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祥光明雲」,吉祥是請安、祝福之詞,古德說這是義利之詞,義是應該,我們應該得到的,都能圓滿得到,這是吉祥。不應該得到而得到,就是災禍,那是不義。不義之財,在佛法裡是犯盜戒,罪過很重。這一句就很明顯的說,這是義利之德。在佛法裡面,大菩提、大涅槃,以及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是我們應該要得到的,如諸佛果地智慧功德無二無別。見了性,自性裡面智慧、福報才能現前,那是稱性的福報,像泉水往外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未見性之前,生生世世的福報是修得的,用得盡。譬如我們家有金礦,生生世世用不盡,可是現在金礦被土石掩埋,沒有開採,我們身無分文,要去打工賺一點錢過生活,雖有億萬家財卻得不到受用。我們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功德、財寶,就像金礦沒有開採一樣,所以現在很苦。真正覺悟的人,只想今天一天的受用,絕不會想明天,想明天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今天生活所需有多餘的,布施給別人,有福與一切眾生共享。明天怎麼辦?明天會有更多財富。何以會有更多?種福,福報永遠增長,不會消失。我們看到世間有錢的人拼命積蓄財富,不肯做社會福利事業,不肯幫助貧苦的人,過不了幾年出紕漏,家破人亡,財產都失去。
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
四禪有九層天。《大智度論》云,色|界天人修禪定、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才能以其定功生到四禪天。四禪諸天也是以定功淺深、修福多寡而產生的差別相。「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這是第四禪一般的天,稱為福天,福報最大,三災達不到;火可以燒到初禪,水可以淹到二禪,風可以吹毀三禪,第四禪沒有水火風這三種災難。大三災是水火風,小三災是刀兵劫、瘟疫、饑饉。「無想天」是外道天,修定,定中無想,念頭都沒有,一念不生,有定沒有慧,修成功就生到此地。禪定是定裡有慧,一念不生,但是樣樣清楚明瞭。單修定的人容易昏沈,容易修成無想定;單修慧的人不能得定,心是飄浮的,妄想很多。禪是定慧均等,定慧等持。「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這是五不還天(不會再到欲界來),亦稱淨居天,為小乘三果聖人所居處。第四禪是凡聖同居土,凡夫天有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他們見不到淨居天人。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有三處:我們現前居住的地球、欲界兜率天、第四禪天。淨居天,利根的人在此修行,斷盡三界八十一品思惑,直接證阿羅漢果,根性稍鈍的人要通過四空天才能出離三界。
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
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
聖女又問:我的母親剛死不久,不知現在她的魂神(俗稱靈魂)在哪一道?
鬼王言畢。合掌而退。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
「佛」,是主成就,這個法會的主講人,本師釋迦牟尼佛。
這十句義理很深,以大圓滿開端,以大讚歎結束,圓滿到極處。慈悲是我們發心所依靠的,智慧是我們修行所依,般若破一切迷惑顛倒,三昧除一切障礙,吉祥是義利之德,福德是助道之德,功德是滅惡生善,三寶是真實的皈依處,這是性德圓滿的大綱,最後以讚歎做總結。
佛說:參與法會的大眾,都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者,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統統都來了。已經得度、已經成就的是十方諸佛,當度、當成就的是一切菩薩,未度、未成就的與地藏菩薩已經有深厚的緣分。我們屬於未度、未成就,如何能躋身到已度、已成就之列?要靠自己努力。若真肯幹,依教修行,當生即能成就。
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爾時」,佛升忉利天宮為母說法之時。釋迦佛講《地藏經》,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皆來聽經,即使《華嚴經》、《無量壽經》也沒有如此殊勝的場面,無比的希有!通常講「一佛出世,千佛擁護」,諸佛化現為聲聞、緣覺、菩薩來幫助佛弘化,此地諸佛是以佛身來參加法會。「大菩薩摩訶薩」隨從諸佛而來,數量更多,「皆來集會」。世尊一生弘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沒有一會如此殊勝。參加集會的人,他們為什麼來?沒有一尊佛不報母恩,今天釋迦佛講地藏法門,說孝親尊師之法,一切諸佛一定要來參加,當影響眾。忉利天主是功德主,請佛到忉利天講《地藏經》,福報可修大了。所有一切諸佛都到齊,一尊不漏,來提倡孝道,這是無比希有的因緣。
一定要發大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特別是一切受苦眾生,受苦眾生指六道,特別指三途。三途眾生在哪裡?就在我們周邊,甚至包括自己,貪心墮餓鬼道,瞋恚墮地獄道,愚痴墮畜生道。地藏菩薩有能力化身到三惡道度脫眾生,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要度還沒進入三惡道,但是造三惡道業因的這些眾生。要知道這些人是苦難眾生,不要認為這些人當中現在可能有大富大貴的,佛眼看到他是惡道眾生。我們怎樣度他?首先自己要捨棄貪瞋痴,過清淨自在的日子,讓他從我們的生活行為中反省覺悟。
佛法修行的綱領著重在修觀,天台家講三止三觀,淨宗念佛法門也沒有離開修觀的原則。觀是觀念,修觀就是把我們過去種種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宗門常講,修學有三個層次。一、「觀照」,常常提醒一個覺悟的觀念。觀照功夫得力,在淨宗就是功夫成片,決定得生淨土。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警覺性很高,念頭一起,立刻轉成阿彌陀佛,這就是觀照的功夫。二、「照住」,觀照功夫深了,妄想、念頭不起,能控制得住,這是照住,禪定現前,在淨宗是事一心不亂。三、「照見」,這是最上乘的功夫,由定開慧就照見,在淨宗是理一心不亂。《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見到宇宙之間一切法的真相是「無所有,不可得」。《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華嚴經》說「剎那際」,剎那際就是不生不滅,一切法不生不滅,生滅同時。《楞嚴經》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是剎那際。無所有、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以為有所有、有所得,這是妄想。十法界眾生沒有離開妄想,可見妄想這一關很難突破,突破妄想就脫離十法界而入一真法界。功德與福德都必須修,福德著重在事相上,功德著重在心地上。
這個話不容易說出來,若不是諸佛如來親口宣說,菩薩也說不出來;不入這個境界,怎麼說得出來!這段經文,我們可以看作釋迦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的總綱領,佛出現在世間就為這個。「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世界(娑婆世界)的教主,是佛教的本師(根本的老師)。釋迦,翻作「能仁」,仁慈,對一切眾生大慈大悲;牟尼,翻作「寂默」,心地清淨。佛的名號,代表他在這個時代教學的宗旨;娑婆世界的人缺少慈悲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心是散亂的,佛教化眾生以慈悲、清淨為宗旨。
無毒鬼王聽了之後,很恭敬的向婆羅門女報告:請妳回去,不必憂念。
這段經文是世尊說出地藏菩薩往昔度化眾生的因緣事蹟。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的草木、叢林、稻麻、竹子、蘆葦、山石、微塵,每一物作一數,算作一恆河;一恆河的沙,一粒沙再作一個世界,每一個世界再把它磨成微塵,每一塵算作一劫,再把這一劫之內所積的微塵,每一粒微塵再算作一劫,這個時間之長不可思議。地藏菩薩證得十地菩薩以來,時間千倍於上面的比喻。十地之前,聲聞、辟支佛地都不算,如果要算,時間就更長,無法用言語文字形容!這是講地藏菩薩度生久遠,故能成就今日來會之眾多。
二、「皈依法」,法是自性正,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自性覺是根本智,自性正是後得智、權智。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然後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付諸實踐,就契入佛的境界。入佛境界,就超越十法界。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與法身大士無二無別,我們並沒有證得法身,可是與法身大士真的是唯妙唯肖,這就是《華嚴經》講的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念佛往生,決定生實報莊嚴土。四土三輩九品,我們統統有分。善導大師之前的古大德常說,上四品(上三品與中上品)都是菩薩往生的,凡夫沒分。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說「九品往生,在遇緣不同」。我們是凡夫,遇到的緣殊勝就能上品上生。今天解決現前的社會問題,解決眾生無量無邊人為的災難、自然的災害,要從心理做一個重大轉變,就是一定要愛世人,把愛護自己的心擴大,愛護一切眾生,所有一切災難就消除。迷惑顛倒之人只知道自己沒有別人,甚至做損人利己之事;真正明白人知道損人決定不利己,損人是損己,利人才是真正利自己。佛法,首先把我們的心量拓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才真正「皈依正」。自性本具的正知正見,為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一切生活的依據。
