家人的感激,或許會有更多人贊同宇文珠在太醫院統領女太醫。
回到皇帝子嗣的話題上,後宮內命婦有資格生育子嗣,只要身體健康,守規矩的帝王輪著睡能生不少;按照禮制,內命婦之外的女子沒資格生育子嗣,雖然古時沒有不危險的避孕、打胎方式,但不在乎孕婦性命的打胎方式要多少有多少,所以好色的帝王反而時常子嗣不豐。
「我們這些老人苟延殘喘,終於看到了大唐盛世的曙光。我等風燭殘年,燭火隨時都可能熄滅,只能為大唐守護一瞬。如今朝中雖有英才,但太過稚嫩,且各個自視甚高,過分狂妄。沒有人壓著,你讓我等如何安心?」
將來子孫後代在他們牌位前把大唐滅掉高麗的捷報燒給他們時,他們才能驕傲地向憋屈地死在了隋末的同僚們炫耀,這場滅國之戰中,也有他們一份功勞。
雖然朝堂不是沒有監管,但只要住在寺廟裡,折磨人的陰私手段有的是。這些「病逝」的宮女、太妃,大多死於謀財害命。
勛貴圈子就是這樣,凡事對個人不對家族,否則拔出蘿蔔帶出泥,說不定自己也會遭殃。
這個時空中宇文士及雖然沒有機會跟著李世民立功,但一直站在了李世民和李玄霸這一方,再加上其妹仍舊是李淵的昭儀,也混得了一官半職,正努力在大唐朝廷發光發熱,幹活很積極利落。
皇帝是封建男人中最封建的男人,後世人卻強行認為自己喜愛的皇帝,在男女關係上會成為現代大部分男人都難以比肩的道德楷模。
隋唐起,皇帝都抬高宗教,讓宗教來安撫百姓。佛寺道觀不僅不交稅,朝廷對其優待和捐贈也很多。送往寺廟的宮女和太妃的遺產,是皇家寺廟的主要經濟來源。
因為這傢伙最愛把紙片人偶像唐太宗,拉回現實中真正存在的唐太宗。他樂此不疲地對著太宗粉耳邊大喊,唐太宗就是個封建下頭男。偏偏這傢伙引經據典有理有據,殺傷力極強。
「母親和嫂子都心善,斷然見不得後宮命婦年老無依。這事簡單,我和母親、嫂子提一句就成。」
當然,現代人評價古代人,憑什麼要用古代人的道德?
「如果、如果晉王殿下還有餘力,能教我如何說服南陽公主,勸她去侍奉蕭皇后,不要出家為尼?寺廟真的不是好去處。」宇文士及猶豫了一番,又提出一個請求。
李玄霸將宇文士及扶起:「我與大表兄和二表兄都很親近,你與南陽公主也曾護我和二哥良多,這是我應關心之事。」
《禮記》記載,「天子有一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和*圖*書十一御妻」,諸侯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人一妻一妾,百姓一妻無妾。「媵妾」就是合法的、能入族譜的家婦。
「封建」在現代是罵人的話。
李玄霸不由感慨。
長孫晟再次在李昭的護送下去了草原。長孫無忌在京中陪伴新當皇后的妹妹一年,也會去草原。
「可我真不知道怎麼管理後宮!」
原來即使是皇帝,也會被卑如螻蟻的百姓所殺。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如果在合法媵妾外再睡女人,在內睡丫鬟稱「嬖」,即侍妾;在外則是「外室」。嬖侍妾和納外室才叫好色。
無論他們能不能活到大唐對高麗用兵的時候,他們都想再為大唐滅高麗做點什麼。
李玄霸不可能插手他哥納妃,但後宮有一件事,他猶豫了許久,還是同情心泛濫,和嫂子提了一下。
羅藝盤踞涿郡,一直把燕地當作自己的地盤。但宇文弼是晉王李玄霸的外戚,他來接受涿郡,羅藝不敢不從,只能回長安當京官。
竇建德擊敗宇文化及后,宇文士及全家被殺,近親中僅剩這個妹妹。本以為妹妹入宮為妃,將來富貴一生,不會因家中舊事受人磋磨。現在眼見妹妹結局凄慘,宇文士及病急亂投醫,只能希望「算無遺策」的李玄霸能幫忙。
李玄霸猶豫片刻,答應了此事。
既然此事本就是李玄霸提出,那麼功勞由宇文珠領得,不是理所當然嗎?
