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島嶼通
科學家們不屑一顧

華萊士那篇文章的關鍵語如下:

華萊士的銷售代理人回到英國時,聽到幾個博物學者的對話。他們認為年輕的華萊士先生,應該捨棄理論空無的冥想,回歸務實的蒐集工作。
雖然他稱之為法則(law),實則是一段敘述,一段充滿煽動性的敘述,蘊含車載斗量的激進暗示。這段敘述出現在文章的開頭,也以其做為文章的結尾。兩處都是以拉丁文書寫,因此讀者不可能忽略掉。但不管是敘述或是法則,華萊士提出的關鍵語勇敢地向https://m•hetubook•com•com所謂的量身打造說挑戰,並以如雷般的聲勢傳播演化的觀念。
再者,當時的華萊士身在馬來群島,從一個島漂泊到相距甚遠的另一個島,不但談不上什麼社會地位,甚至根本就居無定所、孑然一身。有誰知道如何與他連繫?又有誰注意過這個人?雖然華萊士在倫敦停留期間,曾經參加幾次昆蟲學會所辦的研討活動,因此,嚴格來說不算門外漢。但充其量他也只是挨到學術圈的一點邊,恐怕腳和_圖_書踏在門外的部份比在門內的還多呢!
事實上,蒐集工作對提昇生物學的水平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一個蒐集者販售他所蒐集的標本,就如華萊士為生計所做的事一樣,那麼這個人很容易就會被烙上「落魄」的標誌。
部份的科學家也注意到華萊士的論文,有兩位還把這消息跟達爾文講。其中一個是卓越的英國地質學家查爾斯.萊爾爵士,另外一個是派駐印度的英國人,與達爾文有書信往來,名叫愛德華.伯萊(Edward Blyth)。但是,這兩個人都沒有對華萊士這位作者表示讚賞。對他們而言,華萊士不過是商業蒐集者和貿易商,供應珍品市場所需的鳥類和昆蟲標本,在學術上是沒有什麼身份可言的。https://m.hetubook.com.com
因此,只有極少數的聯誼會員能瞭解華萊士的理論有其意義,並默默接受它。例如,華萊士在沙撈越投稿的www.hetubook.com•com文章刊登後兩個月,萊爾啟用一本新的筆記本,以記錄關於物種變化的一些訊息。而華萊士的名字,就寫在這本筆記本首頁的最上端。顯然萊爾認知到達爾文尚未領略的一項訊息:不管這個亞弗烈.華萊士到底是何方神聖,他已是某個大發現的前鋒。

這樣的評論除了看得出他們對華萊士施捨般的憐憫外,更重要的是透露了當時普遍的想法——認為事實的蒐集是博物學者的本務,而理論的發展則根本是他們不務正業。
雖說生物學領域在當時尚未成為專門學科www•hetubook.com•com,因此相關學會尚未以學院證件和規章來限制外界的參與,但至少已發展成半排外的聯誼會。那些聯誼會的成員,大部份是擁有繼承財產的士紳(如達爾文)和一些地方牧師。這些牧師除了星期天處理該做的事外,其他空閒的六天可以賞賞鳥,或是蒐集一些昆蟲。當聯誼會在倫敦、巴黎、愛丁堡、劍橋、柏林等處堂皇地集會時,華萊士卻遠在地球的另一端,死命對抗著瘧疾和壞疽。
每一個繼承物種的出現,係與早先存在之血緣相近物種共存於相同的空間和時間。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