「乃至」是省略之詞,這是講無色|界四空天。無色|界天就是一般人講的靈界,只有神識而無色身。色|界天人將五欲六塵捨棄,但是還有身體、居住的環境。到了四空天,連身體也捨了。四空天依然是六道的範圍。四空天,第一是「空處天」,色離開之後就進入無邊虛空處,與無色相應,是故稱虛空定。第二是「識處天」,空與色乃相對顯現,所以虛空不是真實的,捨棄空還有識存在,這是從所緣之處建立名稱。其實捨空是不著空,不再執著空相,心中無空與色對立之念,但此時尚有識在,所以稱識處。第三是「無所有處天」,識是分別,把分別也捨掉,就入無所有處天;定功達到這個境界,一切內外境界都放下、捨棄,所以是無所有。第四是「非想非非想處天」,識處是「想」,無所有處是「非想」。它連識也不緣,稱為「非想」;不起作用之處也不緣,稱為「非非想」。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三界裡最高的境界。往往一些學人到此境界,以為是如來果地上的大涅槃,他不知道這是非想非非想處天,以為入這個境界就永遠不生不滅。非想非非想處天天人的定功甚深,壽命八萬大劫(世界成住壞空循環一次為一個大劫,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八萬大劫到了,依然要墮落!《楞嚴經》說,四空天人墮落下來,一般是墮阿鼻地獄。從最高跌到最低,為什麼?謗佛、謗法、謗僧;他誤認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境界就是大涅槃,八萬大劫壽命終了時,懷疑佛法,毀謗佛法。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
我們要記住「知恩報恩」,報父母之恩、老師之恩,報佛恩、眾生恩。世間人何以不知道報恩?因為他不知恩,「知」都不知道,怎會有報恩的念頭!能有報恩的心就是孝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就是報恩。不斷惡修善,不改過自新,就對不起父母、師長,就是不孝不敬。出家人若是不能作師作範,這是不孝,這是大不敬。作師,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做社會大眾的表率。一定要覺悟,自己度自己,改毛病、改習氣、改心理,讀誦大乘,依教奉行,如此才能成就。若不能克服自己的障難、毛病習氣,繼續因循苟且,此生充其量只能與阿彌陀佛、釋迦佛、地藏菩薩結個善緣,不能成就。佛法確實是知難行易,釋迦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知難;行,一念之間。一個念頭轉過來就超凡入聖,轉不過來是解得不夠透徹。
這是講地藏菩薩往昔的因緣。「文殊師利」,在佛經中,凡是佛稱當機者的名字,意味著下面有非常重要的開示,提醒大眾注意。地藏菩薩於不可說不可說劫之前(這個時間太長,說不盡),「身為大長者子」,從前他的身分是尊敬的大長者。「子」是我們中國古人對人一種尊稱,例如孔子、老子。那時世間有一尊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師子奮迅是比喻,獅子是獸中之王;具足萬行,是說菩薩修行功德圓滿,證得無上的佛果。
「大智慧光明雲」,大智慧是我們修行所依據的。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沒有智慧就不能成就。智慧決定不是記問之學。聽得多、讀得多、記得多,沒有會歸自性,全是世智辯聰。世智辯聰是八難之一,何以遭難?落入所知障,障礙明心見性,障礙得定、開慧。智慧由定而發,禪定從戒而來。戒、定、慧,名為三無漏學。禪定是清淨心,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是真正修禪定。真正的修行,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用功夫。用念佛的功夫,念頭才動,即提起佛號,將念頭轉成「阿彌陀佛」,這裡面戒定慧三學同時具足。能轉就是守法,就是持戒。見到外面境界,順心的起了貪愛。貪心才動,用「阿彌陀佛」轉過來,就是持戒。見到不如意的環境,心裡不高興,也用「阿彌陀佛」轉過來。能轉得過來,依照佛的教導去做,這是持戒;轉過來之後,對於一切境界不再理會,回過頭來念佛,和-圖-書這是修定;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慧就在其中。淨宗修學之殊勝,是戒定慧三學一念完成,圓滿具足。然後處事待人接物,善意自然就生出來。修行功夫淺深都流露在面孔、音聲、一舉一動之中;愚痴人看不出來,會被你騙,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瞞不過的,一接觸就知道。
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悉來集會。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
這是閻浮提(就是我們這個地球)剛死不久的造作罪業的眾生。人死後尚未到其他道去投胎,此時是中陰身(俗稱靈魂)。中陰身每七天有一個生死,佛門講「作七」就是根據這個而來,每隔七天,家人要為他誦經培福超度,減少亡者的痛苦。經過四十九天後,若無後人為他做超度佛事、為他誦經與修諸功德(例如:供佛供僧、請法師講經、流通講經的DVD、印經、印佛像等)迴向,「生時又無善因」,在世時沒做過什麼好事,「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本業是能感,地獄是所感。自然,沒有任何人逼迫他。由此可知,地獄不是人設計的,也不是閻羅王設計的,自自然然業力現前,才有這個現象。
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
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
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
「大讚歎光明雲」。誰讚歎?諸佛如來讚歎,讚歎我們的成就,讚歎我們真的回頭。生佛不二,所以諸佛如來禮敬眾生。而眾生瞧不起佛菩薩,沒看在眼裡,毀謗佛菩薩、不相信佛菩薩,但佛菩薩絕不因此而遠離,還是永遠關懷愛護眾生。佛沒有離開眾生,而是眾生背離佛菩薩!我們今天學佛,要學佛菩薩的用心與行持,不能學眾生,學眾生就又要六道輪迴。無量劫來輪迴六道,苦不堪言。今天遇到希有難逢之因緣,我們要珍惜,要從此回頭,不再造輪迴業,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依教奉行,老實念佛。
這是證信序。說明「信、聞、時、主、處、眾」六種成就。
婆羅門女回答:「我的父母親都是婆羅門種姓,父親叫尸羅善現,母親叫悅帝利。」印度自古以來四姓階級很嚴,最尊貴的是婆羅門。
經文共十三品,「忉利天宮神通品」是序品。釋迦牟尼佛一生修學、成道、教學、轉法輪、度眾生,在教化眾生緣分即將終結時,示現滅度前,特別為我們示現報母親之恩。世尊出世之後,母親就過世,母親生在忉利天,所以世尊到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住了三個月,說這一部《地藏經》。忉利天宮這次法會非常殊勝,世尊為我們說出地藏菩薩過去因地中度母親的公案因緣,希望我們聽了之後能效法地藏菩薩,奠定大乘修學的基礎。請看經文:
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不」字念「否」。文殊師利菩薩是菩薩眾中智慧第一,如果智慧第一的菩薩都不知道,其他的就不必問了。「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這是講正報。他們從何方而來?「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盡虛空遍法界,這是依報,來自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佛問文殊菩薩:來了這麼多人,你知道人數有多少?
由此可知,超度的人,如果心不懇切,不能將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修行證果,被超度的人受益就很有限。婆羅門女成了菩薩,她母親是菩薩之母,而且她母親又有很大的貢獻,當然能從地獄生天。佛法講的超度是有道理的。世間造很多罪業的人,請幾位法師念經、消災、超度,超度不了!只能說有做比不做好。孝子為過世的父母、家親眷屬超度,請法師誦經超度,自己一定要參與,跟著法師一起念。誰超度?自己超度,法師只是做助緣帶著你,自己要真心懺悔,要契入境界,親人就真的得度、真的得福。如果委託幾位法師超度,自己若無其事,這沒用處,一點感應都沒有。
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世尊將這段公案因緣說出,我們要能體會世尊的用意無限深廣,教學是無盡的慈悲。我們能知,而後能行,才能談得上知恩報恩。只是含糊籠統念過,沒有用處。
她看到地獄這些現象,仗念佛三昧之力,所以沒有恐懼。
得佛感應後,感動至深,舉身撲倒而五體投地的禮拜,因為撲得太猛,手腳肢節都受傷,昏了過去,很久才甦醒過來。醒來之後立刻求佛,希望佛趕快說出她母親所生之處,她自己現在身心悲痛到極處,恐怕不久將死。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
「造惡眾生」,說的是我們自己。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正如經中所說「無不是罪」。現在天天造、念念造,不間斷的造。一口氣不來時,怎麼辦?這正是佛法說的「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有警覺心,眾生愚昧,果報沒有現前,不在乎、不相信,果報現前就後悔莫及。所以,佛教我們斷惡修善。何謂善?《觀經》說的淨業三福就是善,違背淨業三福就是惡。我們在一生之中,所作所為與善相應,福報在人天;與惡交感,果報在三途。日常功夫在哪裡做?起心動念處做,念念與佛相應,念念與道相應,道是真如自性,與性德相應,我們這一生希求往生才可以辦得到。怎麼可以再造惡?人生苦短,尤其現代這個時代,整個世界動亂災變,無常!一定要覺悟到世間一切如幻如夢,一樣都得不到。佛說世之財物為五家共有(王、賊、火、水、惡子等五家之共有物),明白了,邊都不沾,一心向道,我們才有救。佛說財色名食睡五欲是地獄五條根,你要是貪戀不捨,地獄境界就有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地藏菩薩在師子奮迅如來面前,立大誓願度脫一切罪苦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生生世世一直到今天,他還在菩薩的地位上。
「一時」是指感應道交時、師資道合時。若記載年、月、日、時,那是死的,一時是活的。昔日智者大師定中見到釋迦佛在靈鷲山講《法華經》,法華一會儼然未散。現在科學家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但沒有法子突破。若突破時間,就能回到過去,也能進入未來,換言之,過去、未來任何事情你都清楚。佛法用禪定的功夫可以突破,定力愈深,突破的面愈廣。「一時」是一心不亂之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我們現在心太雜亂,妄想分別執著太多,喪失突破時空的能力。然而,這個能力是本能,是一切眾生本具的。所以,佛教我們修禪定,淨宗法門教我們念佛,目的就在得一心,恢復本能而已。得事一心不亂,三千年前跟三千年後的事情通達明瞭;得理一心不亂,能力與諸佛如來相差無幾,盡虛空遍法界過去未來一切事物皆悉洞徹。「一時」,是說時間的真相,真實時間,《華嚴經十定品》講的剎那際,這才是真的。剎那生滅:一剎那之短時間中有生滅,謂萬法剎那生、剎那滅,輾轉相續。剎那生滅的時間太短,不是我們六根能感觸得到。我們六根,一刺|激立刻就反應,雖然說立刻,還是很長的時間。八地那樣深的定功,才能感應到剎那生滅。剎那生滅,它確實有生有滅,可是它生就滅了,幾乎生滅同時;生滅同時,時間極其短暫。這是佛在經典裡面講的「一時」,這一句完全是講真話。佛在經上講不生不滅,你懂得一時,就懂得一切法不生不滅,對於生死的恐怖就離開了;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相是生滅的,但體性是不生不滅,這才是真相。「一時」,佛說這部經的因緣成熟了。