李世民要養的年幼兄弟,大部分都是李淵在武德年間生的。僅有最小的二十二皇子李元嬰確定是李淵當太上皇所生。
其他皇帝的粉絲看到某營銷號都淚目,求太宗粉把某營銷號拴好,讓他當一輩子的太宗黑,千萬別放出去禍害其他家。
南陽公主對李玄霸叩首,李玄霸躲閃不及,急忙將南陽公主扶住。
宇文珠揉了揉眼睛:「好吧,郎君說得對!」
醒醒!
女子行醫本就不是正道,宇文珠還想以朝堂的名義培養女醫,阻礙力道不小。
她最痛苦的一日,就是親眼見到父皇被斬首那一日。
嫂子此舉,大概率是自己的鍋。
重建東|突厥所管轄的草原勢力的重任,就壓在他們肩膀上。
李玄霸按著眉頭。
誰想工作啊!
但李玄霸認為,讓一個閑了半年的人工作, 就是極大的壓榨。
宇文士及提起太妃要去寺廟,雖然語焉不詳,只說寺廟凄苦,李玄霸還是想起了史書犄角旮旯提起過的唐朝無子先帝嬪妃的遭遇。
現在李淵當太上皇的時間比歷史中早許多,他新納的妃嬪大部分無子。李淵一死,這群人都要進寺廟。
宇文述是大隋所有舊臣都認定的大隋忠臣,雖然他有兩個兒子謀逆,但隋煬帝死在王薄手中,宇文士及也不知情,所以大隋舊臣也沒有遷怒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在隋朝舊貴圈子裡混得也算不錯。
史書中對後宮婦人記載少之又少,無子先帝嬪妃更是無人在意。李玄霸本來沒想起這件事,直到宇文士及求上門來。
某營銷號小編一向肯定唐太宗的歷史功績,從未給唐太宗張冠李戴不屬於他的污點,為何他能蟬聯太宗粉最厭惡的「太宗黑www.hetubook.com.com營銷號」首位遲遲不下榜?
高熲認為西突厥在大唐覆滅東|突厥時獲利不少,統葉護可汗此人又能屈能伸,西突厥必成為大唐心腹大患,所以決定親自鎮守伊吾城,為大唐消化東|突厥的戰果爭取時間。
長兄仁德愛人,次兄也曾勸父皇愛惜民力。
李淵當了太上皇,宇文士及悄悄攜帶重金來求李玄霸幫忙,希望李玄霸給竇太后說說好話,讓宇文昭儀伺候竇太后。若李淵早逝,宇文昭儀能以伺候太後有功為名留在宮中養老。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李玄霸雖然現在是首相,但不需要自己拿主意, 只需要匯總文書,提出意見, 讓人快馬加鞭送給李世民批複, 工作量和精神壓力就小了大半。
「我他……我也想罵人。」
宇文珠很容易共情。李玄霸擔心宇文珠難過,沒有告知她此事,現在卻是瞞不住了。
薛道衡也重回了南方瘴氣之地,與馮盎同去嶺南,領嶺南道總管之職,再行安撫南方的未盡之事。
長兄在冰天雪地里跪求父皇無果,染病逝世;次兄以命兵諫,落得了身後污名,也無法勸父皇回頭。
著名太宗黑營銷號大腿一拍,高興極了。
李玄霸結束了半年的摸魚時光, 重新回到了朝堂。
宇文士及是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的駙馬,與李淵交好。
宋神宗曾經有一項德政。
「嫂子逼迫你,就是想把事推給我。」
二十皇子李元祥是在玄武門之變前懷上。二十一皇子李元曉出生年月不詳。但李元嬰出生時,李世民給李元嬰擺了輝煌的酒席,以向天下人昭告自己沒有欺負李淵,李淵當了太上皇還能有兒子。李元祥卻沒有這個待遇。推測李元祥應該也是在玄武門之變前懷上。
宇文珠垂淚許久,李玄霸手忙腳亂給宇文珠擦眼淚。
宮女和太妃被送往寺廟后,大多沒幾年就會「病逝」。
李玄霸見南陽公主情緒激動,不敢再刺|激南陽公主,除了勸說南陽公主不要離開長安城,就在長安城郊尋個寺廟出家,好寬慰蕭皇后的心之外,沒有再去打擾南陽公主。
李玄霸掃了一眼眾人一眼, 就知道是誰在二哥那裡拱的火, 暗暗記下。
可有時候人心不變,世道卻變了,奈何?
