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不總是那麼美好,
倫理缺憾的那個部分,
以及在倫理之中孤獨的人,
我們要如何看待?
倫理是最困擾我的一個問題。據我觀察,也是困擾社會的一個議題。
就文字學上來解釋,倫是一種分類,一種合理的分類。我們把一個人定位在性別、年齡或者不同的族群中,開始有了倫理上的歸類,父親、母親、丈夫、妻子,都是倫理的歸類。甚至男或女,都是一種倫理的歸類。
人生下來後,就會被放進一個人際關係網絡中的適當位置,做了歸類。在人類學上,我們會有很多機會去檢查這種歸類的合理性以及不合理性,或者說它的變化性,當歸類是不合理性的時候,我們會用一個詞叫作「亂|倫」。這個詞在媒體、或者一般闡述道德的概念上常會用得到。如果做一份問卷調查:「你贊成亂|倫嗎?」大概會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說不贊成。延續上一篇提到的,在思維孤獨之中,社會上百分之零點一,或者是百分之零點零一的人的想法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他也許覺得不應該立刻說贊成或者不贊成,而是要再想想什麼是亂|倫?
道德是預設的範圍
從人類學的角度理解所謂的「倫」和「亂|倫」,其實是一直在適應不同時代對道德的看法。在血緣內婚的時代,埃及法老王娶他的妹妹為妻,或是父親娶女兒為妻,是正常的,如果娶的是一個血緣不同、其他家族的人,那才叫作和-圖-書亂|倫。
亂|倫就是將既有的人際關係分類重新調整,背叛了原來的分類原則,甚至對原來的分類原則產生懷疑,因而提出新的分類方式。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古埃及文明距今約有四千多年,其中長達一千多年和-圖-書之久的時間,法老王的皇室採分類通婚,在人類學上稱為「血緣內婚」,也就是為了確保皇室血緣的純粹,皇室貴族不可以和其他家族的人通婚。
直到有一天,古埃及人發現血緣內婚所生下來的孩子,發生很多基因上和-圖-書的問題,智力也會比一般人差,於是演變為「血緣外婚」,也就是同一個家族內不可以通婚。
道德對人類的行為,預設了一個範圍,範圍內屬於倫理,範圍外的就是亂|倫。而在轉換的過程中,所有的倫理分類都要重新調整。我https://www.hetubook.com.com相信,人類今天也在面對一個巨大倫理重新調整的時代。舉例而言,過去的君臣倫理已經被顛覆了,但是在轉換的過程,我們還是存在一種意識形態:要忠於領袖人物。這個倫理在我父親那一輩身上很明顯,在我看來則是「愚忠」和-圖-書,可是我無法和父親討論這件事,一提到他就會翻臉,忠君愛國的倫理就是他的中心思想,不能夠背叛。在古代,君臣倫理更是第一倫理,「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不論合理不合理。如果從君臣倫理的角度來看,我們都亂|倫了,我們都背叛了君臣之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