佛沒有直接告訴她,而是教她方法,只要照這個方法去做,一定會知道母親在什麼地方。什麼方法?念佛的方法。佛說:妳供養完畢回家之後,一心稱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名號。「端坐思惟」,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思惟就是憶念。一般念佛是有口無心,所謂「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佛最重要是心裡有佛,思惟才是真的念佛,他心上真有佛。
小果聲聞、天龍八部、未來世眾生等,智慧沒有開,功夫沒有成就,聽到佛說這個話,雖然頂戴恭敬接受,但是難免懷疑而興起毀謗。地藏菩薩有這麼大的神通道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他度的,這個話我們能相信嗎?文殊菩薩相信,沒有懷疑,一般人聽了一定懷疑,所以我們要把這個道理表白清楚。「地」是心地,真心、本性,地藏菩薩表這個法,不可以死在文字句下,那你就錯了,必定會懷疑。九華山金地藏只是地藏分身之一,事實上地藏菩薩化身無量無邊。懂得真實的理與事,我們就不會懷疑,否則就會疑惑而毀謗佛法,這個罪過就重。文殊菩薩提出疑問,目的是請求世尊將地藏菩薩修因證果、廣度眾生之事詳細為大家說明。
鬼王報告完畢,恭敬而退。此時婆羅門女從定中出定(好像做了一場夢,其實她是在定中),對事情的經過清楚明白。於是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前,發大誓願。這是地藏菩薩在因地第一次發願。第一次發心學佛是長者子,見到佛的形相發心。地藏菩薩在此地教我們發願,做出榜樣,這個願就是四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在時間上沒有終止,永恆的,「應有罪苦眾生」,幫助眾生,不揀別怨親,凡是受苦受難的眾生就「廣設方便使令解脫」,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這都是廣設方便。
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
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
供佛,一定要用自己的財物,不能用別人的。她沒有財力,便把自己的家宅賣掉,廣求香花及諸供具,到佛寺修供養。這種供養是形式,形式的供養有沒有效果?要看用心,表裡相應有功德,表裡不相應沒有功德。還有人到佛菩薩面前大修供養,在佛菩薩面前許願,我要是升官發財再來還願。跟佛菩薩談條件,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這種供養不但沒有福,而且造作的罪業無量無邊。
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文殊菩薩說:佛所講的,我信得過。
佛不在世了,婆羅門女見到寺中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塑像端正莊嚴,生起敬仰之心。供佛是為母親修福,所以她的心更真誠、更懇切,誠就能感,佛就能應,感應道交。
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
文殊菩薩啟請世尊,廣說地藏菩薩在因地修何種行門,立何種大願,而能成就這樣不可思議的事。
無毒鬼王又問:妳母親姓什麼?叫什麼名字?
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燄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五濁惡世」,釋迦佛出現在這麼一個時代。濁是污染。五濁:一、「劫濁」,劫是講時間、時代,嚴重污染的時代,年頭不好。時代的污染,是由於後面四種污染。二、「見濁」,見是見解,見解錯誤,所謂身見(執著四大五蘊身心以為有我自己)、邊見(二邊相對的見解)、戒取見(修因上的成見)、見取見(果上的成見)、邪見(最嚴重的邪見是不相信因果報應、六道輪迴,不相信聖人所講的真理)。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看錯了,就是見解上的污染。三、「煩惱濁」,就是思想上的污染;貪欲、瞋恚、愚痴、傲慢、對於聖教懷疑,無量無邊的煩惱都從這五種根本煩惱生起。見解與思想的污染,合起來就是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由於心理、精神上的污染,必然導致生理與生活環境的污染。四、「眾生濁」,眾生包括動物、植物、礦物,種種的染污,就是生活環境的污染。今天地球生態失去平衡,氣候異常,災難頻繁,屬於眾生濁。五、「命濁」,命是壽命,因果並劣,壽命短促,這是生理的污染。「惡」是十惡,一切眾生,身造殺盜淫;口造妄語(不講實話、欺騙別人)、兩舌(挑撥是非)、惡口(說話粗魯)、綺語(花言巧語);意業,心存貪瞋痴。
這個時候,說最重要法門的機緣成熟,咐囑地藏菩薩度罪苦眾生的機緣成熟,釋迦佛很歡喜,就笑了,而且放光現瑞。不必言說,利根眾生見到光明,明白佛的所有教學。「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光明表智慧,無
和*圖*書量無邊的智慧一剎那際全部展現在一切大眾面前。放光是表法,光從哪裡出來?真如本性本具般若光明,以此為根據,佛為眾生說一切法。佛說一切法是從自性本具般若裡面流露出來,今天把說一切法的依據表現出來給大家看。百千萬億,細說說不盡,略舉十條。雖是略舉,任何一句都具足百千萬億光明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聽經聞法,講的人如果是以真誠恭敬心宣講,就與佛的光明感應道交,佛光注照道場,就是大光明雲照在道場的上空。聽經者生無量的歡喜心,不是講經者說得好、說得妙,而是佛慈悲的加持、光明的攝受。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看到這兩段經文,無比的希有,什麼人開法會能令一切諸佛來聽!什麼人能得到諸佛如來如此不思議的讚歎!這兩段經文不能疏忽,這是諸佛如來異口同音所宣的無上妙法。諸佛讚歎釋迦佛,就是諸佛互相讚歎。只有諸佛如來才肯到五濁惡世示現,這正是地藏菩薩的精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些苦難眾生,佛菩薩不去幫助他,誰去幫助?愈是苦難的地方,佛菩薩的悲心愈重,愈要去教導。只要眾生肯接受,佛菩薩一定來。不肯接受,佛菩薩想幫助也沒辦法。能信、能解、能學,佛菩薩一定出現在世間。
真誠的孝心,感動天地鬼神。孝養父母,要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兒女將來能出類拔萃,這是父母之志。有很多的父母邪知邪見,以為得到世間功名富貴才是出類拔萃,這是錯誤的觀念。超越六道、超凡入聖,成佛、成菩薩,才是真正出類拔萃,世間所有一切成就都不能與之相比。
你所看到的,就是佛經上講的「業海」,業海是苦海,這是身語意三業造作不善而感得的果報。地獄如是,十法界亦如是,這個現象都是自心變現。經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真心,識是妄心,真心能現,妄心能變;唯心所現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從唯識所變來看,是十法界。唯心所現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阿賴耶識,執著是末那識,分別是第六意識。如果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那就是唯心所現。如果你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一真法界就起變化,唯識所變,隨著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業力就變現出十法界。「十」表無盡,每個人妄想分別執著不一樣,每個人變現的法界也不相同,所以法界無量無邊。如果心念起貪瞋痴慢,變現的境界就是這裡講的業海。
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
「大功德光明雲」,功德與福德有差別,福德就是福報,可與大眾共享,功德無法共享,「功」是修學的功夫,「德」是收穫。「德」與得失的「得」同義,修學有功夫,必定有所得。譬如持戒有功,禪定是德,因戒得定。戒修得再好,若不能得定,就沒有功德。為何持戒不能得定?以為自己修得很好,值得驕傲,驕傲是煩惱,持戒持到煩惱現前,怎能得定!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持戒持到不見世間過就得定,持戒就變成功德。持戒若得定,持戒是功德;持戒若不能得定,持戒是福德。修定若能開智慧,定就變成功德;修定而不能開智慧,則是世間四禪八定,出不了三界。修行人很容易起增上慢,覺得別人不如自己,只要有這個念頭,功德就完全沒有了。大功德能滅罪、能滅惡、能生善。假如修學還增長惡,不能生善,那就錯了。
她禮佛供養完畢就回家,依教奉行,以真誠心一心持名,經一日一夜,不眠不休!《淨土聖賢錄》記載,宋朝瑩珂法師是破戒比丘,造作許多惡業。他曉得自己將來會墮地獄,就向同參道友請教,同參道友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關起門來念佛,不睡覺、不吃東西,連水都不喝,一口氣念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為什麼我們念佛念七天,佛都沒見到?那是不如法,念佛夾雜妄想,所以沒感應。瑩珂知道地獄很恐怖,救命要緊,沒有一個雜念,三天三夜成就,至誠懇切感動佛來應。
十方諸佛派遣侍者向釋迦佛問候,這是禮節,也是做一個榜樣,教人禮不可廢。人而無禮,在世間就沒有立足之地。如果佛法修行得非常好,貢高我慢,沒有禮節,將來的果報在鬼道做鬼王。佛法建立在孝敬的基礎上,孝親尊師才能走向佛道、走向極樂世界。此地是教禮、教敬。
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皈依光明雲。大讚歎光明雲。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婆羅門女哭泣落淚有很長一段時間,一面望著佛像,她真誠、殷切的期望,感動佛來指引她,聽到空中有聲音說:妳不要悲傷,我告訴妳妳母親所生之處。
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