特別是魏徵。
如果李玄霸對李世民說,「哥啊,後世可嗑你和嫂子的CP了,你要和嫂子一生一世一雙人,還要為了嫂子被懷孕太多努力避孕。現在沒有靠譜的避孕方式,所以你乾脆禁慾吧」,李世民只會認為李玄霸在故意找茬,然後把弟弟揍一頓。
打仗不是打贏了就算「贏」,如果沒有在戰勝地建立有利於自己的新秩序,仗就是白打了,只是面子好看,「窮兵黷武」。
眾所周知,粉絲看到自己所粉的皇帝有勞民傷財不把百姓的命當命的封建局限性都很淡定,但一看到皇帝真的喜歡睡美女開後宮的封建局限性就會狠狠破防。
歷史中的唐太宗是個「封建男」,李玄霸轉世成了李世民的雙生弟弟也管不了他哥不納妃。
南陽公主對李玄霸道:「昔年晉王和太子還是幼童時,隨駕我的和圖書父皇南下江都,曾憐惜路上百姓,請求我的幫助。我明知父皇不體恤百姓,卻擔心惹父皇不悅,從來不敢勸諫。二兄兵諫之時,我也因膽怯,眼睜睜看著二兄冤死。如今父皇身死,大隋國滅,我身為皇后之女,大隋最為得寵的公主,豈能一點懲罰都沒有?」
李玄霸沉默半晌,嘆了口氣,道:「這事我一直記著。南陽公主心情未定,我暫時也不好貿然打擾。再過段時日,待她心情平靜些了,我再請蕭皇后給南陽公主寫信。」
大唐初立,李世民趕在登基之前滅掉了東|突厥。
李淵經過連番刺|激後身體大不如前,估計他稱帝后新納的嬪妃沒幾年就會成為太妃。
李玄霸本想拒絕,正準備啟程去伊吾城的高熲前來尋了李玄霸,和李玄霸談了半宿。
李世民雖然把弟弟從床榻躺椅上挖起來幹活,也很注意弟弟的健康, 不會壓榨李玄霸。
「你是兄弟!怎麼能管理兄長和父親的後宮嬪妃!」
康熙常常自誇不好女色,從不睡沒有份位的女子,身邊不準宮女伺候;唐太宗曾言「即日宮內,甚多配役之口,使其誕乳諸王,是非所宜」。
宇文弼也已經再次出發,他這次和裴仁基等一干隋朝舊將坐鎮涿郡,取代了羅藝。
宋朝後宮制度大多延續唐朝,生病的宮女和無子的太妃都要送往寺廟安置。宮女和太妃能帶走自己的財物,朝廷每月還會給宮女、太妃發放津貼。
或許上天是看到父親是大隋忠臣的份上,為父親留下血脈,才讓自己如此好運。
曾與李玄霸建立盟約的西突厥射匱可汗病逝,西突厥因可汗之位更替內部略有些混亂。射匱可汗之弟繼位成為統葉護可汗后,派與李世民、李玄霸有舊的阿史那泥孰前去拜見當時在草原上的李世民,與大唐簽訂了新的友好盟約,尊稱李世民為天可汗,並將伊吾城還給了大唐。
南陽公主泣不成聲。
唐太宗和長孫皇后是難得的如民間夫妻般住在一起的帝后。只有在長孫皇后每月身體不適的時候,唐太宗才會去其他妃嬪處。所以長孫皇后不是在養胎,就是在懷孕的路上。
早知大隋會因虐民國滅,早知父皇下場凄慘,早知自己會親口同意竇建德殺了自己唯一的孩子,南陽公主深恨自己,當初為何沒有跟隨長兄次兄一同勸諫父皇而亡。
李世民安撫了房喬和魏徵,同意堯君素過分囂張,需要懲戒。念在堯君素事出有因,李世民感動堯君素對恩主的忠誠,只貶了堯君素的官,讓堯君素去涿郡給河北道總管宇文弼當副將。
李玄霸腦海里一直回想老師的話,長嘆一聲,提著燈籠回房。
