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直到目前為止,政治人物的選舉,不但不能喚醒思維,還使所有的思維崩潰。
解嚴這麼久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還是只在於他是哪一個政黨或誰應該下台、誰應該道歉。不只是政治人物,包括媒體,媒體常常暴力到不讓人去思考事件過程,就直接下了一個結論。是不是真如我哲學系同學突然講出的那一句荒謬的話:「台灣沒有哲學」,或者,台灣思維的可和-圖-書能沒有完全絕望,只是等待機會被啟發?
熱到頭腦不能思考是島嶼的宿命嗎?
同樣地,我也一直期待一個政治哲學家,期待他能喚醒民眾。孫中山臨終前,諄諄告誡說要「喚起民眾」,因為他受西方啟蒙訓練,他是一個哲學家,不是政客。他不是要告訴民眾對不對、好不好,他要喚醒民眾的思維,他知道若是民眾無法思考,社會的繁榮強大https://www•hetubook•com•com都是假的,都將毀於一旦。
與溫度、氣候有關嗎?在研究藝術史時,的確會發現追求陽光的畫派,如印象派,很多畫作都是感官的描繪,他追求的是一種「感覺」;可是在寒冷的北國,比如法蘭德斯畫派,就是非常冷靜理性的觀看,用眼睛分解、分析所有的物件,把物體化成一個非常精準的形式。
但在儒家的文化中,不管是hetubook•com.com孔子還是孟子,都把荒謬情境的思維過程省略了。他們覺得:「我負責思考,思考出最後的結論後,告訴你,你照做就好。」孔子有七十二個弟子,這七十二個弟子應該就是最遵守他戒命的人。可是他們是最好的學生嗎?不一定。我常常會覺得,當我站在講台上,碰到一個對抗的聲音、對立的聲音、懷疑的聲音時,我會很珍惜這個聲音。因為這個聲音非常不容易,m.hetubook.com.com
他同時在幫助我,使這個帶著權威和暴力、站在講台上的角色,多一點彈性,不是單向指令的下達。
或許我們思維的模式真會受天氣的影響。似乎在寒冷的時候,人的頭腦會特別清楚,而熱的時候就變得混沌了。我七、八月時通常不會待在台灣,這個季節的台灣不太能工作;那種熱,混合著皮膚上的汗,空氣裡的濕度,而陽光又那麼刺眼……我就會覺得頭腦裡的東西開始變https://www.hetubook.com.com得不清晰了。
北歐人如哲學家齊克果,就是隨時保持一種高度的冷靜,不會隨意表現出激動之情。在南方的義大利,一個男人可能看一個女人一兩眼,就開始唱起詠嘆調了(我們知道歌劇的詠嘆調就是陶醉的)。我認識一個法國的女孩子,她對我說:「北歐人談戀愛,不會表現得很熱情,卻能天長地久。聽義大利人唱美麗的詠嘆調,很浪漫,但是第二天就找不到人,找到了,他也可能忘了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