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思維孤獨
與飆車的青少年對話,聽他們談速度,談死亡

如果孩子只是坐在媽媽的車上,被告知:「你不要學他們。」這個小孩不會有思維。如果他走出車子,和飆車的孩子對話,思維就產生了。我的意思是說飆車的孩子應該有機會受更好的教養和教育,而這個坐在車裡的孩子也應該要有一點飆車的生命力。因為它變成兩極了,和_圖_書在兩極狀態之間,愈向中間靠近,思維愈有可能發生。
學生後來整理出一個很有趣的比較。參與飆車的人與這些大學生的出生背景不同,多數都沒有讀到大學,大概都是國中放牛班的孩子。人在某個方面被放棄之後,會另外找方法證明自己。大https://m•hetubook•com.com學生會讀書、會考試,飆車少年他們則是國中畢業之後就做黑手,在大學生跟父母要錢繳學費的時候,他們已經自己養活自己,並用存了幾個月的薪水,買了摩托車,作為證明自己價值的所有物。
有一陣子台灣飆車文化盛行(所謂盛行是指媒www.hetubook.com.com體報導特別多,媒體報導少不代表不存在),台北市大度路在八〇年代是飆車族的聖地,每天晚上排多少警力站崗都沒有用。有一次,我把淡江建築系的課停掉,對學生說:「我們一起去做個調查。」學生聽到不用上課都很開心,跟著我到了大度路,我對他們說:「你和_圖_書們跟他們的年齡相仿,請你們每個人採訪一個參加飆車的人作為作業,問問他們為什麼要在這樣一個空間飆車,速度感的追求對他們有什麼意義?」
這份作業對當時的學生而言很重要,藉由採訪對談,使他們對此一社會現象有所思索,而不是立刻下判斷說:「你看,他們都是些壞孩子。」我相信m.hetubook.com•com很多父母會這麼說,但這個說法對於整個事件沒有發生檢討性的作用。
當他騎著自己買來的摩托車,加快油門時,享受的是一種做自己主人的快樂。他們根本不在乎死亡這件事情,過程中也真的會發生一些很危險的意外,我們對他們說:「很危險!」他們笑一笑。前面的年輕人摔死了,後面的人繼續衝上去。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