唐朝無子嬪妃常常出現自願殉葬之人。李玄霸很惡意地推測,或許聰慧的妃嬪衡量得失,與其在寺廟裡被折辱而亡,不如自願殉葬死個痛快,還能得一個好的身後名,惠及家人。
宇文士及和南陽公主曾幫助李世民、李玄霸良多。李世民投桃報李,對其較為寬厚。李玄霸也繼續維持著與宇文士及的私交。
父親後宮嬪妃不少。二哥雖還未大封後宮,但預定的秀女們也已經進了宮門。
朝臣看到李玄https://m.hetubook.com.com霸時,都露出了十分開心的笑容歡迎李玄霸回歸。
李淵成為太上皇后就無心後宮。歷史中也是如此。
唐太宗子嗣多,還真不代表他在女色上道德不端。
堯君素大官都不想當了,非要去涿郡給宇文弼當副將。他一天一封上書,甚至說要掛印辭官,以白身去涿郡投奔宇文弼。
「我願常伴佛祖,一生一世為父皇所害百姓冤魂念佛誦經。希望能減少一點父皇的罪孽。」
大隋武德充沛,隋朝老將們從未受過如此委屈,積累了一肚子怨氣。
李玄霸提著燈籠送老師離開, 在晉王府門口站了許久, 最終長嘆一聲, 接過了首相的職位。
雖然李玄霸這次當了首相,但比起之前當監國晉王時工作輕鬆了不少。
李世民看重堯君素的品德,本來讓堯君素升職成了河東道總管,監察整個河東道。
後世人看史書時常有個疑惑,為何歷史中有「好色」惡名的帝王一般子嗣不多,倒是沒在女色上被諫臣罵過的明君子嗣很多。
李玄霸也曾想請南陽公主回長安。
皇帝李世民只是去避暑,不是離家出走(劃掉)出征, 不過換了個地方處理朝政而已。許多朝中重臣也一同隨駕去了仁壽宮,比如房喬和杜如晦。
宇文珠眼淚都流不出來了:「也太荒誕了!哪有親王和外命婦插手後宮之事!太荒誕了!」
南陽公主更是心如死灰,到了長安后剃度為尼,尋了一處深山廟宇常伴青燈佛祖。
宇文士及如今並沒有像原本歷史那樣已經被李淵賜婚,一直懷抱著還能與南陽公主破鏡重圓的奢望。
這從康熙和唐太宗的話中可以窺得原因。
宇文士及知道李玄霸對李淵的態度,他提起李淵的身後事,李玄霸不會生氣,所以他才來求李玄霸。
「沒錯!唐太宗就是封建,他愛豪宅、愛駿馬、愛華服、愛美女!可下頭了!現代女性怎麼能粉封建下頭男!我的某嗶號是XXX,某斗號是XXX,某音號是XXX!關注我,分享更多的太宗封建下頭事迹!」
伊吾城, 後世的新疆哈密市,在隋末曾一度被西突厥佔據。李玄霸在那裡和西突厥可汗達成了初步盟約。
再加上李世民不在,他不需要上早朝,休息時間也能保證,只是不能在家裡無所事事躺著釣魚一整日而已。
後世常罵李淵當了太上皇后沉迷酒色,狂生孩子給李世民養,這還真是誤解李淵了。
即使李世民支持,如果世間輿論皆反對,也不會有女子敢跟著宇文珠學醫進太醫院。
宇文士及雖起身,仍舊淚流不止。
李玄霸嘆氣:「嫂子大概是想你我施恩於後宮妃嬪家族,這樣你在太醫院開辦婦科女子學院之事,可能會少些波折。」
南陽公主知道宇文士及無辜,但不願意再見宇文士及。
同情「為國獻身」的皇帝,屬實把同情心放錯了地方。
誰知舉手善意,竟能在宇文家犯下弒君大罪后庇佑他和妹妹。
蕭皇后以為不僅兒子全部身死,孫兒也都死於非命,心灰意冷,在李世民安置她的宅院中吃齋念佛,閉門不出。