這是色|界天,有十八層。「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這是初禪三天。福報享受不一樣,梵眾好比是人民,梵輔好比是大臣,大梵天好比是天王,福報就更大。色|界初禪他們雖有享受,沒有意念,心地清淨。「梵」是清淨,初禪就心地清淨,愈往上愈清淨。「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這是二禪三天。少光天天人的光比上二天天人少一點,無量光天的光就大一點。光從哪裡來?心地清淨,自然就放光。所有一切萬物皆有光。每個人光的色彩不同,大小各異,從光的大小、顏色就能看到一個人心行的善惡。心地善良慈悲,心善行善放的光是金色光明,最殊勝;其次是黃色,顏色差一點。鬼神見到修行人為什麼尊敬?他看到心地善良、慈悲行善的人,光的顏色很好。光音天,用光來表音聲,不須說話,天人之間意見溝通用放光來表示。「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這是三禪三天,心地更清淨,故稱淨天。其名稱也是以心地清淨、功行優劣而言。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文殊菩薩回答:世尊,以我的智慧神通之力,用一千劫的長時間來觀察、測量,也算不出來,與會的人數太多了。
這是欲界天,有六層。「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在佛門是護法。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也供奉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的造像是中國五代後梁的布袋和尚相,胖胖的、肚皮大大的、笑咪|咪的,背一個大布袋,示現這個相的目的是覺悟眾生。世間人心量太小,容不得人,肚皮大表示能包容。彌勒亦稱慈氏,代表慈悲。人家供養的,不分貴賤好醜,一律平等放入布袋。有人問「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表示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心裡毫無牽掛,「放下之後怎麼辦?」他提起布袋離去,表示放下之後要提起,提起什麼?上求佛法,下化眾生。我們一進寺廟,要學習彌勒菩薩放得下、提得起,要學他大慈大悲能容人容物,要學他滿面笑容,常生歡喜心,歡喜接引一切大眾。彌勒菩薩像供在天王殿,含有護法之意,護自己的慈悲心,護自己的放下、提起,護自己的常生歡喜、笑面對人。布袋和尚表現的是我們的性德,要從這個地方護起。入佛門的條件:真正放得下,心地清淨無為;真正提得起,以六度教化一切眾生。
一切法門裡,唯有念佛法門才能度苦難眾生。念佛法門所依靠的第一經是《無量壽經》。淨宗的理事、因果,若不能透徹了解,則心無主宰。有人提倡本願念佛:「不必念佛,也不必持戒吃素,只要發願往生就行」,這害死人!依照《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話講得沒錯,臨終頭腦是否清醒?若昏迷,佛菩薩來助念也不能往生。念佛同修要回過頭來,依照印光法師的教誨「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深信因果,老實念佛」,這一生才能得度。禪定就是心有主宰,不聽信謠言。持戒、念佛決定是正確的,不食眾生肉是慈悲心。佛法是「慈悲為本」,怎能捨棄根本?忘失根本豈能往生?古人說,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有口無心,喊破喉嚨也枉然!若心願行與阿彌陀佛完全相同,則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心願與佛完全相違背,念十萬聲都不相應。阿彌陀佛的心願解行在哪裡?在《無量壽經》中。其他法門要先解後行,淨土法門方便,可以先行,一面行一面求解。只有行而無解也可以,我們看到很多老太婆不懂經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往生的時候站著走、坐著走。一句阿彌陀佛念定了,這種人是老實人;一天到晚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不老實。不老實的人一定要求解。理論清楚、方法明白,佛號念得才相應。聽信謠言邪說是不老實,到最後把自己這一生往生的殊勝因緣錯過,甚為可惜!
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長者子就是地藏菩薩前身,發心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如果我們也能發這個心,學習《地藏經》就能得到真實受用。我們自己生活苦,要想到這個世間還有比我們更苦的,我們不怕苦,因為苦才能體會一切眾生的苦,幫助苦難眾生的心才真切。佛教導弟子「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尤其是出家人一定要過苦日子,時時警惕,一享受必定迷惑顛倒。出家人真正修行決定有福報,福報來了不能享,一享就糊塗;福報要給一切罪苦六道眾生去享,你是真正度苦。毘盧遮那佛建立華藏世界不是自己享受,是給十方一切剎土「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法身菩薩們有個安身立命之處,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是提供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人有個好好修行的道場,不是自己享受,這都是做出最好的形象給我們看。祖師大德建立道場亦復如是,以平等心、清淨心,提供一切大眾修學的處所。
「千福莊嚴」,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有無量相好莊嚴。三十二相是福德之相,不修福就得不到這個相好。一定要斷惡修善,善分有漏善與無漏善,修無漏善我們做不到,這個太高,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斷,從哪裡學起?有漏善學起。世間法的標準我們能做到,就是世間的善人,就是世間人的好樣子。佛的廣長舌相,是不妄語這個功德成就的。中國古時候司馬光,別號叫君實,君子誠實,他真做到,他在晚年自己反省,自己一生不妄語。他說「事無不可告人也」,一生所作沒有見不得人的事情。他也是皈依三寶,在家人的好形象。今天說老實話,我們學的什麼佛?每天讀誦大乘,天天要認真反省檢點,不在乎讀的經論多少,一句、二句一生做到,終身受用無窮。修行的大根大本就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一展開就是一切佛法,無量無邊的佛法濃縮起來就是這十一句,決定不能看輕,十一句再歸納就是「孝養父母」這一句。千經萬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法門,不出「孝親尊師」四字。三學、六和、六度、十願,種種修行方法都是孝敬的落實,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這是真的學佛。真學佛要改樣子,心改、行為改。天天讀經,甚至講經說法,心沒有改,還是世俗心、輪迴心、貪瞋痴慢心,就不是真學佛。念念利益一切眾生,不為自己!如果為自己,住大涅槃,多自在!為眾生,就要隨類化身,不辭辛勞。辛勞是世俗人的觀念,事實上佛菩薩沒有辛勞,佛菩薩無我,哪來的辛勞!我們讀這句經文感慨萬千,我們怎樣學成佛菩薩的形相?若不認真依教奉行,怎麼行!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
從這段開始至本品最後,為發起序。發起序裡面,含攝教理行果。佛說法先把果報展示出來,依這個果報生起信心,然後再解釋果報怎麼形成,再給你說因,你就很認真去聽,很想知道它,這是說法的善巧方便。一開頭展示參加大會這些人物,這是「果」,他的果德感動這麼多人來參加集會;佛在講經之前現種種光明瑞相是「理」;文殊菩薩見到這個現象生起疑惑,表「行」;文殊問,世尊解答,這是「教」。
長者子聽佛的開導就覺悟、回頭,發大願:「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永恆無限長的時間,「為是罪苦六道眾生」,一切眾生造作種種苦因,苦果現前時,後悔莫及,「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菩薩永遠示現在菩薩地,眾生不成佛,菩薩誓不成佛。
三、「皈依僧」,僧是淨。用現代話說,僧是社團、團體。佛法稱四個出家人為僧眾,四個人以上在一起生活、工作就是一個小團體。這個團體的人都能修「六和敬」,就叫做僧團、僧眾。人人修六和敬,人人心地清淨圓滿,這個僧團是天上人間一切團體裡最值得人尊敬的。團體再大,人眾再多,意見不合,就不是僧團。有意見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而來,自性中本來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
婆羅門女的確是位孝女,她學佛明白道理,知道母親生前不相信因果報應,「計」是心裡想著、心裡在度量,想想母親一生所造毀謗三寶的惡業,一定會隨業流轉,必墮惡道,「遂賣和*圖*書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她為母親修福,供佛及僧,以香、花、燈、果、飲食、珍寶等供佛,並且四事(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供養出家人,「於先佛塔寺」,塔是供養佛舍利的處所,寺是續佛慧命、教化眾生的場所,「大興供養」。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這時,長者子見到師子奮迅如來相好光明,生歡喜心,向佛請教:你這個相好怎麼得來?
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所謂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慈悲音。喜捨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
娑婆世界以及他方世界的天龍八部與一切神眾都來集會。神眾參加地藏法會並非偶然,皆與地藏菩薩往昔有深厚的因緣,才有資格參加。
朱鏡宙老居士曾講過,他的岳丈章太炎先生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章太炎是學佛人,知道地獄刑罰很殘酷,有一天他向東嶽大帝建議廢除地獄炮烙之刑(令罪人去抱燒紅的鐵柱)。東嶽大帝便派兩個小鬼帶他到刑場去觀察,走了很遠之後,小鬼說刑場到了。章先生看不到,這才恍然大悟!佛法講這是自己業力變現的境界,不是閻羅王設立的,閻羅王當然無法廢除。地獄種種刑具、夜叉惡鬼,都是自己造作惡業變現出來的,猶如作夢,相有體無,事有理無,所見的千差萬別皆是自己妄想變現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三惡道也是從心想生,心有惡念就現三惡道的境界。實在說,人間造惡的機會太多!天人好善好德,只有阿修羅習氣未斷,還繼續造惡;惡道眾生,地獄道只是受罪,完全沒有機會造惡,餓鬼道與畜生道造惡的機會少,毒蛇、猛獸一生中能殺多少小動物?哪有人殺得多?今天一顆核子彈投下去要殺幾十萬人、幾百萬人?造的罪業多重,他怎麼不墮地獄?
