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弟子:「你們說』求宗不順化『,沙門高於王權,是』不忠『!」
儒家聖學中融入佛教哲學,發展出理學、心學等全新流派。
所以晉王親自尋訪的人個個都覺得自己肩上擔子很沉。
李世民點頭。
王雲搖頭:「是殿下勞累。既然有殿下教導,我會儘力。」
豆皮里包著各種素餡, 一頓素宴吃得玄奘頻頻偷偷打量李玄霸。
我儒家弟子從諸子百家殺出,聖學無所不包開放包容,你們佛教的哲學思想很有意思,我允許你們融入聖學,你們還不足,想要喧賓奪主?!
然後他再次扶額長吁短嘆:「觀音婢,你所料無錯,阿玄真的把驚喜變成了驚嚇。」
他心情更舒暢的是李玄霸所表現出的尊重。
李玄霸:「?!!」
可惜此時僧道都自稱「貧道」。唐僧還是要自稱「貧僧」才夠《西遊記》那個味。
李玄霸笑容更甚:「你說這話,就不怕我發怒,尋個由頭把你關起來?」
李玄霸開玩笑道:「只要你別一著急用出家鄉的口音就行。」
他算是知道為什麼玄奘西行的時候一路走一路辯論,讓西方的大和尚們腦袋滾滾了。這大師是真的很傲啊。
儒家滿頭問號。
李玄霸沒有回答玄奘的回答, 而是先煮了一鍋除了鹽,只有時令鮮花做佐料的清水,請玄奘吃了一頓素涮鍋。
玄奘道:「捐一點香火錢,念幾句阿彌陀佛,做幾件善事,此生被欺壓得越狠,死後就越容易成佛。」
他對宗教知識只是在當網店合伙人時,為了逗顧客開心而自學的一知半解。即使玄奘現在還不到二十,在玄奘面前也太過淺顯。
儒家弟子:「陛下!佛教徒說他們地位比你高!」
現在雖還沒有禪宗和凈土宗, 佛教對外傳教大致論點也差不多。玄奘認為這樣不正常。
反佛鬥士傅弈甚至召集家人,此次辯論自己要和禿驢們賭命。
玄奘安靜地坐著。
王雲嘴唇翕動半晌,還是把想說的話咽了下去。
於是玄奘創造的「唯識宗」,把生靈分為五種天賦不同的類別,每個類別能達到的高度不同,覺得這樣很符合實際情況。
這些人只需要晉王府長吏邀請,就已經誠惶誠恐,哪敢奢望晉王親自來訪。
李玄霸等了一會兒,眨眼。這就完了?他怎麼不接著問?
李玄霸道:「最初瞞著他,確實是他心性還不成熟,我怕他泄露你的秘密。現在他能守住你的秘密,但反正不差這點時間,就再等等,給他一個驚喜,就當是逗逗他。」
王雲道:「或許只是他們沒有做,不是做不到。」
李世民「嗯」了一聲,瓮聲瓮氣道:「我早就說了,他是對家人最心軟的人,他自己永遠不承認。」
他寧願面對被他的樂子破防要掄起長劍與他同歸於盡的友人,也不想面對把他誇得天花亂墜的含淚老人。
他很聰慧,當聽到顏真尋找自己的時候, 就猜到可能是晉王在尋他。
如果一兩年後, 晉王仍舊沒有對自己失去興趣,玄奘就想搏一搏。
李淵長吁短嘆,然後大www•hetubook•com•com腿一拍:「還辯論什麼!寺廟佔據良田卻不交稅,僧人背棄父母還不服役!就該把寺廟全拆了!」
「大德……大雄他平時都這麼擅作主張?!」
玄奘問道:「貧道早就聽聞殿下有讖緯之能,果然名不虛傳。」
李玄霸話鋒一轉:「我質疑天下一切神佛,我也相信天下一切神佛。」
王雲垂首,聲音冷硬,語氣不再像之前大儒慢條斯理,急促又尖銳:「無論是儒是道,好像出發點都和百姓沒關係。他們中高尚者是想自己成仙成佛,卑鄙者是想借傳教謀取榮華富貴。百姓如何,只是他們達成目的的手段。」
「唯識宗」脫胎于瑜伽學派。雖然中原之外也有唯識宗,但中原後來興起的唯識宗,是玄奘博眾家之長后自己總結出的道路, 所以後世都尊稱玄奘為唯識宗創始人。
李玄霸壓住滿心的吐槽,道:「我不修佛。我質疑天下一切神佛。」
佛教重視辯論和邏輯,在佛興地辯論失敗,可不是認輸即可,連改換門庭都是小事,正式的辯論輸了可是會砍腦袋的。中原佛教沒有這個惡劣的環境,但繼承了佛教的傳統后,也很重視言語。
揮手,再見。
王雲道:「大師的智慧和毅力都很令人敬佩。」
可惜,下輩子能不能成佛這件事凡人們不知道,所以也不知道玄奘的思想對不對。但這樣苛刻的成佛條件,肯定不利於傳教。
李世民一愣,趕緊勸道:「父親,這太極端了。佛道都有存在的意義。」
李玄霸眼眸微閃,捧茶碰唇,啞然失笑。
《西遊記》是藝術創作,藝術來源於現實,這難道就是未來《西遊記》故事背後被再創作的現實?
