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上一頁下一頁
-
- 自序
- 卷一 情慾孤獨
- 台灣是愈來愈孤獨的社會
- 人害怕孤獨
- 「我」從哪裡來?
- 不允許孤獨
- 對抗群體文化
- 破碎的孤獨感
- 尋找情慾孤獨的宣洩口
- 竹林七賢裡的孤獨
- 特立獨行等於大逆不道
- 文化對情慾的壓抑
- 無法仰天長嘯
- 活出孤獨感
- 生命本質的孤獨
- 孤獨與倫理規範
- 對生命的懷疑
- 生命的意義
- 拋開結局的束縛
-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
- 閱讀《金瓶梅》瞭解情慾孤獨
- 從小說談孤獨
- 意識到身體的存在
- 孤獨並非寂寞
- 卷二 語言孤獨
- 天馬行空的世界
- 每個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在聽
- 謹言慎行的民族
- 忽視語言的儒家
- 語言的局限性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六祖惠能顛覆語言
- 何謂語言孤獨?
- 藉著語言打破孤獨感
- 倚賴變成障礙
- 玩起語言遊戲
- 聲音表情都是假的
- 感覺的轉換
- 語言與情緒的關係
- 溝通的開端
- 卷三 革命孤獨
- 巴黎學運的衝擊
- 巨大的心靈震撼
- 革命是一種青春儀式
- 托爾斯泰與克魯泡特金
- 贏了政權卻輸了詩與美
- 革命者等於失敗者?
- 自己無法控制的狀態
- 活出自我的秋瑾
- 生命最後的荒涼
- 一旦革命成功,便不可能再是詩
- 夢醒時分
- 革命者的自覺
- 佛學與革命的糾結
- 如果還有文學……
- 難道學運到此為止?
- 卷四 暴力孤獨
- 潛藏的暴力本性
- 人類內在的黑暗
- 暴力轉化成美學
- 滿足暴力的慾望
- 合法與非法的暴力
- 對人性的顛覆
- 潛意識裡的暴力美學
- 暴力不是單純的動作
- 文明社會裡的暴力
- 強勢與弱勢文化
- 婦人明月的手指
- 黑色幽默對比
- 人類的荒謬
- 冷肅的黑色笑話
- 易地而處的暴力觀
- 六種暴力互相聯繫
- 卷五 思維孤獨
- 不可思、不可議
- 被簡化的思維過程
- 處於生命荒謬的情境中
- 思維的可能性
- 困境讓人生存
- 疤痕是受傷的標誌,很多原始社會以疤痕為美
- 與飆車的青少年對話,聽他們談速度,談死亡
- 結論讓思維失去意義
- 思維孤獨的來源
- 哲學的起點是懷疑
- 最大的孤獨
- 把自己的聲音變成唯一的聲音
- 新符號是思維的起點
- 放下成見才能進行思辨
- 孤獨是思考的開始
- 無法形成思維的台灣
- 無人理解的孤獨
- 孤獨圓滿,思維得以發展
- 卷六 倫理孤獨
- 道德是預設的範圍
- 必須度過的難關
- 活出自己
- 倫理的分類像公式
- 另一種形式的監控
- 倫理是保護還是牢籠?
- 心理上的失蹤
-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