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裡,我一直說著一件事:這個社會要有一個從群眾裡走出去的孤獨者,他才會比較有思考性,因為他走出去,可以回看群眾的狀態;如果他在群眾當中,便沒辦法自覺。我自己也是一樣,當我在群眾中,我根本沒有辦法思考。所以孤獨是思考的開始,可是我們為什麼不讓自己孤獨?就像大陸朋友所說,「不和_圖_書
要做前面幾個,也不要做後面幾個」。在群眾裡面,我們會很安全;跟大多數人一樣,就不會被發現。
莊子長期以來保持一個高度,是一個獨立思考的人,他幾乎從未成為文化的主流,大概只有在魏晉時候昌盛一點,其重要性亦不如儒家。可是他追求個人的解放、追求個人的自由、追求個人在hetubook.com.com孤獨裡的自我覺醒,都是非常重要的思維。
這則寓言所闡述的,正是一個真正好的哲學家,應具備的縝密思維,也教給其民族了不起的人性之傳承與發揚。
但今天,我們看不到像莊子一樣的孤獨思考者,也看不到他在另一則寓言裡說的「大而無用」的人。我們都好希望自己是個有用的人hetubook•com•com,如果比喻成樹,就是希望自己能被拿去蓋房子、造船,莊子卻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他提醒我們說,你可不可以扮演無用的部分百分之零點一?先回來做自己,然後你對社會的「有用」才有意義。如果你自己都不是自己了,只是被社會機器利用,沒有思考能力的角色,對社會的貢獻只是「小用」。和-圖-書
大凡思考者都是孤獨的,非常非常非常孤獨。例如莊子,他孤獨地與天地精神往來,不與人來往。他從人群裡面出走,再回看人間的現象,所以他會思考:爬在爛泥裡的烏龜比較快樂,還是被宰殺後供奉在黃金盒子裡的烏龜快樂?(是走出人群的人快樂,還是努力追求名利做官的人快樂?)他在思考,也在悲憫著這些汲汲營營的https://m.hetubook.com.com人。
莊子其實講得很清楚,他願意做在爛泥巴裡爬來爬去活活潑潑的烏龜,因為那是他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用黃金裝起來供奉在皇宮。別人覺得那意謂高貴,卻與他無關,被供奉表示已經沒有生命,已經不是活著的了。莊子寧願活著,以他自己的狀態活著,即使別人覺得活著很窮困、很卑微,在爛泥巴裡爬來爬去,卻是他真實活著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