李玄霸道:「我知道。」
李玄霸覺得不舒坦,就要讓別人不舒坦。
玄奘合掌,卻沒有回答李玄霸的問題:「殿下,佛中覺者稱』大德『。」
李玄霸道:「聽不懂才讓你也加入這場辯論。你把你質疑和憤怒宣洩出去,去聽聽其他賢能之士如何說,然後才能想明白你想要傳達給百姓的信仰。」
玄奘道:「修行者知行合一。貧道要麼是西行成功,回大唐自創道統;要麼就是死在了西行的路上,沒什麼好問。」
皇帝:「嗯?!」
吃完素火鍋后,李玄霸讓人撤掉碗筷,換上了清茶,就唯識宗的未來委婉地和玄奘進行了討論。
佛教徒:「啊不是,等等!」
老百姓只是想在被朝廷和權貴的欺壓下,找一個可以喘口氣的心靈港灣。他們紛紛選擇告辭。
王雲駐足。
唯識宗卻告訴信徒,你不僅要有修佛的天賦,還要有修佛的大毅力。
李玄霸道:「苦難是客觀存在的。百姓有了精神寄託,也是好事。」
大乘佛教其他教派的基本教義都是人人心中有佛,人人都能成佛。
「我已經盡全力在他使壞的時候揍他了!我從小把他揍到大也沒能讓他改好!」
「如今李唐雖尊老子為祖,但也不會因此壓制佛儒。」李玄霸道,「亂世之中佛道儒中渾水摸魚和*圖*書
的人都很多,正本清源對真正的修行者也是好事。神佛本就不求世俗富貴,求世俗富貴的只是俗人。以後百姓要信什麼教,你們自己辯一辯。我尋你,只是因為你將來會是開宗立派的真正』大德『。」
除了被長孫老師嚇唬之外,這是他第一次在試圖嚇人的時候被別人嚇到。
儒家弟子:「你們佛教弟子出家是不遵循孝道!」
李玄霸眨了眨眼:「勛貴喜愛給子弟取佛教小名,我哥還是大雄呢。」
李玄霸大笑:「他倒是可能提刀來砍我。不過有我哥在,他再生氣也無可奈何。」
「我有注意動手的力度……」
玄奘抬眼,眼神銳利:「但對於殿下而言,貧道這樣的修佛,不符合晉王的』對『。」
他倒是忘記了,對於玄奘本人而言,修行本就是真的,修佛就是為了修佛,而不是聚攏教徒牟利。所以唯識宗將來的弟子只有小貓三兩隻,對於玄奘而言,反而契合了他的本意。
王雲從隔間走出:「殿下和玄奘大師對儒道佛的討論道理深刻,表達卻淺顯通俗,我聽懂了。」
聰慧的人都很謹慎。他想不出晉王尋找自己的理由,便想冷處理這件事。若自己在外遊歷一兩年未歸,晉王可能就會對自己失去興趣。
李玄霸自己憋不住了,問道:「你不問問你的未來?」
老百姓們信佛,就是因為佛教不僅說人人能成佛,甚至只需要念「阿彌陀佛」。
李玄霸摸索著茶杯:「看來你躲在洛陽這一年,了解我和二哥甚多。」
躲懶的這半年, 李玄霸終於把各種豆製品做了出來。
玄奘心中生出了未來「唯識宗」的種子,而在他眼中最適合成為「唯識宗」大德的人是誰?
