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革命孤獨
革命者等於失敗者?

我觀察當年在我家裡喝酒唱歌的朋友,當他變成政府高層之後,很多的考量都不再是出自於夢想,這個時候我們大概知道該和他保持一段距離了。其實我對他有同情,我知道在權力當中,人不見得完全沒有夢想,但他的夢想必須收斂,講得好聽一點,就是「務實」,講得難聽就是沒有夢想了,也不再是詩人了,更不會再高聲歌頌聶魯達的詩。
卓王孫是四川有名的富豪,就算要改嫁女兒,也不可能讓她嫁一個窮酸小子,所以他先是搬出禮教教訓卓文君,並且警告她如果一意孤行,家產一毛都不會給她。
完成美學的詩需要孤和*圖*書獨感,可是現世的繁華難以保持孤獨感。所以我說「革命者」是現世的失敗者,因為他們沒有成功而保全了革命的孤獨。
今天在我這樣的年齡,回想大學裡詩社的朋友,畢業之後,此去艱難,每個人走到不同的路上去;有的人從政做官,也有人繼續在南部村落裡教書,相信他當年相信的夢想。有時候我會想,也許有一天我也要寫《史記》,那麼我的美學偶像會是誰?
卓文君所進行的革命,恐怕是比項羽、荊軻更難的。我們看到男性的革命者總會以決絕的姿態出走,情緒非常悲壯,得到許多人的認https://m.hetubook.com.com同;而女性的革命少了壯烈的氣氛,卻是加倍困難,因為綑綁在女性身上的枷鎖遠多於男性,當她要顛覆所有的禮教、道德加諸在她身上的束縛時,是一場偉大卻不容易被理解的革命。
所以,我覺得司馬遷真了不起,他為這個文化找到許多出口。今日我們還在議論一個女人的貞潔,表示我們都不如兩千年前的司馬遷。他沒有用道德議論卓文君,他用真正自我的出走去歌頌這個敢做敢當的女子,至於「敢做敢當」是對或錯,是她個人的事情,與他人無關。很多人說司馬相如最後還不是變了心,而www•hetubook•com.com嘲諷卓文君「既知今日,何必當初」,可是我認為卓文君對她自己的選擇清清楚楚,這就是一個革命者,而革命者不管承擔的是政治的壓力、道德的壓力,都無怨無悔。
我們提到革命的孤獨都會聯想到政治,但真正困難的革命往往是道德的革命、禮教的革命。我將卓文君視為一個革命者,就是因為她聽到父親的威脅後,當場與父親決裂,和司馬相如私奔。最厲害的是私奔也不跑遠,就在爸爸家門口當鑪賣酒,直是把爸爸氣死了。《史記》裡還寫到:「相如身自著犢鼻禈」,「犢鼻禈」是有點像丁字褲的衣著,因為是賣酒m.hetubook.com.com的勞動階級了,穿著當然不可能太漂亮。
因此再思考「什麼是革命孤獨?」的問題時,我會把革命者視為一個懷抱夢想,而夢想在現世裡無法完成的人。夢想越是無法完成,越具備詩的美學性,如果在現世裡夢想就能實現,那麼革命就會變成體制、變成其他的改革,而不再是革命。
一個社會裡,當人性的面向是豐富的時候,不會以現世的輸贏作為偶像選取的依據。就像《史記》裡,動人的都是現世裡的失敗者,項羽失敗了,屈原失敗了,荊軻失敗了,可是他們的失敗驚天動地。
那麼,為什麼革命者都是失敗者?為什麼不把「革命者」https://www•hetubook.com.com這個角色給成功的人?因為成功的人走向現世和權力,在現世和權力中,他無法再保有夢想。
《史記》裡還有另一種革命的孤獨,迥異於政治革命者,我要說的是卓文君。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新寡的女子遇到心儀的人,在社會道德體制的規範下,她是否有條件或被允許再談一次戀愛?這在今天都還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但是在司馬遷的《史記》裡,司馬相如看到新寡的卓文君,沒有想到要遵守什麼體制禮教,只覺得她真是美,就寫了〈鳳求凰〉去歌頌她。霎時,卓文君被打動了,發現她還可以再去追求生命裡最值得追求的愛,但也因此,她必須對抗她的父親卓王孫。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