「摩醯首羅天」,就是色究竟天。此地為什麼要把它單獨列個名字?摩醯首羅是淨居天人的上首,最受淨居天人尊敬的大德。他們於禪定得大自在,摩醯首羅天也稱為大自在天。
佛是應化身示現在世間,我們看到他有生有滅,其實佛是不生不滅,他示現在世間的緣盡了,其他星球的緣成熟,暫時離開這個世間去其他地方示現,教化眾生,這是大自在。身有三種:「法身」,這是真身,所有一切身皆從法身而生,法身能生一切萬法,能現一切身相,能現國土、山河大地之相;「報身」,是智慧之身,智慧現前,對於宇宙人生一切萬事萬法無所不知;「應化身」,隨類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佛到人間來,到任何一道,來去自由,沒有障礙。凡夫是業報身,受業力的控制(命運的支配),毫不自由;過去造善業,這一生得善報;過去造惡業,這一生得惡報。佛菩薩生死自在,不受業力控制,完全是由自己的願力做主宰,在世間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過什麼樣的生活,想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學佛,將我們的業力轉變成願力!要從心轉起,心轉了,身也就轉了。
不但她的母親離開地獄脫離苦海,同時在地獄受刑的人都沾她的福報一起生天。婆羅門女布施的福報不可思議,依教修行的功德不可思議!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
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
相好非常重要!諸佛菩薩是九法界最好的模範、最好的形相。長者子是有學問、有德行的人,看到佛的形相對佛都起尊敬心,都想來學習,可見佛的形相多好!在家學佛跟出家學佛一樣,都要做社會大眾最好的形象,做不到,你就不是佛弟子,是冒充的假佛弟子,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果報在三途。我們既然學佛,心地一定要清淨、平等、正覺,要息滅貪瞋痴。若還與人爭利,就是用輪迴心造輪迴業。佛心清淨,一塵不染。常常念著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三心不可得、諸法無所有,在內外都能得到清淨,內裡面一念不生,外面一塵不染,這樣才能過真善美慧、真實幸福美滿的生活,佛菩薩過這個生活。我們內裡面起心動念,外面處處攀緣,過的是煩惱、業障的生活,過的是輪迴的生活、惡道的生活。我們讀到這句經文,佛把這個擺在地藏業因的第一條,用意很深!一定要給社會做一個好榜樣,要有好的形象。
婆羅門女問無毒鬼王:我為什麼會到這個地方來?她自己也感到很驚訝。鬼王回答:見到地獄的境界必須有兩個條件:一是「威神」,菩薩到地獄度化眾生;二是「業力」,造作地獄的罪業,到地獄去受罪。除此之外,其他人見不到。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
修行愈往上面,境界邪正愈難辨別。《楞嚴經》講五十種陰魔,魔境現前誤作佛境界就吃大虧。如何避免魔障?唯一的方法是依教修行,佛在經上講的決定順從;別人講的,不是佛經所說,決定不能依靠。我們修淨土,就要依靠淨土五經一論的理論方法念佛求往生。佛在其他經典講萬法皆空,若要以此空理來破淨土,不就錯過當生成就的機會嗎?因此,學習哪個法門,就依照這個法門的經典來修學,不能依靠其他經典;其他經典與我們這個經典理論、方法、境界相應的可以參考,不相應決定不能讀。如果樣樣都學,樣樣都看,不僅自己不能成就,也不能教化眾生。我常勸勉大家,我們要跟阿彌陀佛學。阿彌陀佛在哪裡?《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我們讀《無量壽經》,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應該做的要認真做到,不該做的決定不做。我們只聽阿彌陀佛的話,任何人的話都不要聽,這一生決定往生!另外,《印光大師文鈔》字字句句與淨土經論相應,常常讀誦就是與印祖為友,聽從印祖的教誨,斷惡修善,敦倫盡分,深信因果,老實念佛,決定得生淨土。我們這一生求往生西方淨土,求出離三界六道,別無他求!
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尸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這是說能感之因,婆羅門女是真正的孝女,至誠感佛。中國人講孝感天地,她的孝心超過平常人的好幾倍,感動佛來指示她,滿她的心願。
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噉。
「為母說法」,為母親說法。這次法會是忉利天主啟請的,他說:過去一切諸佛都曾到忉利天為母親說法,報母親生育之恩,世尊成佛了,當然也不能例外。世尊接受忉利天主的啟請,到忉利天開這次法會。佛的母親摩耶夫人,實在說也是大權示現,是佛菩薩再來的。這句「為母說法」意思很深,一、避免世間人對佛法產生誤會;學佛,尤其是發心出家,好像從此以後不再照顧父母,世間人以為是不孝,不知道出家是大孝!二、做一個榜樣給學佛的四眾弟子看,啟發他們的孝思。佛門即使出家,也不能置父母於不顧,可是孝養的形式不一樣,認真修持,依照佛的教誨去奉行,以此功德迴向父母,父母能得諸佛護念、善神保佑,這才是真孝。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這句是總結音聲說法。佛說法的音聲果然有效,震動虛空法界。「娑婆世界」是釋迦佛的教區,是一個大千世界。「他方國土」就是娑婆世界以外,一切諸佛剎土全都震動了。因為這次法會要宣揚地藏菩薩修因證果、度化眾生種種不可思議的功德,十方世界與釋迦佛、地藏菩薩有緣的眾生皆來集會,十方無量無邊剎土天龍鬼神也都到忉利天宮參加集會。這次法會,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龍神眾、鬼王全到了,無比殊勝。
過去無量劫前的無毒鬼王,現在是財首菩薩,婆羅門女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這是講無量劫前地藏菩薩因地的故事。
悅帝利罪女確實曾在地獄受苦,但已生忉利天三天了,因為她有個孝順的女兒為她修福,供佛布施。婆羅門女供養覺華定自在王佛形像,感動佛教她修行的方法,她回去之後勇猛精進依教奉行,這是修福、布施。修福布施給誰?給她的亡母。她修的布施是法布施,供養之中,依教修行供養為最,這個福太大!
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檀那」是梵語,意思是布施。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世尊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三種布施具足。講經說法用智慧、體力,這是內財布施;說出理論與方法是法布施;眾生依法修行,能離一切憂悲苦惱,知道脫離輪迴的道路,這是無畏布施。「尸羅」是持戒,他的生活有規矩,他說法有條理層次,沒有一樣不如法,如法就是持戒。「羼提」是忍辱,就是有耐心。生忍(於恭敬供養中不生憍逸,於瞋罵打害中不生怨恨)、法忍(於寒熱風雨飢渴等法惱害之時,能安能忍,不生瞋恚憂愁)。一切眾生的違逆,佛菩薩能忍;自然的災變,能忍;修學佛法要很長的時間,參學很辛苦,能忍。我們要有很大的耐心,才能有大成就。「毗離耶」是精進,精是精純,進是進步。妄想分別執著愈來愈少,是精;智慧德能愈透愈多,是進步。「禪定」,心有主宰,不為一切境緣所動。「般若」是智慧,智慧就是對於一切事理清楚明白;雖清楚明白,絕不著相、絕不分別,這是真智慧。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
「忉利天」,這是欲界第二層天。娑婆世界有二十八層天,欲界天六層、色|界天十八層、無色|界天四層。欲界天人還有男女飲食之欲,愈往上面愈淡薄;色|界天人還有色身,沒有財色名食睡這些欲望,禪悅為食,不需睡眠;無色|界天人沒有色相,連身體都不要了。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已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這是婆羅門女定中所見的境界,見到地獄的現象。佛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她「妳母親在地獄」,而是教她方法,讓她自己去見?直接告訴她,救不了她母親,唯有她自己修功德,母親才能得度。她專精,心真誠,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亂,證念佛三昧;修其他法門要得到這個功夫很難,念佛法門容易。念佛三昧有淺深不同,下品是功夫成片,中品是事一心不亂,上品是理一心不亂,她是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成菩薩,她母親當然得度。為什麼她一日就能證得一心不亂?是她母親的緣,母親如果不墮惡道,她不會如此精進(度母親心切,這個力量在推動她),所以她母親就有福;母親幫助她,讓她這樣用功,一下就證到菩薩的果位,母親可以生天是這個道理。
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
「在」,這個字用得非常好,是從事相上說的。說「在」,這是說真話。說「住」是假的,你怎麼住?今天搬家搬這裡,明天搬那裡。永遠不離開,這是住;身常常在動,這是在。只說身體現在「在」那裡,這個意思就對了。經上講「住」是心住不是身住。住處有四種:一、「天住」,心安住在十善業道,生欲界天。二、「梵住」,心安住在慈悲喜捨,生色|界天。修禪定、修清淨心,一切欲念、五欲六塵看得很淡,心中充滿慈悲喜捨;「慈」是與樂,「悲」是拔苦,幫助眾生解除苦難,「喜」是看到別人得福、得好處,沒有嫉妒心,而生歡喜心,「捨」是萬緣放下。三、「聖住」,空、無相、無作,此三種三昧為三乘聖者所住。四、「佛住」,首楞嚴等無量三昧為一切諸佛所住。落實在淨宗,安住在念佛三昧。
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
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
「大三昧光明雲」,三昧是梵語,意思是正受(正常的享受),也譯作禪定。六道眾生種種享受皆不正常,種種享受歸納為「苦樂憂喜捨」五大類,身有苦、樂,心有憂、喜,捨受是身無苦樂、心無憂喜。捨受雖很好,但時間很短,只是暫時身捨苦樂、心捨憂喜而已,捨受若能保持,就是三昧、正受。苦樂是相對的,憂喜也是相對的。西方極樂世界之樂,不是苦樂之樂;苦樂二邊都捨掉,才是真樂。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苦樂憂喜捨這五種受。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所謂惡目鬼王。噉血鬼王m.hetubook.com.com。噉精氣鬼王。噉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聖女問:這個海水是什麼緣故像開水般滾沸?為什麼有這麼多罪人和惡獸呢?