只是漢家佛教流派都是從唐代起逐漸形成,現在佛教還處於本土化的前期階段,禪宗、凈土宗等後世流行的流派都是唐人建立,所以李玄霸的一些佛教理論,對玄奘也有啟發作用。
李世民沉默了許久,長嘆一口氣。
佛教徒:「我不是!我沒有!」
李玄霸看著玄奘什麼都寫在臉上的坦蕩模樣,再次感慨,這個和尚真是完美符合後世再創作的「唐三葬」人設。或許他要等到西行而歸的時候,才會變得圓滑吧。
不過當李玄霸和玄奘說起儒佛之爭的時候,玄奘就閉嘴不語,只附和了。
他還知道,德高望重的大和尚也稱「大德」,而皇帝是「大賢」。所以唐朝官方記載中沒頭沒腦的「大賢」如何如何「大德」如何如何,其實是皇帝在說和尚。
老實說,如果「修佛」這件事是真的,人真的能修行,那麼玄奘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飛升」的「大能」。如果是玄幻小說,唯識宗這樣的教義一定能成為第一佛門。
玄奘仍舊很安靜。
王雲急急地喘了幾口氣,又道:「正如玄奘大師所言,朝廷推行佛道,也只是想讓百姓順從地咽下這一世的苦難。」
李玄霸與玄奘聊到日落西沉,才讓顏真將玄奘送回掛單的寺廟。
成為佛祖是佛教弟子的最高成就, 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就達和圖書到?你讀書打仗做官容易嗎?難道成佛比做官還簡單?
佛教徒剛巴拉巴拉掏出一大堆辯論。
他將一切定好后,才寫信給二哥和父親。
這下輪到李玄霸沉默。
「你說得對。」李玄霸放下茶杯。
比如對後世影響的禪宗認為任何行為都蘊含著禪意, 修行者不一定需要修行打坐,尋常耕作也是修行;在老百姓中傳播最廣的,修行人數最多的凈土宗特別接地氣, 只需要虔誠吟誦「阿彌陀佛」, 死後就可以前往極樂世界。
李玄霸腳步停頓,側身看向王雲。
玄奘道:「殿下聲名在外,從未有過因言語衝突就輕辱他人的行為,貧道才敢直抒胸臆。」
李玄霸失笑:「你的嘴皮子能敲響隋亡的喪鐘,辯論會上的賢才們哪個能做到?」
除了強調有大悟性,玄奘也強調有大毅力。
「阿玄就是這樣,他就是這樣!」
至於質疑神佛,開創道統的起點不就是質疑神佛,才能成為神佛?他不質疑如今接觸的道統,怎會想去天竺取真經?
