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統的毛病不時在中國人身上發作,有一次某位出版界的老前輩向我訴苦說:「你們教授脾氣真怪,我和某教授約好下午三點鐘去看他,當我三點四十分到他家,他居然責備我遲到而大發脾氣!」我說:「你是遲到了呀!」這位出版人理直氣壯地反問我道:「三點四十分不仍是三點鐘之內嗎?」我才明白是籠統不精確的通病在作祟,至今下午六時入席的婚宴,能在六時五十分開席,就算很準時啦!
中國人大概天生喜歡籠統,不愛講究精確,你常聽到某人一開始上班,就開口閉口和-圖-書「為國家服務」;遇有困境,受了委屈,就堂而皇之「相忍為國」;愛惜身體,多多休息,就彼此安慰「為國珍重」,一經細想,都是不著邊際的籠統話。
其實中國的先祖未嘗不講求精細,《列子》中描寫紀昌去跟飛衛學習射箭,錢衛就說神射手的祕訣就在「視小如大,視微如著」,於是紀昌就用一根氂毛懸蝨子在窗口做箭靶,漸漸地愈看目標愈放愈大,看了三年,蝨子大得像車輪,然後一箭貫穿蝨之心,而懸毛不斷,才全學會了射箭的要領。這
和圖書「視小如大,視微如著」的祕訣不就是麥當勞叔叔視線屑如纜繩的道理嗎?追求十分精細,一點不容輕忽,精細一節,才能事事精細;輕忽一點,必然事事輕忽,想想麥當勞的那句創業成功的話,說不定正是救中國人粗枝大葉、含糊籠統毛病的良藥呢!
記得有人問麥當勞的創業者:「速食經營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他回答道:「我告訴每位服務生,當你見到店內任何一處有一丁點兒抹布絲屑,就要看做粗如一條纜繩!」
你讀中國的古典文藝小說,美女個個是沉m.hetubook.com•com魚落雁,驚為天人,很少細寫明眸皓齒,究竟美在哪裏?讀書人則個個精通詩詞歌賦,乃至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不知他究竟專長哪一門?如果出來條漢子,那準是十八般武藝,件件精通,一筆帶過,也說不準專精的是哪一般?文才武藝,都喜歡一筆糊塗賬,讀者也不起懷疑,不求甚解。
這種誇大慎重的想法,有點像苛責,但卻與麥當勞嚴格要求品質齊一、衛生第一,連燒烤的火候材料及口感都絲毫不差,其求精求細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相對於此,亦正反映出中國人和*圖*書根深柢固的大毛病:大而化之,籠統不精確。
籠統言之,無法舉證,一開始是起於輕忽馬虎,終至流於武斷偏見。不要小看這種武斷偏見,它往往就是獨裁專制的出發點。因為一開口「某派如何如何」,和一開口「某省人如何如何」是同樣的邏輯推理法,就像一開口「女人如何如何」「男人如何如何」,勢必引來舌戰一場不可。而希特勒不就以「猶太人如何如何」,不細究種族平等,就對猶太人大開殺戒嗎?韓愈不就以「佛教如何如何」,不細究教義哲理,就對佛骨舍利,大談焚其廬、火其書嗎?所和-圖-書以籠統武斷,是反研究、反實驗、反進步的落伍觀念。
籠統不精確,是現代化科學化的大敵,但在中國仍隨處皆是。譬如前陣子省議會的副議長落選人公然說:「某黨提名的候選人沒有不買票的!」斯言一出,像批到驪龍的逆鱗,議會全體鬨然大鬧,有人指責他「一竿子打翻整條船」,有人指責他「以偏概全」,有人認為既然如此承認,自己必買票,應送紀律委員會,有人請求檢察官主動偵查……我靜觀這位「直話直說」的冒失先生,只是犯了籠統不精確的老毛病,其實只是國民常見的通病罷了,何必獨怪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