李玄霸道:「我也這麼想。但嫂子都願意承擔』讓外命婦負責宮務hetubook.com•com『的責任了,那我們就放手去做吧。而且二兄和二嫂讓我們這麼頭疼,我們也該有點大動作,讓他們焦頭爛額。」
宇文士及閑散了前半生,後半生倒是成了文武雙全的勞碌賢臣。
他當初鼎力幫助李世民和李玄霸時,只是喜愛這兩個孩子的聰慧,憐惜他們在家中的不公平待遇。再加上他身為李淵的好友,便自詡為李世民和李玄霸的長輩,對其多加照拂。
這個在大隋時無心仕途的閑散公子,在大唐出能抵禦突厥,鎮守西北;入能安撫百姓,輔佐朝政。
「能幫就幫吧。」李玄霸最終還是插手了後宮之事,將此事細細告知了嫂子,希望嫂子能幫忙。
後世有個誤解。皇帝「為國獻身」,其實不是皇帝為了平衡朝堂勢力開後宮,而是為了平衡朝堂勢力,往後宮塞了不符合自己審美的女人。
羅藝在涿郡埋了許多雷。隋朝舊將大多跟隨隋煬帝三征高麗。征討高麗的後方中樞就在涿郡,他們對涿郡的情況很了解。這次他們主動請命,年老了也要幹活,不肯將東北邊疆交給晚輩,李世民就從了。
因為寒門出身,魏徵平時較為注重儀態。這次他笑得牙都露出來了, 就差笑出聲。
他探得宇文士及在暗中接濟南陽公主,也沒有插手南陽公主的生活。
宋神宗聽聞此事,在周王乳母岐國夫人得病出宮時派太醫隨行監視,岐國夫人奇迹病愈回宮。他確定傳聞為真,從此常派太醫前去寺廟監督,寺廟謀財害命的案例大大減少。
不過大可不必認為李世民委屈。
良久后,宇文珠哽咽道:「觀音婢一口應下,然後和兄公一同避暑,又將此事交回你手中?這是為何?」
「珠娘,明日收拾行李,我們回宮裡住。」
宇文化及弒君之事,他事先不知情。待宇文化及北歸遭遇挫折,決定重新南下割據時,宇文士及帶著親兵離開宇文化及,投奔李淵,後來與李淵一同回到長安。
宇文士及在原本歷史中,會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不少功勞,先復封新城縣公,又進封郢國公。
宇文士及淚流滿面,跪地長揖:「謝晉王殿下。」
堯君素這麼「囂張」,居然威脅李世民要辭官,朝堂上下一片震怒。房喬和魏徵連互掐都停了,攜手上書要治堯君素的罪。
而她最痛苦的事,卻不是看到父皇身死而悲哀,而是看到百姓為父皇身死歡呼。
當然,不是說唐太宗對長孫皇后不夠好。
宇文化及挾持隋朝舊臣和蕭皇后等宮廷女眷。竇建德擊敗宇文化及后,這些人落在了竇建德手中。二哥擊敗竇建德,他們便和二哥一同回京。
宇文士及知道竇建德本來沒打算殺自己的孩子,是南陽公主不肯留下與他的孩子,但仍舊想與南陽公主復婚。
雖然隋煬帝滅亡的引火|索是三征高麗,但朝堂上下都知道,高麗趁著魏晉亂世割據東北,必須剷除。大唐和高麗也必有一戰。
在這個時空中,大隋本來在一征高麗時就能滅掉高麗,但隋煬帝非要高麗王心悅誠服的投降,來回和高麗王拉扯了三次,拉扯得大隋都滅亡了。
李玄霸目送宇文士及離開,背手長嘆。
蕭皇后和南陽公主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