這是讚歎地藏菩薩的威德神通、弘誓都不可思議。地藏菩薩的本願就是我們自性的本願,換句話說,沒有地藏菩薩的本願,我們決定不能證得圓滿的佛果。地藏法門是大乘佛法的基礎課程、必修課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為什麼發這個願?地獄是我們自性變現的,不是外頭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也是自性變現的。我們的心如果還有六道輪迴、地獄的現象,表示尚未證得圓滿菩提。因此,一定要發地藏菩薩那樣的大願。地獄眾生尚且要無條件的去度脫,對於現前苦難眾生能不伸出援手嗎?
「大慈悲光明雲」,慈悲是我們發心所依靠的。眾生無邊誓願度,是依慈悲而發心。光明雲,是表真心自性圓滿的德能、本具的般若智慧。未證得法身者,性德沒有顯露,雖有大慈悲,不能加光明雲。加光明雲,至少是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真正與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慈悲到極處。地獄中的苦難眾生,菩薩都去度,何況其他!普度九法界眾生。世尊滅度之後,彌勒未出世之前,用什麼方法來教化一切眾生?依《地藏經》,這是世尊的囑咐。地藏菩薩承當這個責任,慈悲到極處。我們要以大慈悲光明雲,發起上求下化,度自己、度眾生的菩提心。
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於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無毒鬼王答:「這裡是大鐵圍山西面許多重苦海的第一重。」四大部洲的中心是須彌山,須彌山之外是鹹海,鹹海之外是大鐵圍山。婆羅門女問:「鐵圍山裡面有大地獄,這是不是事實?」鬼王非常肯定的告訴她:「確確實實有地獄。」為什麼我們見不到地獄?我們沒有能力突破空間維次,若有定功,能見到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六度空間,這些事實真相就會現前。婆羅門女在定中突破空間維次,見到了。
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慈悲音,喜捨音」,慈悲喜捨是四無量心,是色|界天人所主修的科目。「慈」是與樂,幫助別人得樂。「悲」是拔苦,幫助別人離苦。「喜」是歡喜心,看到別人離苦得樂心生歡喜,隨喜功德。「捨」是一切放得下,一切不執著。「解脫音」,幫助一切眾生斷煩惱、出三界。「無漏音」,就是清淨音;「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無漏是煩惱斷盡、煩惱不生。「智慧音,大智慧音」,這是權實二智。佛法是以智慧為教學的總目標,中心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諸佛菩薩以這兩種智慧幫助一切眾生,也幫助一切眾生開啟這兩種智慧。「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這是比喻佛菩薩說法教學的威德像獅子吼一樣。師子比喻菩薩,大師子比喻佛陀。菩薩能教三乘人;佛陀能教一切眾生,包括等覺菩薩,故稱為大師子。「雲雷音,大雲雷音」,這是比喻。雲能注雨,雷是雷電,能震動人心。佛菩薩說法,能震動一切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佛所說之法比作法雨,遍施,沒有分別執著。雨落下來,大樹吸收的水分多,小草吸收的水分少,不是雨有分別。一切眾生聞佛說法,小根器得小利益,大根器得大利益,善根深的人悟入深,善根淺的人悟入淺;不是佛有分別,而是眾生根性不同。雲雷,比喻佛說法的普遍,沒有分別執著,比喻佛說法的威德,能令一切眾生覺悟。
我們斷惡修善,不求佛菩薩,也不求天神,諸佛自然護念,天神自然衛護。現在世間人學佛不信佛,特別是出家人,佛叫我們萬緣放下統統捨棄,明天生活怎麼辦?不相信佛。真正信佛,必定是心地清淨,於世間法無絲毫攀緣之心,一心向道,一切的生活受用自然得龍天善神護持。我們還攀緣,放不下,護法神就不護持。
自己不斷煩惱、不學法門,用什麼方法廣度眾生?由此可知,菩薩斷煩惱習氣、學法門,乃至成佛道,不是為自己,是為一切罪苦眾生。我們看到芸芸眾生都在造極重的罪業,自己絲毫懈怠之心都不可以有,為什麼?要救度這些苦難眾生,一定要認真、勇猛精進。有人問:我們自己修行成就,能度眾生嗎?婆羅門女修行成就,不但她母親得度,跟她母親一起在地獄受苦的這些眾生統統生天,事實擺在此地,我們還有什麼疑惑?一個人成就,就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因此我們一定要從自己做起,「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自己做出好的形象,讓大眾有所感悟,這就是度眾生;他覺悟,回頭了,向你學習、向佛法學習,這人就得度。一個人覺悟,他會勸導周邊的人,親屬朋友、鄰里鄉黨,得度的人必然是逐漸增多,影響力很大。這經上告訴我們,一個人修行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這一品經最重要的就是地藏菩薩做出榜樣教導我們發心。
「大般若光明雲」,般若與智慧,意思有時是相同的,但是這兩個說在一起,意思當然有差別。前面的「大智慧」,解作戒定慧之慧,慧必定包括戒定。「般若」,是指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等三種般若。實相般若是體,實相無相。實相般若也就是無分別智、實智,於一切法清楚明白而沒有分別執著。實相就是真相,徹底究竟明瞭宇宙人生之真相,這種智慧稱為實相般若。實相般若起作用,有兩種:一是自受用,一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觀照般若,他受用是文字般若。用現代話說,觀照般若就是過高等智慧的生活,過法身大士圓滿智慧的生活,與光明雲相應。我們懂得觀照,才能過高等智慧的生活。觀照的總綱領:「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對於一切法相,不分別、不執著,隨緣而不攀緣,什麼都好、什麼都自在,每天生活清淨,快樂無比!隨遇而安。文字般若,文字包括言語,是利他的,是幫助別人的。觀照般若是身教,做出樣子給人看,文字般若是言教,實相般若是意教(是沒有分別意識的智慧,有意識的念頭就不是真實般若智慧)。身語意都是教化、幫助一切眾生。般若是「即相離相,離即同時」,這才能破除一切迷惑。
這句是謙虛客氣的話,其實佛眼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佛告訴文殊師利:我以佛眼觀察,也算不盡,何況是你!極力形容參與大會人眾之多,顯示法會的殊勝莊嚴,以及這個法門的重要。無量的法門皆以地藏法門為基礎,捨此基礎,任何法門皆不能成就。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
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
「如是我聞」,這部《地藏經》是我阿難親自聽佛所說,不是傳聞。阿難尊者為我們複講,字字句句如佛所說、是佛所說,沒有摻雜絲毫自己的意思在其中。
大家想想,生天都不容易,何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我們不能把往生看得太容易,也不能看得太難;看得太難就不敢修,看得太容易就會誤事。欲界天修上品十善,還帶一些未到定,他們能伏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但是沒有伏斷,也就是說欲界六層天愈往上去,欲念愈淡薄。如果欲念完全伏住,定功就成就,就能生色|界天。
婆羅門女的母親是外道,知見不正,煩惱習氣重,常輕慢三寶(佛法僧)、毀謗三寶,罪業很重。這時,婆羅門女用種種方法來誘導她的母親,「令生正見」,正見就是正知正見,真正能深信三寶及因果道理而不疑惑。然而婆羅門女的母親沒有完全相信,不久命終,魂神隨業墮在無間地獄。
鬼王問婆羅門女:「妳的母親在世之時從事什麼行業?」從行業就知道她所造的業善與不善,可判斷死後去處。婆羅門女回答:「我母親知見不正,不信三寶,譏諷毀謗三寶,我以種種方便勸誘,母親有的時候覺得有道理,有那麼一點信心,可是有時候她又不相信,失去信心又不恭敬三寶了。她過世沒多久,不知道現在生到哪裡?」
我們地球也是凡聖同居土,有佛菩薩、阿羅漢,我們看不見。《慈悲三昧水懺》記載迦諾迦尊者的道場在四川,普通人看到是荒山,悟達國師見到莊嚴的道場。凡聖同居土,聖人的道場有緣才能見到,無緣見不到。唐朝法照大師在五台山,見到文殊菩薩的大聖竹林寺,見到文殊菩薩在講經說法,還聽了一座。他向文殊菩薩請教:「末法時期的人根性鈍,修什麼法門容易成就?」文殊菩薩教他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法照本來參禪,聽了文殊菩薩的教誨,發願專心念佛。他離開五台山時,沿路做記號,便於下次再來。做了幾次記號再回頭,道場沒有了,一片荒山。經典裡面告訴我們,迦葉尊者還沒入涅槃,在雞足山,我們不認識他,他會變化。他要等彌勒佛出世,將釋迦佛的衣缽傳給彌勒佛。只要心清淨,壽命是自在的,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因此我勸導大眾要發願,願力只要超過業力,就得自在。我們要是不肯發願,一生決定受命運的支配,逃不出命運。我們一定要發大願捨己為人,才能得自在,生活自在、壽命自在、住世自在、教化自在,所有一切事無不自在!