長孫康寧笑出了一串幸災樂禍的銀鈴聲。
李玄霸離開時,傅弈雙手握著李玄霸的手老淚縱橫:「殿下果然是今世第一大儒!聖學的未來,就在殿下身上!殿下一定是開宗立派之人!」
李玄霸得知了此事,趕緊親自上門勸說,告知傅弈自己沒有滅佛的想法,只是讓進入中原的外來宗教都聽中原的規矩。
「怪不得大德如此任性妄為,都是你慣的。」
儒家弟子:「陛下!佛教徒說要讓全天下百姓都不尊孝道!」
好傢夥,觀音勸李世民修佛,變成唐僧勸李世民他弟修佛了。
《老子化胡經》被後來的道教徒隨著與佛教徒罵戰升級一路增補,第十卷《老子化胡經玄歌》已經是北魏作品。
傅弈堅決否認儒家聖學兼容並包了法家學說,但沒收回了賭命的想法。
李玄霸憋笑憋得更加辛苦。
李玄霸對王雲招了招手,讓王雲繼續陪他在院子里兜圈子:「雖然話不中聽,理是這個理。有時候心裏有個寄託,總比什麼都沒有好。讀書是寄託,但大部分百姓都沒機會讀書,那麼如果佛道能勸人向善,讓世間少一些紛爭,總比一片空白好。如果將來有了更好的信仰,百姓自會去相信更好的信仰。」
李玄霸被傅弈誇得頭皮發麻。
雖然現在玄奘還是個青年人,只是心裏有個思想苗頭,遠遠沒有達到知行合一的地步,但他的基本思想認知已經與老年後的他一樣。
玄奘放下合十的雙手,眼神疑惑。
玄奘沒有糾纏。
王雲猛地抬頭:「這不像是三郎君你會說的話。」
他決定還是悄悄翻牆去魏先生家,讓魏先生揍一頓,以免魏先生忍不了了去揍三郎君,被二郎君貶官流放。
接下來,李玄霸收起了穿越者的傲慢,誠心向這位年輕的大師請教佛學知識。
佛教徒引經據典論證沙門弟子超脫世俗巴拉巴拉。
李淵不聽李世民說話,已經垂垂老矣走路都打顫的身體突然矯健,甩著袖子虎虎生威去書房翻閱已經很久沒看過https://m.hetubook.com.com的典籍。
李淵和李世民面面相覷。
玄奘是真的在「修佛」啊。
念「阿彌陀佛」就能成佛?成佛豈能這樣隨便!
玄奘很平靜地道:「貧道知曉。凡俗難以成佛,何苦在一條死路苦苦掙扎?貧道將道統宣揚天下,人人皆知,之後有悟性有毅力者入我道,前路不通的修行者另尋他路,才不誤人子弟。」
盤外招,根本沒法斗!
這一刻,雖然表面上還和睦,但實際上裂痕已經比黃河寬的天家父子之間,難得出現一切還未發生前的溫和氣氛。
李玄霸又捧起茶,猛喝了一口緩緩。
長孫康寧道:「有郎君護著三郎,三郎定不會被欺負。」
後世人哀嘆玄奘的理論太深奧太高高在上不接地氣,導致唯識宗逐漸衰落,倒是忽視了玄奘本人的理想。
道教在與佛教的辯論中輸得一敗塗地后,儒家本來是不管這兩個小蝦米之間的事,但佛教在西方是宗教治國,現在也想插手朝堂。
王雲道:「殿下這句話,我就聽不懂了。」
佛教徒說和解可以,老子能當佛,但老子是佛祖的弟子。
雖然現在才發展到第一階段,但玄奘不是外來的和尚,是本土的和尚,他心裏太清楚儒家代表皇權,代表整個東方世俗文化,代表披著儒家皮說斷絕了其實一直都存在的諸子百家。
宗教也是哲學。
玄奘很認真地道:「殿下有慧根,有毅力,甚至天生慧眼,能勘破虛妄,指點迷霧。殿下若修佛,即使不出家,也一定能回歸果位。」
一個冷知識,從南北朝到元朝,朝廷主持了好幾次佛道辯論,都是佛教大獲全勝。
「哈?!」
後世網路文學中常用的「老子化胡」典故,就是西晉道教徒王浮與僧人帛遠屢辯屢輸,寫出《老子化胡經》,宣稱老子要是佛,想要和佛教徒和解。
「唯識宗」的種子已經在他心中發芽。
李玄霸笑道:「我還擔心魏玄成會不會一激動,喊破你的身份。」
還有一個冷知識,道教和道家是兩回事。道教把黃老尊為祖師爺,這和李唐把老子尊為祖宗是一個意思。
影響力最大的禪宗和信徒人數最多的凈土宗連「捐贈」都不倡導,不需要信徒付出什麼實質上的代價,只要信徒自己好好修心,就能成佛。
「啊?你弟弟身體那麼弱,你居然還揍他?!說說就行了,你怎麼能動手?!」
或許玄奘甚至以為,自己這番行為背後也有二哥的命令,目的是整頓宗教秩序吧。
於是佛教經過東晉南北朝、中唐至北宋兩次儒佛大辯論,以及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三武滅佛」,在宋元之際徹底王化,變成了只知道吃齋念佛的慈祥僧尼。
李玄霸笑道:「我不是問你對玄奘的看法。他是開門立派的大宗師,自然很令人佩服。」
出家人也不是不重口腹之慾, 歷史中許多和尚都是美食家。玄奘對飲食不挑剔,但吃到美食也會心情舒暢。
皇帝:「嗯?」
李大德,就是你(指)!