「知苦樂法」,世尊出現在世間的能事,一語道盡!眾生苦,為什麼苦?眾生希求樂,為什麼得不到樂?離苦得樂的理論與方法,唯有佛知道得透徹、究竟。釋迦佛知道六道三途的苦樂法,傳授我們「知苦樂法」,曉得什麼是苦因、苦果、樂因、樂果,自己就有能力遠離苦因、勤修樂因,離苦得樂!諸佛對釋迦佛的讚歎,也是把果放在前面,引起人注意。
「大福德光明雲」,加上光明雲三個字,都是稱性的。福德是助道,菩薩行從布施到禪定都屬於助道。由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的助緣,才能成就無漏的智慧。如果沒有前面五種,縱然有智慧,智慧是有漏的;有漏的智慧是世智辯聰,不是般若智慧。成了佛,福德與智慧都圓滿。佛鼓勵人修福,因為修道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修學、證道的障礙很多;你有福德,天龍鬼神會來護法。我們要想求得諸佛護念、龍天擁護,不是天天磕頭,而是自己認真依照佛陀教誨去做,不要去求他,自然護持。為什麼?他尊敬你,你在廣大群眾當中與眾不同,別人造業,你修福。我們內心清淨、平等、正覺,表現在外面是六度萬行,成就真實廣大的福報。福報能除障,能幫助我們開智慧。諺語說「福至心靈」,一個人福報現前,特別聰明。修定是開慧的主因,修福是助緣,幫助我們開慧,所以要福慧雙修。
佛住世化緣已盡,示現滅度。佛滅度後,法運有三個時期:正法、像法、末法。這時正法已經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她宿世培的福德善根深厚,令大眾尊敬佩服,這是形象殊勝,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行住坐臥」四威儀足以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連天神都尊敬她,「諸天衛護」,天神保佑,時時刻刻不離開她。
她得到佛的感應非常感激,可是只聽見聲音,沒有見到形相,所以合掌(表一心恭敬),仰空而問:是哪位神明來安慰我、幫助我呢?自從我失去母親以後,日夜懷念母親,她受業報,不知墮在十法界裡哪一界?六道裡哪一道?無處可以請問。
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又出種種微妙之音。
婆羅門女剛得念佛三昧,因為憶念母親,這個境界就現前。稽首是禮拜,無毒鬼王很有禮貌來迎接她,問她:難得菩薩光臨地獄,妳是什麼原因到此地?
這是講地藏菩薩本願的由來。師子奮迅如來告訴長者子:想要證得莊嚴的佛身相好,必須發長遠心,無量劫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
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持國是護國,教我們如何保持國家永遠興旺。從小處講,如何能保住自己的家、如何能保護自己的身,一生建功立業,揚名四海,德澤後世,這是我們這一生中真實的成就。示現的精神就是負責盡職,人人能盡責,在工作崗位認真努力做好。天王手上拿的道具是琵琶,琵琶代表中道,儒家講中庸;琵琶是弦樂器,弦鬆它就不響,緊了它就斷,一定要調到適中,音色就很美。我們對任何人事物要做到恰到好處,不過分也不能不及,這是行中道。「南方增長天王」,教我們求進步。我們的智慧、德行要增長,生活也要天天提高水平,一切都要求進步。向善法精進是正面的,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假如向惡的方面進,貪瞋痴慢增長,一定會帶來社會動亂、天災人禍。南方天王,代表的是智慧的精進、理性的精進。他手上拿的是劍,劍代表智慧,唯有高度的智慧才能帶動進步、帶動真正的幸福美滿。「西方廣目天王」,教我們多看,也就是多學習,「北方多聞天王」,教我們多聽,吸取經驗教訓,捨人之短、取人之長;這兩位天王代表廣學多聞,成就自己真實的學問、德能,才能為國家、為一切眾生服務。西方天王一手拿龍或蛇,一手拿珠。龍蛇會變化,代表社會上一切人事物千變萬化;珠表不變,在一切變化當中掌握不變的原則。不變就是定慧、就是誠敬,依此原則處事待人接物https://m.hetubook•com.com,無論社會如何變化,都會應付裕如,教化自在。北方天王拿的道具是傘蓋,傘代表防止污染;防止思想見解、心理、生理的污染。我們不能把四大天王當作神明來看待,要理解天王名號表法義趣,才能得真實利益,使自己生活幸福、事業成功,天下太平。四王天的天人壽命五百歲,四王天的一天是人間五十年,壽命很長,再往上去倍倍增加。
夜叉是地獄裡的惡鬼,奇形怪狀,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牙齒鋒利如劍,趕著罪人去餵惡獸。「搏攫」是攫取、掠奪,夜叉用手捉取。「頭足相就」,把罪人頭與足抓在一起扭成一團,再拉扯變形。夜叉刑罰罪人的情形,有各種慘狀,慘不忍睹,令婆羅門女無法久視,不忍心再看下去。
「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現是示現,釋迦佛出現在世間,做出一個不可思議大智慧的樣子給眾生看,作師作範。一切諸佛都讚歎,讚歎他在五濁惡世為這些苦難眾生做出好榜樣。「神通之力」,是講表現在外面,幫助社會、幫助一切眾生,說出他能力之強。「神」是神奇莫測,超越凡人的知識;「通」是通達,沒有一樣不知道。世間一切事物的道理、因果、現象、變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稱作神通。神通不是講孫悟空七十二變,那你完全解錯了。佛樣樣通達,今天社會上種種疑難雜症,佛有能力幫我們解決。「調伏剛強眾生」,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性格剛強,堅固的執著,對於佛所講的教誨很難接受,排斥佛法,障礙佛法的教學。「調」是調理,「伏」是降伏,佛出現在世間的任務就是教化眾生。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
大三昧,能突破一切障礙。科學家知道世間有許多的障礙,他們發現三度空間(我們生活在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至少有十一度空間存在。不同空間,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無量無邊,時空也就有無量無邊的度數。佛家講十法界,每一法界又有很多法界,說之不盡。假如我們得到三昧,安住在三昧,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除,就會突破一切界限;禪定功夫有淺深不同,小定只突破一層、二層,大定能突破多層。有位老先生告訴我,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江西有個道士有神通,其實是有定功。老先生住的地方比較低窪,道士叫他搬家,說過幾天這裡會淹水。幾天後山洪爆發,那地方果然被淹。沒過多久,道士又說,看到有一個地方爆發戰爭,並告訴他方向和距離。三個月之後,日本偷襲珍珠港,與道士所講的方位、情況、距離完全符合。可見時間是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道士有小定,能突破三個月的時間,見到未來的事情。他在深山小房子裡,能看到幾千里外的夏威夷珍珠港,這是世間小定。佛的妄想分別執著斷得乾乾淨淨,能力是圓滿的,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佛有此能力,其實我們也有。現前我們的能力失掉,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定,天天心裡一大堆妄想分別執著。
「忉利天」,忉利天天主,是中國人俗稱的玉皇大帝,西方宗教稱上帝、天主。天有很多,每一層天都有天主,為什麼我們肯定是忉利天主而不是其他天主?因為我看到其他宗教的經典,所說的理論、修行方法與忉利天非常接近。基督教的經典有摩西十誡,跟十善業道非常相似。我們一定要明瞭,並不是信上帝就能得救,而是要認真修學上帝的教誨,將上帝的教誨確實做到才能升天。我們念佛求生淨土也有條件,不是說信了就能往生,最低限度要將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做到。「須燄摩天」,亦稱夜摩天。須燄摩,中文譯為「妙善」。這個天很快樂、很歡喜,除了修十善業道,還要修定才能得生。其實,還要修慈悲喜捨,這是色|界天主修科目,欲界天人也要修,當然比不上色|界天人的功夫深。再往上去,每一層的定功、積功累德倍倍增加,逐漸往上升。「兜率陀天」,譯為知足天,知足常樂。「化樂天」,化樂天天人自己能變化種種物質享受。「他化自在天」,福報更大,不需要自己變化物質享受,由化樂天天人變化去供養他。