李玄霸和玄奘說起佛道之爭時,玄奘眼中滿是輕蔑,一副道教m•hetubook•com.com徒是手下敗將的神氣勁,看得李玄霸內心憋笑。
李玄霸道:「他們沒有做,就說明他們不如你。放心,不還有我嗎?我提前幫你寫好提綱。這幾日,你就要多勞累了。」
玄奘自學佛后就有去佛興之地的願望。獨自一人上路實在是太危險, 還能被官府逮捕。如果能得到權貴支持, 他的西行之路會順利許多。
檯子我已經搭建好了,二哥你就看我和父親上台表演吧!
王雲無奈道:「之前殿下說瞞著玄成,是因為知道的人越多,我就越有暴露身份的危險。但後來二郎君已經登基,提前告知玄成大致也無事吧?」
李玄霸繼續看著王雲,沒有說話。
李玄霸坐等。
李玄霸安排好幫手之後,才讓顏真去尋其他佛道儒的辯論手。
於是儒家弟子擼起袖子下場,佛教信心十足參与辯論。
而且要宣揚他心中的佛法,也需要權貴支持。
道教在南北朝之前的典籍不是教人怎麼造反(劃掉)匡扶社稷,就是如何煉丹。很會辯論的那個是諸子百家中的道家。被佛教揍了之後,道教才重視邏輯辯論,典籍修補。
王雲終於被李玄霸逗出笑容:「這個殿下放心,我不會。」
李玄霸把空茶杯放回桌上,招手讓王雲陪他在院子里走一會兒:「你的想法呢?」
李玄霸:「??」
李玄霸看著這個鋒芒畢露的和尚,笑著道:「那認為,我想要怎樣的修佛?」
「你怎麼能如此縱容他?!」
玄奘離開后,李玄霸起身端起茶水,將溫熱的茶葉渣倒入旁邊的小樹下:「你聽懂我們的討論了嗎?」
佛教徒借力打力,順著《老子化胡經》承認老子在佛教的神位,說老子是奉佛祖之意轉生東方傳教,反倒藉著道教送的這股東風在道教自留屈站穩腳跟。《弘明集》中有詳細描述。
所以玄奘去世,唯識宗只傳了幾代就衰落,只留下少數天資聰慧的弟子延續道統。
玄奘現在沒有名氣。
「儒家聖學無所不包,如果佛學能老實接受聖學引導,聖學連法家都能容納,還容不下佛學?」
王雲黯然:「我真的有能力參与這場辯論嗎?」
難道玄奘躲了這麼久突然不躲了,除了想找個權貴給他蓋章出國旅遊之外,還存了勸說自己修佛的心思?
他心中存著對權貴的敬畏,不會糾纏如今天底下權勢最甚的晉王殿下。而且他堅信李玄霸就是「大德」,所以有些事無須言語,以後自會明了。
皆大歡喜(雙手合十)。
玄奘差點被李玄霸逗笑,好不容易壓下嘴角:「陛下自然是賢者。只是殿下或許真的是大德。」
除此之外,玄奘還有一個與利益無關的念頭。
半晌,他嘆氣:「確實是知行合一。」
所以無所謂。
王雲笑不出來了:「玄成不會提刀要殺我吧?」
李玄霸深呼吸,平復心情。
這確實是玄奘最大的目的之一。
長孫康寧輕輕拍了拍李世民的手臂:「郎君,三郎真孝順。」
李玄霸當然不會自戀到玄奘此番直諫是針對自己。上升到整個朝堂對宗教態度的諫言,顯然是說給二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