前面一段是世尊放光,顯示自己所證的理體,也就是顯示出圓滿的性德;佛有,眾生也有。放光現瑞,其實只有法身大士才明瞭,一見到之後,世尊、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說圓滿法輪,剎那之間圓滿接受。十法界的眾生看到放光,歡喜讚歎,不明瞭含義,所以世尊再以音聲說法。放光現瑞度上根人,出微妙之音是度中下根人。出種種微妙之音,是對娑婆世界眾生說的。文殊菩薩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楞嚴會上,文殊菩薩揀選圓通,選擇最適合世間眾生根機的法門,選擇的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說明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讀經不容易開悟,聽經容易開悟,耳根的功能比眼根強。十方世界的眾生根性並不一樣,香積國的人耳根不靈,舌根與鼻根利,請他吃飯,一吃就開悟,這妙極了,以香飯為佛事。如果世尊在香積國講《地藏經》,此段一定是出種種微妙香飯。佛說法一定是契理契機,前面放光明雲是契理,出種種微妙音是契機。佛放光,我們也會放光,心地真有慈悲,自然就有慈悲光相顯露,大家一看到,「這個人很慈悲」;心地很清淨,「這個人很清淨」,這是放光。心裡真正清淨慈悲,從臉上、身上自然放光,不但放光也放香,香光莊嚴。一般俗人身上氣味很難聞,修行人心地清淨光明,身上氣味是香的。虛雲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頭,無論寒暑穿同一件衣服,領子上油垢很厚,聞起來是香的。可見性德的流露,不但身放光、放香,連居住的環境都放香光,我們進入會感覺很舒服、自在。
「十萬由旬」,一由旬是四十里。第一重海是造作惡業輕的,愈往裡面去罪業愈重,所受的苦增加很多倍。
這是講第二個因緣。「阿僧祇」,中文譯無央數,是多到沒有數目可以計算的意思。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這時間非常久遠。這是在長者子之後,世間有一尊佛,這尊佛的德號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他住世的時候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相當長。壽命是福報之一,從佛的壽命可以看到當時眾生福報很大。
前六句是講六度。諸佛菩薩,他們肯定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決定不是認這個身是自己,所以證得無量壽。虛空法界不滅,我們這個身有生滅,身體細胞有新陳代謝。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為什麼體質永遠不會改變?他的新陳代謝完全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意思就是所換的零件永遠是新的。迷惑顛倒的人,為什麼新陳代謝的細胞不能換成全新的、健康的?他心裡有貪瞋痴慢,換成的細胞都帶著嚴重的病毒。我們如果不深入經藏,不明白大乘的道理,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怎會知道?所以,一開端把六波羅蜜放在前面,一切諸佛菩薩為眾生講經說法,教眾生修行證果,不出這六個綱領。
鬼道相當複雜,有福德的稱為鬼王。我們在人間修福,不一定在哪一道享福報,除地獄道之外,人道、天道、畜生道、餓鬼道,有福德的都享福。地藏法會,一切諸佛如來乃至管地獄的鬼王都來集會,真是希有難逢!參加法會的大眾、諸佛如來,都是地藏菩薩的學生。今天老師有事,學生豈能不來!地藏,不是講一個人,「地」是心地,真心本性,「藏」是本性本具的無量智慧德能,是一切眾生修行成佛之所依。今天講地藏法門是一切諸佛如來擁護,一切眾生要依靠的,所以地藏法會是第一殊勝。鬼王名號不難懂,顧名思義。
聖女又問無毒鬼王:地獄在哪裡?無毒鬼王回答:妳今天看到的這三個業海裡面,就是大地獄。我們常講十八地獄,這是大地獄(八寒八熱也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大地獄還有附屬的小地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大地獄都在鐵圍山下面。
佛說的話是真的,佛沒有妄語。有很多人讀到這段經文,以為造一點罪業沒關係,我們供養地藏菩薩,將來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遠不墮惡道。望文生義,然後墮到惡道就毀謗「釋迦佛在經上講的話欺騙我們」,謗佛、謗法、謗僧,又墮阿鼻地獄,不知道佛在這裡說話的意思。 「未來世」,指我們現代。「有善男子善女人」,有善心、善行、善根的男女。「聞是菩薩名字」,我們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懂得名號表法的意思,能解其義,與自己心地寶藏相應,這就是聞名。「讚歎」,勉勵自己、大眾向地藏菩薩學習,講解《地藏經》,這是稱讚。瞻禮、稱名、供養,這是修行的具體表現。「瞻禮」是瞻仰禮敬,表現在哪裡?表現在對父母、師長,地藏菩薩的精神是孝親尊師,然後把孝親尊師這種心行擴大,孝敬一切眾生,這是地藏本願,瞻禮才做到圓滿。若是輕慢任何一個眾生,就與地藏行不相應,瞻禮就不圓滿。不要以為瞻禮就是供一張地藏菩薩像,每天給他磕幾個響頭,哪有那麼簡單!那是完全錯解如來真實義。「稱名」,稱地藏菩薩名號。功德有二:一是自利,提醒自己念念不離地藏法門(心地法門);二是利他,念念喚醒有緣眾生。今天有緣的眾生少,雖不覺悟,也要讓他聽到名號,阿賴耶識種下種子,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一生不得利益,也許多生多劫之後再遇到緣,這個種子發芽,這是為一切眾生做遠益(將來的利益),根熟的眾生現前得利益,聽到之後就曉得怎樣修學。「供養」,諸供養中,最重要是依教修行供養。一切財供養比不上法供養!不能依教修行,天天在佛前供香花水果,那個供養是假的。真正修行的祖師大德,佛堂沒有香花水果,只有一杯水,點一盞油燈,其他什麼都沒有,人家是真供養,是依教修行供養。供養的擴大、引申,就是造地藏菩薩形像。無論是繪畫、木雕、石刻、泥塑、金屬塑的地藏菩薩像,能使一切眾生有機緣見到菩薩形像而種善根。自己行菩薩道(菩薩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勸化一切眾生,這樣的福德才是百返生於三十三天(即忉利天),於忉利天、人間往返一百次,永不墮惡道。何以不墮惡道?一個真正修學地藏菩薩行的人,不造惡業!過去生中所造惡業的種子雖在,他學菩薩,念菩薩,是菩薩心、菩薩行、菩薩的言語,這一生中惡緣斷掉,所以他不會墮惡道。
「邪見」,六道凡夫知見都不正;斷見思煩惱才是正知正見。阿羅漢的知見是正知正見,因為阿羅漢已將見思煩惱斷盡,無我了;六道凡夫起心動念有我,有我就有成見、有主觀觀念,對於一切事理自然會看錯。我們初學佛,見思煩惱一品都沒斷,唯一的辦法是依靠佛,隨順佛陀的教誨。「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我們的信心是露水道心,若有若無,禁不起考驗,遇到小小風浪,道心就失掉,信心就沒有了。「敬」更不容易,敬從信生,沒有信哪會有敬心?對佛菩薩、對父母尚且不恭敬,怎能敬人、敬事、敬物!
「大圓滿光明雲」,圓滿是無絲毫欠缺,就是性德的全體流露。一切眾生為何會起感應道交?眾生心與佛心無二無別。差別在哪裡?眾生在迷,佛在覺。心性沒有覺迷!有情眾生(動物)與無情眾生(植物、礦物),都是自性變現的。《華嚴經》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圓是圓滿,同圓種智就是同時成佛。何以故?同一法身,同一體性。覺悟的人,一切眾生、山河大地都與自己是一體,所以無條件的關懷愛護,這是大慈大悲。佛如是,我們自己也如是!佛今天顯現的是不可思議、無量無邊的自性光明,我們今天所顯露的是無量無邊的無明煩惱,與性德完全相違背,變成一個可憐的眾生。自己要覺悟,要回頭!受持讀誦、依教奉行,才是真的回頭。一回頭,與佛的大光明雲感應道交。
「私自念言」,不一定說出來,心中有此意念,顯示出她的孝心,想幫助母親脫離苦難。婆羅門女感嘆自己福報不足,生在佛的像法時期,佛已經不在世,如果佛還在世,佛有大智慧、大神通,我向佛請教,母親死後落在哪一道,佛一定告訴我。
「大皈依光明雲」,皈依是回歸自性。佛家講皈依三寶,理論就是依據這一句。一、「皈依佛」,佛是自性覺。自性周遍法界,故以光明雲顯示。凡夫迷失自性,招來無量無邊的災難。性雖無相,能現一切相,所現的相是自性的相分,性相是一不是二。將自性的現相比作身體,身體裡有一部分是覺悟,有一部分在迷惑。這隻手生瘡長膿,爛了,那隻手趕緊幫忙它;那隻手是佛菩薩,這隻手是眾生,其實二者是一體。眾生不知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而生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病。自己身體有毛病,自己受苦。所以,眾生受苦,佛受苦;眾生得樂,佛得樂,一體!阿彌陀佛是誰?自性彌陀。毘盧遮那是誰?自性毘盧遮那,不是別人,正是自己!如果我們省悟虛空法界都是自己,對於任何人事物的愛心、關懷幫助之心油然而生,不分彼此。你恭敬我、讚歎我,我愛護、幫助你;你毀謗我、糟蹋我、侮辱我,我依然愛護你、幫助你,為什麼?你迷,我不迷。迷的人分自分他,不迷的人知道是一體。剛強難化的眾生就像身體一個部分長膿包一樣,跟大家不和,在這裡分彼此,他自己受苦受難,墮地獄、變餓鬼。佛能幫助的是調|教開導、說明事實真相,我們自己要覺悟,一定要回頭,回頭是岸。皈是回頭,依是依靠,要依靠性德。性德,本經用「光明雲」來表,《華嚴經》用「大方廣」來表。這一段十句光明雲含攝全部的《華嚴經》,《華嚴經》含攝全部的佛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講無量無邊的法門,十種光明雲全部包含,一法不漏。